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安全状况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6492505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校园安全状况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大学校园安全状况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大学校园安全状况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大学校园安全状况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大学校园安全状况的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校园安全状况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校园安全状况的调研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华东交通大学校园安全状况的调研报告印明宝,张声纲,刘银川,朱鑫亮摘要:本报告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考察、现场访问、查阅文献等多种方式调查华东交通大学在校学生在宿舍安全、电信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信息安全、心理安全方面的状况及对学校安全教育建设的建议,旨在了解学校的安全现状及在校学生的安全意识,分析校园内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成因,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方法。摘要:高校、安全、调查一、调研背景校园安全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关注的问题,更是大学生在校期间人身财产的重要保证。学生的生命健康高于一切。安全,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学校在查寝时发现有学生在使用大功率电器和学校多次出现

2、物品失窃以及各式各样的传销和电信诈骗等事件,对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了威胁,并引起学校领导和师生的重视,多次组织了班级的安全班会,使校园安全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二、调研的目的及意义在校园安全教育日益重要的情况下,我们组决定从大学生在校园中可能会碰到哪些安全问题,如何解决这些安全隐患,大学生对校园安全问题的看法及自身对校园安全的认识等几个方面对我校大学生展开调查。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此次调查了解到大学生对校园安全的认知程度,从而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意见并为大学生提供校园安全方面的帮助,以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保护自身的人身财产安全,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一个安全文明的校园。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既是高校教育

3、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与实践意义。研究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总结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的有益经验和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的一般规律,拓展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内容、丰富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方法,提出加强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的有效对策,丰富大学生安全意识的教育理论,推动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和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科学发展。 对大学生科学地进行安全意识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安全观念,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整个国民安全意识,从而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水平。加强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不仅能够适应高校安全形势的发展,还可

4、以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从而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三、调查方法与研究路径 本次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包括网络问卷和纸质问卷共200份),对数据进行统计,绘出条形图,饼形图。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目前校园安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对这些数据和现象进行探究,并给出一些解决问题建议与方法。四、交大现状调查结果(一)火灾安全隐患1.宿舍内火灾安全隐患 大学生宿舍内引发火灾的隐患因素很多,由图所示,列举了具有普遍性的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宿舍内燃蜡烛这个安全隐患较轻,仅占 5%,随着各式各样的台灯大量进入宿舍,燃烧蜡烛已不再是普遍现象。 除此以外,其他各项火灾隐患均大量存在。几乎

5、所有学生离开宿舍时习惯性的只带上需要的随身物品各自离开,都没有自觉的意识到离开宿舍要切断电源的重要性,此类 学生占到 48.5%,这个数字令我们毛骨悚然。现在社会已不再是简单的电灯电视时代,高科技产品日新月异,笔记本电脑、高档手机、大功率电器等等争先恐后涌入各个角落,在宿舍人员密集的居住区,无限的电量通过有限的几根电线笼罩在各个房间,离开宿舍不拔电源,短路起火引发事故是必然。 在宿舍内吸烟占 18.5%,不仅是男同学吸烟,当下的部分女同学也有吸烟的癖好,这一类学生将近占了一半的比例;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也是部分专业的需要,几乎 80%以上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笔记本电脑,随之在宿舍内私拉乱接电线

6、的学生也就急剧增多,占到 11.5%;当代大学生除了学习以外,个人形象和享受生活的愿望也配套涌来。据了解,每天坚持洗头的同学占到 65%左右,大功率吹风机应运而生,因此在宿舍内使用大功率违规电器的学生达到 7+%;为了方便使用手机,绝大部分学生把手机充电器在充电状态下放在随手可及的地方,比如说枕头和被褥下面,这类学生占到 78.74%,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手机充电器都是高质量信得过产品,即使有危险,也不过是万分之一,他们在用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做筹码殊不知手机电池也有假冒伪劣产品、爆炸伤人的案例屡见不鲜,后果极其严重性。 总之,调查显示,大学生宿舍内火灾隐患因素随处可见,且屡禁不止,侥

7、幸心理滋生,安全意识非常薄弱。 2.使用灭火器情况 调查中,73%的学生表示曾经通过各种渠道培训过或实际操作过灭火器的使用,遇到火情,会第一时间选择使用灭火器灭火,最大限度的挽救生命和财产。而有 27%的学生则表示从未接受过任何有关灭火器的培训或实际操作,也就意味着近 1/3 的学生仍不会使用灭火器,在遇到大火险情时,这部分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 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学生还是有灭火常识的,少部分同学需要进一步认识使用灭火器的重要性。(二)交通安全情况1.过马路情况 调查显示:大学生过马路时,99%的学生能做到按照交通规则行走,仅有 1%的学生随心所欲,不看信号灯,不走斑马线,我

8、行我素,随意穿插于车流之中。 不难看出,绝大部分大学生外出时都能考虑到自身安全问题,自觉保护人身安全和交通安全的意识较高。 数据显示,大学生外出搭车时,有 73.58%的学生会经常考虑搭车的安全系数,不会图一时之便搭乘摩托车或“黑出租”等无经营执照车辆,选择搭车时会比较慎重;16.31%的学生也偶尔考虑搭车的安全因素,但一般很少;10.99%的学生搭车很随意,根本不考虑安全问题。 不难看出,绝大部分大学生外出时都能考虑到自身安全问题,自觉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意识较高。 (三) 饮食卫生情况 在饮食安全方面,33%的学生很在意饮食卫生,比如,在购买食品时,只买正规厂家生产的保质期内的食品,从

