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模式推进课程改革 - 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6558499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管理模式推进课程改革 - 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创新管理模式推进课程改革 - 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创新管理模式推进课程改革 - 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创新管理模式推进课程改革 - 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创新管理模式推进课程改革 - 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管理模式推进课程改革 - 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管理模式推进课程改革 - 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管理模式,推进课程改革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张真华中师大一附中作为湖北省的窗口学校,近年来,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的需求,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在学生来源和教师来源多样化的形势下,学校教育教学仍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究其原因,除了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以外,还得益于学校多年来不断创新的管理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华中师大一附中就不断推进学校管理的各方面改革:如推行教学模式的五四零方案;成立政教处(后更名为学工处);实行年级组负责制;实施教师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推行职称“双轨”制;对新进教师实行试用期、合同制和人事代理;后勤管理集团化、企业化.这一系列管理改革,体现出华中师大一附

2、中注重创新管理模式,向管理要质量的办学思路。2009年湖北省新课程改革全面铺开,那么学校应如何进一步创新管理模式,推进新课程改革呢?一般认为:课程改革主要是教法、学法的改革,是教师课程意识和专业水平的提高,而忽略了课程改革是需要管理改革的支撑的。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抓住管理改革也就抓住了课程改革的牛鼻子。因为作为校长,只有抓住学校的管理改革,才能引领学校课程改革的方向;也才能充分调动全校师生员工课改的积极性。基于这种认识,我校在全面推进新课改的同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学校管理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创新基层管理体制,为新课改提供组织保障1、推行级部管理改革: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

3、到2008年,我校的年级负责制已经实施了20余年,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华中师大一附中的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尤其是2009年新课程改革在湖北省全面铺开之后,对传统的年级负责制提出了挑战。学校领导班子及时调整管理思路,变原有的年级负责制为级部制管理。级部制就是根据生源结构,将规模过大的年级划分为三个部,力求形成良性竞争,分合有序的基层管理模式。实行级部制以来,各级部主任乐于奉献,勇于创新,带领广大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使级部成为学校强有力的基层管理实体。级部制的管理模式细化了管理过程,激发了教师活力,强化了政策落实,彰显了级部特色。各级部在新课改的过

4、程中形成了你追我赶,竞中有合的局面。各级部创新的管理举措层出不穷,教育教学改革激情空前高涨,为新课改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体制保障。同时,为了保障各级部有序竞争,政令畅通,校级干部蹲点年级协调三部,点面结合地指导并督促级部有效落实学校政令;各行政职能部门尽职尽责,服务、协调、指导级部工作;每周一次的中心备课组活动,三个级部的各科老师共同分析学生情况,研究课标,统一进度,探讨改革,共享优质资源。2、创建多类办班模式:新课程提倡要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基于我校学生来源广、人数多、需求多样的客观现实,学校提出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多元优质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打破传统单一的班级管理模式,把发展方向

5、一致的学生集中起来进行教学,采取行政班级管理。新课程改革赋予学校课程设置的自主权为这种管理改革提供了可能。目前我校共有八种类别的班级:理科实验班、人文实验班、科技实验班、美术特长班、体育特长班、常规平行班、常规国际部、国际留学实验班。在多元优质发展目标的指引下,华中师大一附中的办班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生动活泼的新局面:理科实验班学生在竞赛中摘金夺银,在实验室里潜心研究,又在人文讲座课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分组学习讨论中增加了研究性学习专题交流和论文答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人文实验班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进汇丰银行,了解金融风暴;复旦大学教授走上讲台,与我校学生一道纵论新中国外

6、交。科技实验班的科技创新项目研究实行双导师制,学生在校内有指定的导师,同时学校还聘请大学的教授、博导指导学生开展科技研究。艺术特长班的学生在学校运动会上喊出“热爱,所以追求!”的响亮口号,释放着他们人生寻梦的渴望,折射出他们致力改变中国艺术特长生文化基础薄弱现状的决心和勇气。国际留学预备班的英美文化课程、海外浸濡课程为学生打开了另一扇门,看到的是整个世界,也为学生铺设了通往国外一流大学的渠道。华中师大一附中多类化的班级管理模式,符合新课改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最合适教育的理念。只有合适的教育才是公平的教育,也才是真正优质的教育。二、创新人事管理机制,为新课改提供人力保障我校人事管理的特色是人本管理。

7、人本管理以人的发展为目的,同时又以人力资源的开发为手段。因为各种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活跃,最宝贵的。以人为手段,即充分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人的潜能;以人为目的,即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服务的,是以人的物质利益发展和精神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高中新课改对教师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深层次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学校进一步深化了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人尽其才,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乐在其中”的管理理念。1、推行“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人事代理制:适应国家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的趋势和要求,从2004年开始,我校新引进的教职工实行人事代理制度。学校制定严格的招聘条件和招聘程序,向社会自

8、主公开招聘教师,建立专业化、学习型、研究型的教职工队伍。双向选择制:每学年开学前,各年级处室和教职工都会进行人事安排的双向选择。推行新课改以来,学校进一步丰富了双向选择的内容,一是规范了双向选择的程序,坚持学校组织考核,教师和职员自主选择,年级择优聘用,学校宏观调控。年级在考核合格的引进教师人才库中择优选聘新教师,在教育教学考评合格的教师中择优聘任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学校在教师、年级双向选择的基础上宏观协调,确保教师合理流动;二是扩大了双向选择的范围,不仅在年级中实行双向选择,在行政管理岗位上也采取双向选择,职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需要选择行政岗位,分管校长和主任选择聘用需要的职员。2、建立“各

