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桃子说课稿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6695592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桃子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分桃子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分桃子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分桃子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分桃子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桃子说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桃子说课稿 神农架林区宋洛中心学校 杜代军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分桃子。我主要从分析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预设效果评价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分桃子”这个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3233页“分一分与除法”的第一课时。本课教材首先创设了“猴子分桃子”的问题情境,通过小数目“分一分”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平均分的意义;接着是“分一分”的操作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然后是“练一练”,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体会分法的多样性,以及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和有剩余。2、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

2、,学会了 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初步体验平均分的意义,来感受平均分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动手操作与概念思考对于认识除法的重要性,是后续学习、体会除法意义的重要基础。3、了解学生 二年级的学生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而这些学生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心和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但他们由于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以及生活经验的缺乏,很难只通过课本和教师的直接讲授来学习,他们天生好动,思维活跃,喜欢动手,多通过直接体验、亲身实践来积累经验,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会全身心投入,他们是由兴趣而进入学习过程的。 4、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

3、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和方法应由学生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做数学”,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对本课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理解平均分的方法,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一是全部分完;二是有剩余。能力目标: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的思想教育。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

4、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教学重点:体会平均分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方法。教学关键:让学生充分参与分的过程,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体会。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要准备适量的圆片、小棒。二、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征和现有知识水平,为了更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上述三维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采用故事情境法、电脑辅助法、以及谈活法、讨论法、练习法、激励法等多种方法交叉进行。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他们手、眼、口

5、、脑并用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只是在学生探究知识的本质处适当给予点拨启发。同时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启发引导,层层深入,采用设疑问难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把数学课上得生动有趣,使学生积极而有效地投入学习活动。 选择的教法应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而服务,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的。在本课教学中,我的教学设计理念主要有几下几点:1、建立新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教师角色转变; 2、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由“学会”变为“会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紧密联系学生现有的知识背景与生活实际,使数学生活化、活动化,重视

6、学生学习经历与体验,强调在过程中理解与发现。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和设计理念,根据本班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以“猴兄弟的生日宴会”这个故事情境贯穿课的始末,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在大森林里住着猴子一家,今天是两只小猴的生日,猴妈妈要给兄弟俩过生日,一大早采了桃子回家,她取出8个桃子给兄弟俩,作为生日礼物,猴哥哥和猴弟弟高兴极了,两人马上分起桃子来。同学们,请你们猜一猜他

7、们是怎么分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桃子。(板书:分桃子)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在儿童的学习活动中,兴趣起着定向和动力功能的双重作用。有了学习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率就高;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新授部分时,为学生创设了四次动手分一分的实践活动:活动一:分桃子,感知“分”的含义,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明确问题:两只猴子可能会吃到几桃子?如果让你给它们分桃子,你想怎样分?引导学生用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让学生全员参与、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全班交流分的过程,汇报分桃的结果,在交流后,我提问:“有的同学把8个桃子分成1个和7个,这样分两只猴子会有什么反应呢?”(学生可能会说拿到7个

8、桃子的猴子高兴得跳起来,另一只猴子肯定会愁眉苦脸的。)这时我展示课件,同样2和6、3和5这样的分法得到多的猴子都很高兴,得到少的猴子一定都不开心。这时我再追问:怎样分才能让他们都满意呢?再让同桌合作,扮演小猴分桃,学生通过再分一分发现4和4这种分法才公平,这样学生就深刻地体会到平均分的必要性。此时我再小结平均分的意义就显得水到渠成了,我们把8个桃子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的一样多。就叫平均分。(用圆片板书,画图)。这样在动手操作以及同伴的交流中,学生感知到了“分”的含义,初步体会了“平均分”的意义。活动二:分小棒的练习,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在开展这个活动时,我先让同桌两个自由分一分。然

