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磊建筑师陶磊丨书写一段有关建筑的本位认知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6486496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磊建筑师陶磊丨书写一段有关建筑的本位认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陶磊建筑师陶磊丨书写一段有关建筑的本位认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陶磊建筑师陶磊丨书写一段有关建筑的本位认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陶磊建筑师陶磊丨书写一段有关建筑的本位认知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陶磊建筑师陶磊丨书写一段有关建筑的本位认知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陶磊建筑师陶磊丨书写一段有关建筑的本位认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磊建筑师陶磊丨书写一段有关建筑的本位认知(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陶磊建筑师陶磊丨书写一段有关建筑的本位认知 Jan.15以文字纪实,以对话启发。这里是建筑档案对话现场!本期对话嘉宾:TAOA 陶磊建筑创始人陶磊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句话不但是我们认知一个事物的方法,也是走进世界的必定过程,或许不是全部的认识活动全部会深入本质,但对陶磊而言,这是她抓住建筑的体验,并伴伴随整个社会对建筑的认识历程,于是个体和历史形成共鸣,组成中国建筑发展的面貌。从大学开始这是认知的开始也是沉淀的开始陶磊是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第五届学子。和大多数建筑学子一样,大学期间重视建筑风格,对多种当红的流派感爱好,追逐新潮而大胆的设计。这种追逐中隐藏着一个矛盾,它来自大学和社会的相互对立并造

2、成整个社会对建筑的印象展现巨大反差。1997年,学校对建筑的了解和追求基于现代的前沿思潮,中国房地产市场刚开始,几乎全部在模拟欧式,尤其是伪古典风格,展现出中国建筑学和建筑市场的脱节,甚至是毫无关联。这种隔离一样映射在中国的建筑学子身上,陶磊在大一第二学期就开始担任一个项目标主创,感受尤深。这对中国的建筑学和社会全部产生了消极影响。建筑学脱离外界的认知会丧失发展的动力,市场简单粗糙地模拟西方建筑,即使迎合了国人的临时喜好,却造成中国城市历史的一个怪异节点。理论并未指导实践,使陶磊产生一个迷惑:坚持建筑学本身的思想和理念是否有意义?她这时并未去寻求这一迷惑的答案,因为处于建筑初级认知的人总是陷入

3、对形式的迷恋。建筑如此大致量的视觉表现和发明的可能性令人狂热。设计要标新立异,不表现出另类形式似乎就意味着平庸,这种狂热恰好遇见传入中国的解构主义。解构主义是充斥着一个颠覆的思想,总是想站到正统的对立面,不论是文学、艺术还是建筑学,大家全部崇敬它所带来的力量,却不试图了解这一力量背后的根源。作为一个建筑学子,陶磊对解构主义的了解折射为她尽力在形式上模拟张狂并反叛的个性,畅想颠覆全部“正经”的房子。有趣的是这个思潮只出现在大学,社会实践中的设计单位不关心甚至不知道这类叛逆的思潮,扩大了二者的差异化,将学术和市场根本演变为两个世界。市场大批量的建造行为浮于表面,在学校追求建筑设计的学生耽于形式,两

4、个外在的内容同时极为矛盾。前者模拟古典或是不一样地域的历史风格,代表了大家对富有生活的了解和向往,却和改进生活状态毫无关系,后者极为前卫,却盲从于建筑外表的宣泄缺乏建筑内涵根基。说明国外的设计风潮涌入以后,实践的过程并未有太多自我生长的内容。但这一过程却锻炼了陶磊在形式语言的使用。各式当红的建筑师全部成了她的模拟对象,极力融合在自己的设计中,不停打磨自己的建筑语言。就像小时候学修辞造句,没有思想深度却具有驾驭文章的基础技巧。颠覆的野心即使不切实际,却代表了陶磊想做建筑设计的初心。建筑需要伴随社会和人的实际改变而进步,于是创新成了永恒的话题。最初简单的想法在以后的经历中塑造了她在建筑上的独立意识

5、。从实践开始量变走向质变并在逐步中发生转变陶磊毕业后分配到一家小设计院,受到设计院的器重做了很多的方案,但没有真正设计作品的机会。时隔几年后,出于对设计环境的渴望来到了把每一个项目全部当做一个独特作品的城市实践,不停地尝试不过依然看不见未来的出口。这个过程反应了量变对于质变的主要性,却极难找到陶磊建筑意识转变的详细节点。想法伴随时间转变,逐步意识到建筑不只是表象,形式也并非是建筑本质的这一个自然过程。凹舍上课时也有实践的经验,却找不到多种建筑风格的模拟和当代建筑教育的联络,也没有考虑过将二者联络一起。毕业以后自己面临甲方才找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甲方需要一个漂亮的立面,但不会因为这个建筑很酷就会

