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创造与创造力)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6477373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创造与创造力)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一章 创造与创造力)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一章 创造与创造力)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一章 创造与创造力)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一章 创造与创造力)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创造与创造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创造与创造力)(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创造与创造力(1)我的兴趣总比别人的发生的慢。(2)我有相当的审美能力。(3)有时我对事物过于热心。(4)我喜欢客观而又有理性的人。(5)“天才”与成功无关。(6)我喜欢有强烈个性的人。(7)我很注重别人对我的看法和议论。(8)我很喜欢一个人独自深思熟虑。(9)我从不害怕时间紧迫、困难重重。(10)我很讲究自信。(11)我认为既然提出问题,也就要彻底解决。(12)对我来说,作家使用艳词只是为了自我表现。(13)我尊重现实,不去想那些预言中的事情。(14)我喜欢埋头苦干的人。(15)我喜欢收藏家的性格。(16)我的意见常常被别人厌恶。(17)无聊之时正是我某个主意产生之时。(18)我坚决反

2、对无的放矢。(19)我的工作不带任何私欲。(20)我常常在生活中碰到一些不能单纯以是或否来判断的问题。(21)挫折和不幸并不会使我对热衷的工作有所放弃。(22)一旦任务在肩,我会排除困难完成。(23)我知道保持内心镇静是关键的一步。(24)幻想常给我提出许多新问题、新计划。(25)我只是提出新建议而不是说服别人接受我的这种新建议。以上 25 个问题是美国普林斯顿“人才开发”的测试题。要求被测试者必须以最忠实又 最迅速的口气回答“是”或“否”,不能模棱两可,更不能用猜测的口气回答。如果打“是” 的题目有20 题,被测试者就被认为是个富有创造力的人。一、感受创造的魅力“创造”(create)是个多

3、么富有魅力的字眼!在人类进步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不断给我们带 来新的事物,新的惊喜!从古老的洞穴中走出来,搬进奢华的别墅;从身上脱下仅能遮羞的 树叶裙,穿上衣着光鲜的流行时装;从原始的茹毛饮血到精致美味的餐饮等。这所有的一切, 没有一项成果不是得益于创造!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不断探索、创造的历 史,特别是近二、三百年来,人类的发明创造层出不穷,极快的推动人类社会飞速发展,人 类也正是通过不断的创造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比如近 200 年三次产业革命给我们的社会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第一次产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为代表(1781 年,瓦特), 1800 年实现了工业化生 产, 1803

4、 年用于火车上,此后,在工业生产中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促使产业革命 进一步深入,遍及化学、采掘、冶金、机器制造等部门。第二次产业革命:以电力的发现为代表, 1879 年爱迪生发明电以后,建成世界上第一 个发电厂,此后,电力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动力。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导致了“电气化” 时代的到来;内燃机的出现,促进了石油的开采;电话、电车和无线电的发明,进一步便利 了交通。这一时期中,炼钢技术的改进,化学在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内燃机的发明与 应用,不仅使原有的重工业部门(钢铁、采煤、机器制造等)有了进一步发展,而且形成和 发展起来一系列新的工业部门,如电力、电器、化学、石油、汽车和飞

5、机制造等,使世界工 业生产又有了新的发展。电力的广泛使用,改善了生产和生活条件;汽车、飞机的问世,缩 短了人们旅行的时间,使出行更加方便;电话、无线电报的发明,加强了世界的联系。直到 今天我们仍在享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这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第三次产业革命:是以核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海洋的开发为其主 要标志。科技革命波及各个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的科学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许多 崭新的工业部门,如高分子合成工业、核工业、电子计算机工业、半导体工业、航天工业、 生物工程、激光光导纤维等工业。尤其是电子计算机、控制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取代了部 分人脑的工作,

6、大大增强了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了主要工业国 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这些国家的农业也实现了现代化。人类在向海洋索取资源和征服宇 宙,以及探索新的能源、原料等方面也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此外,被称为第三产业的非物 质生产部门,也得到飞速发展。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的广泛采用,使人类对信息处理的速度 大大增加而提高生产率,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劳动、生活方式,微处理机正在进入家庭生活, 将产生难以估量的社会影响。特别是进入 21 世纪,我们已经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 通俗地说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按照世界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的说法,知识经济就 是以现代科

7、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知 识经济是一种崭新的经济形式,它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基础,从根本上摆脱 了人对自然力和对物的过分依赖,转为对知识、智力的运用和开发,知识和智力成了生产和 财富的决定性条件和资本。知识经济时代,现代科技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产品和机器设备 的更新换代周期大大缩短,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的不断出现,使知识老化的速度加快。 比尔盖茨在新著未来时速的封底中说:数字信息速度的增加,使企业在未来的10年 中的变化,将超过过去 50 年中变化的总和。所以,在这样的时代,知识、技术的创新是一 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而知识经济发

8、展的原动力就是人的创造性。以创新为特征的知 识经济时代轰轰烈烈的到来使许多国家都敏锐的注意的创新所具有的强大的革命威力,意识 到只有创造才能推动时代的发展,才能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发达国家的学者们提出:创造 是未来繁荣的发动机,革新是经济增长的核心。我们国家也意识到创造、创新的重要性,所以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 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 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案例:中国制造)胡锦涛 同志在2006年新年贺词中说:

9、“不继承就没有前进的基础,不创新就没有发展的动力”。所 以,我国希望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提高全社会创新 意识和国家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中国跨世纪发展之路。有人可能会说,创造离我们普通人很远,那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事。其实,创造就在我 们身边,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创新。比如我们身边的发明创造:尼龙搭扣、双向手灯、 充气式洗衣机。除了具体的发明创造的物品之外,还有很多思想观念上的创造、创新。比如,在我国举 办的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就有非常多的令人耳目一新、大为惊叹的创意。张艺谋说,他们为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付出了两年多的努力,其中就花了一两年时间在寻找好的创意。开幕式完

