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识别和风险控制识别程序(DOC 9页)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6534366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源识别和风险控制识别程序(DOC 9页)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危险源识别和风险控制识别程序(DOC 9页)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危险源识别和风险控制识别程序(DOC 9页)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危险源识别和风险控制识别程序(DOC 9页)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危险源识别和风险控制识别程序(DOC 9页)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危险源识别和风险控制识别程序(DOC 9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源识别和风险控制识别程序(DOC 9页)(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危险源识别和风险控制识别程序1.目的辨识和确定与本公司各项生产和管理活动相关的危险源,评价其风险等级,明确风险控制的措施,尽可能降低风险,确保公司实现安全生产2.适用范围公司所有经营活动过程中危险源的识别、评价、更新与管理。3.职责3.1总经理负责重大危险源及其控制计划表的批准。3.2各部门成立由部门责任人牵头,操作人员参加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小组,负责本部门危险源的识别和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3.3仓储部负责危险源的汇总、登记,组织评价和确认重大危险源、制订控制办法。4.工作程序4.1 初始状态评审在体系建立之前,公司应进行初始状态评审,以了解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管理现状。评审

2、的内容主要有:4.1.1明确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应遵守的要求;4.1.2评价职业健康安全现状与上述要求的符合程度;4.1.3对所有现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与程序、惯例、制度的审查;4.1.4对以往不符合要求事件调查所取得反馈意见的评价,包括职业健康安全事件、事故及其处理情况的调查;4.1.5识别仓储服务过程中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初始职业健康安全运行现状评审的过程和结果,由安环部整理为书面报告,提交分管副总审核, 审核后的报告送管理者代表、总经理备案。4.2危险源识别与评价的时机4.2.1以公司全体部门和活动为对象,在设定目标、指标前进行;4.2.2公司IMS建立之初进行初始状态评审时;4

3、.2.3在相关法律法规变更或公司的经营活动过程、以及相关方要求等情况发生变化时,可适时进行危险源的评价。4.3危险源识别的范围和内容4.3.1危险源识别范围:4.3.1.1办公地址;4.3.1.2办公地平面布局;4.3.1.3建筑物;4.3.1.4生产、储运过程;4.3.1.5设备、装置;4.3.1.6有害作业场所(毒物、噪音、高低温等);4.3.1.7各项制度;4.3.1.8生活设施和应急设施;4.3.1.9外出工作人员和外来工作人员。4.3.2各部门应按过程、区域对危险源进行分析识别,识别时应考虑以下内容:4.3.2.1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特殊作业工种、特殊行业工种;4.3.2.2国家

4、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危险设备、设施及工程;4.3.2.3具有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活动和情况;4.3.2.4具有易燃、易爆特性的作业活动和情况4.3.2.5具有职业性健康伤害、损害的作业活动和情况4.3.2.6曾经发生或行业内经常发生事故的作业活动和情况4.3.2.7自己认为需要单独进行评估的其它活动和情况对识别的危险源应填写在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结果登记表上。在对危险源进行识别时应充分考虑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和正常、紧急、异常三种状态。4.4风险评价企业可根据需要,选择科学、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小 组可根据所确定的评价对象的作业性质和危险源复杂程度,选择一种或

5、结合多种方法,包括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阅相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将评价结果记录于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结果登记表中,评价方法通常有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简称LEC法)、工作危害分析(JHA)、HAZOP分析等。4.4.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简称LEC法)是由美国的K.J.格雷厄姆(Keneth.J.Graham)和G.F.金尼(Gilbert.F.Kinney)研究了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提出了以所评价的环境与某些因素作为参考环境的对比为基础,将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做因变量(D),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及危险严重程度(C)为自变量,确定了他

6、们之间的函数式。根据实际经验他们给出了3个自变量的各种不同情况下的分数值,采取对所评价的对象根据情况进行“打分”的办法,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其危险性分数值,再在按经验将危险性分数值划分的危险程度等级表或图上,查出其危险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的计算公式如下:D=LEC式中:D作业条件的出危险性;L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其中D值越大,作业的危险性越大。作业条件的危险性D值的等级划分表如下: D-危险性等级划分表危险性分值(D)32016032070159206920危险等级危险程度极度危险,不能继续工作高度危险,需要整改显著危险,

