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知识讲座1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6681757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联知识讲座1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对联知识讲座1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对联知识讲座1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对联知识讲座1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对联知识讲座1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联知识讲座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联知识讲座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联知识讲座一、 对联的历史“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很好吧?这样的形式就是对联。 大家都知道:过春节时家家户户贴在大门两侧的,人家结婚时贴在大门和新房门侧的,都是对联。至于对联究竟是什么,对联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对联是由五代时期后蜀国君孟昶(chng 会意字,“永日”意,即白天特别长)开创的。在新春时,他将自创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贴在门口。于是,中国的第一副对联诞生了。 在此之前,春节时,人们“总把新桃换旧符”,只是把表示吉庆的桃木挂在门侧。当然,也有在门板上贴门神的最早的门神应为钟馗,后为神荼、郁垒,再为秦琼、敬德,也有采用“四大天王”之二的。所谓王

2、羲之贴春联,因书法漂亮、内容优雅而多次被人揭走,三十晚上被迫贴出“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年初一早上各添三字成“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而终得贴成的传说,纯属附会。 对联得到大的发展和普及,立功至伟者当属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相传在他登基后的第一个春节,曾要求全国上下都贴对联以示喜庆。年前微服私访时,还在民间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锥锥锥锥出穷鬼去;拉拉拉拉进财神来”等佳联。 此后,对联便大面积的开花结果,成为中华的瑰宝了。 对联,也叫对子,喜子,联句等,可以写在纸上,布上,竹子上,木板上,柱子上,或者刻在木头上,石头上。总之,只要是成双的,对仗工整的,都是对联。二、学习

3、对联知识的妙处和意义 对联是中华的瑰宝,民族的骄傲。世界上只有使用表意文字的中国,才有这一美丽的文学样式。以前,尤其是在中华的封建时期,即使是没有级别的童生,也必须精通对联。对联,可说是学生的基础功课,先生上课总会先考对课,其实就是对简单的对联。鲁迅先生幼年时期曾在私塾以“比目鱼”妙对先生所出“独角兽”就是很出色的一例。现在的年轻人,对对联是很少感兴趣啰,说道什么“四大天王”,什么“天皇”“天后”,那是张嘴就来;加上现在的课本也不重视对联的传授,考试不考了。对联的前景堪忧啊!这里,风某肯花时间,于此方寸之地专门开讲这一知识,并非故意卖弄,并非疯言疯语;实在是为学生的知识面着想,为学生的语言表达

4、着想,为学生的审美水平着想。同时,这也是风某的一个小小愿望为挽救濒临灭绝的稀有文学样式做一点微薄贡献也许有人会说对联好好的呀,过年时,不是很多人家都贴的有吗?街上不仅有人卖印刷现成的,还有现写现卖的呢!怎会是你说的那样?其实,你看看,写的买的,有几副是“新生事物”?家家户户,千人一面,有什么意思? 讲一个小笑话:胸无点墨的吝啬鬼给母亲拜寿时为了省钱,自作聪明地将春联改了两个字,终于落了个灰头土脸。春联是什么呢?很传统“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他将上联的“人”字改为“娘”字,下联的“福”字只好改为“爹”字喽!可笑吧?不过,大笑之余,我们不能不佩服这位“傻瓜先生”敢于独创的勇气和前无古人

5、、后无来者的“绝对”。 对联不仅承载着先人的智慧,承载着古代的文明,还饱含着祖辈的高尚情操。学习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增长见闻,提高审美情趣,还可以为我们提供写作的素材和角度。学好了它,不仅对对偶这一修辞手法的运用轻而易举,而且对遣词造句,对天文地理,对音律的抑扬顿挫,对炼字,对意境等多方面的提高,都有很大帮助。有了一定的对联基础,写起文章来自然文采飞扬。 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或亲朋乔迁之喜,或好友新婚佳期:大笔一挥,佳作顿成,独一无二。当然,书法也应漂亮,何其美哉!岂不是很拉风? 怎么样,想学吗?下一讲专门讲述对联的基本要求,记得来看喔!三、对联的基本要求 对联创作的基本要求有四条: 1、对联二

