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例分析报告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6553829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课例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地理课例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地理课例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地理课例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理课例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课例分析报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效提问一堂初中地理课堂的观察报告唐庄初中 曹新峰摘要:本文针对目前课堂提问随意、低效的现象,以观察一堂初中地理课为例,深入实践发现具体课堂提问存在的弊端,并从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反思这三个方面提出了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关键词:有效提问;地理课堂一、观察缘由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对课堂提问亦提出了要求。强调要给学生留下问题,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提问新模式。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和思考,让学生以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知识。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问通常以教师为主导并进行严格有序地控制。即教师备课时先把问题设计好,然后在课堂上一一提出,学生回答后用统一的标准答案来评价。这种提问

2、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如何提问,提什么问”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课堂观察与传统意义上的听课不同,听课时缺少主题、针对性不强,课堂观察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如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依据一手资料来做相应的研究。笔者选择课堂观察这样一种形式,以期在实践中能够发现课堂提问的弊端,试图找到有效提问的一些策略。二、观察设计本次观察对象为X学校初一年级的一位地理老师A,执教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一同参与观察的人员有教科室、地理教研组和教务处。本次观察的过程一共

3、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制定观察方案阶段,即明确观察主题、观察内容、观察工具、观察方法、以及观察成员分工。二是现场阶段,主要是观察与记录,包括教师提问的数量、具体内容、学生的应答方式、教师的理答情况,以便课后进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三是反思阶段,即对一手资料进行相应的整理,将所有的问题进行分类处理,例如问题可分为有效的、低效的和无效的,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讨论。三、观察结果分析经过分析,得出以下结果:首先,从量上来看,教师提问的数量总共有23个。其次,从质上来看,其中有效问题8个、低效问题10个、无效问题5个。经过课后交流,发现A老师存在几点疑惑:大部分问题并没有在教案上明确标出,只是上课随机抽问,提问不

4、过是将整个课堂串连起来的润滑剂,并不知道问题还要事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就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评价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却不清楚课堂提问还要考虑到问题的有效性,提问只是为了避免“满堂灌”;到底什么样的问题才算是有效提问,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更不要说课堂上的具体操作了。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目前课堂提问主要存在以下一些主要问题:(一)提问采取随机的形式,信手拈来,没有事先精心设计A老师教案上有记录的问题一共有6个:分别为询问去东南亚的心情(教师讲解采取导游的形式)、狮城指哪个国家、如果去的话应该带些什么东西、带这些东西的原因、东南亚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东南亚有哪些农作物。而其余的问题则是课堂上随机

5、抽问的,即讲到该处,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随口发问。取决于教师的思路和语言习惯,并没有做到课前对问题进行精心设计。(二)对问题的难易程度把握不准A老师的提问中有难度、整体性的问题少,容易的、无意义的、细小零碎的问题多,其中容易和无意义的问题占绝大多数,甚至反复出现一些类似的问题或是口头禅;二选一的选择性提问亦充斥课堂,如季风气候的雨季一般是在夏季还是在冬季;提问没有难度和整体性,造成低效提问数量增加,这样会导致学生思维迟缓,不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浪费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剥夺了学生思考、朗读的时间,影响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三)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如在活动课练习时,说出东南亚哪些国家

6、与中国相邻、哪个国家是内陆国、哪些国家是临海国、哪些国家是岛国,学生要在地图上一一找出。由于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做题速度也不尽相同。A老师只等个别学生说出答案后便开始下一题,大部分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就被动地跳过了。课堂上,教师们往往思维敏捷,口才一流,却忽视了学生的反应情况,没有留给学生自主领悟的时间,学生忙于应付,无暇思考,或是思维停留于浅表层次,无法向纵深方向发展。面对学生不够理想的回答状况,教师势必要进行诸如“再想一想?”“还有吗?”“有补充的吗”之类的不断追问与提醒,导致问题数量增加,成为低效的提问。(四)教师过多依赖提问,以致学生学习形式单一有效的提问可以串联起一堂课的知识结构体

7、系,但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提问过于频繁,无疑会造成无效提问数量增加并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其实,过多的课堂提问往往会挤占其他诸如思考、朗读等有效的学习形式。每一个环节,教师总是以各类问题将一堂课串联起来,这样导致有些问题完全可以不问或根本不是问题却要被画蛇添足地提出来。例如,在讲解中东石油运往亚洲的线路时,问走马六甲海峡好还是往大洋洲绕道而行好,很明显的答案,而此处提问只不过是为了课堂内容的连贯。在实施新课改时,教师往往把发挥师生之间的互动性片面地理解为简单的问答,想要通过这种单一的方式来扩大学生的自主性,实际上却造成了学生学习形式单一的弊端。四、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地

