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读后感15篇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6490212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目送读后感1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目送读后感1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目送读后感1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目送读后感1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目送读后感1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目送读后感1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目送读后感15篇(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送读后感15篇 仔细品尝一部名著后,信任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开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目送读后感,欢迎阅读与保藏。 目送读后感1龙应台的目送是一部对亲情和周边人物的感悟散文。异样喜爱她写的亲情,抒情、真实、含蓄,并为之深深感动。目送是全书的首篇,描述的是目送孩子的成长,目送父亲的远去。其次篇雨儿写患老年痴呆症的年迈母亲,母女情感真心实意,让人感动,第三篇十七岁写的是青春期儿子的“独立”,还有感情、明白、胭脂、为谁等等,这些都是写父亲的逝,写母亲的老,写儿子的离,把个人生命中最私密、最深埋、最不行言喻的伤逝和舍”铭刻在心,诉诸文字,

2、到处是感同深受的亲情味道,篇篇有让人沉吟难忘的人生情景。古人云:四十不惑。人过四十后,经验过很多次的生老病死的场面,再读目送这类亲情散文,感悟许多,异样是目送中的:“我渐渐地,渐渐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可是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渐渐消逝在小路转弯的地方,并且,他用背影静默告知你:不必追。”人在生命的路途中,许多时候都是这样:安静中透露着的哀痛,让人不甘又无奈。恒久记得儿子在第一次拿到学习成果单时的情景,手拿奖状,在人群中急迫地找寻我地样貌,那时的我就是他的天;高校四年,每次打电话时,即便是在脚骨折卧床时,他的声音是欢快

3、的语调,第一句话恒久都是“妈妈,我很好!”我很感谢儿子的孝顺,但心里也明白,儿子长大了,能自我担待全部的伤痛,对父母的依恋会越来越少,每每想到这,那种酸楚而又心存喜悦的无奈,瞬间会填满我整个胸膛。读目送会我又一次地感受到送父亲走时的那种撕心裂肺的哀痛,也会想到了每次回家看母亲时,母亲那欢愉的目光和不停叨唠的话语。世间大小小起起落落的事,最终还是寂静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目送所描述的都是人们所经验的,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读目送总有想流泪的感觉,为逝去的或正在远去的亲情,挽留不住的是匆忙的生命脚步,能留下的就是记忆;读目送懂得了对于生命,最好的看法不是挽留,而是珍惜;读目送有些更深的感悟:再多的缺

4、憾不舍都可是是生命的过程,我们只能往前走,用此刻来填补过去的空白和伤口,带着爱和释怀与生命和解。目送读后感2读目送这本书的时候我不得不怀着一种沉重的情感,不得不说,其中看似平凡的字里行间,却是蕴含了龙应台对于人生对于两代人之间关系的感悟,读起来令人愁闷却又无奈。这是一本感悟性的人生之书,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悲伤,漂亮。目送这本书中的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挚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同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尽和决然的虚无。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开头时,其中引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来告诫

5、我们要时时留意生活中的美妙,抓住转瞬即逝的生活,人生以及这一切。我看华安小时候,龙应台看着他的背影,目送他进入幼儿园;十六岁出国时,龙应台始终在等候,等候他消逝的回头,但是他,没有。只留下了背影。二十一岁后,在同一个高校,却同路不同心,只留下背影,背影,始终都是背影,结合在一起构成整本书,最令人伤心的一句话:我渐渐的,渐渐的,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她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的在目送他的背影愈行愈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头,看着他渐渐消逝在小路的转弯处,并且用他的背影告知你:不必追。这段文字初看时令我落泪,虽说平淡,但其中那种落寞、无奈的情感却无论怎样都抑制不住。而后,又借此联系龙

