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保险业的社会管理功能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652262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透视保险业的社会管理功能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透视保险业的社会管理功能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透视保险业的社会管理功能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透视保险业的社会管理功能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透视保险业的社会管理功能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透视保险业的社会管理功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透视保险业的社会管理功能(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透视保险业的社会管理功能 在历史上,保险的功能曾长期被界定为经济补偿。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中,有关保险的研究是被排除在金融理论的视野之外的。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聚集和使用的资金规模越来越大,保险业日益显示出其在媒介储蓄和投资方面的重要作用。基于此,保险的资金融通功能受到重视。 20世纪末期以来,随着保险覆盖范围的扩大和对社会经济渗透程度的加深,它在管理经济和稳定社会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因此,有关保险业社会管理功能的探讨成为国际理论界的热门话题。中国的保险业虽然尚处于发展的初期,但是,全面研究保险业的各种功能,显然有助于我们迅速追赶国际先进水平。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是同它的经济补偿功能和资金融通

2、功能同时实现的尽管保险的诸多功能的显现在历史上是个继起的过程,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是在它实现经济补偿和资金融通的功能过程中同时实现的。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认识这一点:1.分担国家的社会保障负担。保险虽然是一种商业行为,但是,在客观上,它能够发挥社会保障的功能,从而减少政府在这方面的费用。社会保障、社会安全这些事情应当由政府来做,但是,政府做的事情应当有一个界限,做多了,可能会培养出一个懒惰的社会,降低效率,如北欧国家那样,如果不做,当然也是失职。显然,这里面不仅有一个界限问题,而且存在一个如果政府不去做,用一个什么样的机制去代替它的问题。我想,保险业就能够非常有效地发挥这样

3、一种作用。因为保险业可以通过市场化的途径来聚集资金,并通过“今天为明天、多数人为少数人、健康人为病患者”的资金使用机制来为投保者提供社会保障。2.加强风险管理的有效性。风险管理是我们金融业最核心的一项任务。更广义地讲,我们整个社会管理的职责就是要发现风险并管理风险。应当说,我们过去在发现风险、掌握风险、分析风险这些方面做得是很不够的,而保险业弥补了这些缺陷。我记得保监会吴定富主席经常举一个例子,说的是,对于一座楼的消防设施,是消防队更在意呢,还是保险公司更在意。无疑,保险公司比消防队更在意,保险公司也更为了解这座楼里的保险设施的状况及其是否正常。相反,消防队很可能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大而化之,因

4、为,消防队往往是在事情发生了之后才去解决它的,而保险公司则必须防患于未然,因为这与它的经济利益相关。这是一个出于自身利益而去追求社会利益的典型例子。保险公司对社会管理和社会安全的贡献,都可以从这个例子中找到解释。对于社会稳定和社会管理来说,如果存在这样一类机构,它们不要国家拿钱,但却非常主动、自觉、仔细地去研究风险所在,它们对社会管理的贡献肯定是非常大的。保险业就是这样一类机构,它们的存在和发展,大大提高了我们认识和管理风险的能力。3.提供处理社会应急事件的手段。任何社会都会产生一些意外事件,因而,都须掌握一系列处理意外事件的手段。我们不妨看一看近几年的一些处理得好和处理得不好的事件。俄罗斯的

5、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件算是处理得不好的一个事件。事件发生之后,整个社会应对无措,其负作用直至现在还没有消除。处理得好的也有一些,比如,美国航天飞机爆炸事件和“911”事件。我觉得,美国的“911”事件的处理非常值得研究。发生了那么大的事情,社会的运转却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实属不易。受到影响最大的当推证券交易所,但5天之后也开业了,诸如挤兑之类的问题并没有发生。当然,这是美国社会运转高效率的体现,但是,资料显示,强大且无所不在的保险机制功不可没。因为受到损失的人很快就获得了应有的补偿。这是保险社会管理功能的体现。我们中国也发生了一些事情,比如说1998年的洪水,再比如说2003年的SARS.SAR

