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土处置与建筑垃圾项目选址论证报告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667208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7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余土处置与建筑垃圾项目选址论证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余土处置与建筑垃圾项目选址论证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余土处置与建筑垃圾项目选址论证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余土处置与建筑垃圾项目选址论证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余土处置与建筑垃圾项目选址论证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余土处置与建筑垃圾项目选址论证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余土处置与建筑垃圾项目选址论证报告(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综述11.1项目背景11.2建设必要性51.3项目基本情况 .71.4研究范围81.5选址要求81.6项目选址依据及参考文献.91.7编制原则10第二章项目选址方案 .102.1项目场址选择 .102.2项目选址概述 .142.3相关单位对项目建设的回复意见情况15第三章项目建设方案 .163.1项目建设用地现状概况.163.2规划平面布局方案 .163.3交通组织形式 .193.4绿化设计方案 .193.5产品方案203.6工艺技术流程 .203.7工程、设备明细 .213.8基础设施配套方案 .223.9污染物的防治措施 .23.第四章建设项目规划符合性分析 . . 244.

2、1与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及省、市政府相关文件精神的符合性244.2与城乡规划的符合性 . . 254.3与周边用地的符合性 . . 27第五章建设项目合理性分析 . . 285.1工程建设适宜性分析 . . 285.2用地现状情况和征地拆迁分析 . . 295.3项目建设条件适宜性分析 . . 305.4交通运输条件分析 . . 305.5设施配套分析 . . 315.6环境影响分析 . . 325.7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 . 345.8历史文化影响分析 . . 355.9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和相关行业发展规划指导 .355.10社会影响分析 . . 365.11社会稳定风险影响分析 . .

3、 375.12用地情况分析 . . 40第六章规划选址结论和建议 . . 416.1选址结论. 416.2规划设计条件与建议 . . 426.3建议 .43.第一章综述引言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大量待处置的余土和建筑垃圾困挠着城市管理者,而余土与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将成为我国建筑业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家对余土及建筑垃圾的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给予高度关注,并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中,中央和地方都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法规和文件,鼓励、扶持和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及配套产业的发展。1.1项目背景国内建筑垃圾形势及行业发展规划随着我国三十年的快速发

4、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从沿海到内陆,我国城市“新陈代谢”的速度都在加快,新的生活水平和环境要求加剧了城市旧改的力度,也增大了城市改造中产生的建筑垃圾的规模和品种。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的新建建筑面积达20 亿平方米以上,全球40%的水泥和钢材在中国的建筑工地上,我国是当前世界上基本建设量最大的国家,占世界年整体建设量的50%,建筑垃圾量占城市垃圾总量的27%-40%。根据2010 年底调查研究表明,国内每年建筑垃圾产量保守估计在8 亿吨以上,且不包括渣土之类可直接或间接二次利用的那部分,而建筑垃圾量每年均呈增长趋势。大多数建筑垃圾自然降解周期较长,如红砖垃圾需20 年,而混凝土块则需上百年

5、甚至更长时间。若简单填埋堆放, 不仅影响城市环境、浪费土地资源,还会造成巨大的能源和资源的浪费。.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消费等环节,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具体内容有: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建设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示范区;推进城市矿山开发利用,做好工业固废等大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建设城市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和废旧纺织品等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系统,规

6、范发展再制造;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对余土和建筑垃圾处置实行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谁产生、谁承担处置责任的原则。同时,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确定, “城镇垃圾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工程”为国家鼓励类产业项目建设 ,国家鼓励余土和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鼓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优先采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国务院“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工业固体废物和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十二五末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要达到 72%。开发绿色建筑关键设备产品,完成传统施工技术绿色化改造。重点突破建筑废弃物再生资源化利用、及

7、再生混凝土高性能化等关键技术”。2013 年 1 月国发办出台的 1 号文绿色建筑行动方案 中也指出 “推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落实建筑废弃物处理责任制,推行余土和建筑废弃物集中处理和分级利用, 加快余土处置和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研发推广,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总负责,地级以上城市要因地制宜设立专门的建筑废弃物集中处理基地。”作为 * 省省辖的 * 市,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建筑行动号召,严禁城市建筑垃圾乱堆放,因此,余土处置及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项目建设是一项符合国家发展循环、绿色经济要求、综合利用建筑废弃物、利于城市绿色环保的民生工程。市城市建设发展与城市

8、垃圾现状在 * 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 2030) 的指导下,城市规模和人口的不断发展,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拆除旧建筑、建设新建筑过程中, 产生了大量的余土和建筑垃圾,同时对建筑材料的需求量大。根据城管局近五年的数据统计,全市余土和建筑垃圾排放量达300 万吨,按照国际测算法,每万吨余土和建筑垃圾占用填埋土地1 亩, * 市五年产生的余土和建筑垃圾填埋占地面积达300 亩,处理 20 年来的余土和存量建筑垃圾需土地1200 亩。目前 * 市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率很低,许多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 采用露天堆放或简易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这不仅耗用了大量的

9、土地,并产生大量的垃圾清运费,而且余土、建筑垃圾运输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垃圾遗撒、粉尘和灰砂飞扬等问题,严重影响城市的容貌和景观,而填埋场附近,也因大量的建筑垃圾堆积造成地表地貌景观和地下水破坏,进而阻断土壤生物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为贯彻落实 * 发展循环经济政策,解决城市建筑垃圾的管理问题,充分进行余土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回收处置再利用,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发展,.节约城市资源,该项目建设显得十分必要,同时也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项目的原材料即余土和建筑垃圾由环卫部门供应,生产的产品为循环再生产品,可获得国家的税收等优惠政策,因此在同类产品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本项目就是在上述背景下,结合公司多

10、年开发再生产产品的经验和*市政府号召,展开对* 市发展中的余土处置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的生产性建设项目,既是顺应区域发展趋势,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好项目,又是顺应地方社会发展需求,解决土地、环境问题和地方发展过程中双向资源供求紧张的社会公益性项目。项目发展目标概述城市余土和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工作必须遵循循环经济“ 3R”(资源化、减量化、循环化)和“谁产生、谁承担;谁处理、谁受益”的原则,实行建筑垃圾处理有偿服务,对建筑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改变传统建筑原料 - 建筑物 - 建筑垃圾的线性模式,形成建筑原料- 建筑物 - 建筑垃圾- 再生原料 - 建筑物的循环模式,让原材料在建筑过程中得到最大限度合理、高效、持久利用,并将其对自然环境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程度。建筑垃圾经回收处置资源化再利用后,可生产为混凝土用再生骨料、建筑工程用预拌砂浆、再生混凝土制品、新型混凝土掺合料、混凝土砌块、混凝土墙板、水泥、轻型砖等多种资源再生综合利用建筑产品。基于对*市建筑垃圾的组成分布和相关建筑产品市场情况的调研,结合生产产品的竞争力分析基础上,项目最终确立建设* 市一流水平的建筑垃圾破碎站,年处理 12 万吨的建筑垃圾,并生产再生骨料10 万吨,再生料环保砖0.2.市余土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模式,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建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