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期期中考试试卷试卷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6567537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下期期中考试试卷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一下期期中考试试卷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一下期期中考试试卷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一下期期中考试试卷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一下期期中考试试卷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下期期中考试试卷试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题号一二三 四 总分得分20112012 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评卷人得分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A镌(jun)刻 挑衅(xn) 摒(bng)弃 鲜(xin)为人知密 封 线B倔(ju)强 风靡(m) 窘(jing)迫 相得益彰(zhng)C汲(j)取 地窖(jio) 颓(tu)唐 栩(x)栩如生D矫(jio)健 静谧(m) 脸颊(xi) 人声鼎(dng)沸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抖擞 剔透 人迹罕至 轩然大波B聘用 摩挲 金壁辉煌 不能自已C瞩目 装潢 面面相觑 络绎不绝D蛰伏 深邃 异曲

2、同工 摩肩接踵3下列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A一面对鲁迅作了三次集中的肖像描写,不避重复,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部分,使人物形象随着“我”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富清晰起来。B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同为唐朝古文运动倡导者,与韩愈并称“韩柳”。他们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D月迹按照“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的顺序记叙了一家的几个孩童中秋夜追寻月亮的过程。其中“寻月亮”是全文的重点。4古诗文默写。(7分)(1)居高声自远,_。(虞世南蝉)(2)_,哀多如更闻。(杜甫孤雁)(

3、3)雨昏青草湖边过,_。(郑谷鹧鸪)(4)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_!”(两小儿辩日)(5)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_。(赵普)座号(6)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以动衬静,以有声写无声,使寂静的后禅院更为空寂的诗句是:_, 。5名著阅读填空。(4分)2011年春节期间,新版电视剧西游记在几家卫视热播,但一面世,它就遭到众多非议,人们大呼“要尊重原著”、“要回归原著”。作为学生,我们更应该将阅读原著进行到底。神话小说西游记的作者是_,共一百回,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至第十二回是全书的引子,其中最能体现孙悟空反抗精神的故事是 。第十三回至第一百回是故事的主体,写孙悟空皈依佛门,与猪八戒、沙和尚

4、一起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经历_难,战胜各路妖魔鬼怪,最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这其中你最喜欢的战胜妖魔的故事情节是:_ _。6. 用下面的句子组成一个语段,句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2分)一张一米宽的木床挨着炉子,两头的床脚是两摞石头。一只铁皮炉子安在房子当间,铁皮烟囱穿过房顶伸到屋外。床板上铺着一块鲜艳的垫子,垫子上摆着一只鼓鼓囊囊的白色方枕头。进了门是这户人家的厨房兼起居室。走过一块块草地,跨过一条条小溪,我们来到扎西家的白房子跟前。A B C D7. 即将到来的五月是鲜花盛开的时节,我们可能会在这个芳香四溢的季节里举办艺术节、运动会,也会以感恩之心迎来母亲节。请根据要求完

5、成下面两道题。(共7分)(1) 有一位同学为校广播站写了一则消息,但是稿件中存在一些不妥,请你找出来并加以改正。(3分) 为了活泼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加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我校最近组织了艺术节活动。同学们认真准备,踊跃参与,各逞其能。艺术节内容丰富,节目形式多样, 有歌舞、合唱、朗诵、相声、小品等。活动中,大家增进了友谊,锻炼了能力。艺术节后,同学们又精神饱满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之中。_(2)用手机短信交流信息,便捷又时尚。短信的编写,要求语言简练,精美。如下面这条教师节短信:“您是一把伞,为我遮风蔽雨;您是一盏灯,为我照亮前程。衷心祝福您,我永远敬爱的老师!”这不仅符合短信编写的要求

6、,而且很好地表达了学生的心意。今年5月13日,就是母亲节,请你仿照这条短信的修辞手法与句式,给你的妈妈拟写一条母亲节短信。 (4分)_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3题。(共16分)美丽如初月色皎洁,一如闪亮的白绸,宁静而安祥地弥漫。我握着母亲的手站在街口,等放晚学的弟弟归家。并不冷,然而街静人空,我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遥望着那条很宽很白的路,母亲说:“一直这样等,惯了。”我的心悚然一动,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我也曾让母亲这样地等待过,并不是小的时候,女儿大了,反而更让母亲牵挂。那些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和学友们一路高

7、歌神侃地回家,一个人转进僻静的街口,却望见母亲的衣衫和着树影飘动,一样的迷离,心忽地跳快了,跑过去,却只叫了一声“妈妈!”母亲也不说什么,很欣慰地笑着,拍拍我的手,一起走回家去。 而今我去了异地,只在假期里归来,母亲的身影却依然准时地站在街口树下,等待不久也要离家求学的弟弟。我忽然很羡慕母亲,可以把那么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 清脆的铃声响过来,弟笑嘻嘻立在我和母亲面前:“妈!姐!”“怎么才回来,让妈等那么久?”我半是欢喜半是埋怨。“回家吧!”母亲还是那么欣慰地笑着,拍拍弟的手。弟冲我做个鬼脸。看弟高大的身影在母亲的身边,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远停泊。

8、返校之前,母亲安静地替我整理行囊,见我跟着她走来走去,却不开口,母亲说:“从前你外婆也是这样送我走。”啊,我默默地望着母亲,仿佛看见外婆的双手在忙碌。我忽然明白了,从前外婆一定也曾站在街口,等母亲回家,就像母亲今天等我们回家,而我也会有那么一天,让深深的爱溶在等待中。 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才知道不论经过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8首段的景物描写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在文中主要起什么作用?(4分)_9.首段中,在等放晚学的弟弟时,为什么“我”会“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2分)_10第段从叙述的顺序上看是_ _(1分),第段最后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1

9、分)。11第段中写到,“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我”觉得失去了什么呢?(3分):_12纵观全文,写出在全文结构上与末段中“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这个句子相呼应的一句话。(2分)_13请你说说为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3分)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共12分)山西刀削面 刀削面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面食,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它同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面、河南的鱼焙面、四川的担担面,同称为五大面食名品,享有盛誉。刀削面对和

10、面的技术要求较严,水、面的比例,要求准确,一般是一斤面三两水,打成面穗,再揉成面团,然后用湿布蒙住,饧半小时后再揉,直到揉匀、揉软、揉光。如果揉面功夫不到,削时容易粘刀、断条。刀削面之妙妙在刀功。刀,一般不使用菜刀,要用特制的弧形削刀。操作时左手托住揉好的面团,右手持刀,手腕要灵,出力要平,用力要匀,对着汤锅,嚓、嚓、嚓,一刀赶一刀,削出的面叶儿,一叶连一叶,恰似流星赶月,在空中划出一道弧形白线,面叶落入汤锅,汤滚面翻,又象银鱼戏水,煞是好看。高明的厨师,每分钟能削二百刀左右,每个面叶的长度,恰好都是六寸。吃面前,能够参观厨师削面,无异于欣赏一次艺术表演。 刀削面的调料(俗称浇头或调和),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番茄酱、肉炸酱、羊肉场、金针木耳鸡蛋打卤等,并配上应时鲜菜,如黄瓜丝、韭菜花、绿豆芽、煮黄豆、青蒜末、辣椒面等,再滴上点老陈醋,十分可口。14山西人喜食刀削面是因为其具有哪三个特征?(3分)(请各用四个字回答)_ _、_ _、_ _。15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刀削而对和面的技术要求较严,水、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