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乡镇企业发展中的环境管理问题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6556611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乡镇企业发展中的环境管理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试论乡镇企业发展中的环境管理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试论乡镇企业发展中的环境管理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试论乡镇企业发展中的环境管理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试论乡镇企业发展中的环境管理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乡镇企业发展中的环境管理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乡镇企业发展中的环境管理问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乡镇企业发展中的环境管理问题 论文关键词:乡镇企业;环境管理;关键对策论文摘要:经过分析中国乡镇企业环境问题和探讨乡镇企业环境污染的关键原因,指出防治乡镇工业污染应从提升全社会环境意识、统一计划、加强乡镇企业环境综合整改,转变经营思想,合理布局、控制产业方向和产品结构,从技术上降低乡镇企业的环境污染。中国的乡镇企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20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中国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和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换的作用。不过伴随乡镇企业的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日趋严重,并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可连续发展的不可忽略原因。所以,提升乡镇企业的环境管理水

2、平已成为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是中国进行小城镇建设的可连续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必需把乡镇企业环境管理放在战略的高度上给予重视。1乡镇企业建立环境管理的内涵环境管理是指利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和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经过全方面计划,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处理各部门、各社会集团和个人相关环境问题的相互关系,使社会经济发展在满足大家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又不超出环境的允许极限。乡镇企业环境管理的对象,首先是大家的意识和行为。经过诱导、约束和协调人的行为,来调控社会经济和环境系统,使其功效、结构和运动过程有序化。环境管理的对象是人,但其调控的对象却

3、是社会经济和环境系统。2乡镇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必须性21环境管理体系是治理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路径伴随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法制和经济调控手段不健全,乡镇企业为了占有市场,往往进行自发性、盲目性的发展;急于脱贫,急功近利,只从本身经济利益出发,不顾社会整体利益,不从长远角度考虑对环境和的影响,在决议上形成“盲区”;盲目搞建设、上项目、上产品,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略环境效益,“村村点火,到处冒烟”,形成点多面广的污染源,使环境污染增加。而且,乡镇企业关键是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高污染的粗放经营型,生产技术水平低,工艺落后,设备简陋,和能源利用率低下,产生大量“三废”,造成多种污染物排放量

4、过大。尤其很多乡镇企业是技术水平低的小造纸、小制革、小化工和小冶炼等大耗水工业,关键靠拼、拼设备、拼人力实现经济增加,缺乏治理“三废”的技术装备,大量工业污染物未经任何处理或简单沉淀后直接排入乡村河道,造成水体大面积污染。在乡镇企业较为发达的地域,水体水质普遍是类、V类甚至是劣V类。在河南、湖北,部分村庄因饮用水污染出现了“癌症村”,部分村民也由此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水体污染已严重影响到大家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农村的农业生产环境、农民生活环境甚至广大村民,全部成为乡镇企业“三废”污染最直接、最严重的受害者,而农产品的广大消费者则成为污染的间接收害者。22环境管理体系是填补现在体系不足的主要路径因

5、为中国广大农村交通不便、通讯手段落后,布局分散,规模较小,很多管理城市环境的成熟措施难以实施。比如现在乡镇企业普遍是中小工业企业,有的甚至是家庭手工作坊式生产,遍布全国各地,不可能普遍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或直接监测为依据实施排污收费制度。而且很多县、乡(镇)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人员素质、技术设备等不满足要求,传统的依靠环境保护部门直接监控的环境管理体系对乡镇企业也收效甚微。面对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管理环境的压力,乡镇企业建立自己的环境管理体系是一明智之举,也有着其必定性。23环境管理体系是满足“绿色市场”的竞争要求的主要路径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立法的“绿色化”要求乡镇企业加强环境

6、管理。国际上“绿色贸易壁垒”的存在要求乡镇企业假如想将其产品(服务)打入国际市场,就必需重视环境保护,推行绿色管理,塑造绿色形象,努力开发绿色产品。同时我国绿色消费意识的增强,迫使乡镇企业加强环境管理。中国针对部分乡镇企业污染严重的现实状况,出台了有关加强乡镇企业环境保护工作要求,把乡镇企业的排污量纳入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实施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禁止引进和新建污染严重的生产项目,对现行污染严重的小型造纸厂、制革厂、染料厂等乡镇企业责令其关闭或转产,要求新建乡镇企业严格实施环境保护设施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等。3乡镇企业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多地引发了大家的广泛

7、关注。瑞然农村地域广袤,对污染含有较强的降解能力,但乡镇企业所产生的污染总量已经远远高出自然所能承受的范围,其增加势头依然让人担忧。和其它工业企业相比,造成乡镇企业环境问题有其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1)环境保护意识缺乏是乡镇工业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观原因。关键表现在:环境保护意识淡薄。不少地域的农村干部和乡镇工业职员对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缺乏应有的认识,对保护环境不会采取主动主动的态度,而只是被动应付。同时很多农村居民对环境问题司空见惯,习认为常;相当多的农民对于的认识还停留在“自然界恩赐”的水平;缺乏可连续发展的战略意识。首先,环境保护的战略重心过于偏向城市环境;其次,对乡镇工业和环境保护要协

8、调发展的战略认识不足。当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发生冲突时,往往只顾前者,其至为了前者而经过行政手段阻止环境执法。(2)乡镇环境容量有限,管理体系不健全是乡镇工业环境问题产生的客观原因。农村地域即使广阔,不过其生态环境是低层次的生态循环系统,农村生态环境是脆弱的,这就决定了农村环境容量的有限性。农村环境容量的有限性要求乡镇工业发展必需在环境容量许可的范围内发展,不能只顾经济增加,忽略环境保护。% 4对策及提议(1)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环境意识,增强社会监督。在现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公众环境意识日益提升的情况下,应广泛宣传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增强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意识,尤其是乡镇企业环境保护法规建设

