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期终复习教学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6694408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期终复习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初三期终复习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初三期终复习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初三期终复习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初三期终复习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期终复习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期终复习教学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时复习内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复习要求:1.进一步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2.通过证明不断感受公理化思想,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进一步感受证明的必要性。 3.逐步学会分析、综合的思考方法,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复习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应用。复习过程:一.梳理有关知识点: 对照教材回顾思考有关知识点 二.基础练习训练:1. 等腰三角形一边等于5,另一边等于8,则周长是_,面积是_.2. 在ABC中BAC=90,AD是中线,B=70,BC=15cm,则BAC=_,DAC=

2、_,BD=_。3. 等腰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的长为1cm,那么它的斜边上的高是_cm。4.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72,则其顶角为_。5. 如图,ABC中,ADBC,CEAB,垂足分别为D、E,AD、CE交于点H,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_,使AEHCEB。三.典型例题分析:例题1.如图,在ABC中,AB=AC,E在CA的延长线上,AEF=AFE。求证:EFBC。例题2.如图,P、Q是ABC边BC上的两点,且,BP=PQ=QC=AP=AQ,求,BAC的度数。例题3.如图,在ABC中,AB=AC, BAC=120D是 BC的中点,DEAB于E,求证:EB=3EA。例题4.如图,已知:ABC中

3、,AB=AC,在AB上取点D,在AC上取点E,使BD=CE,连接DE交BC于点G,求证:DG=GE。例题5.如图,A、E、F、B四点在一条直线上,ACCE,BDDF,AE=BF,AC=BD,求证:CF=DE。例题6.要测量河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可以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画出BF的垂线DE,使A、C、E在一条直线上,这时测得的DE的长就是AB的长,如图,试写出已知和求证,并进行证明。四.课后练习巩固:(一) 填充题:1.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比底角大9,则这个三角形顶角的度数是_。2.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6,它的周长不大于20,则腰长x的取值范围是_。3. 如图,ABC中

4、AB=AC,FDBC于D,DEAB于E,若AFD=145,则EDF=_。4. 如图ABC中,CD平分ACB,DEBC,交AC于E,若DE=7,AE=5,则AC=_。5. 如图,在ABC中,AB=AC,过ABC和ACB的平分线的交点O作DEBC,交AB于D,交AC于E,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_个,它们分别是_。6. 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交BC于点D,BD=6cm,DC=3cm,则D到AB的距离为_。7. 如图,在ABC和FED中,AD=FC,AB=FE,当添加条件_时,就可以得到ABCFED.(只需填写一个你认为正确的条件)8. 将两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重合为如图所示的形状,若AOD

5、=127,则BOC=_。 (二)选择题:9.如图,ABC中,AB=AC,BAD=30,且AD=AE,则EDC=( )A. 10 B. 12.5 C. 15 D. 22.510.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任何一个角的平分线都垂直于这个角所对的边,这个三角形是(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任意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11.如图,MNP中,P=60,MN=MP,MQPN,垂足为Q,延长MN至G,取NG=NQ,若MGP的周长为12,则MGQ的周长是( )A. 8+2a B. 8+a C. 6+a D. 6+2a12.如图,ABC中,ACB=90,BE平分ABC,DEAB垂足为D,如果AC=3cm,那么

6、AE+AC的值为( )A. 2cm B. 3cm C. 4cm D. 5cm三解答题:13.如图(1)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直线l过点C,ADl,BEl,垂足分别为D、E。(1)求证:ACDCBE. (2)若直线l绕点C逆时针旋转与AB相交(如图(2)且ADl,BEl,上述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14.已知:如图,ABC中,C=90AD是BAC的平分线,DEAB于E,F在AC上,BD=DF,求证:CF=EB.15. 已知:如图,ABC(ABAC)中,D、E在BC上,且DE=EC,过D作DF/BA,交AE于点F,DF=AC.求证:AE平分BAC.第二课时复习内容:平行四边形、矩

