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承式钢筋混凝土系杆拱桥安装技术方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6688963 上传时间:2024-01-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09.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承式钢筋混凝土系杆拱桥安装技术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下承式钢筋混凝土系杆拱桥安装技术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下承式钢筋混凝土系杆拱桥安装技术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下承式钢筋混凝土系杆拱桥安装技术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下承式钢筋混凝土系杆拱桥安装技术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下承式钢筋混凝土系杆拱桥安装技术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承式钢筋混凝土系杆拱桥安装技术方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下承式钢筋混凝土系杆拱桥安装技术方案摘要:本文根据下承式钢筋混凝土系杆拱桥施工的实际情况,对该桥的安装方案进展了详 细的说明,对同类型桥梁的安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关键词:系杆拱桥 安装 方案一、工程概况某桥位于我市县级道路上,是我市滞洪区内的重要撤退桥梁。原桥年久失修,已成危桥, 本次对其进展撤除重建老桥暂不撤除,待新桥安装完毕通车后再撤除。该桥主桥上部构造为下承式钢筋混凝土系杆拱,拱肋为混凝土构造,跨度为 75 米,水面 至拱顶高度 24 米,水面至桥面高度为 8 米,拱肋净距为 9 米,主桥上部系杆 2 根、端横梁 2 根、中横梁12 根、风撑5 道、吊杆单侧12 道、拱肋2 道。下部构

2、造采用方形实体桥墩,肋板 式桥台,钻孔灌注桩根底。二、系杆、拱肋施工工艺本工程系杆共计2根,采用箱形截面,单根长75m,宽1.2m,高(拱脚处加高至2.65m),空 心矩形壁厚为22cm,在吊杆位置1.0m范围及根部6.15m范围内加强为实心矩形。拱肋为等截 面的工字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构件,高1.6m,宽1.2m,拱脚处为实心矩形截面。原系杆施工图按支架现浇法设计,根据现场的施工条件及通航的要求,现更改采用现场分 段预制法。系杆两端18.35m、中部26m采用现场预制法,待系杆预制混凝土到达强度后采用 浮吊进展安装。分段预制长度方案得到设计认可,并把预制系杆主筋配筋进展了加大,以确保 该段系杆吊

3、装过程平安而不出现裂缝。拱肋整体放样分段预制,共10片。湿接头长度为60cm,湿接头钢筋焊接采用绑焊,混凝 土浇制采用同强度微膨胀混凝土浇制。三、吊装工艺吊装采用浮吊起吊重量为150T进展安装,安装前先协调航道有关部门,实施断航。系 杆先吊装北侧预制段,再吊装南侧预制段。拱肋采用钢管桩根底,搭设贝雷梁支架,用浮吊分 段安装的工艺,先上游后下游,先两端后中间合龙。1、支架搭设系杆的安装支架设计,两端充分利用承台,水中局部在拱肋湿接头的正下方分别采用钢管 群桩,桩顶用纵向、横向132工字钢联系组成支墩,其上安装架设贝雷梁。拱肋安装在对应湿接下部施打钢管群桩作为支墩,每组6根钢管桩用I32工字钢联系

4、。12 组支墩之间采用贝雷片横向、纵向连接各组支墩,形成一个整体框架,落架设备采用砂筒。在 贝雷梁上准确放出满堂支架平面位置,支架高度和高程按拱肋的下翼缘坐标准确放出,并按设 计要求预加预拱度。支架搭设完毕后,在贝雷梁顶上放出系杆中心线,同时在系杆顶面放出拱 肋中心线,以便检查拱肋安装质量。拱肋支架采用满堂式支撑体系。如下列图所示:下部支架采用50mm钢管桩拼组而成,水中局部6根一组,间距1.8m,两端桩顶高程 26.045m,X3m,横向间距 0.8m,上部支架工作高度lm,宽1.8m,采用50mm钢管拼组而成,沿桥轴线方向钢管间距为 100cm,横向为40cm+30cm+30cm+30cm

5、+50cm,竖向间距为80cm,支架脚手杆底局部别坐落 于系梁支架、老桥上。考虑主拱支架矢高较大,宽度较窄,如遇大风易晃动,故在支架每边各 设两道缆风,以增加支架的整体稳定性。缆风位置设在距系梁顶 6.15m 处。钢管桩、工字钢、 贝雷梁均按构造荷载计算结果确定其截面尺寸。2、系杆及拱肋安装支架预压、浮船锚定后,采用两点吊捆绑吊装,吊点位置设在0.25L处,为确保构件起吊 后,其轴线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吊点位置保持位于顶面正中设计状态。为防止节段安放时 下滑,在支架上设置防滑构件。系杆吊装顺序:左中一右中一右上一左下一右下一左上;系杆就位后,安装4#、9#中横梁, 现浇湿接头,待横梁到达设计规定

6、的强度后,用 YCW-150 型千斤顶双向张拉中横梁预应力束。拱肋吊装顺序:下右。一上右。一上左。一下左。一下左Bf上右Bf下右Bf上左Bf上中 A下中A。节段就位后,先临时固结,检查轴线偏位、下底面标高和吊杆位置,焊接湿接缝钢 筋,浇注湿接缝。施工时注意绑扎好波纹管接头,焊好预埋筋与横梁主筋接头,并将横梁与系 杆的结合面凿毛冲洗,为防止横梁与系杆混凝土结合处产生收缩裂缝,在混凝土中参加具有微 膨胀功能的JMIII型外加剂。待湿接头混凝土强度到达设计值时,接着对称张拉系杆预应力 束。同时,吊装前将风撑位置线标注出来。3、安装吊杆钢管及风撑吊杆钢管在吊装系杆和拱肋前先安装,最后调整其中心位置、垂

