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第二册文言文习题精选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6537522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语文第二册文言文习题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一语文第二册文言文习题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一语文第二册文言文习题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一语文第二册文言文习题精选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一语文第二册文言文习题精选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语文第二册文言文习题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语文第二册文言文习题精选(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初一语文第二册文言文习题精选口技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于 是 宾 客 无 不 变 色 离 席2.下面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俄而”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具有衔接前后事件的作用。B.这段写声音的顺序是由小

2、到大,从屋内到屋外。C.这段用五个“百千”极力渲染火场和大厅里声音的嘈杂,从而表现口技者技艺高超。D.这段主要内容是写表演者以口技摹拟失火、救火时发出的各种声音。3.有关宾客的描写能否删去?为什么?答:_4.给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A.呓语( ) B.中间( ) C.曳屋许许声( )(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 虽人有百手 虽: 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 两股战战 股: 几欲先走 6.下面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写声音的顺序是由大到小,从屋内到屋外。B.本段文字描写的特点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C.这段文字极力渲染了火场和大厅里的嘈杂,表现了

3、口技艺人的技艺高超。D.“俄而”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具有衔接前后事件的作用。7.找出本段中侧面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8.翻译下面句子。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9.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 10.这段文字写的场景,表演一次从 火到 火 的情景。11、作者简介:_,字铁崖,_代福建人,顺治年间进士,著有铁崖文学集和湖舫存稿。12、注音:少 顷 ( )( ) 犬吠 ( ) 呓语 ( ) 叱 ( )齁 ( ) 倾侧( )中 间 ( ) 曳屋( )许许声( )几欲先走( )13.本段中表示声音的词有:_、_、_14.文中有很多表示时间的词语:(1)表示突然发生:

4、_、_ (2)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_(3)表示两件事相继发生:_(4)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之内发生:_(5)表示过了很短的时间就发生:_、_、_15、“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的意思用现代汉语应译为: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1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

5、划横线词语的含义: 未尝( )识书具。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 )为意 自是( )指物作诗立就( ) 仲永之通悟( ),受之天也。2句中加点词的作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邑人奇之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C、稍稍宾客其父D、父利其然也3、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4、对文章有关内容理解错误的是( )、方仲永从五岁起表现了超凡的才华,但到十二三岁却并不突出了,到二十岁左右时才能衰竭,与普通人没有差别了。、方仲永刚开始做诗时,不仅才思敏捷,反应极快,而且他的诗在内容和文采上都有令人欣赏的地方。、方仲

6、永的“邑人”都是十分重视人才的,从“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两句可以看出。、方仲永由一名天才儿童最后而成为一个普通人,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不使学”,也就是“受于人者不至也”。6、方仲永变成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角度来看:_, 从他父亲的角度来看:_,从仲永本身来看:_。7、从方仲永的遭遇来看,你得到什么启发?_8、解释文中加点儿的字 父异焉(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泯然众人矣( )9、请指出文中有通假字的一句:_10、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借旁近与之。_邑人奇之_11、方仲永从幼时天资过人到后来变为庸人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请作简要说明。12.伤仲永选自

7、 ,是 因惋惜方仲 永而写的一篇短文。“伤”,这里有 和 的意 思。文章阐明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道理: ,才能不断进步; 则必然才智枯竭,最终成为一个平庸的人。13.从体裁来看,伤仲永属于 。文章明显分为两大部分:第 一部分 ,第二部分 ,提出作者的见解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世隶耕 自为其名 泯然众人矣 不能称前时之闻 传一乡秀才观之 15.翻译下面句子。A.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B.父利其然也。 _ 16.文中有三个字点出了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这三个字是: 17.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仲永的父亲贪利而自得,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 18.课文中的哪些话介绍了方仲永才能发展的三个阶段?

8、19.对本文的写作特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夹叙夹议、先扬后抑、对比的手法B.寓事于理、先抑后扬、对比的手法C.就事说理、先扬后抑、对比的手法20.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人的天资与后天成才的关系。B.本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了后天的学习和教育是天才成长的必要条件。C.本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了家庭环境的好坏,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才的关键。D.本文针砭了当时不重视人才培养的社会弊病。E.本文强调了知识、才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天才只有勤奋努力,才能大有作为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

9、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沦沦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两小儿辩日( ) (2)日始出时去人近( )2翻译下面的句子(1)孔子不能决也。 (2)孰为汝多知乎?3两小儿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4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示。请写出你所得到的一种启狼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睱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

10、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选出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 )A.屠自后断其股 两股战战 B.乃悟前狼假寐 家祭无忘告乃翁C.以刀劈狼首 投以骨 D.其一犬坐于前 饮于河、渭2.简要概括两狼配合攻击屠夫的伎俩:前狼_;后狼_。3.翻译句子。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_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_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_4.读了狼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1)_(2)_5注音。瞑( ) 尻( ) 寐 ( ) 黠( ) 6解释加点的多义词。意暇甚(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久之( )亦毙之(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自后断其股( )意将随入以攻其后也( )一狼洞其中( ) 其一犬坐于前( )7选出对下列加点的语气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反问语气) B止增笑耳。(感叹语气) C意将随入以攻其后也。(疑问语气) D狼亦黠矣。(感叹语气)8.从后面的情节发展看,“一狼径去”是为了“_”,“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是为了“_”,表现了狼的_。9文段中最能表现屠户当机立断杀狼的描写是_10狼节造自_中的狼三则,作者是_(朝代)著名文学家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