6、买单,建筑要有比起立面来更为主要的内容才能说服业主,于是她不得不处理自己上课时的迷惑。凹舍现实强迫陶磊冷静下来,实际工作中极难有真正设计项目/作品的机会。在迷茫中不停寻求做项目标机会,简单的市场需求让她知道理想中的作品要建立在和实际结合的基础上。凹舍说服他人需要硬道理,这要求她不自觉地思索建筑的本责问题,设计靠什么打动他人?设计除了漂亮之外还能改变什么?这是一个开始,预示着技巧成为手中的工具,形式从上课时的“目标”降为“手段”的地位。直接面向造价成本、建造可能性、粗放的建造环境等围绕使用者的现实问题让她发觉形式不是建筑本质,从而在设计上找到真正适合于社会、适合于自己的道路,本质追求的价值改变使

7、设计方法也进行调整。于是建筑的形式是否标新立异也不再主要,经过思索使用的种种问题、尝试改进场所的方法,所带来的空间美好度给设计者连续而享受的感慨,超越了形式的视觉享受。凹舍站在非建筑师的角度想问题会很直白,业余人士的标志不是缺乏建筑上的技巧,而是对关键问题的认知缺失。陶磊毕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全部在和自己业余的标志相斗争,最终取得建筑师的胜利。现实重新塑造了这位建筑师的思索逻辑,从形式等同于建筑目标,转变为内容的处理造成形式生成的次序。凹舍从第一个开始是否和人相关、和情感相关、和生活相关建筑价值本质的判定标志着建筑师的成熟对陶磊而言,这个标志就是:凹舍“没想到凹舍真的能盖成”,这应该是她在凹舍完

8、成后的关键想法。自从1997年开始做设计主创,每十二个月的设计日益进步,但很多方案全部在阴差阳错中没有落地,一直享受着建筑师的日常煎熬。凹舍凹舍是第一个风格完整、实施完整的个人作品。以此为标志,之前大多时间在考虑技巧,以后在自觉中开始创作。考虑大家的生活使用和建筑提供的心理感受,重视人在空间的行为和情感需求。尝试缩短本身和建筑的距离,让它更为亲密,也更为舒适。凹舍时间的维度让过程自然沉淀,并开始对上课时单纯模拟手法、不关心内容的本质关联、也没有用设计处理某首先问题进行反思。再次玩味建筑的时候重新认识了过去看到的建筑大师。对形式的探讨逐步让在使用的问题,考虑让建筑的采光更加好、拥有独特的景观、连

9、接室内和外界。很多的目标下是内部空间的结构、材料属性、造价成本、操作难度等详细问题。其中的关键在于怎样去搭建一个建筑,让它更具逻辑,愈加真实。在这个问题面前,她每一次的设计全部在让材料和结构之间的转换愈加体贴并适宜。寻求更适合的关系是种很微妙的行为,考察一个建筑师极其细微的设计触觉。这种细微来自陶磊经验的丰富,伴伴随过去建筑价值和方法体系的塑造,细微尺寸和空间尺度组成她在建筑语言的准确性和秩序性。形式依旧必须,但不能替代填充建筑的微观内容。无数的微观内容让建筑富有内涵并关心人的身体和情感,建筑师也并非在一厢情愿地给空间填充内容,而是在感知场所信息后给出回应。凹舍建筑外壳由内在决定,有时也会出现

10、外在的形态造成内部改变,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的高度默契需要建筑师去实现,这也是衡量一个建筑好坏的标准。这个标准是陶磊从接触建筑开始到现在的转变所得,而且转变仍在进行之中。凹舍历史总是在反复中得到发展。陶磊最初偏爱视觉建筑的压迫和冲击,讨厌看起来缓慢没有力量感的设计,这恰恰是老师们欣赏的类型。现在她所教育的学生也喜爱表面夸张的设计,对内涵深敛其中的建筑没有感慨。这是认知的问题,也是每个人全部要经历的过程,这个过程的背后,纵然在建筑意识上极力反叛,但依旧会在建筑思想上受到前辈在建筑价值的影响,让每一位以后者在实践中发觉什么是好建筑,什么是坏建筑的答案。并让这个世界在继续中进步。本期索引档案编号:202

11、1011549-1-1中央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是中国教育部直属的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校。现设有中国画学院、造型学院、设计学院、建筑学院、人文学院、城市设计学院、试验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和教育学院八个专业分院,并设有造型艺术研究所、继续教育学院和隶属中等美术学校。49-1-2解构主义:解构主义是对当代主义正统标准和标准批判地加以继承,利用当代主义的语汇,却颠倒、重构多种现有语汇之间的关系,从逻辑上否定传统的基础设计标准(美学、力学、功效),由此产生新的意义。用分解的观念,强调打坏,叠加,重组,重视个体,部件本身,反对总体统一而发明出支离破碎和不确定感。- End -建筑档案 | ID:jzda001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