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阶段评估检测七第21至第24讲11153174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6532977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阶段评估检测七第21至第24讲11153174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阶段评估检测七第21至第24讲11153174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阶段评估检测七第21至第24讲11153174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阶段评估检测七第21至第24讲1115317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阶段评估检测七第21至第24讲1115317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阶段评估检测(七) (第21至第24讲)(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2019大庆高二检测)地坑院也叫天井院,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穴居方式,被称为中国的“地下四合院,据说已有约四千年的历史了。地坑院就是在平整的地面上挖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约67米,然后在坑的四壁挖假设干孔洞,其中一孔洞内有一条斜坡通道拐个弧形直角通向地面,是人们出行的门洞。结合图甲、图乙,答复1、2题。1.地坑院反映的当地环境是()A.土层深厚B.冬暖夏凉C.降水稀少D.木材短缺2.图乙中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的砖墙主要作用是()A.挡风B.防水C.阻沙D.遮阳【解析】1选A,2选B。第1题,“地下四合

2、院是人们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创造的传统民居,首要条件是土层深厚,这种建筑冬暖夏凉。虽然当地降水稀少,但这不是“地下四合院修建的根本条件,这种建筑并不能表达当地木材的丰缺程度,应选A。第2题,虽然当地降水稀少,但由于降水强度大,多暴雨,为了阻挡雨水通过门洞流进家里,人民在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修建了砖墙,应选B。(2019湖北联考)下面图甲、图乙为我国两个盆地。读图完成3、4题。3.关于甲、乙两盆地中河流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河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B.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C.河初春有凌汛现象出现D.河的汛期短于河的汛期4.甲盆地的小麦品质优于乙盆地,主要是因为甲盆地()A.地形平坦B.温差大

3、,光照足C.土壤肥沃D.水源充足【解析】3选A,4选B。第3题,据图中经纬度可知甲为塔里木盆地,乙为四川盆地,图中的河流和分别为塔里木河和长江,其中塔里木河为内流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长江位于我国南方,降水季节长,汛期长,没有结冰期,因此没有凌汛;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黄河。第4题,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小麦的品质优于四川盆地,B正确。小麦的品质受地形因素影响较小,排除A。四川盆地的水源充足,为紫色土,土壤更为肥沃,排除C、D。福建闽江水系跨区域调水工程以永泰龙湘水库作为引水工程的龙头水库、以莒口水闸作为调蓄水闸,可有效提升福州城区、平潭、长乐、福清

4、等地的平安供水保障能力,预计受益人口达334.8万人。以下图为闽江调水工程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5.福建实施闽江水系跨区域调水工程的地理背景是()A.平潭综合实验区等地降水较少,水资源缺乏B.闽江水系径流量大,并且季节变化幅度较小C.福州等城市人口和经济规模大、增长快D.沿线地形平坦,工程难度小,根本能自流引水6.闽江水系跨区域调水工程实施后的影响是()A.调入区出现次生盐碱化问题B.闽江流域旱灾发生频率增加C.加剧福州等城市的地面下沉和海水倒灌D.闽江流域防洪、灌溉、发电等功能增强【解析】5选C,6选D。第5题,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是区域经济开展对资源的需求量与该区域存量不匹配,为适

5、应区域开展与自然资源供应平衡,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C正确。第6题,调入区为湿润地区,不会出现次生盐碱化问题,A错;旱灾是长时间无降水引起的,与调水关系不密切,B错;地面下沉和海水倒灌是过度抽取地下水引起的,调水工程调的是河流水,C错;跨区域调水工程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闽江流域防洪、灌溉、发电等功能增强。D正确。读我国局部地区简图,答复7、8题。7.关于对甲山区特点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草场面积广阔,畜牧业兴旺B.河流水能丰富,航运价值大C.森林茂密,生物资源丰富D.山河相间,地势南高北低8.以下对玉树地区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气候枯燥,气温年较差大B.太阳辐射强烈,昼

6、夜温差大C.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D.终年寒冷,降水较多且均匀【解析】7选C,8选B。第7题,甲山区为我国横断山区,气候复杂多样,降水丰富,致使该地森林茂密,生物资源丰富。该区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但不利于航运。河流由北流向南,地势应为北高南低。第8题,玉树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2019宿州模拟)某记者在日记中写道:“从山顶眺望,视野远处是湛蓝如洗的苍穹、白皑皑的连绵雪峰;目光下移,一道碧绿的幽谷向雪山深处蔓延而去,这里气候温润宜人据此完成9、10题。9.记者所写的幽谷位于()A.黄土高原B.天山山脉C.藏南河谷D.江南丘陵10.该幽谷气候温润的原因是()

