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 演讲的审美修养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6695758 上传时间:2024-01-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讲 演讲的审美修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十讲 演讲的审美修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十讲 演讲的审美修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十讲 演讲的审美修养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十讲 演讲的审美修养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讲 演讲的审美修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讲 演讲的审美修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讲 演讲的审美修养概述本章概要:演讲是一种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优美的演讲不仅能 给人以理性的启迪,而且能使人精神愉悦,给人以美感享受,因而,演讲具有审美价值和审 美性质。本章要学习的演讲的审美修养包括:演讲美的构成与特征、演讲内容与美;演讲主 体美与演讲的协调美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本章学习目标:了解演讲美的构成与特征、掌握演讲如何构成内容的美;了解掌握演讲 者的人品和风度、演讲方式的选择与语言表达、听众的积极配合以及主持者与演讲场景的协 调。通过学习,提升教育对象的审美修养。重点:演讲美的构成与特征;难点:演讲如何构成内容的美;如何实现演讲主体美与演讲协调美。学习指导:本

2、章理论性比较强,晦涩难懂,需参照案例和资料领会贯通。关键词:演讲美、内容美、主体美、协调美10.1 演讲美的构成与演讲内容美学习目标了解演讲美的构成与特征、掌握演讲如何构成内容的美。要求阅读及听讲的内容本节应掌握演讲美的构成与演讲内容美包括:演讲美的构成、演讲美 的特征、演讲内容与美。课外活动资料:可参阅期刊演讲与口才,主要版块栏目:谈话技巧、演讲 艺术、交际指南、论辩之道、名人与口才、演讲辞选登、师生口才、商海 舌澜、生活讲台等。能使学生学习到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演讲知识,提升 审美修养。演讲是一种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的演讲不仅能给人以理性 的启迪,而且能使人精神愉悦,

3、给人以美感享受,因而,它具有审美性质和审美价值,受审 美规律的制约。10.1.1 演讲美的构成作为人们现实性社会实践活动的演讲,它的美有别于其他事物的美。它是在特定的时空 环境中,通过语言传播显现出来的动态的形象美。演讲活动的全过程是由信源、演讲者、口 语和体态语言传播、听众,以及演讲效果等组成。因此,构成演讲的各种要素及其相互联系, 决定着演讲美的功能的产生。从审美的角度看,听众是审美的主体,是信源、演讲者,以及 传播媒介等则是审美对象。演讲活动的主体(演讲者)以及演讲活动的受体(听众)在不同程度上既是审美主体, 又是审美客体。要做到演讲美,必须具备以下条件:首先,演讲各要素本身必须是美的。

4、即演讲的内容具体、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具有强烈 的时代感和感染力;演讲者内在品德高尚,外在服饰得体,仪表端庄,风度优美;演讲的传 播媒介有声语言与体态语言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演讲的场景宜人,气氛热烈;听众 配合默契,效果明显。其次,演讲中各要素相互联系得当,形成有机整体。演讲美并非各个美的要素的简单相 加,而必须是各要素紧密结合,相映生辉。有些要素单独看,也许很美,符合审美要求,但 是与整体并不协调,这就对演讲的整体美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只有当各要素在相互作用中 充分发挥出本身的美,并配合和谐默契,才能形成演讲的整体美。10.1.2 演讲美的特征美是客观事物的一种特质和属性,它具有三个特性:形

5、象性,感染性和功利性。这种具 体的个性的事物的感性形象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地显现着人类社会某种 理想的精神生活。演讲美也是这样,以具体的、个性的、感性的演讲形象显现着某种理想的 精神生活。演讲活动是一种带有艺术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演讲美除了具有美的共同本质之外, 还必然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一)动态性与虚体性的统一 首先,从演讲的主体看,演讲者始终以直觉的动态形象出现在演讲现场,借生动的有声 语言和体态语言,传达着信息,这些都处在动态之中;其次,从演讲的受体看,听众在演讲 活动中虽然处于被动地位,但其思想活动反馈到演讲者,对演讲的内容、方式产生影响,便 使演讲具备动态特征;再

