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导学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6539907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家争鸣》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百家争鸣》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百家争鸣》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百家争鸣》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百家争鸣》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百家争鸣》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家争鸣》导学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时百 家 争 鸣1.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色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2.理解“百家争鸣”是时代的需要;为祖国的历史文化自豪,立志于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学习的重点是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学习的难点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一、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1)政治思想:面对乱世,孔子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的社会。(2)对鬼神的态度:。(3)教育思想: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4)历史地位:是儒家学派的开创者。儒学以诗书礼乐易以及孔子

2、所撰写的鲁国史书春秋为基本文献,这六部书也被称作“六经”,其中的后来亡佚了,就成了“五经”。2.孟子:(1)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他发展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2)他提出的“”思想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3.荀子:(1)在天人关系上,他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的重要思想。(2)荀子对儒家关于“礼”的思想进行了深入讨论。他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二、老庄之学1.老子与庄子是中国古代道家的代表人物。这一学派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以因循自然的“无为”“逍遥”为处世的方法。2.老子:(1)老子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演变,

3、认为“”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2)老子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提出“”,阐发了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方法论原则。(3)老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他的思想通过老子一书流传下来。3.庄子: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他认为要做到齐物我、齐是非、齐大小、齐生死、齐贵贱,才能达到与天地万物为一的精神境界,从而逍遥自得。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这部书中。三、法家思想1.特点: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2.概况:(1)李悝主张用严酷的刑罚确立起新的以集权为特征的政治秩序。他所著的,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2)战国的法家人物纷纷在各国推行了变法运动。除李悝之外,还有商鞅、吴起、申不

4、害等人,其中最为有名。(3)战国法家在政治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重“法”、重“术”(人主驾驭群臣的统治之术)、重“势”(人主的权势)的不同学派。(4)韩非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韩非主张,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他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主张。3.历史地位:法家的理论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汉代以来,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四、墨家的主张1.创始人:战国初期的墨翟。2.主要学说:(1)墨家学说的主旨是“”,这与儒家区别等级名分

5、、重义轻利的主张是针锋相对的。以此为核心,墨子提出了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一系列主张。(2)墨子认为,认识以客观实践为来源。(3)他还进一步提出“取实予名”“察类明故”的观点,建立了“类”(区分事物的根据)、“故”(事物的原因、条件)等中国最早的逻辑学术语。墨家广泛应用类比推理,通过类比的归纳形式来说明万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建立了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的方法论基础。1.何谓“百家争鸣”?【交流提示】先分别说明“百家”和“争鸣”的意思,再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阐释。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有何特点?【交流提示】结合孔子、孟子、荀子儒家思想的内容分析归纳。互动探究一“百家争鸣”局

6、面的出现材料孔子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在此所说的“道”,实际上是一种社会秩序。他在礼记礼运中说:“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原因及其影响。互动探究二儒家思想的内涵及影响材料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1)据材料分析孔子所说的“仁”的主要内容。孔子强调“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儒家思想有何现实意义?1.“东周时期,人们更多地打破了庶人不议的观念,取而代

7、之的是处士横议的活跃风气。”材料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变革的急剧发生B.教育对象的不断扩大C.知识分子阶层的兴起D.“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2.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按语义判断,复旦大学校训当出自()。A.荀子B.墨经C.老子D.论语1.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温故知新D.循序渐进2.“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提出这一主张的思想

8、家是()。A.孔子B.老子C.墨子D.韩非3.有人说:“儒墨及老庄皆有其政治思想虽不相同,然皆从人民之观点,以论政治唯法家从一夫出发,基本上冲着平民而来。”之所以如此评价法家,是因为法家当时主张()。A.对广大人民实行严刑峻法B.进行废除旧制度的社会改革C.建立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D.实行控制思想的“焚书坑儒”4.“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提出这一思想主张的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材料有观点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文化的发展互动,使专制主义获得了从政治实践到思想文化领域的全面胜利。政治上,诸侯争霸的结果是中央

9、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思想文化上,诸子百家学说,从政治学、哲学、伦理学的维度充分论证了君主专制的正当性。各派都独尊己见,争论的焦点集中于如何强化、完善君主专制之治,结果只能是推进君主专制的发展和完备。叶剑锋论战国百家争鸣对专制主义的孵化作用及其历史影响请就此观点发表你的见解。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哪些方面?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主要思想流派及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时百 家 争 鸣知识体系梳理礼乐文明敬而远之有教无类乐君轻民贵制天命而用之道弱者道之用庄子法经商鞅加强君主集权兼相爱、交相利基础学习交流1.“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

10、争论和辩难。“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2.儒家思想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方面的治国原则;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思想,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政治而遭到新兴地主阶级冷遇。走出误区1.不一样。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与现在我们提倡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有着本质的区别。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是以维护“君权”为中心的,绝无现代民主思想意识,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而是一种维护统治的策略。2.不是。所谓“无为”,是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为所欲为,如此方

11、能真正取得“无不为”的效果。3.不是。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重点难点探究互动探究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原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政治上,战乱纷争的格局造就思想界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经济上,奴隶制经济的瓦解和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阶级关系上,私学的兴盛造就了一批知识分子,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思想文化上,私人讲学的出现使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各家学派代表著书立说,互相批驳,形成“百家争鸣”局面。影响: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最终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12、。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互动探究二儒家思想的内涵及影响(1)主要内容:谦慎、宽容、守信、灵敏、宽厚。主要目的:协调社会人际关系,稳定统治秩序。(2)现实意义:儒家学说对现实社会具有借鉴意义,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思维拓展应用1.A2.D基础智能检测1.B2.B3.A4.C思维导图构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