10、 美的把传统与现代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使开幕式既表现出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又体现出现 代科学技术的先进。如:开幕式倒计时,采取击缶的形式。“鸟巢”东北侧上的一束火光,迅速盘旋了一个大圆,化 为一片耀眼的白光。激活了“鸟巢”顶上的日晷。日晷将这一束强光反射到场地内,点燃了 “缶阵”。缶阵以光波的律动,在滚雷的节奏声中,由发光的缶面连续闪出 60、50、40、30、 20、10 字样。最后 10 秒,缶阵的击打节奏、加上缶面上连续闪出巨大的 9、8、7、6、5、4、3、2、1 字样,配合着全场观众的激情呐喊将倒计时掀向最高潮。此时,焰火在高空中 绽放。整个“鸟巢”宛若盛开的花朵。场内缶阵上的闪光,宛

11、若花朵晶莹的花蕊。缶代表中 国传统文化,缶上的LED灯代表着现代科学技术,它们完美的把传统与现代巧妙的结合在一 起,很有新意。紧接着,“飞天”把“奥运五环”从地面缓缓拎起,簇拥着五环升起,美丽而浪漫。 在鸟巢场地展开的晶莹剔透的画轴,给人梦幻般的感觉。从多媒体短片切进中国古代的文房 四宝,开头的这一组镜头奠定了整台节目的风格。 活字印刷是古代中国人对世界的巨大贡献,带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这个节目看似机械,其 实是897 个训练有素的演员的表演,是过去我们常用的团体操的一种变异。对中文方块字的 这种表现形式全世界都没有见过,很特别。实现了内容和形式创新的统一。 由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创造与我们

12、的生活息息相关,对我们个人、国家及全人类的进步 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有人可能会说,我们知道创造的作用非常重要,可是我没有创 造能力,那怎么办呢?其实,创造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是每个人都具有的能力。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是 人类的一种普遍的心理能力,除了低能或病患的人以外,每个人才孩提时代开始都有创造力, 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创造力只有程度高低之分,而不存在有无的问题。而且研究表明,智商与 创新思维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国外的一个调查显示:“高创造力组”的平均智商低于“高 智力组”的平均智商。可见,创新能力的培养只需要平均智商即可。 有同学可能会问:既然人人可以发明创造,人人可以创新,那为什么

13、我没有什么创造呢?这 里的原因多种多样,与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与我们的成长环境,与我们的性格爱好等都有 关系。我们大多数人总是把创造想得太神秘,太复杂,这反而会阻碍我们的创新思维。 下面我们看几个例子,看看大家的思维特点是什么,看看我们是否具有创造思维。 例 1:看看,有多少人?(发散思维) 例 2:选领导人例 3:招聘测试题(横向思维)例 4: 灯的启示 以上的例子使大家初步感受发散思维、想象思维等创新思维形式在解决问题时的作用。从感 性上初步懂得人人都可能创造、创新。下面我们了解几个基本概念。 二、创造及其相关概念 (一)创造1. 创造的定义什么是创造?我国创造学者李嘉曾认为:“创造是人第

14、一次产生崭新的精神成果或物质 成果的思维与行为”。这个定义包含三层意义(基本特性): 第一,创造是人的思维与行为,人是创造的主体。人的创造活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人的思 维活动,即通过大脑思考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创造;另一种是人的行为,即在思维指导下具 体的行动,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创造。大多是情况下,作为创造活动的思维与行为是有机结合 在一起,相辅相成,难以分割的。主体性第二,人通过思维和行为进行创造一定要产生成果。各种各样的创造成果可划分为两种 类型,一类是精神性的,即新的认识;另一类是物质性的,即新的事物。价值性 第三,人的创造成果都是首次获得的新成果。创造成果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但不论以哪种

15、形式表现出来,都必须是前所未有的、超越以往的,都具有一个共性新。新是创造的核 心或本质属性。新颖性创造的具体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可以是发现新事物、总结新规律,也可以是建立新理论、 提出新观点,可以是创立新技术、想出新方法,也可以是发明新品、创作新作品等等。2. 创造的类型典型创造活动 发现:获取天然成果的创造 发现是获得天然性新成果的一类创造。发现的成果或者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或者是物质的性 质与规律。因此,发现所获得的成果都是前人没有认识或没有得到的东西,具有新颖性。因 此,发现应该是一种创造。发现的成果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或者物质的性质与规律。前一种情况如找到新的矿藏,分析 出一种新的化学元素,

16、观测到新的天体等,后一种情况如首次认识到人类基因的双螺旋结构, 总结出元素周期性变化规律等。总之,发现揭示出已有的,但不为人们所知的事物或规律。 发明:获得人为性成果的创造 发明是获得非天然性或人为性新成果的一类创造。发明的成果可以是物质性的,如我国的四 大发明之一的火药,也可以是认识性的,如制造火药的方法。可见,发明的成果通常并不天 然存在,而是人的脑力和体力的产物;而且发明的的成果是新东西,具有新颖性,因此,发 明也是一中创造。 创造与发明、发现以及其他创造类型的关的 创造可以表现为发现、发明,但发现和发明并不能概括全部创造活动。其他创造类型在社会 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多见,如:经济学家提出一种新理论,作家写出一部新作品。日常生活 中的一些创作活动大多也属于其他创造类型。人类的创新或创造活动,大致可以划分如下:(1)器物创新。即实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