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周测试题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6536886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语文周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周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周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周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周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语文周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语文周测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八年级下册语文周测试题 出题人 吴英1.给句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老朋友,我的心弦( )紧绕着你,就像你的树皮一样与你连在一起。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蹲踞( )在荒莽的山巅。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j( )扯破的衣服之后。看见满园狼j( )的东西,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2.根据提示,修改下面一段文字。(3分)人生是无法回头的,然而做每件事都要细心谨慎、小心翼翼。有时也许就是因为一个不留神的错误,造成了一个无法挽回的遗憾;朋友,不要对小事(掉以轻心、漠不关心、耿耿于怀),希望你能稳健地走完自己的旅程。第句有一处语

2、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答:_第句中有一处标点使用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答:_请从第三句所给的成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_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1)春天来了,天气变暖,冰雪开始融化,树枝上也绽出了嫩芽。(2)我和同行的人谈起这件事,大家的并不十分强烈。(3)这篇文章段落之间自然,前后相互照应,结构十分严谨。 A逐步反映过度B逐渐反应过渡 C逐步反应过渡D逐渐反映过度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 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B.我不知道这条路是否能走

3、通?但我仍然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C.说文解字解释“雪”的含义时指出:“雪,凝雨也”。也就是说,雪是由雨凝结而成的。D.端午节有很多风俗:吃粽子呀、喝雄黄酒呀、挂艾草呀、赛龙舟呀其中赛龙舟最受人们喜爱。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榆林很古,一下车就感觉到了。出站的地方就是残缺的城墙,一条旧街上,坐落着三种不同样式的古楼,人与车在楼下穿行。B宋代词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是从隋场帝扬广的诗句“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中化用来的。C花种得好,姹紫嫣红,满园芬芳,可以欣赏,菜种得好,嫩绿的茎时、肥硕的块根和果实,却可以食用。D现在的天文学,不是光研究太阳、月

4、亮、星星在天上的位置和运行规律,还要研究星星里头的变化,研究宇宙的演化。6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7分)他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已经很难迈步;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与背,横扫着他的脸,裹着他的裆。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中,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心中茫茫的有点热气,耳旁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的,低着头一步一步的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的任着车夫在

5、水里挣命。(1)该选段出自作品 ,作者是 ,选段中的“他”名叫 。(1分)(2)“他”是作品的主要人物之一,请结合全书谈谈你对“他”的评价。(2分)(3)在骆驼祥子中跟祥子命运息息相关的两位女性是虎妞和 。(4)说说骆驼祥子中祥子有哪些大事导致祥子“萎靡不振”?请概括出来。(2分)答: 7、根据下面提供的语境,在横线上补充得体的话。(2分)李明上数学课时,有一个问题没弄懂,下课后,他去问刘老师,敲开办公室的门后,他对刘老师说:“ 二、古文阅读:阅读岳阳楼记,回答下列问题。8、解释下列词组中加点字。(8分)春和景明 景: :去国怀乡 国 而或长烟一空 或: 把酒临风 把 天涯海角 涯 : 日薄西

6、山 薄 白头偕老 偕 如临大敌 临 9、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属予作文以记之 不以物喜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积于今六十岁矣C前人之述备矣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D感极而悲者矣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1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微斯人,吾谁与归?11、文中写湖光月色交相辉映的句子是_, _ _;“是进亦忧,退亦忧” 一句中,“进”和“退”分别是指_ 和 _和“位卑未敢忘忧国”意义相近的句子是_,_。(范仲淹岳阳楼记)(6分)12、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曾激励了一代代的仁人志士,回望中华民族几千

7、年灿烂的历史,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你能从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吗?(2分) 13、“古仁人之心”指的是什么?结合现实生活评价一下“古仁人之心”。 (3分)三、现代文阅读 挑山的男人他原本身体健康,有个美满的家庭。在他40岁那年,妻子忽然得了重病,尽管他竭尽全力四处举债,仍没能把妻子留住。家徒四壁,欠下一身的债,两个孩子还得上学,连债主进了他家的门,都不忍心开口。他反倒安慰人家,人不倒,债不亡,就算拼掉这身骨头,我也要把债还上。他把孩子托付给父母,去外面打工。他去好几个矿山背过矿,工钱本来就少得可怜,还常常被拖欠克扣。他又去了河南,在一个小煤矿井下挖煤,才干了两个月,出事了,他的左臂被