7、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复习要求:1.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通过证明不断感受公理化思想,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进一步感受证明的必要性。 3.逐步学会分析、综合的思考方法,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复习重点: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复习过程:一.梳理有关知识点: 对照教材回顾思考有关知识点二.基础练习训练:1. 已知O是 ABCD的对角线交点,AC=10cm,BD=18cm,AD=12cm,则BOC的周长是_ 2. 已知: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AOB的面积为2, 那么ABCD的面积为

8、_ 3. BD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点E、F在BD上,要使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还需要添加的一个条件是_ 4. 如图1,周长为68的矩形ABCD被分成7个全等的矩形,则矩形ABCD的面积为( )(A)98 (B)196 (C)280 (D)284 5. 已知菱形的边长是5cm,一条对角线长为8cm,则另一条对角线长为_cm面积为_cm2。 6.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将矩形沿对折,使点落在点处,已知,,则点的坐标是( ) A(,) B(,3) C(,) D(,)三.典型例题分析: 例题1: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CD的平分线CF交AB于点F,ADC的平分线DG交边

9、AB于点G (1)求证:AF=GB;(2)请你在已知条件的基础上再添加一个条件,使得EF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并说明理由例题2: 如图,在ABCD中,ADDB,AC与BD相交于点O,OD=1,CAD=30,求AC和DC的长 例题3:已知:如图所示,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F经过点O并且分别和AB、CD相交于点E、F,又知G、H分别为OA、OC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HFG是平行四边形例题4:如图,在矩形ABCD中,已知AB=8cm,BC=10cm,折叠矩形的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的中点F处,折痕为AE,求CE的长例题5如图,点E在正方形ABCD的边CD上运动,AC与BE

10、交于点F。(1)如图,当点E运动到DC的中点时,求ABF与四边形ADEF的面积之比;(2)如图,当点E运动到CEED21时,求ABF与四边形ADEF的面积之比;(3)当点E运动到CEED31时,写出ABF与四边形ADEF的面积之比;当点E运动到CDEDn1(n是正整数)时,猜想ABF与四边形ADEF的面积之比(只写结果,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4)请你利用上述图形,提出一个类似的问题四.课后练习巩固:(一) 填充题: 1. 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两邻边之比为2:3,周长为20cm,则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两条邻边长分别为_ 2.如图,在矩形ABCD中,M是BC的中点,且MAMD若矩形ABCD的周长为48c

11、m,则矩形ABCD的面积为_cm23. 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120,AB=12cm,则ABD的度数为_,DAB的度数为_;对角线BD=_,AC=_;菱形ABCD的面积为_4.顺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_,顺次连接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_。 5. 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夹角为60,较短边的长为4.5cm,则对角线的长为_。 6.如图,在ABC中,ADBC于D,E、F分别是AB、AC的中点,当ABC满足条件_时,四边形AEDF是正方形。(填写一个你认为正确的条件即可)7. 在正方形ABCD中,E为BC上一点,BFAE交CD于F,则AE:BF=_。8.把两个

12、大小完全相同的矩形拼成“L”型图案,则FAC=_,FCA=_。(二) 选择题: 9. 平行四边形一边长为12cm,那么它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可能是( ) (A)8cm和14cm (B)10cm和14cm (C)18cm和20cm (D)10cm和34cm10. 下面几组条件中,能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 A一组对边相等; B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C一组对边平行; D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11. 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E在BC的延长线上,AE平分DAC,则下列结论:(1)E=22.50. (2) AFC=112.50. (3) ACE=1350(4)AC=CE(5) ADCE=1. 其中正确的有(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12.正方形内有一点P,它到各边的距离为2、3、4、3,则正方形的面积为( )A. 36 B. 49 C. 64 D. 81(三) 解答题:13. 如图,在ABCD中,AE平分BAD交DC于点E,AD=5cm,AB=8cm,求EC的长14. 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中,点E,F分别在CD,BC上,且CE=CF,求证: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