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霞浦县柏洋乡城区1:1000数字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毕业论文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6475219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3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霞浦县柏洋乡城区1:1000数字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福建省霞浦县柏洋乡城区1:1000数字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福建省霞浦县柏洋乡城区1:1000数字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福建省霞浦县柏洋乡城区1:1000数字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福建省霞浦县柏洋乡城区1:1000数字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霞浦县柏洋乡城区1:1000数字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霞浦县柏洋乡城区1:1000数字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毕业论文(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毕业论文福建省霞浦县柏洋乡城区1:1000数字地形测量技术设计姓 名:专 业: 工程测量技术指导教师: 二一二年六月学校代码:13800 学号:31209337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毕业论文福建省霞浦县柏洋乡城区1:1000数字地形测量技术设计姓 名:专 业:工程测量技术指导教师: 二一二年六月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我以诚信声明:本人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开展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文中关于设计、测量的成果均系本人独立研究得出,不包含他人研究成果。所引用他人之思路、方法、观点、认识均已在参考文献中明确标注,所引用他人之数据、图件、资料均已征得所有者同意,并且也有明确

2、标注,对论文的完成提供过帮助的有关人员也已在文中说明并致以谢意。论文作者(签字):签字日期:2012年6月01日作者简介我叫姜光军,就读于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测绘工程系工程测量0903班。在大学这三年里多次参与数字地形测量的实习,从中也是受益匪浅。从技术设计、现场实测、整理资料到查核资料都是参与其中的,从而也使得我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工作得以更好的实践,在数字地形测量这一方面技术有很大的提高。因此对此次的实习的课题(数字地形测量)做一个研究和探讨。论文题目姓名: 指导教师:摘 要测绘科学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阔,测绘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以及科学研究等领域,都占用重要的地位,对国家可

3、持续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字化地图已广泛用于个测量单位,数字化地图的制图方法现已非常成熟并已被广泛用于设计各种工程施工图,在测量工作中,测量成果的数字化已成为各个设计单位测量人员的基本工作技能。 本文对柏洋乡城区1:1000数字地形测量进行了详细的技术设计。设计包括项目概况、测区概括、作业依据及软件、已有资料、基本控制测量和图根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和上交的成果及资料等七个方面的内容。重点是基本控制测量和图根控制测量以及地形测量。基本控制测量主要说明采用GPS进行四等平面控制和水准仪进行四等高程控制的作业流程和精度指标。图根控制主要论述图根导线、图根水准和GPS-RTK 图根的相关方面。地

4、形测量主要阐述作业方法、地物取舍原则和图件制作方法。关键词:GPS 数字化地图 地形测量 控制测量 图根点 GPS-RT1. 目 录一、项目概况1(一)项目背景1(二)测区概况1(三)项目工作内容1(四)项目工期1二、作业依据及作业软件1(一)作业依据1(二)成图数字基础、规格2(三)作业软件2三、已有资料(控制资料和图件资料)2四、控制测量2(一)平面控制测量2(二)高程控制测量8五、图根控制测量10(一)图根控制布网方案10(二)图根点埋设11(三)图根点编号11(四)图根导线布设11(五)图根高程测量12(六)图根导线平差计算13六、地形测绘14(一)图幅分幅、图幅编号及图名14(二)数

5、字地形图测量的数学精度14(三)数字地形图碎部点采集14(四)地形图各要素的表示15(五)图幅拼接检查与资料整理23七、上交的成果资料24参考文献25致 谢26一、项目概况(一)项目背景随着近年来城镇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国家对乡村经济发展和新型农村规划的大力投入,98年和01年施测的地形图上的地物、地貌已无法满足城乡规划对地形图现势性的要求。因此,宁德市规划局计划对原有地形图进行更新,并对规划区范围内没有1:1000地形图的地方进行测绘。(二)测区概况测区霞浦县柏洋乡,位于福建省东部,属宁德市。测区地理坐标:北纬 26373454 东经 1195312006(三)项目工作内容1、首级控制测量:

6、利用已有D级GPS控制点和一等水准点,布设一级GPS导线点,并施测四等水准测量。2、图根控制测量:在首级控制测量的基础上布设图根导线,并对所布的图根点进行图根水准测量。3、地形测绘:在测区一级导线点和图根点的基础上,进行1:10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4、成果制作:按照项目技术要求对电子数据进行编辑和加工,并制作和提交各类项目成果。(四)项目工期项目工期根据宁德市规划局的工作计划具体制订。二、作业依据及作业软件(一)作业依据1、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CJJ 73-1997);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 12898-91);3、城市测量规范(CJJ 8-1999) ;4、1:5

