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搜神记》中的精怪题材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6682246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5.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搜神记》中的精怪题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论《搜神记》中的精怪题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论《搜神记》中的精怪题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论《搜神记》中的精怪题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论《搜神记》中的精怪题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搜神记》中的精怪题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搜神记》中的精怪题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引言3第一章 何为“精怪”4第一节 精怪概念的界定4第二节 精怪的渊源发展5第二章搜神记与志怪之风5第一节 魏晋“谈风”对志怪小说的影响6第二节 道教和佛教对志怪小说思想内核的影响6第三节 六朝精怪小说的发展概况7第三章搜神记中的精怪题材9第一节 精怪题材的分类9第二节 精怪题材的特点12第三节 精怪题材的影响13第四节 精怪题材的承前启后14结语18参考文献19致谢20摘要:魏晋六朝是志怪小说的繁荣期,搜神记作为杰出的志怪小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和志怪小说一样,精怪题材的发展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型到人性化的演变。笔者以搜神记的精怪题材为例,从精怪的概念、发展渊源入手,一方面分析搜神记

2、中精怪题材篇目的文本内容,研究其分类、特点及对文本内容和叙事风格的影响,另一方面做精怪题材的比较研究,分析搜神记的精怪题材对山海经的承接和对聊斋志异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梳理精怪题材发展的脉络。关键词:志怪小说;搜神记;精怪题材;发展脉络Abstract: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are the prosperous period of mystery novels. “Soushenji”, as an outstanding mystery novel,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during this period. L

3、ike mystery novel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ickster theme has evolved from simple to complex and from the prototype to the humanization of the evolution. The author will take the trickster theme of Soushenji as an example, 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and development origin of trickster. On the one ha

4、nd, the article will explore the class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on the text content and narrative style by analyzing the trickster content of the novel. On the other hand, the article will make the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the trickster theme of “Shanhaijing” and “Liaozhaizhiyi”, so as

5、 to better clarif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ickster theme.Keywords: Mystery novels; Soushenji; Trickster them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引言“齐谐者,志怪者也”,志怪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中,意思是说,齐谐是专门记载怪异故事的人。后世每每阐述到志怪小说的原始内涵,大都与此相关,随着志怪一词的发展,从最初的动词性词组到小说品种的名称,其题材的小说也越来越成熟。六朝的社会风俗和文化背景促进了志怪小说的繁荣,作为六朝志怪小说的代表,搜神记的文本内容和艺术特征都对揭示志

6、怪小说的发展情况和时代特征有着重要的意义。当下,对搜神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写作缘起、形象研究、艺术特征、思想内容和影响等方面,相关的研究著作很多,也比较成熟。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精怪这类民俗文化意象作为中国民众思想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应当给予重视。伴随着志怪小说的繁荣,精怪题材也愈加繁荣。关于六朝精怪小说的研究,涉及到概况、分类、特点、影响等,对现存的精怪题材小说作出了整体上的评述。“精”和“怪”原始意义是不一样的,本义是指万物生成的灵气,我们探讨精怪的内涵及其发展渊源,一般从字面原始意义入手,可参照说文解字,详细的解说可从时代的作品加深理解,如庄子、左传、琐语、论衡等,其演变经历的时期,袁珂

7、的中国神化史和刘仲宇在中国精怪文化都对此有着详细的解释说明。精怪题材在搜神记中占比很大,目前可见的相关研究多是关于动物精怪或是精怪的某一特征,如自由变形、两性关系、文化内涵的某一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深度和广度,但是缺乏对这个题材系统性的研究。笔者从文本出发,结合历时性研究,单独梳理搜神记中的精怪题材,探讨精怪题材是如何被加工进入文本又是如何对文本产生影响,从而梳理精怪题材的发展脉。19第一章 何为“精怪”搜神记的精怪题材内容丰富,无论是类型方面还是篇目方面,都占比很大,在魏晋精怪小说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搜神记中的“神”是比较宽泛的概念,“神”拥有主宰天地的能力。搜神记主要涉及了

8、神、仙、鬼、怪的四个题材的内容,取材广泛,体例清晰,对时代背景和人民的生存状况具有重要的揭示意义。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精怪“题材,笔者将以搜神记为例,探索其对小说文本和叙事风格的影响,从而梳理魏晋精怪小说的发展轨迹。搜神记在取材方面,一方面利用前人所记载的史料典籍,一方面积极搜集其时流传的故事,材料十分丰富,是志怪的集大成者。干宝原本是按照题材分类进行写作的,将原书分为感应篇、神化篇、变化篇、妖怪篇等篇章,但是在辑佚的过程中,顺序已经被打乱,因此研究搜神记中的“精怪”题材,不仅有助于还原干宝写作时的原文分类,也足以可见“精怪”分类的意义。只有从文本对象分析入手,明了“精怪”的概念,分析其是如何

9、作为题材进入小说又是以怎样的方式被加工成具体的情节故事,才能更好理解“精怪”小说的发展模式。第一节 精怪概念的界定 “精”和“怪”原初的意义是不同的,有着各自的起源。说文解字把“精”释为“择化从米青声”,本义是纯净的大米,也指生成万物的灵气、精灵,所以有“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 孙海通 译注:庄子,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人以外的事物获得异于常人非凡的能力,故而又称为“精”,与民间巫术信仰的观念紧密相连。说文解字将“怪”释为“异也”,“异者,异于常也”,表示与寻常不同的现象或事物。怪的初义和妖相近,“妖”为“衣服歌谣草木之怪谓之妖、地反物为妖” 【东汉】许慎著、徐铉校注:说