6、S发生之后,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但研究之下就可发现,我们的应急措施还不够,这当中既包括公共性的部分,也包括商业性的部分。这里说的商业性应急措施,主要应由保险业来承担。当然,在我们缺乏应急机制的情况下,在应对SARS时,我国保险业做得还是相当好的,及时推出了一些对应险种,从而迅速稳定了社会。这里体现出的社会管理功能无论怎样强调都是不为过的。4.作为稳定金融体系的真正的机构投资者。最近,中国资本市场讨论比较热烈的问题之一是它的稳定功能问题,其中议题之一是发展机构投资者。大家知道,我国资本市场的缺陷之一就是缺少机构投资者。所以,几任证监会主席都提出发展机构投资者的设想。多方努力之下,得到的结果是

7、什么呢?得到的结果就是基金业有了一定的发展。这里就有问题了。我们知道,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核心思想是要在资本市场上引入一个不同于散户的、不同于以投机为主的稳定的投资者,借以稳定市场。基金是不是这样一种机构呢?从西方国家的情况来看,基金固然是近20年来发展比较快的机构投资者,但它在稳定市场方面的功能并不显著。所以,早在几年前,我们就曾写过一些影响很大的文章,对投资基金的所谓稳定功能、跑赢大势等功能表示怀疑。从根本上说,作为稳定市场中流砥柱的机构投资者,必须与散户有不同的资金来源,有不同的投资目标,对资产负债表有一套不同的管理理念。这样看,惟有保险公司及养老金之类的机构,才会有不同于散户的行为。像保险

8、公司这样的机构,它可以而且必须考虑一个长时期的事情,必须在很长的时间跨度上考虑问题,可以不因市场的一时一事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投资行为,从而才能真正发挥稳定经济、稳定市场的作用。保险所以有这种功能,基本原因就在于它有相当稳定并可长期使用的资金来源。这是它发挥稳定经济社会功能的重要原因。从上面几个方面我们不难看出,保险业的社会管理功能是从来就有的,只不过,它是在实现补偿功能和资金筹集功能的同时发生的。有时候它不被人意识到,但它确确实实是存在的。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日益凸显经济越发展,保险业就越发达,它的社会管理功能就会越发显现。保险业对于经济发展的依赖性,相信不用过多解释,没

9、有经济的发展,绝无保险业的发展。在保险业大发展的过程中,它的社会管理功能也日益凸显。如果我们要看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相对地位的变化,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观察金融资产结构的变化,因为,每一类金融资产都对应着一类金融机构或金融活动。通常使用的指标有四个,即无风险资产(银行存款、短期政府债券等)、风险资产(主要是股票)、保险资产和债券。我们研究了美国、日本、德国和英国的情况,资料显示,这些国家的居民所持有的无风险资产比重是稳步下降的。这说明银行业务,特别是传统的银行业务,在这些国家是逐步萎缩的。风险资产的情况也基本相仿,比重也呈下降趋势。即便在美国这样的资本市场非常发达的国家,情况也是

10、一样。债券的情况稍微复杂一些,比重有升有降。然而,惟一稳步提高的就是保险所占的份额。这说明什么问题呢?一方面,它说明越来越多的居民将自己的储蓄投放在保险公司里,从而进一步证明保险业筹集资金功能的加强:另一方面,它也说明保险业的社会管理功能同样在增强,因为大家都依赖保险公司来满足自己的越来越多的保障需求。其实中国也有这种例子。我们采用横剖面资料,就发达城市和不发达城市进行比较,可以清楚地发现,就保险业的发展程度而言,一定是发达城市高于不发达城市。这是因为,经济发达了,人们才认识到保险的重要性,才需要用保险这种方式来实现自己集补偿、投资和保障为一体的需求。经济越发达,人们对保险的需求越强烈,这一事

11、实其实包含着非常深刻的社会道理。这不仅说明经济的发展程度越高,人们对社会管理和社会协调的需要越迫切,而且说明在以国家无偿支出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和以自愿的以商业原则为基础的保险业之间,有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我们不妨看看发达国家的例子。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一种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体系。国家包揽了一切,一方面固然给了居民很大的福利,但另一方面,国家为了筹措资金,必然征收非常重的税。同时,由于国家包揽一切,社会上滋生了懒惰之风,越来越严重地损害了社会的效率。鉴于此,自上个世纪的后二十年开始,世界各国都在改变自己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基本相同,就是用保险这种商业合约的方式自愿积累

