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6480682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练习四一 解释下列名词:疏:古人给古书作注解时,除了解释古书原文(经)之外,还给前人的注作注解,这种经注兼释的注释就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读为:古人注解古书常用的以本字说明假借字的训诂术语。其特点是,既注音又释义。读若:古人注释字、词的术语,主要作用是注音,有时也用来说明假借字。衍文:校勘学术语,也叫“衍字”,简称“衍”,是指古籍因传抄、刻印等误加的文字。句读:古人读书,常在句末一个字的旁边加个点或圆圈,叫做“句”;在句中停顿处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两者合称句读。正义:又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义疏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出于思想统一和

2、科举考试的需要,由官方以指定的注本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统一起来,这种新的注疏唐人称之为“正义”。十三经注疏:宋代学者为了便于查阅,把儒家十三部经书的注和疏加上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一部书,即十三经注疏。这十三部经书的注疏包括:周易正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尚书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注疏(晋?范宁

3、集解,唐?杨士勋疏)、论语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孝经注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孟子注疏(汉?赵岐注,宋?孙奭疏)。古文辞类纂:清代姚鼐编的一部古文选集,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辞赋等,依据文体分为十三类:论辨类、序跋类、奏议类、书说类、赠序类、诏令类、传状类、碑志类、杂记类、箴铭类、赞颂类、辞赋类、哀祭类。所选古文大部分是应用文,而且多数选文社会意义不大。书首有序目,略述各类文体特点及其义例,书中并有评点,宣扬桐城派的文学观点。四六:文体名,也称“四六文”,就是骈体文。全篇多以四字六字的句子,世称骈四俪六。此文体形成于魏晋时期,南北朝时期成为文章

4、的正宗,唐代称为“时文”,晚唐至明称“四六”或“四六文”,清代始称骈体文。其语言特点是:骈偶、“四六”、平仄、用典和藻饰。工对:骈体文和近体诗中的一种对仗,因其对得工整,故称“工对”。它要求在对仗中用相同“事类”的词语相对,即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动物对动物,植物对植物等。律赋:唐宋时科举取士所采用的骈赋,要求平仄对仗,并限定韵字,因此又叫做律赋。律赋大都内容贫乏,文字呆板,毫无生气,在文学上没有多少价值。互文:古代修辞方式的一种,也叫“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其特点是上下文义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孤平拗救:五言诗的“平平仄仄平”句式的第一字,七言诗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的第三字,必须是

5、平声字,否则就是“犯孤平”,即全句除韵脚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是“拗”的一种形式)。但“孤平”可以救,即把本句的第三字(五言)、第五字(七言)由仄变平。这就是“孤平拗救”。破读:是指在阅读古书时,用改变字(词)的读音以区别意义或词性的一种方法。破读音主要是声调的变化,而且大多数是把原来的平声(或上声、入声)字变读为去声;破读的意义和本音的意义之间则有着历史的联系。例如“王”字,在“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读平声,是名词,帝王的意思;而在“大楚兴,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中破读为去声,是动词,称王的意思。后者的意义和读音是由前者演化而来的。三十六字母:字母就是声母的代表字

6、。“三十六字母”是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古时的三十六个声母,包括:帮滂並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来,知彻澄娘,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日,见溪群疑,晓匣影喻。相传这三十六字母是宋人在唐末和尚守温创制的三十字母的基础上增订而成,大体反映了唐宋之间的汉语声母系统。出韵:近体诗用韵,要求必须用“平水韵”中同一韵部的字,否则就叫“出韵”。双调:词的一种,指包含两段的词。这两段叫前后阙或上下阙、上下片等。借对:近体诗特有的一种对仗,指利用一字多义或两字同音的特点来构成对仗。词牌:是各种词调的名称,如“浣溪沙”、“水调歌头”等。近体诗:诗体名,同“古体诗”相对而言,包括律诗、绝句和长律。是唐初形成的一种以讲究平

7、仄和对仗为主要特点的诗,也叫“格律诗”。有五言诗和七言诗两种。律诗和绝句的句数是固定的,每两句构成一联,律诗四联八句,绝句二联四句。长律超过四联,数量不限。一字豆:词当中特有的用在句首起领起作用的单字,叫做“一字豆”,又作“一字逗”。一字豆在语气上有短暂停顿,通常是动词或虚词,大多是去声字,不出现在一首词首句和末句。常见于沁园春、望海潮、六州歌头、扬州慢、寿楼春、忆旧游等双调词中。重唇音:音韵学术语,按发音部位而划分的声母的一类,即今“双唇音”,发音时气流在双唇间受阻而成音。三十六字母中的重唇音是“帮滂並明”。绝句:近体诗的一种,全诗共四句,是律诗的一半,故称“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两种

8、,分别简称“五绝”、“七绝”。排律:又叫长律,近体诗的一种。句式、用韵、平仄等方面与律诗相同,但句数超过八句,为偶数句。对仗要求严格,尾联不用对仗,首联可用可不用,中间各联一律用对仗。以五言为常见,七言较少见。多人联句的诗常用排律。二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带的词或词组(教材引文下加处,本书改为下加点):1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论语?侍坐)译文: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解词:安,疑问代词,怎么。2 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庄子?逍遥游)译文:穿过云层,背负青天,然后计划着向南飞翔,将要飞到南海去。解词:绝,动词,穿过。图,动词,计

