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教案设计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6549619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链》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项链》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项链》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项链》教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项链》教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项链》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链》教案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链教案设计I项链文本解读项链是人教版高中第四册第一单元第 二课。第一单元共收入四篇小说:药、项链、陈奂生 上城、守财奴。本单元的的学习重点是小说的主题和结 构。把握小说的主题,要从感受小说的艺术形象出发,进行具体 分析;了解小说的结构,要注意抓住线索,体会作者的谋篇布 局,感受小说之美。项链是十九世纪法国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代表作。这 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叫玛蒂尔德的美丽少妇向好友借了一条钻石项 链去参加舞会,舞会结束后发现项链丢失,她和丈夫买了条一模 一样的钻石项链赔给好友,为此他们背负了十年的巨债。十年 后,当她还清债务时才得知那条项链是假的。我把这节课的教学任务确定为玛蒂尔德的形象分析。这

2、篇小 说讲述的是玛蒂尔德从丧失自我到找回自我的一个过程。玛蒂尔 德原本贪慕虚荣、醉心奢华,项链丢了之后她变得踏实肯干、勤 劳俭朴,当然,她身上还有其他的闪光点,比如她诚实、淳朴、 善良。很多学生初读课文可能就将玛蒂尔德定性为贪慕虚荣的女 性,而忽视了玛蒂尔德身上其他的闪光点。于是我从多个角度分 析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设定全面认识小说的主人公为这节课的 主要任务。项链教案设计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 .通过朗诵感知课文内容。2 .分析玛蒂尔德虚荣、诚实、善良等性格特征。3 .通过想象练习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重、难点:分析玛蒂尔德的性格变化。教学媒体:幻灯片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教

3、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明确教学任务(一)导入语: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是谁 吗?(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还记得 我们学过他们的哪些作品吗?(契诃夫的变色龙、装在套 子里的人,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麦琪的礼 物,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莫泊 桑的项链。(二)作者简介:莫泊桑,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 义作家,世界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 王”。他一生创作了近三百篇中短篇小说。代表作有羊脂 球、我的叔叔于勒等。他的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情节变化多端,描写生动细致,人 物刻画生动。今天我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分析玛蒂

4、尔德的人物 形象。二、整体感知,引出人物形象1.请一个学生简要复述课 文,教师归纳:借项链一一丢项链一一赔项链一一假项链明确: 这是一篇围绕项链而展开的小说,其实这条线索也是玛蒂尔德的 命运曲线,真是一波三折啊!借项链2.玛蒂尔德借项链是为了 参加舞会。参加舞会一定要借项链吗?如她丈夫说的戴几朵鲜花 不行吗?答:玛蒂尔德认为“一粒珍珠、一块宝石都没有,处处 带着穷酸气”,“在阔太太中间露穷酸相,再难看没有了”。4 .从这可以看出玛蒂尔德的什么性格特征?答:爱美,虚 荣。她没有珠宝却要和别人攀比,她认为美要依靠华丽的衣服、 名贵的首饰。她把外在的形式当作了内在的本质。要求:从课文当中找出描写玛蒂

5、尔德虚荣的依据。5 .课文前几段出现了一个频率很高的词,是哪个词?答:“梦想”,出现了七次。追问:你们怎么看待她的梦想?答:玛蒂尔德渴望改变自己 的命运,提高自己的地位。每个人都有幸福欲求和荣耀欲求,这 是很正常的。可是她追求的只是虚幻的荣耀,脱离了现实,体现 了玛蒂尔德的虚荣。追问:哪位同学用一句话总结下玛蒂尔德的梦想?答:玛蒂 尔德爱慕虚荣,醉心奢华,渴望过上流社会贵夫人的生活。明确:玛蒂尔德有着狂热的梦想,可是现实却是残酷的。她 没有首饰来装扮自己,只得向她的好友佛来思节夫人借了一条项 链去参加舞会。丢项链6.在舞会上玛蒂尔德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所有的男 宾都望着她出神。当她的兴奋到达顶

