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训诂学》复习题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647235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宁《训诂学》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王宁《训诂学》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王宁《训诂学》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王宁《训诂学》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王宁《训诂学》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宁《训诂学》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宁《训诂学》复习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训诂学复习题一、单选题1、“训”和“诂”两个字连用,最早见于( )。A.毛诗诂训传 B毛诗诂训传名义考说文解字 D.尔雅、下列工作中,不属于训诂工作的是( ).注释工作 .纂集工作C.考证工作 D.编辑工作3、魏晋隋唐时期是( )A.训诂的产生期 B训诂的进一步与扩展期C训诂的更新与变革期 D训诂实践的昌盛与训诂理论的探讨期4、开清代朴学之先的人物是( )A.顾炎武 B.戴震C.段玉裁 D.王念孙5、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是( ).许慎 B.梅膺祚C.段玉裁 .戴震、墨子间诂属于( )A传注 章句C.义疏 D集解7、下列书中“集解”两字命名含义不同的一书是( )A.史记集解 荀子集解C论语集解 D.

2、春秋左传集解8、尔雅分为( )A.十九篇 二百零九篇C.二百一十六篇 D.五百四十篇9、释名的作者是( ).许慎 B.段玉裁C.刘熙 D.黄侃二、填空题1、“训”和“诂”两个字连用,最早见于汉代毛亨所作的( )。2、孔颖达觉得:“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诂”是解释(“ ”)的,“训”是(“ ”)的。3、毛诗诂训传笺的作者是( )。4、黄侃先生觉得:诂就是故,本来的意思。解释词的本义。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解释词的引申义。训诂是用语言来解释语言,涉及词的本义和引申义。5、训诂工作是以扫除古代文献中( )障碍为实用目的的一种工具性的专门工作。6、训诂工

3、作重要有三种:( )、( )、( )。7、训诂材料涉及:( ),跟注释工作相相应;( ),跟纂集工作相相应;( ),与考证工作相相应的材料。、前人所称的“传”、“说”、“解”、“诠”、“疏”、“证”、“微”、“诂”、“注”、“义证”、“正义”等,都是( )的名称。9、纂集类训诂专书有:依物类分篇汇集同训词的 ;根据据形说义原则用部首统帅文字的 ;专门纂集声训以明语源的 ;沟通方言词与原则语音义的 等。10、考证专书涉及:顾炎武 ;王念孙 与王引之 ;钱大昕 与 ;赵翼 ;沈家本 ;李慈铭 。1、训诂体例指训诂工作中所运用的训诂( )和( )。它涉及对训诂现象的科学解释,对训诂措施科学根据的理论

4、阐明和从程序上加以分解,对文献词义的存在形式、运动规律、特点性质的科学论述。2、黄侃说:“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若以此地之语释彼地之语,或以今时之语释昔时之语,虽属训诂之所有事,而非构成之原理。真正之训诂学,即以语言解释语言,初无时地之限域,且( ),( ),以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本源是也。”13、训诂是用语言解释语言的材料,训诂学是研究( )的理论。14、训诂学三个时期是:( )、( )、( )。15、( )、( )和训诂学古代合称“小学”。16、训诂学在具体实践中所面临的两大任务是:( )和( )。1、应用训诂学侧重于实际应用,重要是解读和注释古代文献。理论训诂学侧重于理论探讨,如词和

5、义之间的关系等。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两者的关系是:理论探讨以实际应用为( ),实际应用以理论探讨为( )。8、训诂的产生期在( );训诂的进一步与扩展期在( );训诂的更新与变革期在( );训诂实践的昌盛与训诂理论的探讨期在( );训诂学科学理论的创立期在( )。、训诂的萌芽期在( ),训诂工作的系统化期在( )。20、训诂发展的标志重要表目前如下三个方面:( )的浮现;训诂范畴的扩大;( )、( )的浮现与字书、韵书、义书的分立。1、再度注释的代表是孔颖达奉敕所作的 。、郭璞注 和 。3、论语集解的作者是魏( )。24、( )至( )时期,注释工作有所进一步、研究的范畴有所扩大、训诂纂集的