7、A.多河流、湖泊、雪山B.深受东南季风的影响C.地处山地阴坡,蒸发量较小D.西南季风深入河谷【解析】9选C,10选D。第9题,记者在日记中描述的“湛蓝如洗的苍穹、白皑皑的连绵雪峰,说明位于青藏高原上,在其谷地中气候温润宜人,说明该幽谷应位于藏南谷地。第10题,藏南地区的河谷地带海拔相对较低,西南季风沿河谷深入,带来了丰富的热量和水分。(2019安庆高二检测)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相互作用图,完成11、12题。11.图中所代表的环节()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

8、层盐分积累12.该示意图可能表示的农业系统是()A.河谷农业B.坝子农业C.绿洲农业D.立体农业【解析】11选B,12选C。第11题,可根据空气湿度增大是蒸发增强的表达;可根据前后条件结合选项共同推测为气温变幅减小;而蒸腾作用增强可导致降水增加。第12题,由图可知该农业类型应为灌溉农业,选项C即为灌溉农业代表。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阅读以下材料,答复相关问题。(26分)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那么名言警句即

9、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那么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材料一西双版纳的纳板河是澜沧江支流,该流域是按小流域生物圈保护理念规划建设的综合型自然保护区。流域内最高海拔2 304米,最低海拔539米;流域内植物种类丰富,天然林覆盖率为67.74%。材料二以下图为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水系和植被分布示意图。(1)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特征是 _

10、。(2)从图上判断纳板河流域的植被差异表达了_地域分异规律,并简要分析保护区植物种类丰富的原因。(3)本区靠近橡胶种植北界。简要分析这里水热优于同纬度地区的原因。(4)近年受国际市场天然橡胶价格上涨刺激,该地橡胶种植面积在扩大,简要分析橡胶面积扩大对该地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解析】第(1)题,依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判断地形地势特征。第(2)题,西双版纳位于我国的热带地区,该地出现了亚热带植被,主要是受山地地形的影响,反映了垂直地域分异;该保护区植物种类丰富与纬度较低、地形复杂密切相关。第(3)题,结合西双版纳的位置可知,其北部有山脉可以阻挡冷空气南下,因此其比同纬度地区的温度较高,利于热带作物的生

11、长。第(4)题,扩大橡胶种植面积,会导致天然植被破坏,该地生态系统受到影响,且过度的农业活动会带来环境污染。答案:(1)山地、丘陵为主;西北高,东南低;山河相间分布(2)垂直(从山麓到山顶的)纬度低、水热充足、自身植物种类繁多;区内高差大,垂直地域分异明显,植被垂直带谱多;交通不便及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受破坏与干扰小。(3)北部有高山阻挡冷空气南下(山谷开口向南),光热资源充足;夏季风在地形阻挡下降水充足。(4)天然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原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农药、化肥使用增多,环境污染加重;过度种植,土壤肥力降低。14.(2019浙江联考)根据以下图文信息,完成(1)(3)题。

12、(26分)材料一长江经济带覆盖我国11个省市,城市带众多,为国家级新区建立和开展提供社会经济支撑。国务院关于长江经济带开展的指导意见指出:长江经济带要成为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开展带、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材料二图1为长江经济带国家级新区分布示意(截至2019年),图2的甲、乙分别为近十年间江西省、江苏省耕地减少比例统计图。(1)简要说明图示七个地区成为国家级新区的有利区位因素。(2)指出长江经济带的东、中部城市带区域经济合作的各自优势条件。(3)与江苏省比拟,江西省耕地减少的显著差异是_;请分析原因。“师之概念 ,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那么意指春秋时国君的

13、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 ,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 ,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 ,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 ,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 ,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 ,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 ,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 ,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 ,“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 ,更重于传播知识。【解析】第(1)题,主要从地理位置、经济开

14、展水平、优惠政策等方面分析。第(2)题,长江经济带中的东部地区经济开展水平高,技术先进,而中部地区的经济开展相对较弱,但资源丰富。第(3)题,江西的耕地减少主要表现为生态退耕,主要从其地形特点等入手分析其存在的生态问题及生态保护措施。要练说 ,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 ,听得准确 ,才有条件正确模仿 ,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 ,注意听说结合 ,训练幼儿听的能力 ,课堂上 ,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 ,我对幼儿说话 ,注意声音清楚 ,上下起伏 ,抑扬有致 ,富有吸引力 ,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 ,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 ,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

15、 ,抓住教育时机 ,要求他们专心听 ,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 ,培养幼儿边听边记 ,边听边想 ,边听边说的能力 ,如听词对词 ,听词句说意思 ,听句子辩正误 ,听故事讲述故事 ,听谜语猜谜底 ,听智力故事 ,动脑筋 ,出主意 ,听儿歌上句 ,接儿歌下句等 ,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 ,轻松愉快 ,既训练了听的能力 ,强化了记忆 ,又开展了思维 ,为说打下了根底。答案:(1)地理位置优越;城市群的支撑力强;政策支持;经济实力强。(2)东部城市带具有技术、资金和人才优势;中部城市带具有资源、能源和劳动力优势。东中部产业结构具有互补性。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稳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