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教案设计-完整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6534788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琵琶行并序-教案设计-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琵琶行并序-教案设计-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琵琶行并序-教案设计-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琵琶行并序-教案设计-完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琵琶行并序-教案设计-完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琵琶行并序-教案设计-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琵琶行并序-教案设计-完整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琵琶行并序 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教学目的1、把握诗歌基本内容,理解白居易和琵琶女两人身世的相似性;2、掌握诗歌的体现技巧,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3、 欣赏诗中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4、 背诵全文。教学重点:1、理解全诗大意,掌握重点字词;2、把握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体现技巧;3、掌握诗人用比方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教学难点:1、 解运用环境渲染氛围、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体现措施;2、理解作者用比方的手法描写音乐的高超技法。教学措施:1、 诵读法 2、讲授法 3、研讨法 教学时数: 三个学时第一学时 一、 作者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

2、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揭发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她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新乐府运动,诗歌革新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老式,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 故以此命名。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乐府本是汉武帝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办祭祀

3、,召开宴会或举办其她典礼时演奏。此外,尚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如下入乐的诗,它涉及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涉及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首诗属于后者。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二、写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

4、,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次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三、纠正字音教师通读全文,纠正字音。铮(hng) 悯然(mng) 转徙(x) 浔阳(n) 瑟(s) 声声思(s) 捻(i) 霓裳(chng) 衣裳(cng)红绡(xo) 钿头银蓖(din b) 谪居(zh) 整顿衣裳(hn) 还独倾(hun) 间关(in) 呕(u)哑(y)嘲(ho)哳(zh)四、讲析小序1、请学生朗读小序,教师提示需要注意的字词。左迁:贬官降职。古代以右为尊,以左为卑,因此

5、把贬官降职叫“左迁”。来年:次年。者: 的人,表判断。铮铮然有京都声:音调清脆动听,有京都流行乐曲的声调。铮铮,金属相击声,这里形容弦声清脆。倡女:“倡”通“娼”。这里指歌妓。命酒:吩咐摆酒席。命,动词,叫,吩咐,命令。酒,名词用作动词,摆酒席。憔悴:脸色黄瘦。转徙:不断转换地方,迁移居处。恬然自安:心境安静,自觉安适。恬然,安静坦荡地。斯人:这个人,指琵琶女。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这天晚上才感觉到有被贬的不快乐的意味。谪,降职外调。由于长句:就写了一首长诗。因,连词,于是,就。为,动词,写,作。长句,指七言诗。凡六百一十六言:合计六百一十六个字。凡,合计。言,字。命曰:命,动词,取名,叫它。2、

6、请学生概述小序的内容及作用。明确: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重要通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和作者的心情。 小序的作用:阐明了写这首长诗的因素和命名,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3、小序和诗歌哪些段落分别照应?明确:“来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和第自然段照应。“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和第、3自然段照应。“予出官二年,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和第自然段照应。4、小序中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你有何见解?明确:“恬然自安”者,是话中有话,实际是说遭受贬谪的苦闷始终萦绕心头,始终无法自安,而“迁谪意”固然也

7、不是“是夕”才感受到的。这两句反话,既是委婉地体现自己的抑郁愤慨之情,也是强调这次与琵琶女偶尔相遇的事件给她的感受之深,是扣住“同是天涯沦落人”来说的。五、学生朗读第1段,教师提示下面词句。、词义解析:惨:悲哀浔阳江: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面的一段长江,因临近浔阳,故古称浔阳江。主人下马客在船:这一句是互文,意思是主人和客人都下了马,登上船。2、作为叙事诗的开头,这一段都写了什么内容?这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用诗句中的一种字概括这一段所渲染的氛围特点。明确:这一段是全诗的引子,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引了了琵琶声。头两句写江头送客,合法秋夜,枫叶如丹,荻花飘白,风声瑟瑟,这就烘托了一

8、种惆怅惜别的悲凉氛围。 中间四句写船中饯别,“举酒欲饮无管弦”为琵琶女的出场埋下伏笔,并和后文“浔阳地僻无音乐”照应。在无管弦的寂寞中饮酒,自然“醉不成欢”酒喝得虽多,却不成欢,言外之意是心情郁闷,一种“惨”字不仅渲染出氛围的特点,并且含蓄地吐露了诗人的悲抑心情。而船外则是江面茫茫,月影沉壁。诗人的离情别绪,有如荒江冷月。这些景物描写不仅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并且也为琵琶女的出场发明了环境氛围。 最后两句用“忽闻”导致语调的强烈转折,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用水上传来的琵琶声打破了寂寞、郁闷和凄清。用“主人忘归客不发”突出琵琶声的艺术魅力,感情由悲抑转为惊喜。 这种氛围可用诗中的一种“惨”字加以概

