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 别挤啦 2教案 北师大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6696828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 别挤啦 2教案 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 别挤啦 2教案 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 别挤啦 2教案 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 别挤啦 2教案 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 别挤啦 2教案 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 别挤啦 2教案 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 别挤啦 2教案 北师大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册 别挤啦 2教案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诗句意思。2有感情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并模仿写一首。3通过朗读、理解诗歌,联系生活拓展思维,感受“真善美”的重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塑造良好的人格。学情分析本课语言诙谐、形象生动,每一句话都能让人联想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由于诗歌跳跃性大,所以学习课文时可以利用诗句间的“留白”进行思维拓展,联系实际理解生动有趣的诗句背后意思,即作家呼吁的道德观。课前准备查找作者狄更斯先生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了解作者,背景铺垫1根据课前所查找的资料来介绍狄更斯先生,充分了解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文学特点。2老师概述:狄更斯先生是一位伟大的

2、英国作家。他向往和追求人间美好的一切,追求真善美,倡导人和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用宽容、善良、真诚的心去对待生活。他一生著作颇丰,共有近二十部中长篇,著名的有大卫科波菲尔、远大前程、双城记、雾都孤儿等,他的语言质朴、生动,表现力惊人。(设计意图:“字如其人”、“文如其人”,只有深入了解作者的情况,了解诗歌创作所处的背景,才能更易于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情感。尤其是对一位伟大的作家,就更应多些知道他的文学地位、文学特点、文学追求等等。)二、初步感知,了解大意1出示诗句:“世界那么大,它容纳得了我,也容纳得了你。”(有条件的利用课件出示,无条件的可利用黑板出示。)2反复朗读,读出世界包罗万象之“大”

3、,相机理解两个指代语“我”、“你”:既指课堂上的师生,又指生活中的自己和他人,实指全世界各地区各种族的所有人。3出示诗句:“所有的大门都敞开着,思想的王国是自由的天地。”a.问题导读:世界究竟有多大?(通过问题提示,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自由”、“敞亮”的快乐。)b.通过“留白”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所有的大门都敞开着,这里没有(国界、种族、肤色、阶层) 之分,在这里,我们可以自由地(说话、高歌、玩耍) 。(画“”的留白处由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想象,大胆进行“补白”。)4出示诗句:“你可以尽情地追求,追求那人间最好的一切。”a.问题导读:这世界究竟有多自由?(通过问题提示,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味

4、“尽情追求”、“追求最好”的乐趣。)b.通过“留白”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我要尽情地追求,我在中追求(成功、快乐、自由) 。”c.导思过渡:自由的天地里,我们都在尽情地追求,享受这份尽情的快乐,然而,如果别人的追求伤害了你,你还会快乐吗?如果你的追求也伤害了别人,别人又还会快乐吗?5出示诗句:“只是你得保证,保证你自己不使别人受到压抑。”a.导思拓展:我们在追求自由的时候,应当如何保证不使别人受到压抑?b.通过“留白”练习,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对“规则”与“道德”的理解具体化形象化:“当我(尽情地高歌) 时,我应当不影响别人休息。”“当我(善意地对别人指出他的缺点) 时,我应当想到他的心情,尽

5、量不伤害他的自尊)。”6小结学习,揭示课题:自由的天地里,我们尽情地追求,追求善良、追求宽容、追求尊重,追求一切最美好的人格。我们之间没有压抑,不道德行为已远离了我们。这样的大世界,容纳了我,也容纳了你;这样的大世界,也正是作者狄更斯先生追求的王国。所以,他写下了这首诗别挤啦(板书题目)。他再三呼吁“不要挤!”(出示诗句“你,不要挤!”,使第一节诗歌完整起来。)7指导朗读第一节诗歌,读出自己所理解的情感。(设计意图:在揭示课题之前先将第一节的内容分解导读,通过问题提示、“留白”的方式引导学生分句体会诗句意思,并在理解诗句过程中反复品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在整个“问题导学”过程里,老师引导学生联系