12、个人账户,取代那种一边是高税收、一边是无偿支出的模式。说到底,社会保障体系的这种变化,就是从传统的那种政府收钱、政府花钱的模式,转变为全面沿用保险的原理,自己掏钱、自己来保护自己的模式。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充分地显现出来。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还是在与其他经济和金融活动密切结合中日益拓展的。还是举例说明。我们最近在研究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问题。通过细致研究发现,从发生抵押贷款到证券化、直至证券资产的流通,在整个漫长的资产结构变动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有保险机制的参与,而且,正是保险的参与,使得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才能得以顺利推进,使得原先并不受人欢迎的资产提升为被市场追捧的证券产品。我们为

13、什么要推行上述被称为“结构性金融”的金融措施呢?这是因为它的拓展关系到民生,而关系到民生的事情自然是社会管理的主要内容。可以说,正是因为保险业进入了这样一个民生行业,才使得这个行业有了社会管理的功能。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是在保险理念向其他的经济和金融领域拓展的过程中日益被认识到的1.保险业特殊理念的推广两年前,我的一名博土生做了一篇关于资产管理的论文。该文的核心观点是:风险是一种稀缺资源,而金融业的所有任务,都可归结为去发现这种稀缺资源。我认为这个立论很好,因为它可以廓清很多糊涂观念。众所周知,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整个金融界都在谈论如何防范与化解风险,而我们监管当局推出的一系列措施,几乎等于要求业

14、界去从事无风险经营。要求金融业无风险经营是做不到的,要彻底消灭风险,那就更做不到;如果做到了,金融业也就消亡了。金融业所以产生,就是因为实体经济中存在大量风险,金融业所创造出的所有工具,从存款、贷款,到股票、债券,并不是要消灭这些风险,而是为了管理这些风险。因此,金融业的所有能事,都可以归结为:发现风险,并创造一种金融工具去管理这种风险。在无风险经营那种似是而非的观念在我们经济生活中大行其道的时候,这位博士生提出风险本身是一种值得追求的稀缺资源的观点,应当说是可贵的。我同她讨论观点的来源,她告诉我,这个观点源自保险业。在这个意义上,保险业确实同其他金融业不同:因为有了风险,保险才得以产生;可以

15、说,保险产品的创新,保险业的发展,就是在不断发现风险的过程中实现的。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保险的这种先见之明就体现出来了。我们知道,所谓风险,指的就是不确定性,任何事情只要存在两种以上可能的发展结果,就应当说其中存在不确定性,存在不确定性就有风险,有风险就得想办法,就得创造金融产品去管理这种风险。守着资金而不发放贷款固然没有风险,但经济怎么去发展呢?我们这个社会为什么还要养几百万人从事金融工作呢?我们为什么还要这个不断生产那些饥不能食、寒不能衣的产品的金融业呢?保险业绝不会因存在风险而踟躇不前;相反,越是有风险的地方,保险业越是活跃。你那儿有风险吗,好的,我卖个保险产品给你。你买了这个产品,在你

16、出事的时候,我替你补偿。保险业一开始不就是这样产生的吗?毫无疑问,将保险业的这个理念引入其他金融业之后,必将在那里引起革命性的变化。事实确实如此。在最近的一次研讨会上,很多中外专家都谈到信用的保险问题。其前提是,现在银行发放了大量贷款,在流动性出现问题时,它本应调整资产负债表,或者将之出售,但是,出于各种考虑,银行通常都不愿这样做。金融工程专家说了,可以呀,我们出售CDO(资产组合抵押债券)就可以了,它可以使得银行在出售这部分资产的风险的同时,又将该资产保持在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中。讨论过程中,好几位中外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所有这些事实上都是保险公司要做的事,无非现在改由银行自己做了。这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它告诉大家,风险是个奸东西,问题就在于你要正确地认识风险,并设法创造出一个金融工具来合理地管理它。这里所说的CD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