6、应台的父母,她突然发觉,父母于自己,便如自己于自己的儿子,一代一代,循环往复,接连不断,令人更加心塞。父亲的去世,在火葬场,龙应台突然发觉自己总是在暮色中坐上飞机,发觉自己也是常对父母以背影。在母亲失忆后,她常常陪伴母亲,如当年母亲带自己那样带母亲,这才发觉对于父母是多么的爱,不由使人潸然泪下。而在飞机上,龙应台望见一位老人后惦念起自己的父亲,想看若有机会与父亲在一起她会怎么做,以前每一个细微环节、点滴,无比微小,让人身临其境。很明显地可以看出,幻想过许多次。可以看出,她是多么思念父亲,多么懊悔从前。读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孩子为了自己的长大,总会渐渐疏远父母,而在经验了许多,成长之后,

7、才发觉自己是多么依恋他们,因而懊悔,而大多为时已晚。一代一代均是这样,犹如因果报应的循环,令人伤心。目送读后感3她有一双温顺的眼,为人母,慈祥地凝视孩子,为人子女,关怀地凝视父母;她有一颗细致的心,感受大千世界极致微小之处,找寻常人不曾想到的生活大道;她有一支淡如水的笔,却一语道破道破世事百态。龙应台的文字就像上好的绿茶,初尝有其苦涩感,但回味浓醇,令口舌生津。第一次读她的书是在六年级,觉得内容着实生涩难懂,与我的生活相距甚远,于是便将它束之高阁,庋藏焉。直到这个寒假重新将它取出,细读后突然觉得烟消云散,眼前豁然开朗,读至精彩处,还不住颔首以表赞同。所以,人对大义的理解实力与他的年龄、阅历成正

8、比。全书里令人影响最深的一句唯恐就是我渐渐地、渐渐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著,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我对其的理解是,每一代人都有他不同的思想,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就似乎一条从宽敞的大道走进岔路。在大道上父母与孩子相濡以沫,相互扶持;一旦走到路口,父母、孩子就不得不选择最合适自己的那条路。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渐渐消逝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静默告知你:不必追。那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多陪陪父母,多分一些爱给他们,不要远远地望着他们的背影而心存愧疚。还有一篇令我感想较深的是狼来了。在许多人的传统观念里,狼是一种残忍而机

9、警的动物,它们总是捕食和顺的小绵羊和可爱的小猪;在故事狼来了中,狼群引得全村人手持锅碗瓢盆扛着锄头扁担欲杀之;更有父母从小告诫孩子你再不听话,大灰狼就把你叼了去吃掉云云。然而事实上,狼并非如此可恶。它们团结合作、共同进退、知恩图报、坚毅执着、锲而不舍、和谐共生。由此可见,人从小被教授的观念经常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不到特定的状况不会轻易变更自己的想法,这也是为什么早教如此重要。目送共散文七十三篇,道尽子女与父母的牵绊,兄弟的携手共形,挚友的牵挂,在脆弱的边缘迷失,在失落的低谷徘徊。可以说读一本她的书,就是读一遍人生。目送读后感4“我渐渐地,渐渐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

10、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的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渐渐消逝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静默告知你:不必追。”像掷入湖中的石子,荡起层层涟漪,我的心,久久不能安静。龙应台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支笔,我也曾读过她的野火集,面对社会,面对国家,她的文字寒气逼人,如刀光剑影,直捅多数人的虚伪、软弱。面对家庭,面对亲友,她却表现出极其温顺宛转的一面,如微风拂过麦田。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一本目送道出了人生多数的悲欢离合。目送儿子的长大,两颗心愈冷愈远;目送父亲的逝去,再无人遮风挡雨;目送母亲的苍老,美妙回忆慢慢埋没;目送兄弟的背影,时间不允谈天说地这本书像一碗胡辣汤,融合了多

11、数的酸与辣,流下了无尽的泪与汗。作为母亲,作者目送儿子长大,由百般依恋到再也抓不住,彼此的谈话更加生硬,每一次离别时所期盼的回头也很难盼到。母亲的心慢慢落寞,饱含着深厚母爱的心再也没有机会表达。作者的无奈,悲伤,令我动容,不知我对父母的哪一次顶嘴,哪一次冷漠,曾让他们心情灰暗,泪流满面呢。他们看着我一次次长大,一次次获得成就,在他们欣喜若狂的外表下,又掺杂着几丝无奈与心酸呢。作为儿女,作者目送着父亲慢慢逝去,母亲慢慢苍老,那令人眷恋的,也曾令人厌烦的父爱母爱啊,一去不返了:或许在那一道道皱纹爬上他们的脸蛋时,或许在一根根白发慢慢代替了他们的黑发时,或许在他们的背影渐渐单薄,慢慢佝偻时总之,他们