7、直度等,风撑安装时搭设 工作平台,工作平台固定在拱肋上,将风撑就位后,调整其与拱肋上标注的位置线对准,然后 焊接。4、穿吊杆钢丝,吊杆初张拉1、吊杆高强钢丝下料编束、冷镦穿束。钢丝下料编束,冷镦穿束。 用调直机一次完成开盘、调直及下料工作,下料在一定的拉力下进展,钢丝束下料用砂轮 切割机割,在同束钢丝中,下料长度相对差值严格控制在土2mm以内。穿束冷镦首先采用 LD20k 型液压冷镦机进展冷镦,镦头应圆整不歪斜,并取镦头总数的 3%作抗拉 试验,试镦合格后正式镦头,镦头油压取镦头器的额定油压,为保证镦头不歪斜,被镦的钢丝 端面应与母材垂直,镦头的偏心度不超过 1mm。将张拉端钢丝冷镦后逐根穿入

8、锚具孔内,将编束的钢丝束由吊杆上端连同锚环卸去锚圈 往下拉 80cm 左右,然后在系杆下端完成固定端镦头,再将钢束往回拉,拧好锚圈。2、 吊杆初张拉: 吊杆张拉是成桥最关键的工序,吊杆张拉必须严格按设计规定的张拉力和规定顺序,用 2 台 YCW 250 型千斤顶配工具拉杆及撑脚张拉两片拱肋吊杆对应钢束。每根吊杆张拉都 遵循以下程序:0初应力一-100%。订持荷载2min一-锚固。订为每根吊杆第一次张拉控制应力,按设计要求取定,张拉以双控制,并注意做好张拉 记录。5、张拉中横梁 按顺序张拉吊杆第一批预应力后,撤除临时支架,拱肋落架,形成裸拱构造,钢筋混凝土组合构件形成并参加受力,落架设备采用砂筒

9、。安装其余中横梁,并张拉中横梁第一批预应力, 张拉顺序由支点向跨中进展。在横梁对应位置刷一层 C40 水泥砂浆,安装行车道板后,张拉 全部中横梁第二批预应力钢束N2、N3,压浆封锚。6、吊杆第二次张拉用 YCW250 型千斤顶进展吊杆第二批预应力束张拉,张拉钢束及张拉顺序按设计要求, 具体程序同第一批钢束张拉。至此,桥梁主跨的安装工作全部完成。四、吊装中几个主要问题1、支架搭设尽量采用钢贝雷,以消除支架点节非弹性变形。 2、择优质锚具并进展严格检测,校好千斤顶和油泵。混凝土到达规定强度后,方可进 展张拉,张拉时严格控制好张拉力,并以伸长值作校核。施工中注意观测构件上拱值和压缩值, 并与理论值作

10、比拟。3、施工中必须保持对称施工,严禁单侧加载。 4、系杆和横梁施工由两端向跨中对称进展,以保证支架变形保持均匀和最小。 5、按照由两端向跨中的顺序依次铺设行车道板并按此顺序浇筑桥面铺装。6、下部支架及拱肋安装支架搭设完毕后,应对其平面布置、顶部标高、节点联系及纵 横向稳定性作全面检查,合格前方可进展下道工序。7、因高强钢绞线下料要求很严,每根吊杆高强钢丝下料前,应再次测量吊杆实际长度 从而决定下料长度。吊杆张拉必须分期、分批、多点对称地逐步加载,第一次和第二次张拉完 成后,吊杆内力须经屡次调整。五、完毕语该桥为我公司首次承接的下承式钢筋混凝土系杆拱桥,其主跨的安装是工程最大的难点, 经过多方

11、案比拟后,我们采用了此种安装方法,顺利完成了桥梁的安装工作,目前该桥已通车 运行良好,该安装方案可以作为下承式钢筋混凝土系杆拱桥的安装方法进展推广。附:26m中间预制段系杆钢管桩支架验算26m直线段系杆,在预制梁下部贝雷片上均匀铺设枕木,作为分布系杆梁的底座,两侧利 用号钢管桩支墩作为竖向支撑,(1) 、系杆的重量计算:1、26m 系杆混凝土的自重:G=175.4/150*26*2.5=7612、26m贝雷梁一节1.5*3m、自重:4排X8节X*(2.6+76)=T均布荷载:q =t/26m=4t/m(2) 、系杆下工字钢验算:钢管桩顶横梁采用I32a拼成,系杆下工字钢采用其力学性质如下:L=

12、1800mm6 =215N/mm2=2150kg/cm2W=692cm3该工字型按以下计算简图一验算:+ + .-i-1.8i强度验算:M最大弯矩=1/4X26X =6 = M/W=1692cm3=l X 105kg/692cm2=1691kg/cm26=2150kg/cm2满足要求挠度验算:最大挠度按均匀荷载计算q=26t/1.8m=lt/mfmax=5qL4/384E I=5X1X 10kg/cmX 1804/384 X 21X 106X 1108 0 8585mm V f = 1800/400=mm 满足要求该系杆由号钢管桩支墩承受,单个支墩承受荷载应为F=52T,初步设计为一组6根。(3) 、系杆下贝雷梁验算:强度验算:M 最大弯距二 1/8*4* 12*12=72t mVW=4X78.82二t m满足要求剪力验算:Q 最大=52tVQ=4X24.52二t满足要求挠度验算:贝雷片 E=21X105N/mm2 I=250500cm4f = 5qL4/384XEXI=5X4*10X124X108/384X21X106X250500X4二emV f = 1200/400=3cm满足要求故贝雷梁数量为4列,间距为50cm,满足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