7、需要整改比较危险,需要注意稍有危险,可以接受L的取值范围如下表: L-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值106310.50.20.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完全可以被预料到相当可能可能但不经常完全意外,很少可能可以设想,很少可能极不可能实际上不可能E的取值范围如下表: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值1063210.5暴露于危险环境频繁度连续暴露每天工作时间暴露每周1-2次暴露每月暴露1次每年几次暴露非常罕见的暴露C的取值范围如下表: C-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C值1004015731事故造成后果的严重度10人以上死亡数人死亡1人死亡严重伤残人数多有重伤残有伤残根据经验,总分在20以下是被认为低危险的,

8、这样的危险比日常生活中骑自行车去上班还要安全些;如果危险分值到达70160之间,那就有显著的危险性,需要及时整改;如果危险分值在160320之间,那么这是一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的高度危险环境;分值在320以上的高分值表示环境非常危险,应立即停止生产直到环境得到改善为止。 值得注意的是,LEC风险评价法对危险等级的划分,一定程度上凭经验判断,应用时需要考虑其局限性,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正。4.4.2工作危害分析(JHA)法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风险(R)是发生事故的可

9、能性(L)及后果(S)的结合,风险(R)可能性(L)后果(S),风险等级的评定:4.4.2.1风险级判定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值(LS=1-3)可接受的风险值(LS=4-8)中等的风险值(LS=9-12)重大的风险值(LS=15-16)巨大的风险值(LS=20-25或L、S单项为5)风险评价表 可能性 L严重性 S 123451123452246810336912154481216205510152025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风险度(R)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实施期限20-25巨大风险(1级)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立刻15-16重大风险(2级)采取紧急措施降

10、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立即或近期整改912中等(3级)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2年内治理48可接受(4级)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2套)或设备停工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造成周边环境破坏重大国际国内影响4丧失劳动能力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25万元及以上,50万元以下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潜在地违反法规和标准造成作用区域内环境破坏行业内、江苏省内影响3截肢、骨折、听力损失、慢性病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10万元及以上,25万元以下1套装置停工或设备不符合公司或危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作业点范围内受影响全市影响

11、2轻微受伤、间隙不舒服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10万元以下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设备、设施周围受影响公司及周边范围1无伤亡无损失没有停工完全符合无影响无受损4.4.3 HAZOP分析法是系统、详细地对工艺过程和操作进行检查,以确定过程的偏差是否导致不希望的后果,该方法可用于连续或间歇过程,还可以对拟订的操作规程进行分析,HAZOP分析组将列出引起偏差的原因、后果,以及针对这些偏差及后果已使用的安全装置,当分析组确信对这些偏差的保护措施不当时,将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_项目风险辩识与评估(HAZOP)分析表参加分析人员:设计工艺指标/参数:压力: MPa,温度: ,液位

12、: m,进料量: ,出料量: ,回流量: , .主要物料: . 工艺流程简图:偏差可能原因后果现在的控制措施SLR等级评估4.4.4重大风险的确定原则4.4.4.1以前发生过的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或轻伤、非重大财产损失三次以上的事故,且现在危害仍然存在,无论风险级别为几级,一律为重大危险源。对于曾经发生过上述事故,但工艺设备、作业条件等因素已发生变化,不会再有此类事故发生,这种情况不必列入。4.4.4.2对于违反国家职业健康安全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中硬性指标规定如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噪声等级等,其他违规如劳动保护用品穿戴不全、未设置防护设施一类,凡是行为涉及范围较大、后果较为严重的,列为重大危险源。4.4.4.3风险评价级别为一级的定位为重大危险源,对于二级中不违法的情况可自行决定是否属于重大危险源。4.4.4.4重大危险源的风险控制措施: 1)需要增加硬件设施才能控制的风险,要求采用目标管理方案方式进行控制;2)各部门现有的规定对重大危险源产生的风险能进行有效控制的,只是各部门未按规定执行,其控制措施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