9、尽其能”的长效机制人事代理、双向选择解决了用什么人的问题,那么如何用好人?如何激励全体教职工在自己的岗位上各尽所能,激发教师在新课改中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此,学校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全体教师从身份管理走向岗位管理,从单位人走向社会人。教师岗位聘任(聘用)制:学校教代会讨论通过了华中师大一附中教师及其他系列技术人员聘任实施方案,从原职原聘、缺岗聘任(聘用)、破格聘任(聘用)三个层面对全体教师进行德、能、勤、绩的综合考评,实行岗位聘任(聘用),教师聘任(聘用)制打破了传统的职称评定的终身制。行政职员职级制:在行政职员中实行职员职级制。学校管理岗位分为六个层级,每一层次分为三个等级,根据管理员工的工作

10、经验、工作实绩、履职成绩进行评审,认定职级。 职员的岗位级别与待遇挂钩,为推行绩效工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一制度的实施为那些安心行政岗位、干得长、干得好、业绩突出的行政职员提供了上升和发展的空间,受到行政职员的广泛欢迎。教师聘任(聘用)制和职员职级制让全校教职工对自己有了准确的定位,明确奋斗的方向,理解岗位的要求,引导教职工们各尽其能,激发了全校教职工的岗位意识,履职责任和创造潜能,把“要我干”变成“我要干”。3、实施“各得其所”的激励机制开展履职考核:履职考核是对教职工工作评价奖励的依据。学校进一步完善各项考核评价制度,每年学校根据岗位职责要求,对所有干部职工进行全面考评,严格根据考评结果确

11、定绩效、工资级别、和岗位待遇,对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教职工授予专项的“奖励基金”,做到优教优酬,优劳优酬,优管优酬。建设优师工程:学校通过三大工程(即名师工程、新秀工程、薪火工程)以及六大计划(名师工程计划、新秀工程计划、老带新计划、海外培训计划、农村帮扶计划、继续教育培训计划),为所有教师提供了学习进修、锻炼发展的机会。这三大工程、六大计划与学校校本课程的招标,班主任工作评价,教师的聘用聘任,行政职员职级岗位聘用,以及申报华师大教授的条件都联系在一起,既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机遇。各得其所的激励机制让全体教职工不仅有物质上的收获,更有精神上的发展,激发了工作的热情与活力。4、打造

12、“乐在其中”的和谐家园校务政务公开化:学校在制定规章制度时,提倡教职工的民主参与,使其从过去的服从者、执行者变为学校制度的设计者、制定者,学校变成了全体教职工都能“乐在其中”的和谐家园。学校的民主制度建设主要通过六种途径来实现,即教职工代表大会、校长办公会、行政办公会、教师学术委员会、党群团等组织的座谈会和学生干部征求意见会。学校的民主建设在增强学校发展的凝集力和向心力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后勤管理集团化:从2002年开始,学校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后勤管理与学校行政管理剥离,成立后勤服务集团。服务集团由“四部二中心”组成,即综合部、物业管理部、宿舍管理部、饮食服务部、结算中心、接待中心,后勤服务

13、集团积极探索企业化运作的管理模式,形成目标化管理、社会化管理和市场化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后勤集团服务优质,热情精细,快速高效。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解除了新课改的后顾之忧。“校务政务公开化”和“后勤管理集团化”,让教职工在民主的氛围,和谐的团队,优美的环境中体会到创造性工作的快乐,为新课改的推进奠定了良好的精神与物质条件。“人尽其才,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乐在其中”的管理理念提升了教职工的幸福指数,学校“干事文化”深入人心,“多干事、能干事、干好事”已成共识,为新课改的推行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三、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为新课改提供智力保障1、实行课程招标:为了开发教师的潜能,学

14、校制定并实施了校本课程招标制度,所有计划开设的校本课程面向全校教职员工公开招标,所有教职工包括后勤人员都可以通过竞标取得开课权。教师可以申报学校计划开设的课程,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学生的需要制定课程标准,自主申报课程。课程招标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创造热情,校本选修课从“要我上”变成“我要上”,校本课程从“学校开发”变成“教师职工开发”。2010年秋季开学前,教师自主申报的校本课程就高达60多门,为学校校本课程的优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深化校本教研:“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三个要素,学校成立了课堂教学专家指导小组,实行推门听课,定期开展教研组专题研究;坚持每周一次备课

15、组活动,努力追求校本教研的新境界: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成为一种经典,每一次集体备课都成为一种期待,每一节课后反思成为一种习惯,使教师找到了专业发展的幸福、科学途径。3、推动课题研究:学校的岗位聘任制对教师科研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呼吁“研究型”的教师。学校每年拨出专款鼓励教师申报科研课题,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大力表彰和奖励优秀的研究成果。“鼓励创新”是华师一附中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始终坚持的原则,每一次改革都倾注了老师们的真情实感,都显示了老师们的真抓实干,都感受到了同学们的真进实变。华师一附中的教师们涌现出前所未有的教育教学改革激情。尤其是实施新课改以来,在教学模式

16、上,广大教师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兴趣、发展目标,就“分层教学”作出了一系列的探索:加强学情分析,实行分层施备;开展自学交流,实行分层施教;开展“希望生工程”,实行分层施辅;采用“100+50”试卷模式,实行分类施考;学分分类记载,实行分类施评;进行课题招标,鼓励分层教改实验,将分层教学深入到常规教学中。2010年,学校分层教学又涌现了许多新的举措。如大班授课,小班讨论,长课构建,短课落实的“大小班,长短课”教改实验;理化A、B、C分层走班制教学试验;骨干教师面向全年级学生的挂牌式教学辅导等。四、创新联合育人模式,为新课改提供合力保障新课程倡导“扩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周围的一切都可以成为育人的资源,关键在于如何创造性开发、整合和利用好这些资源,形成教育的合力。1、建立社区课程基地:在“把发展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交给学生”的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学校开辟所有的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