6、上下文为理解本诗做足了铺垫:世界之大,足以容纳所有人的自由。随着作者写作思路的转变,老师跟着将矛盾抛给学生:无拘无束的自由并非真自由,真正的自由是有条件的,需要做出“保证”的。在矛盾激发的同时,揭示课题“别挤啦”,揭示作者的中心意思“不要挤”,学生对它的接受与体会当然就自然且深入了。)三、深化理解,感悟诗意1导思: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我们挤伤了别人的脚,也挤走了自己的文明;长长的队伍中,我们挤出了自己的位置,也挤走了别人的尊重。狄更斯先生高喊“不要挤”,究竟是不要挤走什么?2自由朗读第二节诗歌。3学生交流:a.做个有良知的人,不要挤掉道德,留住:真诚、宽容、善良、和平、平等b.做个勇敢且有毅力的

7、人,不要让丑恶挤进心灵,抵制:虚伪、贪婪、凶残、卑琐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对这节诗歌的理解。5分角色朗读这节诗歌:A角色:不要把善良从心灵深处挤走,给道德以应有的地位,给每一件好事以恰当的鼓励;B角色:更得严防丑恶偷偷潜入你心底。让每一天成为一项严峻的记录,面对着它,我应当问心无愧:给别人生的权利,活的余地。C角色(A+B):不要挤,千万不要挤!(先分A、B、C三部分内容读,再分角色串读整节诗歌,意在帮助学生通过朗读更明了这节诗歌的意思。)6朗读全诗,鼓励背诵。(在多次品读的基础上,老师给予提示语的帮助,学生尝试背诵全诗,从中体味:敢于挑战,追求成功,也是不能挤走的良好的人生态度。)

8、(设计意图:本单元的主题是“地球家庭”,课文中表现了令人震撼不已的美好心灵,渗透了“和平”“民族”“种族”“责任”“给予”等内容,别挤啦则是以诗歌的形式来讲述道理。狄更斯先生写这首诗的目的是呼吁人们“别挤啦”,如果教学只停在读明白字面意思的层面上,是无法达到教学目的的。所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在联想与交流中体会诗意,在实际学习中感受良好的人生观等等,可以深化“挤”的内涵,拓展“挤”的外延,联系自己的实际来体味诗意使之更近更真更朴实也更生动。)四、拓展思维,模仿写诗在这首诗歌里,伟大的作家狄更斯先生大声高喊“别挤啦”,他请大家千万记住:“不要把善良从心灵深处挤走,更得严防丑

9、恶偷偷潜入你心底。”他用形象有趣的语言和笔调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社会的敏锐观察,让人们在阅读诗歌中受到生动的道德教育。作为一个敢于挑战、追求成功的孩子,你又是如何独树一帜地理解“挤”的,如何用“你笔”写出“你心”,让自己的、同学的、老师的心灵,让家长的心灵甚至陌生人的心灵也受到洗涤?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别挤啦 3教案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联系生活,结合时代背景感悟诗歌内容,使心灵受到感染及教化,懂得我们的生活需要真诚、善良、宽容等。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课文内容。教学难点联系生活,理解“别挤”的含

10、义,使学生心灵受到感染及教化,懂得我们生活需要真诚、善良、宽容等。教学准备幻灯片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师:板书“挤”,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听过、看过或亲身做过的“挤”的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师:板书“别”“啦”,学生齐读课题。二、了解作者,背景铺垫1师:你对作者狄更斯了解多少?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介绍狄更斯。2媒体演示:狄更斯的头像。师:老师还查找到了比较详细一点的有关狄更斯的资料,你们读一读。生自由读:查尔斯狄更斯,英国小说家,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任