7、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GB/T 7929-1995);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CH100295);6、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与质量评定(GB/T 183162001);(二)成图数字基础、规格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基本等高距为1.0米;3、测图比例尺1:1000,图幅规格50cm50cm,提交数据格式为*.dwg。(三)作业软件数字测量野外数据采集使用南方CASS7.1版本的数字化成图软件。三、已有资料(控制资料和图件资料)测区内及周边有柏洋乡区D级GPS点,这些点于1998年由福建地质局测绘院测量队施测,

8、精度可靠,可作为本测区的平面控制起算点。另外测区内部分一级GPS点可以利用。测区内有2001年编绘的柏洋乡城区1:10000地形图,可用于外业踏勘、选点、埋石和编制技术设计书。四、控制测量(一)平面控制测量1、一级GPS控制网设计布设一级GPS点,一级GPS点拟在D级点下直接布设。(1)、相邻点空间距离观测精度用公式(1)表示。 (1)式中: 标准差,mm;a 固定误差,mm;b 比例误差,10-6;d 相邻点间距离,km。a、b取值见表1。(2)、GPS各级网应由非同步观测边构成闭合环,每个闭合环边数的要求按表1执行。各级网组成闭合环应相对独立。2、一级GPS控制网技术要求一级GPS控制网按

9、导线网的形状布设,网形应确保足够的网形强度,起算点尽可能分布均匀,点位布设密度以满足图根控制导线加密发展为原则,相邻点间平均边长400米左右,每个控制点至少应有一个通视方向。具体测量技术要求按表1执行。表1 GPS控制网基本技术指标表项 目指 标一级GPS网GPS网设计闭合环或符合路线边数10GPS 网平均基线长度 (m)400标准差参数固定误差a (mm)10比例误差b (10-6)10GPS观测GPS测量模式静态相对定位卫星截止高度角 ( )15数据采样间隔 ( s )15有效观测卫星数 5观测时段长度(min)GPS双频机45观测平均时段数1.6基线精度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1/200003

10、、一级GPS控制点命名规则一级GPS控制点命名以“A8”开头+三位流水号的命名方法,从001号开始顺序编号,新布设的一级GPS点需要在实地绘制点之记,并量取两个以上栓距。4、一级GPS控制点选埋(1)一级GPS控制点标志一级GPS点标志使用直径为20mm的不锈钢标志。(2)一级GPS控制点选埋原则由于GPS测站之间要求不一定每站都相互通视,所以选点工作比常规测量的选点简便,但点位的选择对于保证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以下原则选点布设:a、点位布设在交通便利、地面基础稳定、易于安装设备、视野开阔的较高点上和易于保存的地方。b、点位周围15以

11、上没有高大障碍物,以减少GPS信号被遮挡或障碍物吸收。c、点位远离大功率无线电的发射源及高压输电线路,以避免电磁场对GPS信号的干扰。d、避开大面积水面,以防对卫星信号的反射。e、相邻点平均距离400m,相邻点间应相互通视,个别布点困难处也应确保一个方向通视;对于没有破坏的单个控制点(孤点)要加设至少一个通视方向的控制点;交叉路口重新布设的单个控制点,要尽量和周围原有的控制点都保持通视。f、新埋点应在实地绘制点之记,点之记一般应有3个明显方位物的距离,距离注记至0.1米,每个点之记存为一个文件,文件名以点号命名,一级GPS控制点不需办理委托保管手续。(3)一级GPS控制点标志埋设a、水泥路面使用钻机在水泥地上直接钻孔,钻头直径为10mm,将标志紧紧的嵌入钻孔中。用红漆标绘方框线,将点号标于地面或隔离花带边上,或凿刻于水泥路面,用红漆标绘。b、沥青路面不允许按水泥路面的做法,应采用凿槽孔现场浇筑的方法。c、碎石路面、硬土地面应现场浇灌水泥标石,规格:上面1515cm,下面2020cm,高60cm。标石上表面高出地面3-5cm。5、一级GPS外业观测(1)外业观测的仪器使用六台Trimble-5700 GPS接收机进行观测,该仪器的标称精度为(5mm+1PPmD)GPS导线网外业采用边连接和点连接相结合的方式观测,GPS外业观测技术指标执行。(2)GPS外业观测的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