6、次,演讲的其他环节也都相互作用,彼此制约,一个环节发生变动, 另一环节必然受到影响,因而,它们也常常处于波动和转化之中,呈现出随机性和即兴性。 正是这些原因,使演讲的美具有明显的动态特征。演讲的美是一种精神的美。这种美是虚体的,它只能在演讲活动的动态过程中让人心领 神会地感觉到,只能意会,而无实体。虽然在演讲活动中,有物质实体(如演讲者、声音) 的存在,但这些只是构成演讲美的各种要素,而不是演讲美的本身。一旦演讲结束,演讲的 主要素解体,作为整体结构的演讲美也就消逝,而只能留给听众一种回味。所以说,演讲美 是在演讲的动态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虚体美。(二)实践性与整体性的统一演讲本身是一种带有艺术性

7、的实践活动,演讲美在实践活动中展现出来。演讲的主体在 进行演讲时,给听众以具体的视觉和听觉刺激,使听众通过视觉和听觉,理解演讲传播的信 息,并综合演讲现场的各种因素,逐步产生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只有当演讲实践过程完成后 才能最终完成。而同时随着这一实践活动的结束,演讲也随之消逝。当人们谈及某次演讲美 时,实际上是人们通过美感转化,使其进入了联想和记忆之中,然后在头脑中再现演讲活动 形象。可见,没有演讲的实践活动,就没有演讲美;没有演讲活动的整体结构,也无法最终 完成演讲美。所以,演讲是实践性与整体性的统一。10.1.3 演讲内容与美人们登台演讲都受制于一定的动机,诱发于一定的目的,这是人类行为特

8、征所决定。但 是,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就会有不同的演讲目的,产生不同的演讲内容。而 真正成功的演讲,其目的在于讴歌“真理”,在于激发人们去追求“真”“善”“美”,即富有 “真理性”。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张岱年认为:“真”是认识的价值,即对客观世界与人类自 身有正确的认识:“善”是道德的价值,即用道德准则来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国 家、民族需要之间存在的矛盾:“美”是艺术的价值,即客观世界的事物,有些适合人的情 感,令人感到愉快,人类能创造出一些令人愉快的物品即艺术品,艺术品能给人美感。演讲的内容如何,对演讲美的构成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审美的角度来讲,演讲内容 只有具备下面特点

9、,才能构成内容的美。(一)“真”演讲的生命所在凡是美的东西,首先都应当是真的,是蕴含着客观规律性的。演讲的生命在于真实。演 讲的内容必须是真实的,决不能弄虚作假。具体而言,演讲中所谈的理,所述的事,所抒的 情,都必须是真实的。只有真理、真事和真情,才最具有说服力和鼓动性。宣传真理、捍卫真理,是演讲的价值所在。从演讲者的活动来看。演讲者的活动,不同 于表演艺术者的活动。演讲者是现实中的自己,走到讲台上也仍然是他自己面向广大听众直 接发表自己的主张和观点。而表演艺术者在舞台下是他自己,一走上舞台就不是自己了,而 是要按着规定的角色,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在舞台上只是发表着所扮演的角色的主张和意见。 演

10、讲是一门艺术,但演讲的艺术是为演讲的现实活动服务的,因为演讲是属于现实活动的范 畴,而不属于艺术活动的范畴。一个人当众演讲,关键也就在于以其真实性、准确性、原则 性、思想性帮助听众弄清楚某一复杂的社会现象,解决某一社会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演讲者主要是运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例,通过阐述正确的道理,来表达自己的现实主张、 态度和看法的。在演讲中也可能引用寓言故事、小说、诗歌、戏剧等艺术作品中的语言、人 物和情节,但总的目的只是为了更生动、更具体、更鲜明地说明一个道理,它是起辅助作用 的,而不是主要的,就其反映的对象来看,是现实的真实性,而不是艺术的真实性。常言道:“事实胜于雄辩。”演讲内容所

11、涉及的事例,必须真实可信,切不可任意杜撰。 一般来讲,叙事时应力求讲清来龙去脉适当介绍重要细节,特别是引用古今中外事例时,要 注意材料来源的可靠性。2008 年美国总统竞选中民主党总统竞选人现在奥巴马政府的国务 卿希拉里克林顿不得不放弃她爱在演讲时说的一个故事,因为故事真实性遭当事方否认。在竞选之初的演讲中,希拉里常常为听众讲述这个“令人扼腕”的故事:一名孕妇到俄亥俄 州一家医院看病,因无力支付医院规定的100美元预付金,遭医院拒收。几天后,孕妇因病 情加重被再次送往这家医院。由于这家医院医疗条件有限,孕妇不得不紧急转院,但为时已 晚,结果母子双亡。 美国广播公司对此评价说,希拉里一直着重宣传