11、报社采访记者。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 狄更斯一生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和杂文、游记、戏剧、小品。他的语言质朴、生动,表现力惊人。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描写劳资矛盾的长篇代表作艰难时代和描写1789年法国革命的另一篇代表作双城记。其他作品有奥列佛特维斯特(又译雾都孤儿)、老古玩店,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和远大前程等等。 马克思把他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狄更斯所生活的年代,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繁荣的同时,现实的阶级矛盾也逐渐加深统治阶级疯狂追求利润,想发横财,工人们失业无家可归。狄更斯从人道主义出发,呼吁统治者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

12、不能剥夺劳动人民的权力,劝诫统治者要讲道德,有良知。师:(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还有诗歌的写作背景来学习诗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和写作用意。)3师:你认为狄更斯是一个怎样的人?生答略三、初步感知师:同学们能把这首诗歌读正确、流利吗?先自由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师:抽生分小节朗读,并给予及时的评价。师:齐读诗歌师小结:短短的时间,同学们就能把这首诗读正确、流利,甚至有的同学还能读出自己的语气,读得声情并茂,真不错!四、深入研究师:如果你们能细心品味这首诗歌,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请同学们细细的品读这首诗,边读边圈画,可以动手写一写批注。如果有疑问可以由小组同学帮助解决。生品读诗歌

13、,汇报交流。汇报交流第一小节。1你,不要挤!世界那么大,它容纳得了我,也容纳得了你。生1:“你”指的是没有道德规范或不遵守道德规范的人。生2:挤的意思是不道德的行为。生3:我知道容纳的意思。容纳:在固定的空间或范围内接受。生4:2所有的大门都敞开着, 思想的王国是自由的天地。生:思想的王国是自由的天地可能是指思想上的追求,精神上的需要。师:出示“留白”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所有的大门都敞开着,这里没有( )之分,在这里,我们可以自由地( )。3你可以尽情地追求,追求那人间最好的一切。生:你可以尽情地追求,指的是自己想要的一切。师:出示“留白”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我要尽情地追求,我在( )

14、中追求( )。师:自由的天地里,我们都在尽情地追求,享受这份尽情的快乐,然而,如果别人的追求伤害了你,你还会快乐吗?如果你的追求也伤害了别人,别人还会快乐吗?4只是你得保证, 保证你自己不使别人感受压抑。生: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追求自己的自由时,不能侵犯别人的权利。不能让别人感受到压抑。师:我们在追求自由的时候,应当如何保证不使别人受到压抑?师: 出示“留白”练习,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对“规则”与“道德”的理解具体化形象化:“当我( )时,我( )。”师:狄更斯的这首诗来自生活。请同学们用心朗读第一节的每句诗,用“只有才”说出狄更斯想表达的意思?生读诗歌第一小节交流。(只有保证自己不使别人受到压抑,

15、才能自由追求最好的一切。狄更斯呼吁人们摒弃不道德的行为。)师:诗歌的第一小节告诉人们在追求自己的自由时不要侵犯别人的权利,要容纳别人,不使别人的感情受到压抑。(朗读的时候应该胸怀宽广语气是告诫的语气。)生齐读第一小节。师:是啊!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我们挤伤了别人的脚,也挤走了自己的文明;长长的队伍中,我们挤出了自己的位置,也挤走了别人的尊重。狄更斯先生高喊“不要挤”,究竟是不要挤走什么?生汇报交流第二小节。生1:不要把善良从内心深处挤走;生2:不要把道德从内心深处挤走;生3:不要把良知从内心深处挤走;生4:不要让丑恶挤进心灵,师:丑恶在这里有什么深刻含义?生:丑恶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猜测、妒嫉等不良心理,丑恶心态。师:请同学们用心朗读第二节的每句诗,用“只要就”说出狄更斯想表达的意思?生:只要善良、严防丑恶、要有道德、要做好事,要对每一天负责就能问心无愧。师:面对自己的心灵和行为,你问心无愧过吗?生自由说(若无愧,则赞扬。若有愧,人无完人,谁能无过,改了就是好样的。)师:把第二节诗中的“你”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