10、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意思是说“群物失性”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书局,2016年。“古今纪异之祖”为战国时期的琐语,专记妖异之事,涉及征验祥兆,代表了妖怪最初的含义,是和阴阳五行说、灾异说联系在一起的。秦汉以后,妖、怪的含义逐渐发生了变化,指动植物或无生命的精灵,合称为妖怪,如王充论衡订鬼篇中写道:“夫物之老者,其精为人。亦有未老,性能变化,象人之形。”随着“妖怪”与“精”的含义逐渐相近,“精”也常常与“妖”、“怪”合称为精怪、妖精。刘仲宇在中国精怪文化的引言部分对精怪的概念进行了一个历时性的阐释:“精怪,本来是指各种自然万物,老而成精,便能通灵变化;之后与各种反常现

11、象的总称妖怪汇合在一起;再后来,又与印度来的“魔”结合在一起。”因此,笔者本文讨论的六朝“精怪”题材或将包含当时所谓的“妖怪”题材。第二节 精怪的渊源发展精怪从本义衍生为精怪小说,经历了两段思想观念发展时期。首先是泛生信仰时期,基本观念是一切自然物都有非人格化的超自然的灵力,正如袁珂在中国神话史中所提到的“活物论时期”,一切都是有生命的,这是精怪概念孕育的基础;其次是泛灵信仰时期,基本观念是一切自然物都是有灵魂的,人们开始崇拜自然,有了祭祀等活动,这是精怪得以诞生和活跃的必要条件。白泽图和山海经都为六朝精怪小说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大量的素材。白泽图记述了各类精怪的种类形状以及如何制服的方式,山海

12、经既有巫书性质又有地理博物书的性质,记录了很多动植物对自然灾害祸福的反映情况,内含不少原型特征描写。第二章搜神记与志怪之风搜神记是晋代志怪小说中的佼佼者,作者是东晋初期的著名史学家干宝。据臧荣绪晋书所载,“干宝,字令升。新蔡人也宝少勤学,博览书记,以才器召为著作郎著晋纪,自宣帝迄于愍帝五十三年,凡二十卷宝父先有所宠侍婢,母甚嫉妒,及父亡,母乃生推婢于墓中开墓而婢伏棺如生又宝兄尝病气绝,积日不冷。后遂悟,云见天地间鬼神事,如梦觉,不自知死。宝以此遂撰集古今神袛灵异人物变化,名为搜神记,凡三十卷。”干宝博览群书,既是史学家也是文学家,最有影响的是西晋编年史晋纪和志怪小说搜神记三十卷。晋书交代了干宝

13、搜神记的写作缘起,早年的干宝还是无鬼论者,但是在先后经历了父亲婢女、兄弟复生的事情后,态度有所转变,开始相信有鬼论的正确和无鬼论的荒谬,除此以外,他更是受到时代风气的影响,汉代以来十分流行的“方术”、“阴阳五行学说”、“因果报应说”,因此正如他在序中所说的,志在编著此书以“演八略之旨,明神道之不诬”,发挥佛学典籍的大旨,明了鬼神的存在。原本三十卷本搜神记多已佚失,明人胡应麟修订了二十卷本的搜神记,首次载于秘册汇涵,他在修订过程中借用了很多古代和近代的书籍,可惜的是,他没有很好地校注,书中有些内容并非来自原本,存在弄虚作假的成分。现在通用的二十卷本是中华书局汪绍楹依据学津讨原本校注的搜神记。六朝

14、志怪小说大行于世,一部分原因是前期志怪小说的累积,使得其在题材上更加广泛、多样化,在艺术手法上其描写也更加细致精微;另一方面,以搜神记为代表,其精怪题材的繁荣受到了六朝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第一节 魏晋“谈风”对志怪小说的影响魏晋之际,社会危机日益尖锐,儒家思想统治基础开始动摇,士大夫一族无心政治,从“清议”发展成“清谈”,“清议”涉及到名士们对政治的褒贬,“清谈”是谈论老庄哲学,即玄理。对于名士而言,清谈一般分宾主两方,谈主首先叙述自己的意见,宾客就其论题加以辩论。因此为了论辩的深入,常常在论据中讲述故事来增强说服力,引古喻今是常有的,有关玄理的论题,包含着对历史传说的讲述,因此他们需要掌握

15、种种关于鬼神、博物的知识来展示自己的博闻洽见。需要指出的是,在纨绔子弟、市井之徒中,讲故事也很普遍,志怪作者们记录的故事大都来自人们的聚谈。随着故事的流布、扩散,创作者得到了大量的素材,便可更快、更便捷地将它们汇集成书,造成了市面上志怪小说盛行的一面。第二节 道教和佛教对志怪小说思想内核的影响道教是神仙思想和方术的结合体,东晋最大的道学家是葛洪,著有抱朴子和神仙传。“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属道家。” 【晋】葛洪:抱朴子:自叙,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南朝的教徒陶弘景炼丹修道,懂得阴阳、五行、风角、星算、山川地理、方图产物、医术草本,深得梁武帝的尊敬;北朝道教徒寇谦之自称“天师”,创新天师道(原张陵创),得到太武帝拓跋焘的大力支持。他们宣传的道教思想“长生不死、消灾灭祸、羽化成仙”不仅迎合了统治阶级醉生梦死的幻想,也给政治黑暗中的穷苦百姓带来了希望。佛陀创建佛教的观点是,现实世界是一个苦难的世界,佛教的传入弥补了魏晋玄学的不足,其主要思想是“神魂不灭、因果报应、三世轮回”,相比于玄学停留于对玄理的探索,佛教的教义更能使人得到精神上的安慰。道教和佛教在魏晋影响极为广泛,其内容为志怪小说的创作增添了很多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