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结构变化对粮食需求的影响与对策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6516527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结构变化对粮食需求的影响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人口结构变化对粮食需求的影响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口结构变化对粮食需求的影响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结构变化对粮食需求的影响与对策(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口结构变化对粮食需求的影响与对策作者:暂无 来源:粮食决策 2016年第8期刘合光 陈珏颖(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目前中国社会处于城镇化和老龄化双重加速阶段。城镇化与人口老龄化是我国未来一段时 期内重要的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二者反映了人口结构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的转型特征。国 际经验表明,人口结构变化对食品需求会产生重大影响。从人口城乡结构来看,消费主体处于 不同空间,收入水平、职业差异明显,消费习惯会产生明显区别。亚洲高收入国家二十世纪 7090 年代的发展经验表明,城镇人口扩大、畜产品消费量提高,意味着要消耗更多的粮食 (饲料粮),从而扩大粮食的总需求量。从年龄结构来看,作

2、为消费主体的人,在不同的生命 周期,消费需求会有明显的区别。美国统计数据表明,食品支出的高峰出现在 3544 岁阶段 之后逐渐下降,75岁以上阶段食品支出下降到高峰时的一半左右。根据FAO数据表1718岁 成人热量需求值达到高点,随后呈现下降趋势,6069 岁人口热量需求为最高值的70.3% , 8089 岁进一步下降到49.9%。我国人口在空间上表现为从乡村向城市快速迁移的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率从 17.9%上升到 2014 年的 54.77%,中国城镇化处于加速时期 而且未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将继续提高,2020205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86%。城镇化意 味着越来越多的乡村人口

3、转变为城市人口。我国人口在时间上呈现出快速老龄化特征。1982 年 我国老龄人口(65 岁以上)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为4.9%, 2000 年达到7%,我国已经迈入了国际 公认的老龄化社会。2014年我国老龄化率进一步增长到10.1%,2020 年以后中国将进入加速老 龄化阶段,到2030 年老龄化比率有可能接近20%。城镇化与老龄化将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多重 冲击,对粮食需求的影响同样不能忽视。城镇化将扩大我国粮食需求。据统计数据分析,我国城乡居民的口粮消费虽然有所下降,但是畜产品消费导致的饲料粮 消费增长迅速,因此人均最终的每日粮食消费量表现出上涨趋势。2012 年城镇居民年粮食消费 量比农村居

4、民高45.7 公斤。在考虑全面放开二胎条件下,课题组预测我国人口总量在2034 年 达到人口峰值14.9 亿人,城镇化率为74.49%,以2012 年城乡粮食消费量差异为基础初步匡 算,城镇化水平提高将导致粮食食用消费量增长1580 万吨,比城市化水平不变情况下的粮食 消费总量扩大2.82%。2034 年中国粮食消费量主要来自城镇居民的需求,份额为77.13%,与 2014 年情况(约59.2%)相比,份额显着扩大。预测结果表明,城镇化意味着未来我国粮食供 求均衡中来自需求侧的压力会有所扩大。老龄化将降低我国粮食需求。课题组在湖北、云南和河南的调查表明,老龄人口日常饮食口味偏淡、消费的动物性食

5、品 比重相对较少,粮食需求量明显减少,大致比其青壮年时期下降30%左右。FAO发布的不同年 龄组别食品消费权重表显示,老龄人口食物消费水平为青壮年的50%70%。根据该权重表,在 预测了未来人口趋势、年龄结构的基础上,课题组测算了两种口径下的我国未来粮食需求总量, 发现在老龄化情形下,我国粮食需求峰值比常规预测早五年达到,而且少1029.24 万吨,差额 约为2015 年我国粮食产量的1.66%,这意味着我国在谋划未来粮食供给时可以有1.66个百分 点的松弛空间。我国粮食需求将出现倒U型走势。人口变化是我国粮食需求变化的主导性决定因素。未来我国人口增长呈现倒 U 型走势。按 常规预测,2034