6、种类有所增多,因此这是一种训诂学的发展时期。25、导致宋代的疑古与创新这种局面的重要因素,一是程颢、程颐、朱熹等代表的( )的需要,二是训诂工具的改善,为疑古创新提供了客观根据,宋代开创了( )的研究。26、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涉及 章句、 章句、 集注、 集注。她兼具汉儒求实与宋儒创新的长处,代表宋元明最高成就。27、明末训诂的进展重要有:梅膺祚 、张自烈 、朱谋玮 、方以智 、陈士元 、张存绅 、李实 、黄生 和 。28、朱谋玮骈雅开创了( )的复合词书体例,方以智通雅则突破了 的范畴,以经史为主,是一部兼含文字音韵训诂的大型词典。2、章太炎的学术著作有 、 、 、 。0、十种小学根柢书涉及:

7、 、 、 、 、 、 、 、 、 、 。31、章太炎觉得训诂的措施,一曰( ),二曰( ),三曰( )。2、黄侃觉得训诂的措施,一曰( ),二曰( ),三曰( )。3、标志着训诂学走向现代的著作是:胡朴安 、齐佩瑢 。34、为近代( )的独立及其科学化做出过奉献的学者除章太炎、黄侃、胡朴安、齐佩瑢外,尚有:沈兼士、何仲英、杨树达。35、( )有关词源和训诂学的著作有: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声训论、研究文字学“形”和“义”的几种措施。3、( )的训诂著作有:训诂学讲义、积微居小学述林、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词诠、汉书窥管。37、随文释义的训诂材料的体式涉及:传注类、章句类、义疏类、集解类

8、、( )类、( )类。8、注释书中的训诂内容涉及:解释词义;解释句意;解说( );阐明特殊的( );阐明古代制度、习俗等文化常识。9、训诂纂集专书的性质是在( )训诂的基本上形成的,按一定原则编排起来的,有目的的类聚字、词、义系统的训诂材料。4、 十种根柢书中,属于( )书的有:尔雅、小尔雅、方言、释名、广雅;属于( )书的有:说文、玉篇、类篇;属于( )书的有:广韵、集韵。41、训诂纂集专书的类型有:集合贮存型、整顿编选型、( )。4、考证的环节一般是:提出考证对象、( )、论证。43、一般考证都由三部分构成,发疑、取证、( )。、考证的类型分为:( )类和( )类。45、证明类,对未有结论

9、的问题证明其结论;对已有的结论考察核算。证明类考证多因( )不明、( )局限性、( )不详而发疑。46、辩驳类,对已有的结论提出异议,以证据推翻之;同步提出新的证据而易以新的结论。辩驳类考证多因本来的解释没有看到较充足或较全面的证据、虽有证据而对证据不能对的理解、违背( )、违背( )、违背( )而发疑。47、词存在的两种状态:( )状态和( )状态。48、贮存状态的词义具有( )、( )和( )等特点,体目前历代编纂的( )中,每个词的意义大多是多项的。49、使用状态的词义即个人言语中的具体意义,意义是固定的,多体目前( )的材料中,每个词的意义大多是单项的。不仅有具体涵义和规定所指,还也许

10、带有说、写者个人经验和感情色彩。50、随文释义的任务:( )、明确指向、陈述具体义值。5、三种不同性质的训释是:( )、( )、( )。52、训诂考证的三种措施:( )、( )、比较互证。53、只有( )义才干直接与字形切合,只有( )字才干直接反映本义。5、只有( )才可以以形索义。55、因声求义是一种运用语音线索来明( )、系( )、考证古书词义的措施。56、推求语源分为( )和( )两类。57、判断一种训诂好坏的原则是:看与否符合( )规律、看与否符合文情语境、看与否符合( )事理、看与否符合客观实际。58、注释结论与否对的,可以从语言文字、( )、事理逻辑、客观史实等多方面进行验证。59、当今社会,训诂学至少可以应用于( )、辞书编纂、古籍整顿三大领域。三、名词解释1、异言2、道形貌3、注释工作4、纂集工作、考证工作6、训诂原理7、训诂、训诂学9、再度注释0、史记三家注11、朱熹2、顾炎武13、乾嘉学派14、戴震15、段玉裁16、高邮王氏父子7、章太炎18、黄侃19、传注类注释2、章句类注释21、义疏类注释2、集解类注释23、征引类注释2、音义类注释5、互文6、连文27、变文8、尔雅29、方言30、释名31、说文解字32、经籍籑诂3、发疑34、取证35、释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