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公共卫生均等化健康教育处方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6467260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公共卫生均等化健康教育处方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儿童公共卫生均等化健康教育处方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儿童公共卫生均等化健康教育处方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儿童公共卫生均等化健康教育处方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儿童公共卫生均等化健康教育处方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公共卫生均等化健康教育处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公共卫生均等化健康教育处方(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儿童公共卫生均等化健康教育处方母乳喂养指导【】.母乳喂养方法:1.早期开奶:产后30min; 2.按需哺乳,逐渐减少; 3.交替哺乳,促进泌乳; 4.哺乳完后,轻拍背部; 2.按需哺乳,逐渐减少; 1.早期开奶:产后30min; 2.按需哺乳,逐渐减少; 3.交替哺乳,促进泌乳; 4.哺乳完后,轻拍背部; 2.按需哺乳,逐渐减少; 1.早期开奶:产后30min; 2.按需哺乳,逐渐减少; 3.交替哺乳,促进泌乳; 4.哺乳完后,轻拍背部; 2.按需哺乳,逐渐减少; 1.早期开奶:产后30min; 2.按需哺乳,逐渐减少; 3.交替哺乳,促进泌乳; 4.哺乳完后,轻拍背部; 2.按需哺乳,逐渐

2、减少;【】母乳喂养的优点:1营养丰富 母乳宏量营养素产能比例适宜;-双糖含量丰富,-双糖利于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通过促进乳糖蛋白形成利于儿童脑发育,同时可促进小肠Ca吸收;母乳中乳清蛋白和酪蛋白的比例为4:1,利于吸收,并且很少发生过敏;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占总能量4%5%,含胆固醇高有利于脑发育,含脂肪酶使脂肪颗粒易于吸收;Ca、Fe吸收率高2含有免疫成分及生长调节因子3 温度适宜、无菌、经济4 哺乳行为可增进母子感情交流,促进智能发育5 促进母亲产后恢复1-3岁幼儿膳食指南(1)培养孩子独立进食的习惯:在添加辅食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孩子自己进食的习惯:1岁以前就应允许婴儿自己参与进食活动。6

3、个月左右:可自己扶奶瓶喝奶;79个月:可从杯中饮,可用手拿饼干或烤面包吃;1012个月: 应尽快学会自己用勺;2岁左右:应学会独立进食(2)幼儿膳食基本要求:1. 平衡膳食:即膳食所供热能、营养素的质和量及各营养素之间的比例要适合幼儿的需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占总热能的10%15%,25%30%,50%60%。动物性蛋白质优质蛋白的数量应不少于蛋白质总量的50%。每日膳食中应包括谷类,乳类,肉、禽、鱼、蛋类及替代物,蔬菜及水果4大类食物,并在同一类中的各种食物中轮流选用,做到膳食多样化。2合理烹调 注意与其消化机能适应。3岁以下幼儿的食物应当细、软、碎、烂,不用刺激性和过于油腻食物;4

4、7岁幼儿消化能力逐渐增强,食物要做到软硬适中,逐渐地接近成年人的膳食。做到调味可口,外形美观,色泽和谐,香味扑鼻,经常变换花样品种,以兴奋食物中枢,引起胃液分泌,加强幼儿食欲,从而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提高食物利用率。注意尽量减少营养素的损失。3合理的进餐 与成人相比,幼儿进餐次数要增加,两餐间隔时间要缩短,以小量多餐代替1次大量进餐,以保证孩子得到足够的食物。一般安排为早、中、晚3餐及午后1次点心的“三餐一点”进食方式,应兼顾各种营养素的比例,将食物恰当地分配在4次进餐中。四餐热能分配大致如下:早餐20%25%、中餐30%35%、午点10%15%、晚餐25%30%。(3)幼儿喂养指南:1.继续

5、给予母乳喂养或其他乳制品,逐步过度到食物多样;2.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3.采用适宜的烹调方式,单独加工制作膳食;4.在良好环境下规律进餐,重视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5.鼓励幼儿多做户外游戏与活动,合理安排膳食,避免过瘦与肥胖;6.每天足量饮水,少喝含糖高的饮料;7.定期监测生长发育状况。8.确保饮食卫生,严格餐具消毒。(4)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养成定时、定点、定量进餐的习惯。做到不挑食、不偏食、少吃零食,不过食。充分咀嚼,专心进食.培养使用杯、匙、碗、筷自己进食。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建立,须有家长和保育人员的积极配合。(5)良好的进食环境:幼儿进餐环境应安静、愉悦,秩序良好,使幼儿注意力集