6、峰的时候,丢项链使她跌入 了谷底。丢项链是玛蒂尔德一生的转折点,玛蒂尔德怎么会丢项 链呢?答:因为玛蒂尔德在舞场上的陶醉,离开舞场的仓促、匆 忙,都是基于严重的虚荣心理。迷乱是因为虚荣心得到最大的满 足而陶醉了,忘乎所以了。仓促是因为路瓦栽给玛蒂尔德披了一 件外套,她觉得这衣服和她身上穿的不相称,怕被人看到。三、细读课文,分析人物变化赔项链7.项链丢了,玛蒂尔 德为了赔项链花了三万六千法郎。大家想想,当玛蒂尔德向路瓦 栽要四百法郎的时候,路瓦栽是脸色发白。这三万六千法郎对玛 蒂尔德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除了赔项链,玛蒂尔德还有其他的 选择吗?答:买条假的赔,或者逃跑。明确:可是玛蒂尔德却“毅然决

7、然打定了主意”,“她要偿 还这笔可怕的债务”。你对此时的玛蒂尔德有什么看法?答:诚 实,有责任心,勇于承担。8 .有人说这是一篇关于“变化”的小说。为了赔项链,玛蒂 尔德确实有太多的变化。她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答:辞退了 女仆,迁移住所,租赁小阁楼。刷洗杯盘碗碟,用肥皂洗衬衣。 把垃圾从楼上提到街上,把水从楼下提到楼上。一个铜子一个铜 子地节省她那艰难的钱。生活:小康之家一一贫穷艰难。9 .这么艰苦的生活让玛蒂尔德的外貌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大家找找,有哪些变化?答:她变成了穷苦人家的强健粗硬而且 耐苦的妇人了,乱挽着头发,歪歪地系着裙子。为了还债,十年 之间玛蒂尔德的外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8、外貌:漂亮迷人一一衰 老粗壮。10 .除了生活、外貌,玛蒂尔德还有什么其他的变化?答: 她变得勤俭、吃苦耐劳。性情:寄托幻想-一踏实肯干、吃苦耐 劳。十年之间,玛蒂尔德确实有太多的变化!假项链11.十年 后,在公园里,当她遇到佛来思节夫人,玛蒂尔德是感慨万千 啊!我们请同学分角色朗读,分别充当玛蒂尔德、佛来思节夫 人,还有一位同学念旁白,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学生分角色朗读)12.“她到极乐公园去走走,舒散一星 期来的疲劳。”她现在是不是经常出去逛公园?答:是,从“舒 散一星期来的疲劳“,而不是舒散一个月、一年的疲劳可以看出 玛蒂尔德经常出去。追问:十年以前她经常出去散散心吗?答:没有,她

9、丈夫 说:“你从来不出门。”当时的玛蒂尔德没有华丽的衣服和名贵 的首饰,觉得寒酸就不喜欢出去。而现在的玛蒂尔德已经对衣着 首饰不太在意了。追问:她以前会和佛来思节夫人经常来往吗?答:没,她以 前到佛来思节夫人那就难过,因为她的生活比不上佛来思节夫 人,虚荣心在作祟。可她现在变了。13.教师范读:“这些年来我忍受着许多苦楚,而且都是 因为你!” (以抱怨的口气读)同学们,我这样读好吗?答:不 好,这是玛蒂尔德在感慨十年的艰辛,是在对好朋友谈心,不是 在抱怨。而且她之前亲切地叫佛来思节夫人“你好,珍妮。” (学生读)追问:你读了 “她带着天真的得意的神情笑了”这句 话有什么感受?答:看出玛蒂尔德的

10、天真单纯。品读:佛来思节夫人说了两次“我可怜的玛蒂尔德“,朗读 时语气一样吗?答:不一样。前者是吃惊玛蒂尔德的变化,后者 是同情、震惊项链居然让玛蒂尔德付出了十年的代价。(学生读,教师范读)四、想象训练,创造人物形象14.玛蒂尔德付出了十年的艰辛,可到最后才得知项链是假的。 十载年华竟是为了一条假项链!真是一条假项链,十载辛酸泪! 大家想想:当玛蒂尔德得知项链是假的,她会怎么想?会发生什 么故事呢?(自由讨论一分钟再发言)总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 个哈姆莱特,大家可以展开自由想象,但必须立足在马蒂尔德的 性格之上。15.玛蒂尔德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答:玛蒂尔德从原来的爱 慕虚荣、想入非非、不安于现

11、状到之后的坚韧、吃苦耐劳、踏实 肯干,当然,她还有其他的闪光点:诚实、善良、质朴。玛蒂尔 德最后在身上散发的内在美比以前的外在美更迷人。总结:人的性格是多侧面的,在不同的时候会有不同的表 现,但到底是哪一个侧面起决定作用,还要看她的人生价值观是 否明确,外界的力量对他也有影响。16.“项链”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不仅是这篇小说的题目,还揭示了小说的内容是以项链为线索而展开的,同 时,它还是一条无形的精神枷锁。玛蒂尔德丢了项链,也丢了她 的虚荣。项链是假的,那种奢华的上流社会的生活也是假的。戴 “项链”的人何止玛蒂尔德一个?古今中外比比皆是。大家想想 有哪些戴“项链”的人?教师举例:范进戴的是封建科

