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碗少年》教学设计1(二)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6526538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0.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1(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1(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1(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1(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1(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1(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顶碗少年》教学设计1(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顶碗少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2、品读课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过程与方法尊重阅读教学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在自读、 品读、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进而感悟事件中蕴涵的深刻哲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顶碗少年的敬佩和赞叹之情。2、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勇于面对挫折的信心和勇气。教学重点:把握主要内容, 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 又

2、是怎样坚持一次次表演, 最后获得成功的。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并从顶碗少年的表演中领悟人生哲理。教学准备:1、词语卡片。2、搜集赵丽宏的资料。3、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看过杂技吗?都看过哪些杂技表演?(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自由反馈)2、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看到的都是杂技在舞台上成功的表演。其实,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 “台上三分钟, 台下十年功。 ” 今天, 我们就去了解一下顶碗少年的故事。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3、介绍作者:这是我国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的作品。赵丽宏, l951 年出生于上海市。著有散文集生命

3、草 、 爱在人间 、 玛雅之谜等,报告文学集新画等六十余种著作,有四卷本赵丽宏自选集行世。作品曾数十次在海内外获奖, 散文集 诗魂 获中国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 日晷乏影 获首届 “冰心散文奖”4、教师导语: 顶碗少年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按要求自读课文。二、提纲导路,学生自读l 、读通课文,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不失风度 惊心动魄 陶醉 不知所措2、想一想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3、填空:这真是一场()的杂技表演。4、把令你感动的句子画出来、把自己的感受标注在旁边。三、集体反馈,整体感知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检查学生生字词语的认读情况。2、解释下

4、列词语的意思。不失风度:不丧失美好的举止姿态。惊心动魄: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 震动很大。 文中指顶碗少年的表演使作者受到很大震动,留下深刻印象。陶醉:形容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文中形容观众沉浸在优美的杂技表演之中。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3、指名反馈: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 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 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 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第三次, 终于把碗稳住了, 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

5、激动)4、教师: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这篇课文的。5、指名反馈。 (作者采用回忆的方式描写二十多年前的故事, 以杂技表演的顺序“第一次失败第二次又失败第三次成功”为线索进行描写,最后抒发内心的感叹和激动。前后照应,首尾呼应)6、指名反馈:反复读了课文,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精彩、惊心动魄、紧张、扣人心弦、感人)7、教师小结:不同的人,对这次杂技表演的感受是不同的。不论是精彩,还是惊心动魄,总的来说, 这场表演令作者永生难忘。因为作者从中悟出了一些人生的哲理。 这份哲理是什么?接下来, 我们通过文中描写少年三次表演以及观众的反应的语句, 来探究这个哲理。四

6、、品读语句,感悟哲理1、教师出示要求,引导学生进一步研读。画出描写少年表演时的情形以及描写观众的语句, 读一读, 把你的感受和同学交流一下。2、集体反馈,感情朗读。第一次表演:“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 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 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一大叠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 ”( 1)指名反馈:从这些句子中,你读懂了什么?(少年表演的动作柔美;少年的表演技艺高超;表演的难度很大;还读出了作者的担心、紧张)( 2)教师小结,指导感情朗读:同学们,少年柔美的动作和优美的乐曲融为一体,给了我们美的享受。可摇摇晃晃的碗也让观众变得

7、紧张起来。可是, 意外还是发生了。你们能把那份紧张读出来吗?(教师出示语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叠碗突然从头上掉了下来! ”( 3)指名反馈:此时,观众的反应怎样?(所有观众都惊呆了)而少年的表现却是?(指名反馈,教师板书:没有慌乱)“台上,却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 4)引导想象:此时的少年会在心里对自己说什么呢?(提示:不要慌,平时训练都没有差错,今天怎么能出差错呢?要镇定,再来一次,肯定没有问题)( 5)教师小结,导读:是的,正如你们所说的,少年是那样的自信、从容。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台上,却并没有慌乱第二次表演:A、描写少年

8、的语句:“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到了少年头上,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少年很沉着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 ”“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 1)引导学生自由品读句子,体会少年内心的变化过程。( 2)指名反馈,教师点拨。沉着、镇定、自信、紧张、丧失勇气、镇静、自信、充满勇气(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体会少年内心的变化过程。以描写观众的语句:“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 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场

9、子里一片喧哗。 ”“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 行了,不要再来了, 演下一个节目吧! 好多人也跟着喊起来。 ”( 1) 指名反馈: 第二次表演开始了, 作者对观众观看表演时的描写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杂技表演的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2) 教师: 可第二次的表演还是失败了, “场子里一片喧哗” , 人们在议论什么呢?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不要演了,一直失误还演什么?下台吧,根本就不行)( 3) 导换位思考:同学们,你们就是那位少年,把你当时的心情告诉大家吧! (鼓励学生走进少年的内心世界,自由地说一说)( 4) 师小结:是呀,一次次的失败,严重地打击了少年的自信心,他呆呆地站着,脸全是汗珠

10、,他有些不知所措了。白发老者的出现使少年重新鼓起了勇气。 (出示下面的句子,让学生一起读一读: “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第三次表演:( 5) 师导读:经历了两次失败,少年没有被吓倒。 “镇静”表现出少年经受起了失败的考验,又重新开始第三次表演。我们一起把少年第三次的表演读一读。“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 ”( 6) 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子:同学们,少年的成功容易吗?(不容易)他经历了几次的失败?(两次)我们可以想象在少年上台表演前, 他有过多少次的失败呀! 这份 成功让我们都久等了。我们一起怀着对少年的赞叹以及祝

11、贺,把这句话读一读。3、教师小结:这是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作者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生动地再现了少年表演时的动作、 神情以及观众观看表演时的反应, 不仅体现了表演的难度之大,还烘托了表演的紧张气氛,给人以启发。4、教师:你们从中悟到了什么?(失败乃成功之母;在困难面前不能轻易放弃;对他人应多一份的宽容和谅解;要相信自己)5、教师引导练笔,深化主题:读到这里,你们能体会到作者每次想起这场表演、心里的那份微微的激动了吧!拿起笔,把作者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 (教师出示练习)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五、课堂小结教师小结:同学们,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人生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一次成功。我们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甚至失败。 但我们不能丢失的是对生活的那份信心和勇气, 是在 失败面前不低头的坚定信念。六、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搜集名人在失败中收获成功的故事,然后和同学进行交流。3、比一比,组成词。竟(虚(采(错(竞(虑(彩(措(4、写反义词。镇静(柔软( 责怪( 精彩(紧张( 成熟(退却(喧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