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读书随笔:教学内容,语文观课之本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6697457 上传时间:2023-12-0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师读书随笔:教学内容,语文观课之本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小学教师读书随笔:教学内容,语文观课之本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小学教师读书随笔:教学内容,语文观课之本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小学教师读书随笔:教学内容,语文观课之本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小学教师读书随笔:教学内容,语文观课之本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读书随笔:教学内容,语文观课之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读书随笔:教学内容,语文观课之本(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教师读书随笔:教学内容,语文观课之本浙江省温岭市太平小学陈海琴【摘 要】法国思想家罗梭说过: “教育的艺术在于让人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何为“所教的内容”?笔者的理解即为教学内容。关于教学内容的重要地位,关于教学内容的重要地位,王荣生教授在认为: “一堂好的语文课,在我们看来,主要的标志是教学内容正确并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相应的经验 ”并提出了“好课”的9 级标准。笔者在磨王教授之玉基础上,另辟蹊径,提出了“好课”的7 级标准,并结合课例作具体地观课。【关键词】教学内容语文观课王荣生标准一、引论磨他山之玉法国思想家罗梭说过: “教育的艺术在于让人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何为“所教的内容”?笔者的

2、理解即为教学内容。关于教学内容的重要地位,王荣生教授在其著作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一书中,作了这样论述: “一堂好的语文课,在我们看来,主要的标志是教学内容正确并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相应的经验,在这样的前提下,课堂组织散漫一点,教学中出现一些弯路插曲,都是常态,无伤大雅,语文教学的课堂形态应该走向相对地宽松乃至有节制的随意。过于精巧的、讲究一分钟一分钟流程的、教师一口美辞假声抒情的、一举一腔分明比表演还像表演的语文课,也许应该被看成变了态的语文课。 ” 1据此,王教授在书中提出了一堂语文“好课”的9 级标准:( 1)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意识; ( 2)所教的是 “语文”的内容;( 3)教学内容相对集中

3、; ( 4)教学内容与听说读写的常态一致; ( 5)教学内容与学术界认识一致; (6)想教的内容与实际在教的内容一致; (7)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 8)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目标一致; ( 9)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2诚然,在精彩纷呈的语文教学领域里,我们看到了太多形式主义,对于语文的根性似乎缺少一种终极的追问。殊不知,语文本姓语,脱离了“语”,再多的精彩都是花拳绣腿,徒劳无益。但是,细细回味王教授的这 9 级标准,笔者认为有三处存在不妥:其一,第一级和第二级有重复,如果说老师在课堂上“教的是语文的内容” ,那么该教师定“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意识” ,故此,笔者认为第一级可以去除。

4、其二,第四级和第五级相比,第五级更指向语文的根性。当教师所选用的语文教学内容与学术界的认识相一致时,这教学内容就不再是变态。谁能说遵循了学术界对各种文体的普遍认识,还会是变态呢?如果这样说,那学术界的认识就不正常, 或者说教师对学术界的认识没有搞清。 故此,本人认为第四级可以不要。其三,第七级更指向于教学方法,而非教学内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教师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用是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但课后学生到底学到多少,这就要看教师方法是否得当,而第七级的介入似乎有另类之感。此外,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独立体,有着独有的教学个性,这也是决定一节课教学内容是否得以有效实施的主要标准之一。故而,笔者认为

5、由教学内容观语文课是否有效,应具备七级标准(王教授提出的九级标准中的六级标准+教学内容与教师个性相融合) 。二、立论辟个人蹊径标准的意义在于衡量,七级标准的意义同样在于衡量一节语文课的优劣。那么,该如何运用七级标准来衡量一节语文课?然在王教授的书中 “寤寐求之” ,终是“求之不得” 。“思其始而成其终。 ”为此,笔者凭借点滴思考,自辟蹊径,结合身边的课例谈一谈个人的一些拙见,以抛砖引玉。1. 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对于语文的定义,叶圣陶先生作出这样解释: “语文就是语言 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3 基于这一共识,洪镇涛先生亦强调指出:“语文

6、教学的任务应该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 ”前辈们的言论不仅为语文正了“名”,即教语文的内容;同时也为当前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即语文教学的本体是指向语言,语文课要使学生获得语言。以一位老师执教的杨氏之子为例。课中,该老师将教学内容分为六个板块。 第一板块充当翻译, 猜文言词汇,即请学生根据老师说的白话文,猜文言词汇。第二板块模仿古语,自我介绍,即请学生模仿“杨氏之子”的格式,自我介绍。第三板块理解字词,读通古文,即通过多次尝试(参考注释自由读指名读引导理解疑难字词意思,标断句符号范读引领指名读齐读) ,指导学生读通顺古文。第四板块整理理解,叙说故事,即请学生用白话语言说一说故事, 再次加深疑