6、中。用餐时不应谴责小儿,因为发怒时,消化液分泌减少,降低食欲。进餐时应有固定场所,并有适于幼儿身体和特点的专用桌椅和餐具。(6)注意饮食卫生:幼儿抵抗力差,易受感染而患病,故对饮食卫生应特别重视。幼儿应少吃生冷食物,不食隔夜饭菜和不洁食物。半成品或熟食应充分烧煮后方可进食。饭前便后洗手,注意餐具清洗消毒。用于烹调的食物应保证新鲜。处理生、熟食品的刀砧等用具应分开使用,盛器应分开放置,以防交叉感染。注意厨房清洁及烹调人员的个人卫生。疾病预防指导:【】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因缺乏热量和(或)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主要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是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很高的疾病之一。其临床特征为体重下降、

7、渐进性消瘦或水肿、皮下脂肪减少,常伴有各器官不同程度功能紊乱。病因如下1喂养因素(长期摄入不足)喂养不当。因母乳不足或人工喂养调配不当(牛奶或奶粉浓度太低)或以谷物为主食(米粉、麦乳精),导致蛋白质和脂肪缺乏而发生营养不良。2 疾病因素 因疾病所致长期摄食不足或消化吸收障碍,以及代谢消耗过多,均可促使营养不良的发生,最常见者为消化系统疾病或先天畸形。如婴幼儿腹泻、肠吸收不良综合征、急慢性传染病、长期发热、肾病综合征、肿瘤等。营养不良治疗:处理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水电紊乱、酸中毒、休克、低血糖继发感染等。消除病因:加强护理,治疗原发疾病。调整饮食:给予足够能量,高蛋白,高热量饮食,水果,必要时鼻饲

8、。营养不良预防:合理喂养。合理安排生活制度。预防各种传染病和矫正先天畸形。应用生长发育监测图监测生长。【】巨大儿:正常的新生儿体重为2500-4000g。根据我国产科学的定义,新生儿的出生体重等于或大于4000克就可以称为巨大儿。巨大儿更应提倡母乳喂养,母乳里含有一些可调节生理代谢的激素,能帮助孩子控制体重,避免肥胖;此外,母乳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比较丰富,容易让孩子产生饱腹感,也能避免多吃。母乳实在不足了,也要让孩子先吃完母乳,再补充婴幼儿配方奶粉。不过,妈妈们在哺乳期间要特别注意自己的饮食,少吃脂肪含量过高的食物,如炸鸡、动物皮、奶油等。等到孩子出生3个月以后,就不能按需哺乳了,要定时让他吃

9、奶。白天要给孩子喂五次奶,每次至少间隔两小时;晚上临睡前,让孩子吃一次奶,夜间可不必喂奶。给巨大儿添加辅食宜太早,出生6个月左右时加辅食比较合适。因为最早给孩子添加的辅食米粉,含碳水化合物比较多,特别是有些米粉含糖过高,很容易转换成脂肪贮存在体内,这对天生脂肪细胞数量可能就比一般孩子多的巨大儿来说,更增加了肥胖的风险。此外,还要让孩子动起来。等到六七个月大时,让他学爬,再大点,练站立、走步。一句话,不要老抱着孩子,让他多活动。通常,只要合理喂养,巨大儿不会继续发胖,生长发育水平大都会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即使肥胖了,3岁前也不主张让孩子减肥,须等到3岁以后。【】低体重儿: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的新

10、生儿称为低体重儿。 在胎儿阶段,也就是孕后的838周里,母亲营养不良或疾病因素都可能导致胎儿发育迟缓,在出生时体重过低。 这样的新生儿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呼吸机能和代谢机能都比较弱,特别容易感染疾病,死亡率比体重正常的新生儿要高得多。其智力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低体重儿出生后应提倡母乳喂养,母乳是给低体重儿创造最佳追赶生长机会的必要条件。必要时可使用低出生体重儿特殊的配方奶粉。研究表明,光线、噪声对低出生体重儿脑部发育有很大影响,光线刺激可使低体重儿的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增高,噪声可给低出生体重儿带来长期的后遗症,如听力缺失、注意力缺陷和多动症等。长期光线刺激、噪声还可以影响其睡眠质量造成生

11、长发育缓慢。因此,家长应为其创造适宜生长的家庭环境。【】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治疗关键在于控制病情活动,防止骨骼畸形。一般治疗包括维生素D制剂和钙补充。有效预防此病的方法包括:日光浴(户外活动)与适量补充维生素D。 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使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佝偻病的致病因素包括:围生期缺乏维生素D、日照不足、生长过快、食物中维生素D不足、疾病影响、药物影响等。特点:易激怒,烦躁、不活泼、睡眠不安夜间惊啼、多汗、枕秃、方颅,重者有串珠肋或鸡胸,全身肌肉松弛,肌张力、肌力下降。枕秃,即孩子睡觉时与枕头接触的那部分,通俗地就是后脑勺出现没有头发。因为孩

