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经济学分析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6489099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给侧改革经济学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供给侧改革经济学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供给侧改革经济学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供给侧改革经济学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供给侧改革经济学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给侧改革经济学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供给侧改革经济学分析在今天中国提出供给侧改革之前,20世纪80年年代里根政府和撒切尔政府都先后进行过供给革命,英国成功了一半,而美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影响至今。然而,无论是里根经济学还是撒切尔经济学,都并非只用了供给学派的经济理论,抑或只是实践了供给学派的经济主张,英美的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改革,是以供给主义为主要指导思想,同时还有新自由主义、货币主义以及非福利主义的思潮。本文就此分析供给侧改革背后的四大经济学内涵。1. 供给主义可能是因为供给学派声誉不佳,也可能是供给学派长期以来都处于非主流的位置,国内系统性研究供给学派或供给主义的学者并不多截止目前为止,中国硕博论文库中还没有一篇以供给学

2、派或攻击主义为题名或主题的学术论文。但是在经济政策领域,往往是挨骂最多的政策最为成功。(管清友,20XX)无疑,供给主义让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拜托了滞胀泥潭。在供给侧改革受到热议的今天,我们更需要了解它。供给主义,即主张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主张通过减税和放松对经济活动干预来刺激供给增加,政策制定主要围绕改善生产要素供给出发:1.通过减免税收、减少管制等措施改善企业产品供给;2.通过改革工资标准、工会制度等措施改善劳动力供给;3.通过开启金融自由化改善资本供给。2. 货币主义里根政府经济主张主于两大学派: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货币学派兴起的时间要比供给学派早20年左右,并且其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在1

3、976年就获得诺贝尔奖,当供给学派还未崛起时,货币学派在美国经济学界已经很有影响力。货币主义,认为通货膨胀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弗里德曼认为造成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货币超发,即货币供应量超过了产量的增长,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因而,货币主义者主张通过减少央行购买国债规模、提高银行贴现率、颁布新银行法等手段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以稳健的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3. 非福利主义二战之后,为了补偿在在战争中深受创伤的人民,福利主义在欧美流行。所有福利主义的奉行者,其出发点必然是善意的,然而长期的福利政策必然会带来“福利培养依赖和懒汉”。李光耀先生曾说“欧洲大陆相对缺乏活力的根本原因福利社会和僵化的劳动力

4、市场法律”1945年,克莱门特艾德礼赢了丘吉尔,成为英国首相,他执政的主要功绩是开办国民保健事业,也将大规模的福利开支带给了英国政府。从他之后,人们习惯了福利政策的照顾,“任何政府要是有胆量尝试,人民会通过选票给予它重重的惩罚。”直到撒切尔夫人出现,然而结果“她只成功了一半”(李光耀)。美国也经历了罗斯福新福利模式和约翰逊的“伟大社会”计划,美国福利制度遭受严重危机,里根本人就是靠攻击福利制度起家的。里根和撒切尔夫人都奉行非福利主义,主张做大蛋糕,而不是分配有限的蛋糕。里根和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通过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福利权下放、重构福利契约以及福利多元化等等措施,推动福利体系改革。4. 新自由

5、主义20世纪70年代,欧美“福利国家”政策基本破产,以哈耶克为首的朝圣山学社逐渐兴起,提出以恢复古典自由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新古典自由主义,即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者,崇尚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主张缩减税收,精简政府开支,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推动私有化进程,积极推动“大政府”向“小政府”转变。撒切尔夫人积极推动国有资本向私有化,任期内完成2/3的国企完成了私有化改革。里根政府简化和放宽经济管制方面的相关规章制度,放松对航空、铁路、电信、天然气、有线电视等等行业的干预和管制。今天国内高层经济改革转向供给侧,所需要处理的根源仍然是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既要管住政府之手,又要开放市场之手,我们所倡导的改革就是

6、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篇2早在20XX年底“新供给”学说就已经被我国一些经济学者提出,这一学说的最初提出者,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在新供给主义宣言中提出,“淡化总需求管理,从供给侧推动改革”的宏观政策主张。主张一经提出在国内产生的影响力持续发酵,20XX年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同年11月18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主席又一次提到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至此,供给侧正式提上我国深化改革的日程,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侧重点将从需求管理向供给管理偏移。这一重大转向有望迎来中国经济实质性突破和转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