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重要知识点归纳汇总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656023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重要知识点归纳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重要知识点归纳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重要知识点归纳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重要知识点归纳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重要知识点归纳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重要知识点归纳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重要知识点归纳汇总(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各模块掌握程度及重要知识点汇总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学习程度】了解1、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2、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3、青春期生理的变化4、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5、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6、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7、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8、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理解1、教育的基本功能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3、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4、义务教育的特点熟悉1、我国当前的学制2、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掌握1、教育的含义及构成要素2、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本

2、模块重要知识点汇总】考点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 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考点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作者著作作用孔子论语我国最早的教育学文献乐正克学记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教育学专著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考点3:教育与人的发展(1) 内发论的代表人物:孟子(性善论)、格赛尔(成熟机制对于人的影响)。(2) 外铄论的代表人物:荀子(性恶论)、洛

3、克、华生。(3)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主观能动性。(4)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差异性。考点4: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1) 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孔子、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钦斯、孔 德。(2) 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奇、马斯洛、罗杰斯、福禄贝尔等。(3) 教育无目的论代表人物:杜威模块二中学课程【学习程度】了解1、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2、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含义和相关理论 3、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改革目标及其基本的实施状况 理解 1、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 掌握 1、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

4、特征【本模块重要知识点汇总】考点5:课程的类型(1) 学科课程主要是学习间接经验,活动课程主要是学习直接经验。(2) 小学主要是综合课程,初中采用综合和分科并举的方式,高中主要是分科课 程。(3) 国家课程是一级课程。地方课程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编订 的课程,属二级课程。校本课程是三级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4) 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 力;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5)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6)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考点6:泰勒课程设计模式(目标模式)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1)确

5、定课程目标;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考点7: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1) 课程计划:开设哪些科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2)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3) 教材:根据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编制的、直接用于教和学的书籍与工具。考点8:新课程改革(1) 理论基础:人本主义思潮、建构主义思潮和多元智能理论(2) 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3) 总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4) 具体目标: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 理模块三中学教学【学习程度】了解1、有关教学过程的各种本质观2、教学组织形式的内容

6、及要求3、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与趋势理解1、教学的意义掌握1、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要求运用1、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2、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本模块重要知识点汇总】考点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 备课(2) 上课(3)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 课外辅导(5)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考点10: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2)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3) 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4)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形结合考点11:教学原则(1) 直观性原则:夸美纽斯:“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学习, 应该尽可能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呈现给学生。”乌申

7、斯基也指出,儿童是 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2) 启发性原则: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苏格拉底:助产术;第斯多惠:“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 教师叫人发现真理。”(3) 巩固性原则:孔子: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乌申斯基:复习是学习之母。(4) 循序渐进原则:学记:不陵节而施。(5) 因材施教原则:孔子、朱熹(6)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马克思主义(7) 量力性原则:墨子一一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从事焉(8) 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马克思主义考点12:教学方法(1)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

8、法(2) 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3)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和实习法考点13: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1) 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 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不足之处:(1)不利于因材施教;(2) 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3) 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模块四中学生学习心理【学习程度】了解1、感觉的特性2、注意的分类3、记忆的分类4、思维的种类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5、学习动机的功能6、学习迁移的分类7、学习策略的分类理解1、知觉的特性2、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3、

9、动机理论4、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概括化理论、关系转换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掌握1、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2、遗忘的规律和原因3、激发与培养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4、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5、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应用1、记忆规律促进中学生的有效学习2、行为主义、认知学说、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促进教学【本模块重要知识点汇总】考点14:注意的品质OIK教育(1) 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 的对象的数目。(2)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性。(3) 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

10、对象的现象。(4)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 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考点15:问题解决(1) 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问题的特征、定势、功能固着、原型启发和个体相关因素问题解决的策略:手段-目的分析法、顺向推理、反向推理和爬山法考点16:维纳成败归因理论一一六因素三维度三维度1控制源维度2稳定性维度3可控性维度内部外部稳定不稳定可控不可控1能力高低.2努力程度.3任务难度.4运气机遇.5身心状态.6外界环境.考点17:学习迁移的分类分类标准名称内涵点拨迁移的性质正迁移积极负迁移消极迁移的

11、时间顺序顺向迁移前后逆向迁移后前视文教育http:/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垂直迁移上位下位水平迁移并列迁移内容的不同一般迁移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具体迁移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的迁移迁移范围的不同自迁移相同情境近迁移相似情境远迁移不相似情境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同化性迁移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顺应性迁移调整原有的经验,形成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 高一级的认知结构重组性迁移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迁移的自动化程度的不同低路迁移经过充分练习的技能自动迁移,不需要反省性思维高路迁移有意识地应用先前习得的抽象知识于新的情境考点18: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包括强化、消退

12、、惩罚。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又称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 化。正强化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负强化通过中止某种(讨厌的)刺激来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有机体在做出某一行为反应后,不再有强化物伴随,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 概率会降低,称之为消退。惩罚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发 生的过程。考点19:学习策略学习策略可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其中认知策略包括http:/ 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1) 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 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

13、学习材料上的方法。(2) 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 深层加工策略。具体包括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和运用背景知识, 联系客观实际。淘宝视文教育店铺(3) 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 结构的策略。包括归类策略和纲要策略。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和学业求助 策略等。模块五中学生发展心理【学习程度】了解1、情绪的分类2、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3、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理解1、情绪理论2、人格的特征3、影响

14、人格发展的因素掌握1、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特点与规律2、中学生的情绪特点,正确认识中学生的情绪,包括情绪表现的两极性、情绪的种类等3、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培养方法,指导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4、人格的结构5、中学生性心理的特点应用1、应用情绪理论分析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2、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塑造良好人格3、指导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模块六中学生心理辅导【学习程度】了解1、心理健康的标准理解1、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熟悉1、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模块七中学德育【学习程度】了解1、品德结构2、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升学就业指导等的意义及基本途径理解1、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2、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3、影响品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