6、字顾名思义,每副两句:出句,对句;或上联,下联。相当于修辞中的对偶,但比对偶更严格,术语称对仗。字数不限,清末秀才钟耘舫作拟题江津临江城楼联合计1612字。迄今为止最长!春联、喜联通常多为5、7、9、11等。 2、每联相对位置的词,词性要相同。也就是说,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尤其表颜色的词)连词对连词,语气词对语气词词的构成要相同。也就是说,词组的内部结构要相同:并列对并列,主谓对主谓,动补对动补,偏正对偏正。前缀、后缀亦然。 3、每联相对位置的字词,不允许用同一个字,声调平仄相对。就是说,假如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那么下联就应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7、”。 4、上联最末一字是仄声,下联最末一字是平声。对联是竖着写的,贴的时候,老古人传下的规矩是从右到左,现在虽然横批书写改成了从左到右,但,贴时依然遵从老规矩上联在右。可能单说理论太枯燥,读来太郁闷,举个例子吧。 “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对得可工?看词性,看结构,都没什么可挑剔的,但,平仄似乎不妥哟? 这个平仄的问题,不是古人弄错,也不是我们读错,这是个历史问题,是语音演变造成的。 古人将四声分为“平、上、去、入”,今人将四声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古时平声仅“平”声字;现在平声含“阴平、阳平”。古入声字今已消失,原入声字分别进入其他各部;平声字,再分为两个。故而,一部分古时的仄

8、声,现在读为平声。现在读古诗时才偶尔出现抑扬顿挫不是很和谐的尴尬局面。 春联喜联都有横批,横批的字数也未作规定,但,不可长于各联。通常为四字。注意:横批的最末一字当为平声。 律诗不是分为四联么?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首尾二联不论,中间二联必为对联。可以说唐人早已创作出了优美的对联,只是当时没有这个概念,也没有将它贴出来罢了。 从平仄角度来讲,以上为工对,意即对仗工整严格的对联。而今的对联已简单化了,古诗的押韵都讲究“一三五不论”呢!我们的对联也就出现了宽对一说,不是那么讲究了。但怎么讲究都好,“二四六”还要分明呢!就是说,关键处逻辑停顿处平仄必须相对。否则就不能称为对联了。切记!四、对联的分

9、类 对联从内容上分有三种:正对,反对,串对(俗称流水对)。从内容或用途分,还有以下数种。 大家熟知的春节所见之对联,结婚时的对联,只是对联家族中的最常见的两种:春联,喜联。在名胜古迹或其他古建筑的亭台楼阁,往往悬挂的有木刻喷漆的对联,称为楹联,例如山海关的“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不会读吧?这里运用了谐音,上联“朝”之一四六字都读“潮”,其余都读“招”;下联“长”之一四六字都读“涨”,其余都读“常”);古代读书人还爱在书房门口或书房里张贴对联,称为自勉联,例如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在要人逝世之时,往往有人在敬献的花圈上附上对联,称为挽联,例如康有

10、为在得知谭嗣同为国捐躯时,悲愤地写下:“复生不复生矣;有为安有为哉”(在上联中用康有为之名,下联中谭嗣同的字);在第一讲中谈到的朱元璋所拟二联,都是行业联;还有来自生活的许许多多的谐趣联,按艺术手法细分起来又有谐音联,嵌字联,拆字联,合字联,藏头藏尾联,回环联等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入联,嬉笑怒骂可以成联,人名地名可以成联,若按内容及小的名目分,则更是多得不得了。 这里,先让大家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在以后的讲述中再一一举例讲解。五、行业联欣赏 日常生活中,春联,喜联固然内容优美,品种繁多,欣赏性强,行业联却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品种。它太实用了。 朱元璋之“双手”联,是写给屠夫兼阉匠的,很得体吧?

