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比较学汇报材料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6693344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内比较学汇报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课内比较学汇报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课内比较学汇报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课内比较学汇报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课内比较学汇报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内比较学汇报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内比较学汇报材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雁门口镇中心小学“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情 况 汇 报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中小学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的通知以及关于在全县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按照县教育局“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要求和统一部署,我校从9月13日正式启动“课内比教学”活动,经过近一个月紧张有序的比赛, 此次活动的第一阶段工作基本圆满结束了,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成果较为显著。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一、活动基本情况本阶段为全员赛课阶段,我校51位教师参加了此项活动,分为语文组(20人)、数学组(20人)和综合组(11人)。上课51节,听课达860多节。老师们赛前精心备课,领导和本组教

2、师亲临课堂听课,课后上课人说课、听课教师评课。根据参赛教师授课情况、说课,每组5位评委公平、公正、实事求是的打分以及本组教师的集体意见,评选出11位教师为此次活动的优胜教师,将参加下一轮的比武:张银(语文中老年组)、陈英(语文青年组)、田平菊(数学中老年组)、吴成丽(数学青年组)、张觅(英语组)、李秀群(科学组)、卢艳梅(品德与生活组)、何潘(音乐组)、张官胜(体育组)、田妮(美术组)、姚丽(信息技术组)。二、具体做法:1、成立组织机构,明确分工负责,加强对“课内比教学 课外访万家”活动的组织与领导一是中心小学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评委组和协调

3、组,由分管领导及相关人员具体提统,教导处具体组织实施此项活动,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具体,加强对“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的领导,确保了此项活动的正常开展。二是广泛宣传,明确“比教学、访万家”活动的意义及要求。 9月8日, 学校召开了“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以下简称“比教学、访万家”)工作部署会,会上印发了雁门口镇义和小学“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的方案。各校按照中心小学的统一部署,迅速行动、积极推进,广大教师踊跃参与,取得了初步成效。大家清醒的认识到,“比教学,访万家”活动是全省教育工作会后,我省推进基础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举措,“比教学、访万家”活动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

4、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与建立创先争优、“三万”活动、治庸问责的长效机制紧密结合。是探索和构建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的教师职业素养评价体系的切入点。 2、制定和完善了切实可行的方案,保证了“课内比教学 课外访万家”活动的有序推进 根据县教育局的“课内比较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实施方案,我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比教学方案,明确了各小组、各部门的职责与任务,做到了赛课对象明确、赛课形式明确、时间日程具体、活动阶段明确,细化了各个阶段的具体要求,对每位教师提出来“四个一”要求,及每位授课教师要上交一份精心设计的教学设计、一份说课材料、一篇深刻的教学反思、一张精彩的执教照片。整个方案易于操作,便于实

5、施,保证了课内比教学活动的有序推进。 3、做好后勤经费保障,为课内比教学热心服务 为了使课内比教学活动深入开展,为教学为教师服务,学校克服了无远程教室等诸多困难,添置塑料凳、扩音送话器,拿出一定的资金奖励优秀赛课选手,极大地激发了老师们比教学的积极性。 4、做到三个到位,落实比教学、访万家活动的责任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比教学,访万家”活动由教导处负责组织实施, 成立了“比教学,访万家”活动领导小组。校长是学校“比教学,访万家”活动的第一责任人,校长全面领导和组织实施“比教学,访万家”活动,带头讲课、说课,带头走访特殊学生家庭,认真组织班子成员走访教师家庭。 二是工作职责到位。“比教学、访万家

6、”活动由教导处、政教处积极参与,形成合力。三是考核评价到位。各校各部门因地制宜建立健全了“比教学,访万家”活动考核评价制度。 把组织开展“比教学,访万家”活动情况,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考核,教师业绩考核的指标体系,纳入教师年度绩效考核,作为教师评先表彰、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必备条件之一,并与教师聘任挂钩。对活动开展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5、坚持“六有、四全、二达到”标准各校各学科组按照方案要求要做到“六有四全二达到”,即有班子、有方案、有措施、有活动、有成效、有资料;全面实施、全员参与、全部覆盖、全程提高;基本达到了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基本达到教师受教育,教学

