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五教案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Word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651391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五教案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五教案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五教案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五教案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五教案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五教案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五教案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Word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五教案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社会科学是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包括政治经济学、法律学、历史学、文艺学、美学、伦理学等。社会科学类文章是阐述社会科学研究的文章。它既是探讨社会科学问题,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手段,又是概括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文字载体。高考对现代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的测试,题型丰富,覆盖面宽,思维容量大,能力要求高,综合性强,主要考查掌握知识的牢固性、逻辑思维的深刻性和运用语言的灵活性。试题的区分度较大,失分率较高。社会科学类文章高考试卷命题的类型有两种:一是第卷中阅读一篇文章答四道选择题,如2001年全国高考卷的铜奔马正名;二是第卷中阅读一篇文章答

2、一道选择题,三道简答题,如1999年全国高考卷的创造宣言。(上海卷与全国卷题型相同,题数不同)前者的命题思路与自然科学类文章的命题思路相近,后者的命题形式与文学作品的命题形式相似。10年来高考试题中出现的社会科学类文章内容广泛,涉及社会科学的许多方面,有政治经济、教育探索、考古研究、诗画评论、文学评论、艺术鉴赏等。近年来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的“考试内容”中都明确要求:“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其中考查阅读社会科学类文章能力,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题量为4题,赋分每题3分,共12分。社会科学类文章的内容范围很广,既可能会涉及到天文.地理.生物.物理.化学以及当代最新的高科技知识,也

3、可能涉及到政治.社会.历史.地理.文学.美学等学科的知识。但其阅读目的并不是为了弄清楚这些知识本身,而是借助语文的学习方法和规律,完成阅读理解的任务。社会科学类文章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的文章,包括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美学.伦理学等学科的文章。高考命题注重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播。本考点内容逐渐引起了命题人的重视,另外,它涉及面广,所论多为人们共同关注的某一问题,因而读者范围较自然科学类广泛,是高中生必读的一类文章,因此,考生应该重视这个考点。命题材料丰富,凸显文化含量.人文价值.教化作用,注重着眼全文筛选.提取与整合信息,对考生整体理解能力的考查力度加大,“提炼.概

4、括和拓展”成为考查的重点。阅读社会科学类的文章,掌握基础知识是必要的前提。以下对照考点将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的有关知识作些梳理。 / 1理解(B)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重要词语的含义”包括这些词语的基本义、比喻义、语境义。把握词语的基本义要从分析词语来源、词类、结构入手,对概念的理解要准确判断概念的本质属性。理解与确认词语的比喻义要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比喻的本体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分析词语的语境义,要注意从整体阅读理解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在明确词语所在的语句的句意、所在段落的含义、所在语段前后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理解并解释句子含

5、义可从下列角度入手。一是语法分析。对复杂的单句要分清其句子的主干,明确陈述的对象,理解其修饰、限制的成分。对复句要明确区分其句间的关系。对句群要通过分析关系来理解句子所表达的中心或重点。二是语境分析。首先要准确判断句子在文中或语段中的位置,理清是否为起始句、收束句、过渡句、中心句、关键句等。其次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联系来确定语句的基本内容或含义。同时还应抓住作者的基本行文思路,把握文章脉络,从整体联系中去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三是修辞分析。对运用修辞格的语句应从修辞本身的特点出发来分析理解,如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运用反问、反复的句子要分析表达的思想内容。2分析综合(C)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6、。对于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要注意下列方面:一是分清要求类属。对材料分类,标准不同,类属不同;对材料整合,要求不同,类属也不同。首先要认定筛选并整合的标准和要求,前提认定了,才能准确而迅速地进入解题的正轨。二是紧扣语言环境。要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注意联系作者的观点和写作意图,在语境信息中筛选出重要信息。三是辨明材料主次。既要避免遗漏主要的信息,又要避免夸大次要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文章常见的结构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并列式的几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没有主次的。对照式是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或者是用另一种事物或意思来烘托某一种事物或意思。层进式的

7、各层次、段落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次、段落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总分式就是总说分说的关系,有先总说后分说、先分说后总说、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三种类型。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内容要点”又分为“显形要点”和“隐形要点”。“显形要点”是指在文章中有明显语言标志的,如用“首先、其次、再次”等表序列的词语,或某一段中并列于其他段落的中心句;“隐形要点”是指作者观点并无语言标志,散见在文章各处的要点,要在文章各部分的字里行间去寻找并概括,从各种信息中揣摩作者意图。具体地说就是:对具体的内容准确地加以概括,提炼出它的核心,这是一种抽象的概括能力;对抽象的内容加以阐发,使之具体

8、化,即利用具体的材料或经验作出解释,这是一种形象发散思维能力;对含蓄的语句加以解释即结合具体语境分析,揭示语句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义,这是一种综合分析思维能力。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最基本的方法是根据文体特点对文章内容作具体分析。如议论文要分析其论点和分论点,一般来说,这就是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还要分析其论证材料,特别是正反的事实材料,其中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倾向。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有的是直接表述出来的,有的则是分散在多处。对于前者,只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直接提取就行了;对于后者,需要在辨别和筛选后得出正确判断,然后作出准确的概括。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根据文章