9、和环境教育,引导乡镇企业的广大职员学习环境保护知识,建立公众参加机制,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激励公众参加环境保护工作,检举和揭发多种违反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的行为。充足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多个新闻媒介宣传和组织多种学习班等活动,发挥新闻监督的正确舆论导向作用,广泛深入地宣传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尤其是各级领导和企业人士对环境和发展问题的综合决议能力,克服和传统粗放式经营相联络的思想和做法,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社会风尚,使广大农民意识到保护自己生活环境的主要性。(2)增加投资力度,保障环境管理体制顺利实施。应加大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努力争取使环境保护投资和GDP的比重达成

10、1,深入完善份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合适提升中央和地方共享税中地方分成百分比,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域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尤其是省对市、市乡的转移支付。在每十二个月的地方财政预算交排上确保基层环境保护部门的正常开支需要,使环境保护部门在查处污染企业时不再有顾虑。同时主动激励民间资金投资环境保护事业,对其进行政策上的优惠,使其快速产生效益,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环境保护产业;在合适的时候进行费改税,将排污费,改为环境保护税,使治污资金能有一个稳定的;主动探索排污权的交易,经过经济手段使污染企业自觉降低排污量,实现排污总量的控制;改变对政府官员的考评指标,在试点城市的基础上主动推广“绿色GDP”,经过经济手

11、段降低环境污染。(3)重视城镇和工业区计划。从乡镇工业发展历程来看,乡镇工业污染蔓延的原因均源于杂乱分散的工业布局。在乡镇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分布分散的情况下,难于建设集中的基础设施,环境污染难以控制,这些均制约了乡镇工业升级换代的步伐,影响了规模经济效益和小城镇的建设和繁荣。所以应调整乡镇企业布局和发展大批中小工商业城市,在农村工业化进程中逐步形成相对集中、布局合理的工业区和工商业城镇,继续推进乡镇企业点源治理,把改进乡镇工业布局,推进工业区的建设看成乡镇环境管理的一项首要任务。(4)加大环境立法和执法力度,建立乡镇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加强环境管理,健全环境管理机构,是实现可连续发展不可

12、缺乏的步骤。首先应加强环境法制建设,完善和健全环境保护法规,加强环境管理。其次,应建立环境管理络,把环境管理纳入乡镇企业管理的轨道,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加强环境管理的力度,认真实施“三同时”和新、改、扩建项目标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控制环境污染,认真实施有关加强乡镇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等法规,并经过合理计划,促进乡镇企业经济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5)转变经营思想。建立低消耗、高效益的经济结构。环境保护法制和标准的不停完善制约着很多按现有方法生产的产品的贸易,同时也给很多产品尤其是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品发明一个巨大的贸易机会。这就要求乡镇企业经营者切实转变经营思想,树立绿色营销观念,统一计划,合理布局

13、。很多工业化国家的经验表明,调整产业结构,结合当地和传统工艺的特点,确定发展方向,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设备和工艺,大力推广科技进步和清洁生产,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高的产业比重,是缓解和控制环境污染的主要方法。同时应依据当地区人文地理和环境条件发展县域经济,调整产业结构,一直把发展轻型产业结构、控制重污染行业的发展看成一条主要的战略方针。在经营策略上,不但要考虑到企业的利益,还要考虑到公共利益及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在利益追求上,要在寻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上,把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结合起来,重视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在经营行为上,切实把环境保护纳入企业的决议中。尤其注意搞好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的

14、环境计划和布局工作,真正表现预防为主,防治并重的标准,有效控制乡镇企业对环境的污染。(6)从生产技术上降低乡镇工业企业的环境污染。针对乡镇工业企业污染多而分散的特点,在乡镇建设中应严格实施国家相关环境保护的法律和法规,做好宏观计划,调整产业结构,着重发展附加价值高、轻污染或无污染的产业。用可连续发展的看法指导乡镇建设,做好镇区的功效分区,也有利于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如建立乡镇企业工业园区,把乡镇企业相对集中,使得污染源集中。便于管理和治理;建立集中的小型污水处理厂,把规模小而无力建污水处理设施的企业的废水集中起来统一处理。企业只需依据排污量,缴纳费用;在当今建立节省型社会中,主动发展循环经济,

15、关键对能耗大的冶金、化工、建材等重工业激励在生产中采取优秀技术、工艺和设备,加强的综合利用,降低有毒、有害材料使用,如已获国家专利的“直接分解法生产黄姜皂素”的新工艺比传统的生产方法能够降低90的废水排放;发展新产品和新行业的过程中,要十分注意控制重污染企业的发展,用优秀技术治理已产生的污染,用高新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和利用率,降低污染产生,从根本上处理乡镇企业已造成的环境问题,使乡镇企业走集约化的道路。总而言之,要搞好乡镇企业环境保护工作,必需做到:政府重视;加强领导;全方面计划,统筹安排;建立制度,加强管理。只要各级政府加强对乡镇企业的领导,加强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合理计划和布局,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就会摘掉乡镇企业污染大户的帽子,乡镇企业才能走向可连续发展之路,中国广大农村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才能得到根本治理。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才能整体上登上一个新台阶,这必将极大促进城镇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