7、出成效,学生得实惠,社会更满意目标的目的。 6、加强“比教学、访万家”活动的检查督办,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一是领导亲自检查督办。 中心学校主要领导及班子成员曾多次亲自检查督办课内比教学活动开展情况,并深入课堂听课,定期召开了3次专题会议进行研究。 二是工作简报督办。中心学校编发了“比教学、访万家”活动专题简报,既对好的经验进行介绍,也对活动检查情况进行通报。要求各校也要编发简报,简报的质量将作为评价“比教学、访万家”活动的重要依据。 三是问题专项督办。 学校在“比教学、访万家”活动中存在问题,要责令及时整改,并派专人专项督办整改情况。 四是社区参与督办。通过走访、问卷、座谈、电话询问等多种形式

8、,向家长和社区广泛了解活动开展情况,帮助查找存在问题,使活动不走过场。 7、加强“比教学、访万家”活动的宣传工作,努力营造所有学校、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全社会关心、支持“比教学,访万家”活动的良好氛围。一是突出宣传重点。大力宣传“比教学,访万家”活动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大力宣传“比教学,访万家”活动的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大力宣传“比教学,访万家”活动的作用和效果。二是运用多种宣传形式。通过媒本宣传、简报宣传、网站宣传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做到校内有横幅,网站有动态信息,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有经常性报道。 三是将“比教学,访万家”活动的宣传工作作为评价地方和学校活动开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三、活动取得的阶

9、段性成果1、精心准备,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得以落实所有参赛教师都十分重视此次赛课活动,把它作为提升自我的一大契机,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此次活动中。按照课堂教学模式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流程,积极探索教法。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教师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看作发展的主体,教学由过去单一的知识传授变为引导学生主动地体验探究性地学习。2、各学科教法学法亮点荟萃语文组的导入环节充满激情,很好的把学生引入到课堂,教学目标出示及时且明确简洁,并能很好的完成,自主学习做到目标明确,且学法指导,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环节突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使课堂教学在此环节得到了升华,拓展环节对学生的思想感

10、情有了很好的启发,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各环节安排紧凑,特别是教师的过渡语运用恰当。数学组严格按照模式做课,重点研讨模式的运用和需要完善的部分。导入创设情景,及时出示目标,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切实可行,探究突出重点、难点。如六年级吴成丽老师数字的用处一课,看似简单,而实际上虽然学生学了几年数学,大多数学生根本就从未真正理解数字到底有哪些用处,在此堂课中,她引导学生去发现、理解、体会、概括、运用、总结,突出重点、突破了难点,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真正让学生理解“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英语组合作式英语教学,导入自然,自主学习环节任务设计

11、的多,放手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和问题,有布置有检测,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在自主学习的任务完成中、目标落实中、新生成问题探究中,语言知识操练中处处体现了以小组为单位或以两人一组形式进行学习的方式,如张觅老师的公开课中,以情境教学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学效果很好。四、存在不足及今后的打算 1、一些青年教师课堂驾驭能力欠缺,缺乏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应变处理能力。2、个别老师对赛课还不够重视,准备不充分,课件运用不够,教法单一,出现让课堂变“自主”为“自流”的情况。3、进一步强化以常态化岗位练兵为主要特征的课内比教学活动 课内比教学的活动重心在课堂,课堂

12、要立足教学常态、立足岗位练兵,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 要明确比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学校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考察教师在常态教学环境中的备课、说课、讲课、评课等基本教学技能,引导教师深度参与教学比武,认真反思教学实践,有效提高教学能力。 要把握比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学校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要立足教学常态,让教师在常态教学环境中展示教学能力,在上好每节课的基础上评价教学水平。要建立多元评价机制,让学科专家、教师、学生和家长充分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 要引导比教学结果的有效使用。学校要把比教学活动与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教师专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要通过比教学活动让师德高尚、功底扎实、工作勤奋、业绩突出的教师脱颖而出。总之,这次“课内比教学 课外访万家”活动对我校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浓厚教研气氛的形成、对我校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将起到深远的影响。 “赛课”活动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我们的思考和研究远没有结束。 我们将以本次赛课活动为契机,掀起新一轮教学研究的热潮,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模式实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