9、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首先应在整体阅读的前提下,把握全文的基本思想倾向、观点态度,筛选出文中的有关重要信息,注意不同观点之间的区别及作者对它们的评论或看法。读通了全文,掌握了主旨,做题才会准确。二是抓住隐含信息。挖掘有关材料或信息中的隐含信息,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或者是文中对某一方面的问题没有明确的说法,或者是作者对问题的发展做了一定的暗示,或者是命题者对某一问题变换了一个角度,或者在文章的分析总结中临时借用了某方面的材料、观点,或者是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变换,等等。三是注意语言标志。语言形式的提示作用很重要,应密切关注,抓住了某些关键词语也就可能找到重

10、要信息。如表时间、趋向、主次、判断、因果、类比、总结概括等语句,句式上的因果、转折、条件等。四是掌握必要的推断方法。这主要指一般的逻辑推理方法,如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在阅读理解过程中,注意通过联想、想像、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准确地获取和加工信息。考点1 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的含义和重要句子的含意【考点聚焦】这一考点在高考能力要求方面属于B级层级。它是在识记基础上的高一级能力层级,要求考生能对文章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重要句子的含意做到能够领会,并能作出简单的解释和准确的判断。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重要句子的含意,考生经常出现以下错误:1关于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方面,考生主要容易只注意到词语

11、的词典义,忽略了词语的语境义。2关于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方面,考生主要容易孤立地、片面地、静止地理解句子的表层含意,而忽视了句子在文中内容和形式方面所起的作用。在复习时,教师应不断强化考生的语境意识,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章”的原则,并注意以下几点:1 掌握词语语境义有关知识;2 形成迅速领会词语所表达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能力;3 辨别词语在句中及文中的作用;4 培养从分析句子结构入手,正确理解句意的能力;5 掌握分析内涵丰富、语意深刻句子的方法;6 辨别重要句子在文章内容和形式方面所起的作用。【考点分解】第一讲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第二讲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第一讲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

12、义【名师导学】首先,考生必须从词汇学的角度,从宏观上掌握词语的基础知识。诸如词语的构成、词语的来源、词语的分类(意义、词类、结构等)。上述的知识研究的范围只停留在词语的语表义,或称词典义。这类词语的意义一般在高考中不会直接考查,只是作为高考中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熟悉这类知识很有必要,是为在考试时理解文中词语布置了较为广阔的知识背景。其次,重点建立词语的语境义的概念。语境义是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形成的临时意义。语境义相对于词典义,两者不同的是,词典义相当于固定住户,在词典中找得到其解释的词条,是人们在使用词语时约定俗成的含义;而语境义往往是词典中没有的义项,是临时住户,只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暂居一

13、下,脱离了语境的“住处”,其临时的词义就不复存在了。如话剧陈毅市长中,陈毅市长在拜访化学家齐仰之时说道:“我们共产党人也是搞化学的。”这里的“化学”一词,就不是词典上的“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之义,而是“变化人的学问”或“改变人思想的学问”之义。再次,掌握语境义形成的一些情况。1 特殊义。特殊义是指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特指的意义。例如1998年全国高考卷第23题考查对“转基因作物”一词的理解,就是考查这一词语的特殊义。23根据文意,对“转基因作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因环境影响脱氧核糖核酸的变化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B能够产生抗除莠剂、抗植物病毒等额外基因的作物。C一种

14、利用移植其他生命体基因而形成的新的杂交作物。D移植了其他生命体基因从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2指代义。指代义是指某个词语在行文中指代了上文或下文中的词语、短语、句子、某几句话或某个语段的含义。理解指代义,要确认词语所指代内容及其范围、位置和层次等。词语的指代义有两种形态。代词形态,即用代词来指代某个意义。例: 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其”的含义是人类社会的每一个发展阶段各有其独特有文化,要是我们把人类文化的每一个阶段的成就综合起来,分门别类,互相比较,就可以对各个阶段人类文化发展的相对量及其发展进度的比率得到一个印象。答: 解析答案应为“各个阶段人类文化发展的相对量”。加点的“其”究竟是指前文的“相

15、对量”,还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相对量”,还是“各个阶段人类文化发展的相对量”,这里就牵涉到指代义所确认内容的范围问题。从整个语境看,这里应包含了“相对量”前面的所有定语。 非代词形态,即用非代词来指代上下文中的一些内容。例:即使穿过普通的透明材料,比如玻璃或水,光速也会略微降低,因为光会与组成材料的原子相互作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影响是微弱的,并且任何加强这种影响的试图都会导致光的吸收。因此,重要的是使光的速度降低,而且不至于被吸收。韦尔奇博士通过小室做到了这一点。这种方法把铷原子置于一种非常微妙的量子状态中,在这种状态下铷原子不能吸收光。同时,两束光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另外一束波长很长的光,这束光的传播速度比原先两束光的速度要慢得多。17.文中加点的“影响”一词的意思是A. 普通的透明材料使光的速度降低B. 光对于所通过材料的原子的作用C. 两束经过细微调节的激光的干扰D. 小室中热的铷原子减慢光速的效果(选自200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答案为A。选择对A项,关键看原文语境,从上文看“但是在这种情况,影响是微弱的”中的“在这种情况下”是指光穿过普通的透明材料,受到的影响是什么呢?影响是“光速也会略微降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