7、难词语的意思。 第五板深入文本,品味语言,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细细品味,以体会杨家小孩的聪慧之处,并随机指导学生角色朗读、表演朗读。第六板块补写剧本,内化语言,即请学生选取一个版本,给不完整的文言版或白话版的杨氏之子剧本补充台词,并和同桌对演。纵观以上六大板块的教学内容,不难发现,这位老师从让学生猜文言词汇以初识古文语言,模仿古语自我介绍以近距离触摸古文语言,理解字词读通古文引领学生与古文对话,整理理解叙说故事以理清文脉,深入文本品味语言感悟古文语言之妙,到最后的补写剧本内化语言引领学生学以致用,至始至终都在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由此,笔者认为该教师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2. 教学内容相对集

8、中古语有云: “大道至简。 ”意指大道理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教学内容的选取亦是如此,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语文天地里,我们所要做的便是擦亮自己的眼睛,穿越迷雾森林,直达语文的根,摘取关乎学生终身受用的“核心知识” ,“简简单单教语文” 。仍以上一位老师执教的杨氏之子为例。课堂中六大板块的教学内容设计(充当翻译,猜文言词汇模仿古语,自我介绍理解字词,读通古文整理理解,叙说故事深入文本,品味语言补写剧本,内化语言)足见该老师的匠心独运,六个板块循序渐进,最终指向一个教学内容,即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古文语言。但遗憾的是,这位老师似乎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受用力,这是学生第一次在教材中接触

9、古文,老师如此大密度的训练,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恐怕都难以受用。皮亚杰认为儿童建构知识的过程一般为四个阶段:拿过来、装进去、存起来、提出来。由此,笔者想,受心理年龄的限制,当学生的头脑在短时间内装进大量新知后,保存中就会出现顾此失彼,以至到提取时大多是残缺不全的知识。若长期以往,学生建构知识的能力也会因此而被削弱。3. 教学内容与学术界认识一致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占了近乎 80%的份量,为了对这些不同体裁、不同文体的文章加以区分,学术界对它们的特点进行详细地区别,并形成了约定俗成的认识。这就需要我们通过自己所学的学术界已有定论的语文知识不断地进行专业教学,而非每一篇文章都按同一个套路或

10、有悖学术界认识来进行教学。再以杨氏之子为例。课堂中,老师从猜文言词汇、释读课题、读通文本、品味语言到内化语言,遵循阅读教学的基本之路。但在“内化语言”这两个环节,笔者认为该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术界的认识有失偏颇。为了给学生创作以示范引路,老师创作了剧本前两句台词,其中古文版剧本的台词是这样的:小杨(为孔设果、沏茶):“此是桃子、琵琶、杨梅,皆新鲜而甜蜜。夫子请慢用。”孔君平(起身,指杨梅以示儿,微笑) :多谢贤侄。哦,杨梅,此是君家果。我们且不说小杨对孔君平这位有学识的长辈会不会像招待三岁小孩一样,告诉他这是桃子、琵琶、杨梅,仅就这创作的古文版剧本,怎么看着都像是五四时期半古半白的白话文,

11、而非 1500 多年的南北朝时期的经典文言文,总感觉与原文显得格格不入。就此而言,这一教学内容和文言文的学术认识未能形成一致。笔者认为,如果我们老师难以给学生规范的文本, 那不如不给, 以免误导学生对文言文的认识。课堂教学中, 学生常常不受我们教师控制的节外生枝。 这时,教师就需要把握总的方向盘,根据学生的生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引领学生重新回归到学习的主轨道上。当然,这引领并非我行我素,不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主体地位,而是引领学生不偏离学习的主方向,使他们在曲曲折折后仍能收获到老师播撒下的种子想教的内容。同样看杨氏之子这一课例。应该说老师从以古文形式介绍自己、粗知文言文常用字意思、扫清理解障碍读通文本、潜心会文解读“聪慧” 、跳出文本创作剧本到由孔融如何巧答设置悬念引出世说新语 ,整课堂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较好地实现了想教的内容与实际在教的内容一致。但有一点,即解读重点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时,师直接问学生: “为什么小杨不说孔雀是夫子家禽 ,而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学生缠来绕去仍不明所以,教师再三引导也未能使学生恍然大悟。无奈之下,老师只好越俎代庖,直接将结果告知学生。应该说,在这一环节,老师的教学目标未能很好地完成,也就是说他想教的与实际在教的内容没有很好地达到一致。笔者想不妨这样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