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6526319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连云港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老师给了个题目,说能不能写一篇我理想中的老师。因有过不少这方面的思考,便应允下来。过后想来,觉得这不是一个轻松可谈的话题:说浅了没意思;说深了怕“离题万里”;勉强说又怕落得个“不在此山中,只在云深处”的尴尬境地。所以,这里只就我目力所及,谈一点感想。先来讲个教学故事。一位优秀小学教师上公开课时说:“古人就是聪明,他们掌握了造字的规律,凡是和树有关的字,都有一个木字。”讲到这里,一位男生高高地举起了手,要求发言,但老师就是不给他机会,而这位学生的手也一直举着。众目睽睽之下,那位优秀教

2、师终于招架不住,几乎是愤怒地说:“同学,你有什么话就说吧。”那个男生站起来说:“老师,你说错了,有个字和树有关就没有木字。”学生挑战老师,是不符合我们的文化背景的。所以,那位优秀教师的愤怒达到了极点,她立马毫无顾忌地说:“你如果写出这个字来,我当着大家的面,一口把它吃掉!”那位男生跑到讲台上,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大大的“叶”字。那位优秀教师的脸唰一下红了,她愤然回到办公室其实,叶的繁体就带“木”字,因对峙中的师生皆缺乏这一认识,才导致那令人难堪的一幕,这真是“一叶障目”了。表面看,是那位老师缺乏雅量,实际却反应了我们文化背景的弱点。进一步说就是,我们的文化始终贯穿着这样一种思想:课本上的准没错,为

3、人师者也没错。这种观念固化了老师的思维,久而久之,老师也就无法承受来自学生的挑战。日本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但他们维新后教育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我手头有份资料,是一个中国人写的,他通过孩子在日本上小学,认识了日本的教育制度。如作者问他的孩子:“你日语不好,上课发言还那么积极,就不怕出错?”孩子说:“不怕!老师说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如果人人都怕出错,不敢说自己的想法,正确的答案从哪里来呢?让老师一个人讲才是最糟糕的。”你听听,老师说“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举一反三,此话简直可以称之为至理名言。换言之,老师也可以出错,因为谁都不是完人。进而言之,只有允许老师出错、宽容老师的缺点,老师才会从容地回归

4、到人性美这个自然法则之下去育人。牛津、剑桥两校在宽松的文化背景下,就充分展示了他们教与学的人性美。比如教授们从不强迫学生选什么课,或怎么上课,一切全凭学生自己决定。从老师的角度而言,如果你教不好,由开学时班上几十人到学期终了变成没有人,没有学生也就无所谓先生了。当年的西南联合大学就有过类似的教与学,这也叫“自然平衡”。学生呢?每个星期爱学什么就学什么,他与导师会谈时,把导师辩倒,他才快乐。这就叫“自然学习”。如果有学生把导师给辩倒,那一定是导师最快乐的一天(而这恰恰是我上文中那位优秀女教师最愤怒的一天)。不仅教师与学生是这样的散漫,连各院的院长也自然得可以,他们竟然不知道一个学院是怎么工作的,

5、但他们的创造力是如此的惊人。两校的这一教学“模式”,为英国人所自豪,他们说:“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似乎把学生当成了生物,让生物生长;别的大学,似乎把学生当成了矿物,让矿物定型。”身在其中的学子,也乐此不疲。比如写罗马衰亡史的吉朋,他是牛津的,他就说,在牛津的三年,是他一生中最懒惰、最不出产的三年!再比如创物竞天择论的达尔文,他是剑桥的,他就说,在剑桥的三年,他什么事也没做!有人就此评论说:“如果说在牛津睡了三年觉,结果变成了吉朋;在剑桥睡了三年觉,结果变成达尔文,这些结果也并不太坏呀!”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叙述小学教师上公开课的教学故事,表面反映了部分教

