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组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4.2.2完全平方公式教学设计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6559569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组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4.2.2完全平方公式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组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4.2.2完全平方公式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组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4.2.2完全平方公式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组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4.2.2完全平方公式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组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4.2.2完全平方公式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组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4.2.2完全平方公式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4.2.2 完全平方公式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授课学时:1课时 (40分钟) 一、教学重难点及关键点1.教学重点:完全平方公式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式应用.3.教学关键点: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完全平方公式,能使用公式实行计算.2.过程与方法:经历引入具体例子、探究公式、本质特征概括、给出公式、验证公式、应用公式等过程,使用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从具体的具有特殊形式的几组多项式乘法的运算结果中,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出一般的形式,并通过符号推理获得公式的符号表示及语言表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中,能够

2、体验到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能够更好地发现公式、体会和理解公式;在利用几何图形的面积验证公式的过程中,了解验证完全平方公式的具体方法,感知数形结合的思想,从中体验研究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三、教学过程设计 1.探究完全平方公式 在14.1节中,我们学习了整式的乘法,知道了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根据所学知识,计算下列多项式的积,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 ; (2) . 猜想1: (3) ; (4) . 猜想2: 设计意图:承前启后,为本节内容的引入作铺垫;让学生在每个算式的计算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多项式乘法法则,体会多项式乘法与本节内容的联系,即:从“一般”到“特殊”;四个特殊形式的算式具有代表性和

3、层次性,能够为抽象概括出一般的结论奠定基础.先探究(1)、(2),即:两个数的“和”的完全平方的形式,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一般的形式后,再使用类比的思想方法探究(3)、(4),即:两个数的“差”的完全平方的形式,这样符合了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能够降低学生发现规律的难度. 2.证明完全平方公式 我们由具体的例子猜想了一般的结论,同学们能够对这两个结论实行严格的数学证明吗? 证明1: 证明2: 设计意图:从“数”的角度验证完全平方公式. 3.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解释 在数学中,很多代数问题都能够从几何的角度去理解和说明.你能根据下列图形的面积关系说明完全平方公式吗? 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解释: 如图1,

4、 (1)完全平方公式左边的式子在图1中对应哪个图形的面积呢?那么,它的面积还有没有其他的表示方法? (2)上述两种方法表示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完全平方公式右边的式子中在图1中分别对应哪个图形的面积? 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解释: 如图2-1和图2-2,(1)完全平方公式的左边式子在图2-1中对应哪个图形的面积呢?那么,它的面积还有没有其他的表示方法?(2)上述两种方法表示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意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公式,并在此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4.理解完全平方公式 前面探究所得的式子和,称为(乘法的)完全平方公式,你能将完全平方公式

5、用文字语言表述吗?(1) 公式的结构特征概括: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2) 公式的记忆口诀:完全平方结果有3项: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乘积2倍放中央,它的符号看前方. 设计意图:公式的结构特征概括,让学生将符号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水平;学生在用文字语言表述公式内容时,能够加深对公式结构特征的理解.朗朗上口的公式记忆口诀,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记忆和理解公式结构特征. 5.例题讲解 例3 使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1) ; (2).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多项式的乘法中熟悉公式的结构特征,找准哪个数或式子相当于公式中的“第一个数”,

6、哪个数或式子相当于公式中的“第二个数”,并使用公式实行计算.例4 使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 ; (2).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数字计算题中熟悉公式的结构特征,使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将数字拆开凑成“和”或者“差”的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找准哪个数或式子相当于公式中的“第一个数”,哪个数或式子相当于公式中的“第二个数”,并使用公式实行计算. 6.课堂练习 练习1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 (2); (3); (4); (5); (6); (7); (8).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多项式的乘法中熟悉公式的结构特征,找准哪个数或式子相当于公式中的“第一个数”,哪个数或式子相当于公式中的“第二个数”

7、,并运用公式进行计算.(1)、(2)是属于公式的基本类型,学生较容易掌握;其余的是公式的变式应用,即:公式中的“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不是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而是数或字母的乘积,代入公式运算时容易漏掉用括号将“”和“”括起来导致运算错误.(7)和(8)中,公式中的“第一个数”均出现了“负号”,直接代入公式运算过程中容易弄错符号,因此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将其变形为公式中的“第一个数”为“正号”的结构形式,即:对于(7),运用加法交换律可以变形:,再利用“差”的形式的完全平方公式运算,实现了将“和”的完全平方形式转化为“差”的完全平方形式;对于(8),运用“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偶次

8、幂的结果相等”的性质可以变形,再利用“和”的完全平方公式运算,实现了将“差”的完全平方形式转化为“和”的完全平方形式,让学生体会到了“转化”思想在完全平方公式中的应用. 练习2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 ; (2); (3) ; (4).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数字计算题中熟悉公式的结构特征,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将数字拆开凑成“和”或者“差”的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找准哪个数或式子相当于公式中的“第一个数”,哪个数或式子相当于公式中的“第二个数”,并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本题的数字包括了“整数”、“小数”和“带分数”,具有代表性和层次性,特别是学生在拆开“带分数”时可能会因为对“带分数”的结构不清楚而导致不懂拆开构造完全平方公式结构,因此,第(3)小题的设计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7.课堂小结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并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分享学习心得.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能够让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框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及时总结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8.布置作业 课本第112页第2题(5)、(6),第5,8题;课本第124页第6题(3).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及时巩固完全平方公式及其应用. 9.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能让学生便于记忆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并形成知识结 构框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