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6524957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登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登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登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登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登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登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列宁登山看日出走过*近深渊的小路,自觉锻炼自己意志的故事。本课位于第五单元,教学训练重点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但考虑到课文内容较多,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在本课中只起到了练习和巩固作用,因此决定将此放于第二课时。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学习他自觉地磨练自己的品质。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闪烁锻炼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教学重点:1、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第二课时)四、教具使用:自制课件、小黑

2、板。五、课时安排:两课时。六、教学程序: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根据课文内容分段,归纳段落大意,为第二课时抓课文内容做下铺垫。2、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地磨练自己意志的品质。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目标:温故知新,导入课题。1、出示绿色的办公室的图片2、导语:十月革命前,列宁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仍坚持革命工作。是什么力量使他克服困难,如此顽强?略停顿3、今天学习一篇同样背景的关于列宁的课文(板书课题:17.登山,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目标:从多方面汇报预习情况,教师可针对此教学过程做适当调整。步骤: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打开书,快速浏览课

3、文,根据书上的语系标记,汇报你的预习情况。(1)分段;(2)两次经过那条危险的小路;(3)路很危险;(4)根据预习要求画出了含义深刻的句子。方案一画出了(出示小黑板)这段话在课文中确实有很深的含义,还有哪些同学也画出了这段话,一起来读。方案二没有画出预习要求中要求同学们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你画了吗?(5)质疑问难(注:以上几个小步骤均可打乱,对于同学没有汇报到的内容,老师可做适当点拨。随机板书:第一次、第二次)。2、小结:听了同学们的预习汇报,老师发现许多同学在课前就做到了一边读一边想,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对于大家共同存疑的地方,可以边学边理解,也可随时提出。3、过渡:预习汇报中,有几位同学曾

4、经提到列宁两次经过了一条危险的小路,请同学们自读(218)自然段,从书中画出直接写小路险的句子。(三)重点学习课文内容:目标:第二段通过抓住重点词,体会小路的险,是第一目标;感受到列宁的害怕是第二目标;体会列宁的勇敢是第三目标。第三段,重在分析两次走过小路的不同,体会列宁话的深刻含义。步骤:1、学习第二段(1)哪位同学能够读一读你从书中画出的句子。(出示路宽。)(2)自己读一读,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出什么?(3)重点词下加点(容、峭壁、深渊)。(4)结合课件,谈理解。(5)指导朗读。(个别rarr;齐读)2、小结:刚才,我们从课文中直接描写小路的句子,体会出小路的险。(板书:路险)3、过渡:这是课

5、文中直接描写小路险的句子,看看课文,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路险呢?4、出示巴果茨基一段话。(1)抓住背贴、扭转、不去看、碎小、移动这几个重点词体会路险。(2)自己体会读,感受路险。(自己读rarr;个别读)(3)文中还有写巴果茨基的句子吗?体会出什么?(联系上文走过几次,体会出巴果茨基紧张的心情。)(4)过渡:小路太险了,已经走过几次的巴果茨基在经过小路时仍旧那么紧张,那么小心翼翼,这是我们从巴果茨基经过小路时的情景体会出小路的险。还从哪里可以体会出险呢?5、出示列宁跟。(1)体会路险(2)列宁害怕了。(自己体会着读)重点抓住头昏目眩(3)过渡:小路太险了,列宁头昏目眩,他害怕了,可是他定了

6、定神,仍然走了过去,从这里你看出什么?(列宁很勇敢)能读出来吗?(个别读rarr;齐读16自然段)(注:学生在体会列宁勇敢时,还可以联系自己。)(4)小结:经过刚才的理解,我们发现这条小路太险了。走过小路,列宁轻轻地舒了口气,与巴果茨基向山顶走去。6、(出示课件:日出时动态景色)教师配乐朗读,使学生如临其境。总结:走过令人胆战心惊的小路,列宁与巴果茨基站在山顶,欣赏着美丽的景色,他们心中充满了愉悦。(随机加上对话表演)他们用勇敢迎来了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7、学习第三段(1)过渡:回去的路上,本不必再走那条危险的小路了,但列宁仍旧选择了它。列宁这一次走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默

7、读(1928)自然段,然后展开四人小组讨论。(2)学生边说,教师随机板书。(3)过渡:通过分析列宁两次经过小路时的不同,我们知道列宁这一次不仅走在前面,而且毅然决然地走了过去。(4)出示这一次我先走。走了过去。谁能读读这句话?(评读后,齐读)(5)这一次,列宁怎么毅然、决然地走过这条危险的小路呢?书中没有具体地写出来,同学们一边看图一边展开想象,补充出来。以四人小组展开讨论,由一位同学执笔把它记录下来。(也可根据图,注意图上列宁的神态)(6)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7)简单小评之后,以插入语的形式、带入句子有感情地朗读。(8)从列宁两次经过这条小路的不同表现,你能体会出什么?请同学们用简单的一两

8、句话记录下来。(选取一位同学写在黑板上,其他学生写完后,站起来直接读。)(9)过渡:同学们刚才所写的,正是列宁要说的这段话中的真正含义!(10)哪位同学愿意读读列宁说的这段话?(出示一个革命者。)(个别读rarr;齐读,读时把列宁战胜困难的勇气读出来。)(四)全文总结同学们,列宁两次走过这段危险的小路,正是在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啊!停顿十月革命前,列宁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仍坚持革命工作。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啊!当面对一条令人生畏的小路时,革命者的脚步岂能因害怕而退怯,他战胜困难,战胜自我,勇敢地走了过去。因为他坚信:走过黑暗就是黎明!克服困难就是胜利!只有登上险峰才会迎来曙光!教师(用课件)出示列宁的一句名言:害怕前进就是后退,应当不顾一切,勇往直前!(学生齐读)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象列宁一样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吧!七、板书设计:17.登山路险第一次必须走在后停住第二次仍旧走在前毅然决然(学生板书)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