6、 年我国粮食需求量将达峰值,此后粮食需求量下降,2050 年粮食需求量回落 到与 2019 年相当的 6.48 亿吨。同样,在考虑年龄结构的情形下,我国粮食需求量于 2029 年 达到峰值,此后逐渐减少,2050 年回落到与 2017 年相当的粮食需求水平 6.28 亿吨。综合城 镇化与老龄化对我国粮食需求影响时,我国粮食需求量呈现倒 U 型走势,其峰值出现在 2032 年,为 6.73 亿吨,此后逐渐减少,2050 年回落到与 2019 年相当的水平 6.42 亿吨。综合来看 城镇化的增量影响大于人口老龄化的减量影响,因此综合方案的粮食需求峰值和达到时间居于 中间位置。鉴于此,未来应对人口变

7、迁、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需要采取有效对策。首先,要针对人口 变迁趋势准确预测中国粮食需求。人口变迁会导致中国粮食需求发生重大变化,保障我国粮食 安全必须考虑人口变迁因素。一方面要把握城镇化进程,有效预测未来城镇化人口规模,为相 应增加我国粮食多渠道供给早作筹谋和精准测算。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着重考虑未来老龄化趋势,考虑青壮年人口比重下降导致的粮食需求减量,为适度控制我国粮 食供给提供数量依据。人口变迁导致的、精确的综合增减量到底是多少,还需要进一步建立科 学的人口粮食需求预测系统。该预测系统要解决三大关切,一要掌握我国不同人群、不同地 区对不同粮食品种的消费需求参数和变化规

8、律;二要建立家庭消费和外出消费数据库,补足当 前我国粮食需求外出消费无统计数据的缺陷;三要充分考虑影响我国人口变迁的新因素,比如 全面二胎政策以及国际人口流通等,对这些重要影响因素考虑得越全面,影响机理梳理得越清 晰,越有利于提高我国粮食需求预测的精确度。其次,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满足我国粮食增量需求。课题组预测表明我国未来粮食需求量高峰为 6.73 亿吨,比我国 2015 年的粮食产量高 8.24%,约 5119 万吨,约占世界粮食市场 1316%。未来我国完全可以把增量 需求投向国际市场,这种贸易量是国际粮食市场可以承受的。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满足我国粮食 增量需求,要采取“稳步扩大粮食贸易、稳

9、定粮食需求预期、合作开发粮食资源、布局粮食产 业环节”的战略举措。可以逐年有节奏地稳步扩大粮食进口量,符合我国粮食安全立足国内的 战略要求;而且,国际社会能够对中国粮食进口需求形成稳定预期,针对中国形成有效的粮食 供给,不会剧烈冲击国际粮食市场,不会导致国际粮价飙涨。鉴于国际粮食资源和开发技术及 能力之间不完全匹配,中国要积极实施粮食“走出去”战略,统筹利用国际国内粮食生产资源, 实施负责任的农业投资,积极在东道国传播粮食生产技术、增加投资,有效协助东道国解决粮 食安全问题,同时增加全球粮食供给能力。中国以全球视野配置粮食资源,需要从全产业链布 局的角度出发,在粮食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合理布点,长

10、远谋划,形成全产业链的掌控能力和导 向性影响能力。其三,要着力保持生产潜力适当调低粮食产量目标。在政策支持、科技进步、粮农积极性 高、气候有利的总体利好环境下,2015 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二连增”,保障了国家粮食 安全。但是,粮食“十二连增”背后出现了粮食生产成本上涨、国内价格高过国际粮价的现象, 导致一边是大量进口,一边是粮食库存积压严重。破解这个难题亟需采取有效对策:一是调整 粮食支持政策,适当调低粮食收储价格,促进国内粮价合理回归;二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 于技”的战略,实行轮作休耕政策,修复粮食生产所用水土资源的承受能力,缓解粮食生产的 生态压力,有效消化目前较高粮食库存;三是主动满足并合理调控国内对进口粮的快增长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