12、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 体系,这个故事对她而言,无疑是一个证明医疗保障体系重要性的绝佳例子。因此,这个故 事在希拉里演讲中的重复率相当高。但随后,医院方面出来澄清事实真相。指出,这名孕妇 享有医疗保险,其次,她从来没有遭医院拒绝救治。而后,希拉里的竞选班子对此进行了解 释,说希拉里最初从一名副治安官那里听来了这个故事,因此没有怀疑过它的真实性。讲这 个故事的目的,是为指明国家的医保系统有问题,“既然医院方面声称事情并非如此,我们 必然予以尊重。她(希拉里)将不再说这个故事。”从这个例子来看,说明真实性在演讲中 是极为重要的,在演讲中,如果选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来讲述,最容易吸引听众。这其 中的原

13、因也就在于它使人感到真实可信。(二)“善”演讲的力量所在善是演讲美的又一个本质特征,善和功利直接相联系,它以社会功利作为客观标准。人 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其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和满足一定社会集团或一定利益 阶级的利益。显然,在阶级社会中,善带有鲜明的阶级倾向。优秀的演讲,其内容总是反映 人民的利益和需求,表现社会发展趋势,歌颂光明和先进,批判腐朽和落后,弘善抑恶,正 是演讲的力量之所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对于“善”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追求。任何时代的演讲 都会带有讴歌该时代“善”行的动机,比如,在我们社会,对助人为乐的表扬,对爱国主义 的赞美,对英雄典范的宣传等。这些演讲往往

14、也是因为弘扬了社会所倡导的道德品格,而彰 显了演讲美的魅力。因此美不能离开善,也不能违背善。演讲内容要求体现善,但演讲内容 体现了善并不一定显示出演讲内容的美。善同真一样,也是美的必要条件,如果缺乏善,也 就无美可谈了。所以要使演讲内容美,必须内容“善”。(三)形象性、典型性与情绪感染美的事物和现象是形象的,通过形象才能使欣赏者直接感受到美。只有具有具体生动的形象性特征,才能使听众产生美感。演讲内容的形象性是指演讲者在现实生活中摄取的人生 画面。演讲者正是通过这些具体、生动、鲜明的人生画面来阐述道理、体现内容的真和善。演讲的典型性演讲离不开举例,举例目的为佐证或导论。但选何事例、选多少则必须依

15、 演讲主题、观点需要而定。不必多选,也不可少选。成功演讲其选例要具有“典型性”:一 方面选用事例必须同阐述观点紧密相连,必须能说明问题,不能说明问题的事例,决不可牵 强附会,否则适得其反。另一方面,引用的事例必须是具有代表性、时代性,偶发的事例不 能作为本质认识的依据。为此,选例的典型性就在于“精”“实”“新”,同时,所选之例应 能感动人、吸引人、折服人。演讲最容易激发听众的情感,使听众的思想为之震动,情绪为之高昂,热血为之沸腾。 演讲者演讲时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很强的针对性;必须感情真挚、有感而发,而不是哗 众取宠、沽名钓誉,演讲者演讲时还必须情绪饱满,慷慨激昂,催人奋发。正如古希腊著名

16、的演讲大师德摩斯梯尼说的那样:“辞令的灵魂就是行动,行动,再行动。”演讲者要想使听 众产生强烈的反响,并付诸行动,其演讲本身就必须具有鼓动性的号召力。真诚炽热的情感 使听众心灵受到震撼,产生共鸣,这是一种引起强烈精神感应和情绪渗透的感情力量。演讲贵在打动人心,而要打动人心离不开演讲者的情感注入,即演讲者的感情流露和情 绪表现。无论在演讲的起始、过程、还是推向高潮,乃至结束,演讲者的神形都应随着演讲 情节的变化而变化,富有情感性。这种情感发自演讲者的内心,没有演讲者的情感投入,就 不会有听众的情感付出。没有演讲者的情感变化,也就难以激起听众的层层情感波澜。如果说,演讲目的企盼是希望听众去追求真理,那么,演讲的最后结局与归宿就是实现 这种期望。演讲无论其过程是给人兴奋,还是叫人沉思,但最终都必须给人以激励、给人以 启迪。激励性正是演讲的效益所在。通过演讲实现激发人的正确动机,引发人的良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