12、举制度的 “项链”。祥林嫂戴的是封建礼教的“项链”。葛朗台戴的是金 钱的“项链”。五、综合评价,结束全篇课文结束语:亚里士多德为戴“项 链”的人做了一个总结:“悲剧主人公不是善良的典范,却必须 是容易犯错误的人,而他之所以犯错误,不是由于他对自己身外 的事物一无所知,便是由于他的欲望。”有时候,欲望可以让人 努力拼搏,奋勇前进。可这欲望要有个度,这个度就是从自身实 际出发。一旦超过了这个度,欲望就会使人成为“悲剧的主人 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板书设计:项链 莫泊桑 丧失自我一一找回自我 教学后记:本节课力求师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本节课 以“借项链一一丢项链一一赔项链一一

13、假项链”为线索而展开, “导入新课,明确教学任务;整体感知,引出人物形象;细读课 文,分析人物变化;想象训练,创造人物形象”是本节课的教学 设计。我的教学闪光点有以下四个点:切入点:将玛蒂尔德的形象分析作为切入点,开门见山告诉 学生本节课的任务是分析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先明确课堂任 务,让学生有目的地看课文,让学生说出自己对玛蒂尔德的认 识。聚焦点:本课的聚焦点是玛蒂尔德的性格分析,指导学生分 角色朗读,找出玛蒂尔德的变化,叫学生到黑板前写出对玛蒂尔 德的认识。指导学生认识玛蒂尔德性格的闪光点:诚实、善良、 淳朴、有责任心等。可以说,玛蒂尔德的性格变化是本节课的难 点所在。兴奋点:设计“当玛蒂

14、尔德得知项链是假的,她会怎么想, 又会发生什么故事”的自由训练,给学生一分钟的讨论时间,指 导学生在全面认识玛蒂尔德的情况之下自由发言,激发学生的想 象,创造学生心目中的玛蒂尔德,充分尊重学生的想象。由教师 解释“项链”的含义,在讨论“戴项链的人”,激发学生的兴 趣,也是本节课的拓展点,从课内拓展到课外。收缩点:以莎士比亚的名言做结尾,回归文本,同时对学生 进行思想教育:欲望有时可以让人努力拼搏,奋勇前进。可这欲 望要有个度,这个度就是从自身实际出发,一旦超过了这个度, 欲望就会使人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四个点是本节课的亮点所在,让学生到黑板前写他们心中 的玛蒂尔德,既是考察学生的文本解读能

15、力,也是尊重学生对玛 蒂尔德的多元认识。这写与学的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 辅。当然,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学生还未 进入状况,我应该适时地指导朗读,或者学生朗读完了换人再次 朗读。在指导佛来思节夫人的两句“我可怜的玛蒂尔德”的时 候,学生朗读的不到位,我示范朗读,本该叫学生再次朗读的, 可由于没学生主动举手,我就跳过了。现在回想起来我应该进一 步指导朗读,再请学生来读出感觉的。再教设计:1 .重视朗读。让学生寻找玛蒂尔德的生活、外貌变化的句 子,让学生读出原句,再进行对比。让学生从文本中感悟。在之 后的分角色朗读中可以尝试多叫几位学生读。制造氛围让学生进 入角色。2 .在讨

16、论当“玛蒂尔德得知项链是假的,她会怎么想,又会 怎么做? ”这一环节中我可以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当然,还可以 加个想象训练的问题:如果玛蒂尔德没有丢失项链,之后会发生 什么故事?再加个问题:“丢项链对玛蒂尔德是福还是祸? ”让 学生从这个问题中讨论玛蒂尔德的成长过程,让学生各抒己见。3 .在对“戴项链的人”的讨论中,我可以多给学生思考时间 和讨论时间,当学生举出例子时我再提问学生戴的是什么“项 链”,让学生拓展,并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4 .可以让学生自选片段进行扮演,利用角色扮演法调动气 氛。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加强学生对教材内容地理解和掌握,当 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指导,让其他学生品评。叶澜教授说:“教育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师生间的交往 活动有很多方面,我觉得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