9、划、谋划。且,副词,将要。3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施及到禽兽身上,而功德却不能施加给百姓的原因,是什么呢?解词:者,辅助性代词,“原因”。独,副词,表反问语气。4 夫星之队,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荀子?天论)译文:那流星的坠落,树木发出响声,这是天地运行,阴阳变化,而出现的事物中少见的现象。认为这些现象奇怪是可以的,可是害怕它就不对了。解词:队,“坠”的本字,动词,坠落。是,指示代词,这。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怪。5 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韩非子?五蠧)

10、译文:因此人多而财物少,劳动辛苦可是得到的衣食用品少,所以人们就会争夺。解词:是以,指示代词“是”和介词“以”连用而成的固定结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因此”。货,名词,财物。事,动词,从事、用。6 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吕氏春秋?察传)译文:子夏到晋国去,路过卫国,听到有人读史书说:“晋国军队三头猪渡过黄河”。解词:之,动词,到、往。史记,名词,记载历史的书。三 下列文章在古文辞类纂中归入哪一类?按我们的分类,应当属于哪一类?古文辞类纂的归类:贾谊吊屈原赋归哀祭类,枚乘七发归辞赋类,晁错论贵粟疏归奏议类,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归赞颂类,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归传状类,欧阳修泷

11、冈阡表归碑志类,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归书说类,曾巩墨池记归杂记类。我们的分类:贾谊吊屈原赋、枚乘七发归韵文的辞赋类,晁错论贵粟疏归应用文的奏议类,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归应用文的赞颂类,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归传记散文,欧阳修泷冈阡表归应用文的墓表,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归应用文的书信类,曾巩墨池记归杂记文。四下面是毛诗正义?北风的第一章,阅读并回答问题:(原文见教材第747页)1“雱”的读音和意义是什么?雱,的读音是“普康反”,即png;义为“盛貌”,形容雪下得很大的样子。2“惠”是什么意思?这是谁的注?惠,是“爱”的意思,即仁爱。这是毛亨的注。3“好”是形容词还是动词?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好”是动词。

12、根据有二:一是它后面有宾语“我”;二是它的读音为“呼报反”,即ho。4郑玄对“邪”是怎样解释的?“邪,读如徐。”郑玄认为“邪”是“徐”的假借字,义为宽缓。5“只且”是什么意思?这是谁的解释?“只且,语助也。”即认为“只且”是语气词。这是孔颖达的解释。五论语?公冶长:“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阮元十三经注疏云:“唐石经轻字旁注案石经初刻本无轻字车马衣裘见管子小匡及外传齐语是子路本用成语后人因雍也篇衣轻裘误加轻字甚误钱大昕金石文跋尾云石经轻字宋人误加考北齐书唐邕传显祖尝解服青鼠皮裘赐邕云朕意在车马衣裘与卿共敝盖用子路故事是古本无轻字一证也释文于赤之适齐节音衣为于既反而此衣字

13、无音是陆本无轻字二证也邢疏云愿以己之车马衣裘与朋友共乘服是邢本亦无轻字三证也皇疏云车马衣裘共乘服而无所憾恨也是皇本亦无轻字四证也今注疏与皇本正文有轻字则后人依通行本增入非其旧矣。” 按照阮元的意见,句中哪一个字是衍文?阮元有什么根据?如果衍文去掉,句子的标点有什么改变?这个句子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标点法,意义有什么不同?你赞成哪一种标点法?按照阮元的意见,句中的衍文是“轻”字。阮元的根据有四:一是古本无“轻”字,二是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引文无“轻”字,三是邢昺论语注疏无“轻”字,四是皇侃论语集解义疏无“轻”字。如果衍文去掉,句子的标点是: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这个句子可以有两种标

14、点法,除了上面的标点法以外,还可以如下标点: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这两种标点法,句子意义的侧重点略有不同,前者强调的重点在于“共”字,后者强调的重点则在于“敝”字。两种标点法相比较,前者较好。六将下面的短文标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标点: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公曰:“以属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公曰:“可。”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爱马,当死,罪二也;使

15、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晏子春秋?内篇谏上)译文:齐景公让圉人饲养他心爱的马,这匹马突然死了。景公很生气,就命令手下的人拿着刀去肢解养马人。这时,晏子正陪坐在景公跟前。景公手下的人拿着刀走上前去,晏子阻止了他们,并问景公说:“尧舜肢解人体,从身体的什么地方开始?”景公惊惶地说:“从我开始。”于是下令不再肢解养马人。景公又说:“把它交给狱官处理。”晏子说:“这个人还不知道自己的罪过就要被处死,请让我为你历数他的罪过,也让他明白自己犯了什么罪,然后再把他交给法官。”景公说:“可以。”晏子数落道:“你的罪过有三条:君王让你养马,你却让马死掉了,判处你死罪,这是第一条;你让君王最好的马死掉了,判处你死罪,这是第二条;你让君王因为一匹马的缘故而杀人,百姓听到后必定会怨恨我们的国君,诸侯们听到后必定会轻视我们的国家。你让君王的马死掉,使怨愤在百姓中积聚,军威在邻国中减弱,你应被判处死罪,这是第三条。现在就把你交给法官。”景公叹息说:“您放了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