9、括。六、课外作业、归纳诗歌的构造,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2、 背诵诗歌第一段。附:板书设计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一、作者 白居易,字乐天,香山居士。二、 写作背景三、 小序的内容及作用四、 第一段江头送客闻琵琶 第二学时一、学生朗读第二段,教师提示思考1:白居易是根据什么来描述音乐形象的?琵琶女在琵琶声中流露出什么样的内心感情?明确:1、诗人根据琵琶女演奏时琴声的高下缓急,把演奏过程分为若干个阶段,分而有合,写得跌宕起伏、收放自如,并在最高潮处戛然而止,干净利落,动人心魄。2、运用通感的体现手法,赋形于声,把对客观事物的描述转移到听者主观的感觉之中,启发联想,余韵无穷。3、使用了一连串形象而巧妙

10、的比方来描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音乐,仿佛在闻其声时能见其形,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4、运用了侧面渲染烘托的手法,通过音乐效果的描写来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深切动人。琵琶女在琵琶声中流露出了低沉、抑郁的情调,不得志的哀怨、悲愤之情,暗示了她悲惨的身世。思考2、为什么演奏完毕,要添上“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 明确:1、为了突出音乐效果。“悄无言”比报之以热烈的掌声或喝采声更好,这就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乐曲引人入胜,动人肺腑,它虽然结束了,但听众还是曲意未尽,仍然沉浸在动人的音乐中,神情恍惚,如醉如痴。这是一种最佳的艺术反映,在直接描写之后,续以这两句精练而意味深长的间接

11、描写,更突出了音乐的魅力,是画龙点睛之笔。 2、为了深化诗歌的意境。它把动态的音乐凝固在静态的画面里,曲终已经收拨,乐声已经消逝,但人们的欣赏活动仍在继续。眼前是江水茫茫,无边无际,四周寥落,万籁俱寂,中天一轮明月,江心倒映一派光辉。人们凭着诗意的想象,似乎感到这秋凉的夜色中弥漫着音乐的氛围,这粼粼的波光中荡漾着动人的旋律。总之余音绕梁,不绝如缕。这两句诗里,情和景,意和景,悲怆的乐曲和凄清的画面都融为一体,这种以景结情的写法,颇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妙。二、学生朗读第三、四段,教师提示思考:诗人塑造了一种如何的琵琶女形象?为什么要着力刻画这一形象?明确:琵琶女年轻时曾是京城名噪一时的歌女,色

12、艺双绝,生活布满了欢乐。待到年老色衰,又值社会发生动乱,不得已嫁作“商人妇”,过着凄惨的生活。诗人着力刻画琵琶女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抒写自己的“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恨。思考2、诗人为什么觉得自己和琵琶女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她们同在何处?明确:、都来自京都“本是京城女”和“去年辞帝京”2、皆有杰出才华 名满京都的艺人和“才华横溢的诗人”3、如今都落泊失意 “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和“ 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因此诗人才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共鸣。三、学生朗读最后一段,教师提示思考:这首诗在构造上有何特色?明确:全诗以人物为线索,一是以琵琶女的身世为线索,一是以诗人的感受为

13、线索。前者是明线,后者为暗线。两条线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琵琶女和诗人),两个形象心灵沟通,怨恨交错,谪情离恨奔涌而出,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题。“江州司马青衫湿”更是对主题的形象阐释,是诗人同情琵琶女之泪,也是伤感自己遭贬之泪。四、细节探讨1、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种人物形象明确:琵琶女和诗人自己。2、 诗人白居易为什么在一种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明确诗人泪洒青衫,重要来自两个方面:伤琵琶女:正如诗中所写:“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起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琵琶女也深深怜悯诗人)伤己

14、: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两人有着相似的遭遇,因而情感相通,“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阐明通过这样一种问题,可以使学生理解“泪”的深沉含义,从而进一步把握本诗思想感情的另一侧面。3、 诗歌往往少不了景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景物描写的文字。这些景物有什么作用呢?明确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论述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曲曲传达出诗人

15、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别时茫茫奖浸月”,论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沉寂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始终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此外如“绕船明月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中的景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4、诗人用哪两句诗将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叹息,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