9、不在小摊购买散装食品等。而 61%的学生则认为不用太注重卫生,大众化的饮食没有任何问题,偶尔的不卫生反而能增强体内的免疫力,散装食品和小摊食品更多样化,购买起来更方便。6%的学生在这方面非常随意,认为没必要那么小心,反而认为太注重卫生是洁癖,太娇气,甚至还自我安慰: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不难看出,大学生阶段,绝大部分学生对饮食安全重视不够,据了解,有近一半的学生来自农村,这可能与部分孩子小时候不太注意卫生而养成的生活习惯有关,比较随意,病从口入的安全意识薄弱。 (四)财产安全情况 1.信息外漏问题关于信息外漏问题,在调查中发现 61%的学生经常把有关自己的信息告诉别人,比如,收到不明身份的邮件

10、时,会打开网站填写相关信息;为了获得小赠品或一时的小利益,毫无防备的办会员卡,如实填写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等重要信息;经常用自己的生日或电话号码作为银行密码等。11%的学生也偶尔外漏信息,但一般较少。比如,qq 聊天时在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随意将自己的个人信息告知他人等。21%的学生比较慎重,从来不将涉及自己的个人信息告诉他人,很谨慎的保护个人信息,比如,在 ATM机取款时,会警惕周边的行为防止密码泄露等。从数据看来,绝大部分同学因为年轻,社会经验较少,遇事不慎重考虑头脑一热就把个人信息(银行密码,个人信息,家庭信息,网络信息等)随意告诉他人,导致丢失被盗,上当受骗,欺诈受害甚至丢掉性命的恶果发生

11、。 2. 贵重物品防盗问题的考虑 调查显示:67%的学生能够意识到贵重物品要妥善保管,一旦发生丢失被盗情况,第一时间告知管理人员或报案;21%的学生大多数情况下也能意识到贵重物品不能随意乱放,但是没有养成良好习惯,仍丢三落四。只有 12%的学生认为贵重物品是自己的,怎么放置与别人无关,即使丢失或被盗,也会埋怨运气不好,忍气吞声或是自认倒霉。上图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大学生还是能清醒的意识到自己的贵重物品应妥善保管,严防丢失被盗,只有一少部分同学因为疏忽大意,丢三落四,丢失被盗意识尚浅,导致后果才悔恨当初。 (五)心理安全意识1.因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导致心理安全问题 步入大学以后,要融入来自不同地域、

12、不同家庭、不同成长背景的同龄人的大集体,生活习惯、个人兴趣、价值观念等都需要磨合,大学生阶段处于个性张扬时期,对人际交往的期望值较高,人际关系处理稍有不当,可能缩小生活圈,严重者可能会产生心理安全问题。据调查,遇到此类问题时,62%的学生能够或多或少的向朋友或家人倾诉,看情况自己处理的占 29%,闷在心理不说的占 7%左右,向专家求助的仅占 2%。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在人际交往方面遇到问题时,能够做到找人倾诉或发泄,也有一部分同学遇到困难时碍于自尊心的考虑,悄悄的压在心理,既找不到好的解决办法,又不愿意找人求助,久而久之就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影响着身心安全。 2. 因对学业成绩不满而产生的心理安

13、全问题 因学业成绩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现象比较常见。调查中发现,58%的学生在经过努力之后考取的成绩不如所愿时,会向辅导员老师求助(为了获取奖学金等荣誉请求辅导员老师想办法更改成绩等),有 32%的学生了解成绩不如意以后,下定决心,课下努力,争取下次考试取得满意成绩,10%左右的学生因此开始厌恶学习,认为无论怎么努力都不能取得好成绩,开始放任自流,成绩一滑再滑,成为后进生。 由此看出,为了满足个人成就感,大部分大学生还是比较重视成绩的,一旦成绩不理想会想方设法提高,只有极少部分同学没有计划目标,无视成绩好坏,自甘堕落,不思进取。 总结以上调查结果来看,无论是在“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安

14、全问题”上,还是在“与大学生日常生活联系不太紧密的安全问题”上,大学生的安全意识都有值得肯定和发扬的一面,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重视并加以改善和解决的问题。 五、调研结果之对策建议(一)加强校园安全专门立法 首先,尽快制定校园安全法,建立统一的校园安全防范制度,确立学校安全标准、明确学校与主管部门的安全责任等。世界各国如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都制定了适合本国国情的校园安全法,使有关校园安全风险防范与治理工作的开展有了充分的法律依据。校园安全关系具有复合性,它不仅包括纵向隶属性特征的教育行政关系,还包括横向平等性特征的教育民事关系,这种复杂的法律关系亟待相应的法律予以调整。具体来说,一是要

15、规定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保障校园安全的具体职责;二是要规定学校在校园管理中的职权和安全职责及其法律责任追究制度,合理划分学校、家长及社会的责任及其承担;三是要规定校园常态管理制度和应急管理制度。其次,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我们应吸取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和教训,将安全作为基本人权来考虑,从制度上建立一套防范不安全因素的规范,构建立法理念明确、层次缜密、配套完善的校园安全法律体系,从而将校园安全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此外,大学校园章程作为国家法治和高等教育法治的具体表现,应把大学的重要事项纳入其中。因此,大学也就有必要将保障校园安全作为体现基本人身安全权利的事项,并作为大学管理机构的职责写进大学章程。(二)引入校园警察模式与多部门合作 随着近几年的不断扩招,校园呈现出开放与包容的特点,而校园安全形势也更加严峻,校园治安情况更加复杂,这使校园安全保障问题涉及范围更为宽泛。学校的教育性质以及经费来源决定了学校无论采取何种自我保卫力量都是薄弱的。就此而言,美国的校园警察制度值得我们借鉴。美国校园警察制度是校园安全风险治理的一个重要特色。1990年美国议会通过的校园安全法正式确认了校园警察制度,从而以联邦法的形式确立了校园警察体制的法律地位。鉴于我国目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