中职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题1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669762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题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职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题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职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题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职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题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职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题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职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题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号 姓名 班级 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第卷(选择题 共50分)一、(24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 ) A同胞(bo) 混淆(xio) 长堤(d) 玷污(din)B承载(zi) 横财(hng) 模样(m) 纤细(xin) C埋怨(mi) 兴奋(xng) 曲折(q) 笨拙(zhu)D给予(gi) 颈项(jng) 即使(j) 筵席(yn)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遇到挫折,他就自抱自弃,从此旧习毕露,写过的计划也就作废了。B对假冒和作伪,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健全法制,严加防犯。C封建统治者横征

2、暴敛,草菅人命,把老百姓逼上了造反的道路。D老唐误信友人劝说,导致投资失败,如今已到了走头无路的地步。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几年前,我曾说过,愿意给教育、科技部门的同志当后勤部长。B不管怎么说,这几年经济发展是快的。C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成功?D概括地说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八个字,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使用人才?4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教育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_为目的开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我最近在_去年所写的杂文,拟

3、将被删削的、被禁止的全部加进去,另行出版。中国足协_王俊生发表声明,决定不再聘用英国人霍顿为中国男足主教练。今天_遇见一位多年未见的朋友,真是喜出望外。A赢利 收集 受权 偶尔 B营利 收集 授权 偶然C赢利 搜集 授权 偶然 D营利 搜集 受权 偶尔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是( ) A这对失散多年的姐妹终于破镜重圆了。 B虽然常年在恶劣的环境中从事科研工作,队员们却乐此不疲。 C今年的国际风筝节如期开幕世界各地的风筝爱好者趋之若鹜。 D当代印刷业发达,出版的书刊寥若晨星必须披沙拣金,才能觅得好书。6下列新闻标题语义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安理会官员谴责伊外交官被害 B欧冠巴

4、萨完胜晋级 尤文战平阿森纳遭淘汰C我市首家食品加工企业欧罗巴成功上市D部分代表委员提议将公务员收受烟草馈赠视为受贿 7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的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中原地区 , ,也承载了中华民族众多的苦难与创痛。中原文化具有强大的吸纳、辐射力。它不仅仅掀起了 ,更突显了 。对于这片土地上所发生过的烟云往事,河之南所做的,不仅仅是 ,还是 。 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黄金时代 探寻华夏文明的朝圣之旅 大河文明的滔天巨浪 孕育了中国最早的文明 一个民族悠远的背影 追溯中的反思与叩问A B. C. D.8一位自尊心极强的同学做错了某件事,建议他去道歉,最得体的一项是 ( )A这件事你错了,该

5、赔礼道歉去。 B这事咱们也有不对的地方,最好还是向人家说清楚。C这事难道你没有错吗,赶快去认错!D这事你确确实实做错了,还不去认错?9下列四句对联所吟咏的对象依次正确的是 ( )艾人驱瘴千门福;碧水竞舟十里欢。 月静池塘桐叶影;风摇庭幕桂花香。万点春灯,银花有色;一轮皓月,玉宇无尘。 相逢马上纷桃雨;喜见树前闹杏花。A.端午 中秋 元宵 清明 B.端午 元宵 中秋 清明C.元宵 中秋 清明 端午 D.清明 中秋 元宵 端午10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自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有白氏长庆集。B成长是有当代“马克吐温”之称的

6、美国作家拉索尔贝克的长篇小说。C古人一般把南面视为至尊。所以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 范增也。”亚父坐的是至尊的位子,表示他的地位在其他人之上。D“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11下列关于应用文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信要概括出对方取得的成绩,分析取得成绩的原因,作出评价,提出希望。B标题有发文机关的通知,落款一般只写发文日期。C转发性的通知要在标题中标明“批准”或“转发”字样,并要列出原文件制定单位及原文件名称。D广告的正文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开头介绍信息,主题作出承诺,结尾进行说服。12对下列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倦 夜 (杜 甫) 竹凉侵卧内

7、,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A.“竹”,“野”二字,不仅暗示出诗人宅旁有竹林,门前是郊野,也分外渲染出一派秋色。B.三、四两句紧紧相乘,又有所变化,上句扣竹,下句扣月。C.诗的最后两句诗人只吐胸臆,为家事而忧心。D.这首诗的构思布局精巧玲珑。全诗起承转和,井然有序。前六句写景,由近及远,有粗转细,用空间的变换暗示时间的推移,画面变幻多姿,情节步步诱人。二、(18分,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造反?有趣,来了一阵白盔白甲的革命党,都拿着板刀,铁鞭,炸弹,洋炮,三尖两刃刀,钩镰枪,走过土谷祠,叫道:“阿Q!同去、