9、后引导学生在几种分法中找出是“分得一样多或者同样多的”那样分法,使学生在多种分法的对比之下,形象地感知“平均分”。接着用课件出示判断随意分和平均分的练习。这样的教学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活动三:分小鱼,引导学生体会“多种分”的过程猴兄弟为了庆祝生日,请来隔壁邻居四只小猫,用12条鱼来款待它们。在这个环节中,我不仅重视平均分的结果,更重视让学生去感悟同一结果的不同分法。我先引导学生观察理解教材情境图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用小棒代替小鱼自己分一分。这样全班学生在操作中都经历了“多种分”的过程,体会到了分法的不同。小组解决问题后,进行全班汇报,在汇报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会发现

10、用乘法口诀来求平均分的结果,对这样的学生我及时的给予鼓励,告诉学生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每份都分得一样多,就叫平均分。在学生汇报完后,我告诉学生:同学们,刚才大家用小棒代替鱼来分,如果一时找不到小棒或其他实物代替鱼,怎么办呢?其实,大家还有一个本领画图。然后让学生都在本子上画12个小圆圈代表12条鱼,接着试一试能不能用连线、画圈的方法来表示分鱼的过程和结果。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在全班展示各种画法。接下来教师出示这样一种画法,请学生说一说这种画法是怎样表示分鱼的过程和结果的(即描述与图示相应的分法的操作过程与结果)。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再经历画图表征,目的是把解决问题从操作水平引向表象

11、水平。这是本课的难点,也是学生的认知从操作水平向表象水平发展的重要过程。因此,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并适时给予示范和指导。活动四:分骨头,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多种方式分的过程 猴兄弟还请了好朋友3只小狗,并拿出它们最爱吃的骨头招待它们。在这一活动中主要由学生独立完成,他们可以选择用小棒代替骨头分一分,也可以用连线、画圈的方法来分。这样的设计体现了学习从学生个体出发,经过与老师和同伴的合作,又回到个体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多种方式分”的过程。 这些操作以动促思,学生在操作探索知识中,亲身经历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能充分展示每位学生的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利于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

12、,同时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经历了实物操作到画图表征,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3、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本着趣味性、思考性、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我还是以生日宴会这个情节,让学生在这个愉快的氛围中饶有兴趣的进行操作练习。宴会开始了,猴兄弟拿来了12只筷子给客人,够几个人用呀?接着在宴会桌上,小猫拿出生日礼物铅笔和笔盒送给猴兄弟,那每只小猴能分到几个文具盒?平均每盒能放几枝铅笔?把这些问题融合在故事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去发现、认知、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 第三题

13、让学生独立解决,既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也可以通过连线画圈来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当面批改。第四题,通过分气球活动,让学生体会在每个人分到气球一样多的情况下,会有剩下的气球,对于剩下的气球,问一问学生还能不能分,学生就会发现余下的如果再往下分,每份就不一样了,也就不是平均分了,这样学生就初步感受到平均分时还会有剩余的现象。4、归纳总结,促进内化1、说说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2、这节课中,你觉得自己表现最出色的是什么地方?3、对小组评价进行总结,评选出优秀组,给予鼓励和表扬。采用这种提问的方式,不仅关注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也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评价,使教学主题进一步升华。通过学生的自

14、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丰富了对平均分的认识,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8四、板书设计同样多或一样多 “平均分” 44我的板书设计用两只小猴子和八个桃子来反映“平均分”, 一目了然展示了平均分的概念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为学生掌握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五、教学预设效果评价 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识既不发生于主体,也不发生于客体,而发生于联系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活动之中。“平均分”的认识,是小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在本节课中我以“猴兄弟的生日宴会”这个故事情境贯穿课的始末,给学生充分的动手和表达的空间。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索活动,

15、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和应用。体验就成为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安排学生在分桃子的活动中体验平均分的意义,引导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从一个总数分到2份到多份,从认识分到分完再到“分到的同样多”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教学活动获得了“平均分”的认识,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也为后面进一步学习除法知识打下了基础。在教学中我致力于学习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想,这节课的教学预设效果一定是成功的!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粗浅构想,如有不成熟之处,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