8、缆车砸断了,只能无奈截肢。出院后,矿主叫他赶紧走人。少了一条胳膊,他连农活都干不了。他第一次给人跪下,哀求矿主让他留下,说家里两个孩子还指望我的钱交学费,求您让我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哪怕看门扫地也行。矿主只好给了他4000元钱,打发他回家。他把钱小心地分成两半,一半缝在内裤里,另一半装在包里,然后回家,没想到那个包还是给小偷划了。好好的人出去,回来却少了一条胳膊,一家人抱头痛哭。那条胳膊换来的2000元钱,他拿去还了债。乡亲们同情他,劝他出去乞讨,他说不行,我已经丢了一条胳膊,不能再出去丢人。他独自去了上海。晚上,他就睡在立交桥下,白天也不敢出去乱逛,怕被抓住收容遣送。他胆战心惊,起早贪黑到建筑

9、工地上寻活,可人家总有理由拒绝他。万般无奈,他壮着胆子去了一次残联,残联的人瞟了他一眼,就摇头说你走吧。快一个月了,他依然流落街头,口袋里只剩下几块钱。正是盛夏酷暑,他却浑身冰凉,突然发现这个世界竟那样陌生,无论自己怎样努力总是受到伤害。他想到了死,爬上了高高的立交桥,一阵风把他吹醒,想起孩子,想起了家,他骂自己蠢,你连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第二天,他遇到一个老乡。老乡说,咱去华山做挑夫,只要肯卖力气,拿钱实在,还自由。他二话没说,跟着老乡去了华山。第一次踏上华山险道,他背了50斤货物,才走了一小半路已经两腿灌铅,喘不过气来。他想歇不敢歇,想退无路可退,两边都是悬崖峭壁,一脚踏空就要粉身碎骨。

10、他只能咬紧牙关,一步一步往上爬,天黑时才到山顶。半夜下了山,领到15元报酬,他想,这钱根本不是人赚的,明天赶早回去吧。可是一觉醒来,他又登上了陡峭的山路。从此,他每天早晨6点起床,带上馒头和自来水就去领货。挑夫的报酬是按重量计算的,并且根据路途远近、险峻程度有所区别,上北峰要走四个小时,每斤货物的运费是三毛钱;南峰是华山之巅,路途遥远险峻,要走七个小时,每斤四毛钱。只有劳动力价格低于缆车的运输成本,挑夫才有市场,他们根本没有谈价钱的资本。为了多赚点钱,他肩上的重量从50斤渐渐加到了100斤,这几乎是挑战极限。无法想象,他究竟要流多少汗才能换回一毛钱!可他从不认为赚得少,反而对华山充满了感激,他

11、说是华山帮他还清了债,还供了他的两个孩子上学,让他找回了男人的尊严。儿子今年考上了大学,暑假来华山看父亲。儿子问他,山路那么高那么陡,你怎么上去的?他笑了,说一步一步往上走,不就上去了吗?儿子执意要体验一下父亲的工作,他说不行,儿子说,我年轻力壮,你能上我就能上。到底拗不过儿子,次日一早,他拿了一个20斤的西瓜,让儿子背着上华山北峰,这条道近且没有南峰那样险峻。四个小时的路程,儿子却走了一整天,天黑时才到北峰,看见父亲,儿子眼泪刷地就下来了,说:“爸,以后您少背点,要吃好点”说到这,他忽然哭了。顿了顿,他又自嘲地说,一个大男人哭得跟娘们似的,让你见笑了哦,我得赶路了。说着他又背起了煤气罐,一只

12、手紧紧抓住铁链,弯腰驼背,像一张拉满的弓,艰难地往上爬14第段中“他反倒安慰人家,人不倒,债不亡,就算拼掉这身骨头,我也要把债还上。”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15简析第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16作品为何以“挑山的男人”为题?(3分)17文章第7段,安排了“儿子来华山看父亲”这一情节,请探究这样写的好处。(3分)18、试概括文中“他”的性格特征,并举例说明。(3分)答案: (3)小福子【答案】(一)15分8、每对1个得1分,共3分国都 日光 完全9、D 2分 10、每对1句得2分,共4分, 注意关键词“观”、“微”、“归”和句式的把握。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壮丽的景象。 没有这样的人,我与谁一道(共事)呢?11、对1句得1分,共4分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12、2分,指出名句及言者各 1分答案示例:如,明代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文天祥国难当头,临危不惧,誓死卫国,忠贞不渝。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绝唱。评分:3分,举例恰当,内容具体,语言通顺即可得分。1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评价:古代的仁人,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这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在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