6、师缺乏雅量,实质反映出文化背景的弱点。B. 文章中的“自然平衡”是一种教师不强迫学生,学生可自由选课,从而使教与学达到平衡的教学样式。C. 文章所说的“自然学习”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学习,与导师会谈时可以把导师辩倒的一种“散漫”的学习方法。D. 文章以吉朋和达尔文在牛津和剑桥的学习生活为例,是为了阐明年轻时的懒惰、什么事也不做,也不会影响后来的成就这一观点。2. 说说你对“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似乎把学生当成了生物,让生物生长;别的大学,似乎把学生当成了矿物,让矿物定型”这句话内涵的理解。3.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答案】1. D 2. 牛津和剑桥大学注意到了学生自由学习的重要性;其他大

7、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学模式刻板。学校要给学生以宽容和自由的学习时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使学生自主自由成长,“生物”和“矿物”形象地阐述了教与学的人性美。 3. 首先借老师布置自己的任务写起,引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话题;接着通过两个教育故事,提出论点(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最后以牛津、剑桥教育为例,指出教学人性美的重要性。【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D项,“文章以吉朋和达尔文在牛津和剑

8、桥的学习生活为例”错误。结合文本内容“比如写罗马衰亡史的吉朋,他是牛津的,他就说,在牛津的三年,是他一生中最懒惰、最不出产的三年!再比如创物竞天择论的达尔文,他是剑桥的,他就说,在剑桥的三年,他什么事也没做”分析可知,吉朋在牛津,达尔文在剑桥大学。故选D。【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如下:语境分析法、关键词分析法、句子特色分析法、句间关系分析法。首先回归文本找到设题的句子,然后结合前后的语境理解意思。结合文本内容“教授们从不强迫学生选什么课把导师辩倒,他才快乐”分析,“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似乎把学生当成了生物,让生物生长”,牛津和剑桥大学注

9、意到了学生自由学习的重要性;“别的大学,似乎把学生当成了矿物,让矿物定型”,其他大学教学模式刻板。结合文本内容“他们的创造力是如此的惊人。两校的这一教学模式,为英国人所自豪”“牛津、剑桥两校在宽松的文化背景下,就充分展示了他们教与学的人性美。比如教授们从不强迫学生选什么课,或怎么上课,一切全凭学生自己决定”分析可知,学校给学生以自由,促使学生自主自由成长,“生物”和“矿物”形象地阐述了教与学的人性美。点睛: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文章是由一个个的句子组成的,因此考生在理解某一个句子时,不能孤立地进行分析,而要把它放在文章的整体语言环境中,从其与前后语句的联系推断句子的意思,推敲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10、。只有把握住全文,才不会理解错句子的意思。认真阅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弄清题目的限制与提示,确定要求理解的句子的有效阅读区间。找准、找全与选项对应的原文,明确区域内有哪些关键性的词语和句子提供了什么信息。具体来说,要求考生把握句子的以下内容:1.抓关键词。把握重要句子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分析句子结构。3.留心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4.关注句子的位置。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5.揣摩句子的表达意图。尤其是对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考生要弄清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的论述层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分析论证思路,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如“首先”“

11、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的词语。将文段(文章)内容进行分层。开始概括每层次所写的内容。概括时尽量使用原句,并把原句用引号引起来。开头通过生活现实为由头引出“话题”,再借助故事现象提出论点;结合文本内容“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举一反三老师才会从容地回归到人性美这个自然法则之下去育人”分析可知,提出论点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结合文本内容“牛津、剑桥两校在宽松的文化背景下,就充分展示了他们教与学的人性美”“比如教授们从不强迫学生选什么课,或怎么上课,一切全凭学生自己决定”“身在其中的学子,也乐此不疲”分析,以牛津、剑桥教育为例,指出教学人性美的重要性。(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

12、题。匠心杨一凡穆爷爷是镇上的木匠。听说他从小便没了父母,被一个好心的木雕师傅养大。木雕师傅本是紫禁城里头修缮宫殿的匠人,几经辗转流落到了这穷乡僻壤的地方。他刻刀下的凤凰漂亮得像是要飞起来一样。穆爷爷承袭了他的手艺,木雕水平出神入化。无奈战乱年代无人欣赏木雕,他便转了行,做了个普通的木匠,平日里干些简单的木工活计。“穆爷爷”这称呼,实际上唯有我这样叫。穆爷爷住在镇外的一座废园子里,又因性情不喜喧闹,多次训斥了去废园子探险的孩子们,便在孩子中得了个“老怪”之名。而我每次去都安安静静,因此,我才得到在废园长久停留的特权。废园已有好些年头了,100年?200年?没人说得清。其间换了数任主人,最终荒芜破