12、子烦躁不安,爱哭闹,睡不安,易惊醒,汗多,特别是入睡后头部多汗,由于汗的刺激不舒服故头常在枕头上摩擦致头后枕部半圈秃发。【】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常表现为:大便蛋花样或水样稀便,每日410次,口干,尿少。脱水严重者可表现为神经系统的异常(烦躁不安, 精神萎靡, 嗜睡等)、皮肤弹性下降甚至休克等。治疗原则为:预防脱水、纠正脱水、继续饮食及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预防小儿腹泻的方法包括:合理喂养、注意卫生、注意照料、防止交叉感染、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以及增强体质。小儿腹泻的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腹泻常见的病原体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和轮状病毒等。非感染性腹泻包括饮食不当(进食过量、食物成分不当、突然

13、改变饮食习惯引起的消化障碍从而导致腹泻)、气候因素(天气炎热, 消化液分泌减少或腹部受凉, 肠蠕动增快等)、原发性或继发性小肠双糖酶缺乏和食物过敏、急性中毒等。【】小儿贫血:贫血特点:面色苍白、眼睑、口唇、指甲苍白、精神不振。各系统症状:循环系统:心率增快,严重的出现贫血性心脏病;呼吸系统:呼吸增快;消化系统:食欲减退;神经系统:精神不振,易激动;头痛、昏眩、耳鸣。【】营养性贫血:营养性贫血特点 体内缺乏铁导致、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降低、铁剂治疗有效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先天储铁不足、铁摄入量不足(主要原因)、生长发育快、铁的吸收障碍、铁的丢失过多等。一般表现为:皮肤、粘膜苍白,不爱活动

14、,头晕、耳鸣、眼前发黑,反甲;食欲减退,异食癖,口腔炎、舌炎;心率增快;免疫功能降低等。治疗:1.去除病因:合理饮食、避免感染、保护心脏功能;治疗慢性病:钩虫病、肠道畸形等;2.铁剂治疗:选用二价铁(元素铁12mg/kg/次,3/日),二餐之间服药。维生素C同服可促铁吸收;血红细胞达正常后继续服2月再停药。3.严重贫血,尤其出现心力衰竭、合并感染者可考虑输注红细胞。预防1、提倡母乳喂养。2、对婴幼儿、儿童及孕妇及时添加含铁及维生素C较多的食品,同时应注意蛋白质的补充。3、含铁丰富的食品有猪肝、瘦肉、海带、紫菜、木耳、香菇、其次豆类、蛋类、蔬菜、水果。4、对早产儿自2个月左右开始预防。【】溶血性

15、贫血:溶血性贫血是一种遗传性的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一般可由以下因素诱发溶血:伯氨喹啉型药物溶血性贫血:服药13天后出现急性血管内溶血(头晕、呕吐、疲乏;血红蛋白尿、黄疸、甚至急性肾衰竭)。蚕豆病,10岁男孩多见,2448h内急性血管内溶血。新生儿黄疸:感染、病理产、缺氧、樟脑等,部分病例无明显诱因。感染诱发的溶血:病毒、细菌。先天性非球形细胞溶血性贫血:无诱因出现慢性溶血,可因感染或药物诱发急性溶血。治疗:去除诱因,水化、碱化尿液,输注G-6-PD正常的RBC,防治肾衰竭预防:G-6-PD缺乏者应避免蚕豆及相关药物并注意预防感染【】地中海性贫血:地中海贫血是由于珠蛋

16、白基因的缺陷使血红蛋白中珠蛋白肽链有一种或几种合成减少或不能合成的慢性溶血性贫血。以和地中海贫血较为常见。 轻型地贫无需特殊治疗。中间型和重型地贫应采取下列一种或数种方法给予治疗。 1.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和营养,积极预防感染。适当补充叶酸和维生素E。 2.输血和去铁治疗 此法在目前仍是重要治疗方法之一。 红细胞输注 少量输注法仅适用于中间型和地贫,不主张用于重型地贫。对于重型地贫应从早期开始给予中、高量输血,以使患儿生长发育接近正常和防止骨骼病变。本法容易导致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故应同时给予铁鳌合剂治疗。 3铁鳌合剂 常用去铁胺( deferoxamine ) ,可以增加铁从尿液和粪便排出,但不能阻止胃肠道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