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大自然中的朋友》教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6489142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大自然中的朋友》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大自然中的朋友》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大自然中的朋友》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大自然中的朋友》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大自然中的朋友》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大自然中的朋友》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大自然中的朋友教案教材分析大自然中的朋友一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课本第三单元中的内容。本单元体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一些问题,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等内容要求。这一主题包含“听听它们的呼唤”“水百合花的启示”两项内容。其思路为:首先让学生感受动植物及其家园-森林遭到破坏,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不容乐观的现状;然后通过渗透浅显的生态平衡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由于人们的破坏行为导致动植物减少以及由此产生的危害。设计理念环境意识已成为衡量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儿童是大自然的一员

2、,是未来生活的主人。保护生存的环境,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保护美好家园的希望所在。本活动的设计重在引导、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发学生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师生间在课堂上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教学意境,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之在参与中获得愉悦的体验,能有效地使外部学习活动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认识,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驱力。【教学目标】1.关注家乡的动植物,初步了解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由此给自己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2.不捕杀和伤害鸟类、青蛙等人类的朋友,用自己的行动

3、保护野生动植物。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明白保护环境的紧迫性,进一步加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关注身边动植物的生存现状,初步树立生态意识。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明白浅显的生态学的知识。教学准备1.和本课相关的课件。2.课前搜集有关动植物现状的资料。 教学过程课前体验,初步感悟1.请学生聊聊他(她)的好朋友。2.我们再来认识一些特殊的朋友(出示图片常见的蔬菜、水果)他们都是我们的什么朋友?他们都来自哪里?(板书课题:大自然中的朋友)课中体验,深化感悟。(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1.你喜欢这些植物朋友吗?为什么?2.在我们上课的这个地方,就有许多东西和植物朋友有关系,

4、看谁的火眼金睛能把它们找出来。3.你觉得我们的植物朋友怎么样? (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1.如果没有植物会怎样呢?请同学们屏息不呼气30秒,试试什么感觉?2.师补充资料。3.生自由谈感受。师小结。4.(出示谜语生猜)这些谜语都是和动物有关的。(板书:动物)而且都是对人类有益的动物。(谜语中有一则是有关黄鼠狼的)5.生质疑。师释疑。6.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朋友?他们都有什么作用?7.根据学生回答,挑选一组。如:青蛙-害虫-庄稼-人。如果没有了青蛙会怎样?人类会怎样防治害虫?(喷农药)大量使用农药好不好?为什么?8.像青蛙、害虫、庄稼这样的关系在自然界中还有吗?9.小结:了解了他们的关系我们就知道了,

5、植物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料,动物又保护着植物,间接地为人类服务,他们都是人类的-朋友。(三)深化感悟,引导生活1.动植物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资源,我们的生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他们,你知道他们现在过的怎么样了吗?2.生汇报。师补充资料,生谈感受。3(出示野味店)引导学生明白哪些动物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吃。课内践行,内化感悟 1我们可以为这些动植物朋友做些什么? 2做倡议卡片。3.师补充保护环境方面的名句,学生齐读。课后延伸1;、理论 pp.ljkljjk 妈妈 植树节和爸爸妈妈一起种下一棵树。2.把图带回教室,互相阅读,继续交流。 教学反思一、从活动中来,到活动中去活动成为品社课的灵魂。整堂课

6、由一个个活动串连而成,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知识,受到教育。如:课前利用谈话充分放松学生的身心,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为课堂创设一个良好的开端。接着出示图片,从学生所熟知的植物朋友入手,由自己生活中的积累到看得见摸得着的课桌、书本、衣服学生在谈论的过程中已渐渐明白植物在人们生活、生产中的作用,为下面强化动植物与人类的依存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更通过30秒的小体验活动,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植物与人类息息相关。在这一课的最后,留给学生的作业仍然是一个活动-种下一棵树,洒下一片爱。这个活动引导学生把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向课外扩展延伸,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中反复体验感悟,有利于他们道德认识的内化。二、教师成

7、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和支持者。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大胆地讲,充分地说。教师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从生活实际出发,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进行自主探究并适时点拨,学生的兴趣大增,而且自然地渗透了德育教育。如在对植物和动物了解现状环节,老师补充了一些资料,老师动情的讲述加上触目惊心的图片,相信学生的心里会经历一次强烈的震撼:这些原本很抽象、很遥远的“环保”问题,原来离我们如此之近,且如此息息相关。从小树立环保意识的种子就这样悄然种进孩子们的心田。有些学生或是亲眼目睹,或是有过类似经历,对此了解得非常详细,所以我把课堂让给学生,让他们先说,然后再补充一部分资料,

8、这样师生间在课堂上就能展开信息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教学意境,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三、对教材的使用灵活而又有创意。生态平衡和生物链对学生来说,是很生涩的概念,讲解起来学生很难理解。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上,老师没有概念的讲解,只是举例让学生明白几者之间的联系,将虚无的概念变得真实、简单。借助多媒体的力量,帮助学生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更好地进行学习和体验,也是对教材和学生资料的详细补充,深化主题,激发起学生内心深处保护动植物的强烈愿望。同时借助板书创设了一个大情境:天地之间有山、有水,唯独没有动植物,而学生手中的卡片造型全是动植物的。当学生的卡片贴上去后,原本死气沉沉的画面变得生动起来,生机勃勃,令人眼花缭乱。学生在这种变化里能很直观地感受到动植物对人类的重要。进一步深化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