8、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一)课前准备备课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有意义的问题,而不是在课堂上随机提问,造成问题冗长、重复、低效或无效。在选择问题的时候应注意下面三个原则:一是问题的目标性,即问题的难度、深度、广度要以课堂目标为基准。实践表明,强化目标意识的提问,可以让学生向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更好地为课时目标、课程目标服务。只有把提问的最终目的指向于教学目标的时候,课堂提问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如在东南亚这一小节中,教师以导游的口吻提醒大家在“旅游”前要带好太阳镜、太阳帽、雨伞、短衣短裤等,同时让学生

9、们思考为什么要带这些东西,就是为了引出东南亚的气候类型。问题指向性明确,并能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二是问题的适度性,包括数量适度和难易适度两个方面。问题过多,会让整个课堂显得支离破碎,冗长、杂乱。因此,不应仅仅局限于提问这一种互动方式,应根据教学内容适量选取,才会事半功倍。再者,要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学记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太难的问题让学生无从着手,长此以往他们会失去信心,变得不愿思考,过度依赖教师。如没有难度或思维量的题太多,仅简简单单用“是”“对”或“不是”“不对”来回答,不会激起学生积极思考的动力。因此,要少一些直接在课本中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多

10、一些让学生经过思维加工后找到答案的问题。三是问题的启发性。学记中说:“君子之教,喻也。”这里“喻”字就是启发诱导的意思。“提问的启发性”是指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即激发学生知识结构中的已知和未知的、旧知与新知的矛盾冲突。实践表明,启发性的问题可以带领学生层层深入,通过分析推理,直到问题的圆满解决。四是问题的有趣性。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教师在课前设计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内容的新颖别致,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踊跃发言。再者,应注意提问的形式,将疑问句和反问句结合起来使用,避免单一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疲倦、重复的感觉。(二)课中实施课前精心设计的问题,还是要靠课堂

11、教学的有效落实才能发挥其作用。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注意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避免走入无效提问的误区。1.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成功的教学依赖一种真诚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尊严,让学生在微笑中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验思维火花碰撞的乐趣。鼓励学生围绕教学内容从不同的角度主动思考问题,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在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中,让学生敢于想象、乐于思考,在批判中创新,在积极动脑筋的过程中不断进步。2.把握时机按照提问的时间和作用,可以把提问分成导入式提问、讲解式提问和复习式提问三类

12、。导入式提问是指在导入新课时的提问,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对新课的兴趣;讲解式提问,即在讲解过程中的提问,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所学内容;复习式提问是在讲完新课之后用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提问方式。教师要把握教学内容空间上的问点和学生思维时间上的问点,两者交叉处,才算得上是提问的最佳时机。例如,在学生思维“短路”的情景下,教师适时地做一些引导性的提问,帮助学生得到答案。为此,教师要善于揣摩学生的心理,才能很好地把握提问的关键时机。3.恰当的侯答处理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学生们会有各种各样的应答方式,那么,如何来处理学生的回答才算是恰当、让问题发挥其最大功能?当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过长,这时教师

13、为了不拖延课程进度,往往会采取中断问题、自己直接把答案告知的方式。长此以往,学生被打断,便不再愿意思考,反正有老师给出标准答案。针对这一点,教师要给足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或者分化问题,让学生逐一解决。不要一味地赶课,认为学生思考的时间过长会影响教学进度。实践亦证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另外,学生的回答不完整或与教师期望的方向相偏离的话,教师会进行诸如“在想一想?”“还有吗?”之类的不断追问和提醒,导致问题数量增加,让提问变得低效,这时应该适当引导,直至问题得到解决。4.多元评价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评价深刻地影响着学生,在学生对问题作出应答以后,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有些教师的课堂评价中

14、,无论学生回答好与差,都无一例外地采取夸赞的态度。尤其是当学生的回答进入“教案的套路”时,更是大加表扬。这些简陋的教学评价赞赏多于引导,结果多于过程,封闭多于开放,模糊多于确定,对学生有害无益。长时间的滥用赞赏,会减低正强化的作用,有时适当的批评指正也是必要的。再者,教师不应该墨守陈规地只采取教师评价这样一种单一的形式。而应与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相结合,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才能让教师和学生判断并能及时调整改变有欠缺的知识结构。(三)课后反思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上的有效提问,离不开课后的反思。毕竟,能够熟练地把握问题的度、让课堂问题变得有效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段总结和创新。对课堂问题的坡度、密度、力度和深度进行分析,对铺垫式提问、引路式提问、比较式提问、矛盾式提问做最佳比例调整。同时,还要及时跟学生交流和沟通,调查学生对课堂问题的反馈情况,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将课堂问题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总之,教师的有效提问可以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有利于学生形成有效思维,促进教学最优化。因此,教师要予以高度重视,把握好课堂问题的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反思三环节,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实现最大化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