11、也很大器;“锥拉”联,是写给补鞋匠的,除很符合其人身份外,还有着浓郁的喜庆气氛,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很妙! 在梨园,流传着一副很美的对联: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该联除了概括出演出艺术之外,还很具哲理:人生不就是恢弘的演艺场吗?个个都是表演艺术家,就看你对没有剧本的“剧作”认识如何,你的演技如何。掌声,不是那么容易获得的。“作戏”,必须认真! 有一副对联可说是茶馆兼酒馆行业中的上品: 因公忙因私忙忙里偷闲喝杯茶去;为名苦为利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 仔细品品,对仗工整以外,那种尘世中的沧桑与豁达呼之欲出。有这样一副佳对,生意想不好都难。 古时,有一户人家,新年时请人代写一副对联,差点儿吃了官司: 数

12、一数二门户;震天震地人家 横批:先斩后奏 够吓人了吧?原来这家三兄弟,老大是卖烧饼的,老二是卖炮仗的,老三是杀猪的。这副对联,巧妙地将三人的职业融为一体,很是豪放。故而流传千古。 在理发行业,也有一副妙联: 虽为皮毛小技;却是顶上功夫 该联很自然地将精湛的手艺和满腔的自豪表露无遗。身为社会最下层的理发匠,却能如此乐观,很不容易。让人不自觉地想起毛老人家的一句话:“革命工作没有贵贱之分。”三百六十行,果然行行出状元。人,可以被别人看不起,却绝对不能自己看不起自己! 对联也体现着人的胸襟。有位个体医生贴出了这样一副对联: 但愿世间人无病;哪怕架上药生尘 医者父母心呀!假如每个医生都有如此医德,何来

13、黑心药,坏大夫?假如世上都是这样不计个人得失的好人,世界多美好啊! 一位饱经沧桑的老学究,为我们留下了一副辛酸的对联: 点半盏残灯替诸生改之乎也者;剩一支秃笔为举家谋柴米油盐可以说,这是对那些黑暗的时代的血泪控诉!当然,从对联角度讲,这也是一副上等之作。对联创作,跟心境有着很大关联啊! 在一间公共厕所门口,贴着一副对联,很有意思。虽然不太雅观,鉴于其艺术性,也谈谈吧。 有小便宜;得大解脱 该联对得工整,意思更妙。利用对联不允许加标点的规则,既可断句为“有,小便宜;得,大解脱”,意为“花少少钱财,得大大舒适”,毕竟“水火不留情,屎尿憋死人”嘛!又可断句为“有小便,宜;得大解,脱”,意为“需要小便

14、也合适,需要大便得先脱”。俗则俗到极点,但,既是大实话,又说得很风趣。皱眉之余,不得不为之击掌赞叹。 太多太多了,这里挂一漏万地作一点品评,意在提醒大家多多留心,多多在意。不费什么事的,即增长了知识,扩大了视野,又加强了语文修养,增添了文采。何乐而不为?六、不像对联的妙联 在对联世界里,有一些看似不像对联的佳作。下面就两例作一解说。 祸国殃民的袁世凯死后,有人送去特制大花圈,且附一联: 袁世凯千古;中华民国万岁 这是对联吗?稍稍有点儿对联知识的人都知道明显不是:上下句字数都不等。但,它是被当作对联贴上去的喔!仔细一看,“千古”对“万岁”,很工呀!唯“袁世凯”对“中华民国”对了!高超的作者正是运

15、用了这一点对联中称这种情况为“对不起”或“对不住”。现在一读:哦!是说“袁世凯对不起中华民国”呀!很美吧?这句话今天我们可以随便说,当时能巧妙地说出来地实在没有几个人。 有一副春联,据说作者还为它吃了官司: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横批:南北 这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秀才在生活极端困苦的新年时的愤懑之作。纯以数字成对,掐头去尾。读的时候要深入一层:缺一(衣);少十(食);没东西。想想在封建时代,在统治阶级千方百计粉饰太平的黑暗时期,这样的惑乱民心的肺腑之言,怎能逃脱制裁?不过,这的确算得上极品。 古时,还有一副妙联流传下来,可以说也是对联中的奇葩。 相传,一户穷苦的庄稼人当然是没读过书的了为儿子娶妻时,请了一位先生来代笔写喜联这里,先声明不是看不起农民;也不是糟蹋读书人。结果,这位很不厚道的先生,因不满这家人的招待,欺人太甚地写成了这样一副: 流水夕阳千古恨;春风秋雨百年愁 这明明是丧联嘛!喜日里,亲朋好友到了后,急得直搓手,但重写吧,又太不吉利;还连说都不敢说。新娘子到了新娘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