8、同去!于是一同去。“这时未庄的一伙鸟男女才好笑哩,跪下交道,阿Q,饶命!谁听他!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太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留几条么?王胡本来还可留,但也不要了。“东西,直走进去打开箱子来:元宝,洋钱,洋纱衫,秀才娘子的一张宁式床先搬到土谷祠,此外便摆了钱家的桌椅,或者也就用赵家的罢。自己是不动手的了,叫小D来搬,要搬得快,般得不快打嘴巴。“赵司晨的妹子真筹。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假洋鬼子的老婆会和 没有辫子的男人睡觉,吓,不是什么好东西!秀才的老婆是眼胞上有疤的。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道在那里,可惜脚太大。”13这几段文字可以看出,阿Q“革命”的目的是 ( ) A图痛快,娶老婆,发横

9、财,报私仇。 B寻求刺激,建立幸福家庭,盼望经济翻身,要求彻底推翻封建统治。 C娶妻,经济翻身,政治解放,生活环境不断改善。 D娶妻,发横财,要独立,政治上彻底翻身。 14这几段文字从小说的表现手法看,属于 ( ) A肖像描写,写了白盔白家的革命党人和未庄一群女人的肖像。 B行动描写,写革命党到未庄时,各类人物的种种丑态。 C对话描写,写阿Q在朦胧终与革命党人及未庄的一伙鸟男女们的对话。 D心理描写,写造反的消息传到未庄时阿Q的幻想,表明了他对革命的糊涂认识。 15这几段文字表现的内容是 ( ) A表现了阿Q对辛亥革命的热情追求 B表现了阿Q对辛亥革命的积极支持 C表现了阿Q对辛亥革命的一种朦

10、胧的向往 D表现了阿Q的愚昧和落后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汉语的未来一文在对林芳华老师的独立的精神追求和教学实践的述说中,触及了当今我国教育问题的实质: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长期以来,我们将教育的目标定位于“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即要培养“有用”的人。而近年来关于“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也基本没有跳出这一教育理念:由于以应试为核心的教育模式,难以有效地贯彻这一理念(一个考高分的人未必就是“有用”的人),故而应以能够更有效地贯彻这一教育理念的“素质教育”取代之。于是,所谓“素质教育”也就仍然停留在“技”的层面,并未正视我国教育中人格教育缺席这一根本问题,更遑论解决这一问题

11、了。既然我们的教育理念都以有“用”为最高价值取向,我们又拿什么去要求中小学生不去拼命地做有“用”的语数外习题,而去追求“无用”的自我完善和“素质”的提高呢?更为可怕的是这种教育理念之深入已远远超出官方教育体系,成为整个社会在教育问题上一致的价值取向,甚至于父母今天给孩子买了钢琴,明天就巴望他成为音乐家;而送孩子去打乒乓球,无一例外的是想当“世界冠军”。 林老师的教学实践是对这种教育理念的无声挑战。在这个“升学率就是一切”的年代,林老师的故事之所以动人,就是因为其中包含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的理想是培养有独立人格和思想的人,他们能够感到“思想着的独立的人的可贵”,而不仅仅是拥有“一技之长

12、”。他们可以被培养为医生、工程师或中学教师等等“有用”的人,但前提是他们必须首先是一个真正的完整的“人”。他们读诗、读哲学、读尼采、读杜甫,绝不仅仅是为了争得高分或达到任何其他“有用”的目的,而是为了“杜甫比歌德更能触动我的心”这样的理由。 未来世界的竞争决不仅仅是“技”的竞争,更是“人”的竞争,在文化教育层面上尤其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汉语的未来”究竟如何,取决于我们能否培养出有独立人格和思想的人,或者说,取决于我们有多少个“林芳华老师”。16、在作者看来下面四种人中哪一种更能使我国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A、重点中学培养出来的佼佼者 B、医生、工程师、中学教师或其他有一技之长的人C、艺术家或世界冠军 D、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追求自我完善的人17、对文中“真正的完整的人”认识准确的一项是:A、有一技之长,能为社会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人B、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无须有一技之长的人C、读诗、读哲学、读尼采、读杜甫,希望得到欣赏的人D、只因为喜欢,而努力学文学、学哲学,感到“思想着的独立的人的可贵”的人18、纵观全文,下列推断不符合作者意思的是:A、作者认为,一个人具有独立人格和独立思想最为可贵,即使他缺乏“一技之长”,不合乎“用”的标准,我们也不应轻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