12、那颗爱意充足的心,也会爱到无力,爱到枯竭。此时,他们就像儿时的我们,须要被爱。读到这,我才知道,原来我们和父母相处的时间早已进入了倒计时,每一刻都是不行多得的珍宝。待到懊悔莫刚好,又岂是泪水可以挽回的。“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这一句感慨,触碰了我内心最脆弱的屏障,眼泪顷刻奔涌而出。成长的道路上,有许很多多的人分道扬镳,即使再见也生疏了,有的人或许还在你身边,但终归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离开。我们能做的,只有珍惜相聚时的每一刻,将美妙牢记于心;重视每一次离别人生的无常,使得每一次都可能是最终一次。我们总归要面对只身一人,或许会惊惶失措,或许会孤独无助,想想

13、那些真挚的情感吧,它们会激励你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目送读后感5前段时间,我和儿子一起阅读了目送。这本书是龙应台“人生三书”的第三本,是一本情感性的文集。全书包含七十三篇散文,写父亲的逝去、母亲的苍老、儿子的离别、挚友的牵挂、兄弟的同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龙应台深邃、悲伤而又细腻暖和的文字,触动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对亲情、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相识。“我渐渐地,渐渐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而他用背影静默地告知你:不必追。”这是目送中最为经典的句子,也是流传最广的。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份血浓于水的

14、亲情感慨,更是一份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索。当子女长大了,自我意识起先觉醒,便不再像儿时那样亲近依靠父母了,此时尚未读懂人生中最深的亲情和眷恋;经过岁月的历练,光阴的浸染,当子女能体会这份浓浓的厚爱时,父母却已在时间的消逝中渐渐老去,最终留下的只是一个蹒跚的背影。读完全书,我掩卷深思,一缕淡淡的悲伤在我心间萦绕。比我高一个头的儿子即将中学毕业了,这也意味着分别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回首这一路的携手,总有一些温馨的画面定格于记忆的深处,挥之不去。当我牵着他的小手,将他送进幼儿园大门时,他不停地回头,在人群中找寻着我,小小的眼眸中盛满了依恋,这时我的心总是变得很松软。一挤眼的功夫,他上小学了,每天晚上,他

15、坐在书桌前写作业,我捧着一本书读着,柔软的灯光下,这一刻静谧而美妙,我多么希望时间能够凝固,我们相处的时间再久一些。很快,儿子上中学了,随着学业的加重,他也越来越劳碌,我们之间的沟通也越来越少,留给我的只是匆忙而去的背影。我有些失落,但很快又释然了:你有你的方向,而我不必追。人们常说,龙应台有一支从容的笔,一个个平凡的文字在她的笔下熠熠生辉,道破了世间百态,是我们人生的真实写照。我问儿子读完了这本书,有没有什么感悟?他沉吟片刻,告知我:“妈妈,我想到了两个字珍惜。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人,珍惜相处的每一段时间。”听了他的回答,我欣慰地笑了,我信任,亲子阅读使得这本书在儿子的心里留下了印迹,也为我们在心灵上的沟通架起了一座桥梁。被书香浸染的光阴真好!目送读后感6“我渐渐地,渐渐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望见他渐渐消逝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知你:不必追。”这是龙应台目送里的一段话。或许是已到了而立之年,自己也有了孩子,再读这段文字已没了几年前的漠然,这短短的几行文字仿佛有了力气,直达自己的内心。年少之时,父母目送着我们一次又一次的远行,成年了我们起先目送自己的孩子一次又一次的远行。生命就是这一次次目送中持续。只是这一场又一场的目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