13、落至今。别人都不懂为什么穆爷爷要住在这么个坍圮了大半的地方。只有我明白,穆爷爷是为了这园子里的木雕。穆爷爷时常在园子里抚摸着那些染上尘埃、疲惫不堪的雕花,就像很多年前那位木雕师傅所做的那样。木雕师傅在这园子里叹惋了半辈子,最终也未能见到它焕然一新的模样。听闻这位老人临终时还拉着穆爷爷的手嘱咐,游廊的花窗该如何开,亭子的匾额该如何修复。末了说:“老头子我这一辈子,最遗憾的就是看着那帮洋鬼子打了进来,毁了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当年我没出息,自个儿跑出了京。老天爷发善心,让我到了这儿,安安稳稳活了几十年。可我这心里头难受啊!那年我背着包袱走出屋子,见着的最后一样东西就是我还没做完的花雕”“小穆啊,老头

14、子有私心,舍不得这门手艺跟着我埋进土里。你把那园子修修好,就当是圆了老头子的一个梦。”记忆里穆爷爷曾说:“丫头,你看看这些木头。它们都是活的啊!这些断了翼的鸟,折了枝的花,也会感到疼的啊。”彼时我抬着头,懵懵懂懂地问:“是像阿苗摔伤了一样疼吗?”好像世间之事,至伤痛也不过臂上一块瘀青。涂上药酒,吹一口气,就可以消隐无踪。“还要更疼啊。”穆爷爷笑了起来,摸着我的头,“阿苗长大了就会懂的。”我时常觉得,穆爷爷做木匠,不过是为了让自己活下去,而活下去,则是为了修复那些木雕。在那些缓缓流动的时光里,我也曾整日徘徊于亭台楼阁间,指尖掠过雕花的窗棂。我想,一定有那样的一个瞬间,我也曾感受到指尖的温热与浅浅

15、的呼吸,听到那些花鸟的不甘,不甘湮没灰尘,如秋虫敛鞘翅,在枯叶下瑟瑟忍冬。我清晰地记得那个看见过千百回的画面:旧屋,木凳,暖阳。穆爷爷伏在案上,布满皱褶的手一丝不乱地刻下起死回生的诏令。他的脚边堆满木屑,空气里有陈旧却不曾霉变的木香。好像一个世界的种子就在那把刻刀下,破土成芽。我一天天地长大,穆爷爷一天天地变老。他的腰杆不再挺直,一头白发如废园里的荒草,整个人犹如一枚失水皱缩的橘核。那双眼睛染上一点点浑浊,目光却依然专注而执着。他开始加快了修复木雕的速度。以往我去时,还能见他在做着不知哪家的木凳,现在却已渐渐看不到了。他一心扑在了他的木雕上。穆爷爷说:“丫头,我担心我的时间不够了啊。”他以肉眼

16、可见的速度在消瘦着,好像把所有的气血都注入了刻刀。那一日我出门前,母亲接了个电话,在那里怔怔站了几秒,尔后放下听筒向我招手:“阿苗,回来。”“我要去废园。有什么事,一会儿再说吧。”母亲急急地追出来,我却已消失在小巷深处。我到废园时,静寂的园子里隐有人声。我并没有进去,而是转了个弯,去了废园一个偏僻的角落。那里有一座小亭,四根红木柱子上游龙蜿蜒,昂首奋飞,栩栩如生。昨日我来时,穆爷爷指着那条失了双眼的游龙,道:“这是园里最后一处需要修复的地方了。”语调兴奋如孩童。“了却这桩心愿,我也能安心地入土了。”穆爷爷的葬礼我没有参加。我觉得穆爷爷仍然在那园子里,静默地摩挲着那些活过来的木头,古老的纹理斑驳出崭新的色彩。葬礼时我就在那儿,独自像个疯子一样地哭了一场,泪眼朦胧中重又看到了那个苍老却笃定的身影。我想穆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