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七中高一期末试卷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6467249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淮北七中高一期末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安徽省淮北七中高一期末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安徽省淮北七中高一期末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安徽省淮北七中高一期末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安徽省淮北七中高一期末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淮北七中高一期末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淮北七中高一期末试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淮北七中2013-2014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第卷 (7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学而优则仕”传统之功过说 两千余年来,“学而优则仕”作为以学致仕的信条被读书人奉行不渝。尤其是隋唐科举制度形成以后,“学而优则仕”的信条与科举制度融为一体,互为里表,成了士子生活的金科玉律。 “学而优则仕”传统在历史演化中对中国社会产生过积极影响。它确立了学问作为政府取吏的标准。以学取士将大部分饱读儒家经典的读书人吸引到官员队伍中,保证了政府运作始终处于接受过儒家道德教训的文吏手中。历代草莽英雄出身的开国皇帝不得不接受叔

2、孙通的名言“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并视之为治国要诀,对书生保有相当的尊重。文吏统治造就了“士”作为无冕之王的优越地位,也促成了“士为四民之首”的观念。三国演义塑造了名士祢衡裸体痛骂曹操而为曹操所宽宥的形象,近代文化名人章太炎以大勋章作扇坠在袁世凯的总统府门前大诟袁氏包藏祸心,而被袁氏所容忍,个中原因固不止一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士子对世道民心的巨大影响,无论是治世英雄,还是乱世奸雄,都不能不有所忌惮。另一方面,读书人坚守位卑不忘忧国的信条,以天下为己任,希望将平生所学贡献于国家民族,都与学优而仕传统有关。 中国历史上,所谓“贵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文化概念,并不是全由血统决定。对社会各等级

3、的人而言,通过以科举制度为体现的“学优而仕”途径跻身于士大夫阶级之后,可以加入孟子所说的“劳心者”之列,由“治于人”而变为“治人”,从而由“贱”入“贵”,成为“贵族”。正是由于学优而仕传统为读书人提供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出路,整个中国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划分才不像印度种姓制度那般僵死。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并没有创造出多少“平等”观念,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信众以信教而为自己争得了平等地成为上帝仆人的权利,而中国的士子们则由学优而仕获得了参与政治的平等权。 “学而优则仕”传统对中国社会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是源于以“仕”为“学”之鹄的这个既定前提。在“家”“国”一体的宗法专制时代,以“学”而至仕途,最终结局只能

4、是以学问服务于帝王的“家天下”,“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成为士子们的必然归宿。在帝王“家天下”附庸关系的等级网中,主仆关系的确立意味着对主子的物质和精神的依附,于是,以帝王之是非为是非,成为越两千余年不变的通例。被“学而优则仕”信念和科举功名诱入帝王彀中的天下的士子们,在主子面前只能“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在“食君俸禄,为君分忧”的附庸伦理支配下,为帝王的“家天下”的长治久安耗尽心力,以便在等于帝王将相家谱的所谓青史上留取功名,博取“忠”“贤”“能”的赞辞。 (删改自“学而优则仕”传统之功过说)1下列对“学而优则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而优则仕”是封建社会一种具有两千多年历

5、史的“以学取士”的科举制度。B“学而优则仕”使士子们凭“学优”而跻身士大夫阶层,并得以平等参与政治。C“学丽优则仕”使大部分饱读儒家经典的读书人被吸引到官员队伍中。D“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历史上读书人通过读书改变自己命运的一种传统。2下列关于“学而优则仕”负面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子把做官作为自己读书的目的。B形成了宗法制度下的“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C士子被科举功名引诱,在君主面前只能唯唯诺诺。D士子为帝王的“家天下”耗尽心力,以便在相当于帝王将相家谱的所谓青史上留名。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历代草莽英雄出身的开国皇帝都将“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视为治国要

6、诀,“士”因此成为“四民之首”。B中国社会等级制度中的“贵族”阶层并不由血统决定,很多读书人可以通过自己努力成为“劳心者”“治人者”,改变自己的等级命运。C三国演义中祢衡痛骂曹操而被宽恕,章太炎大骂袁世凯而被容忍,只是因为“士”阶层 有着“无冕之王”的优越地位。D在帝王“家天下”附庸关系的等级网中,士子们对帝王有物质和精神上的依附,以帝王之是非为是非。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19分)丰乐亭记 欧阳修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

7、往游其间。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海内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

8、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庆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而乐之 乐:以为乐 B按其图记 按:查核,研究C遂书以名其亭焉 名:出名 D因为本其山川 本:根据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组是( )A夏,始饮滁水而甘 而无骄尚之情B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 杳不知其所之也C滁于五代干戈之际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D用

9、武之地也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6下列各项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概述了滁地从五代到宋这段历史,主要歌颂了宋天子统一天下的“圣德”,但也委婉地批评了朝廷导致滁州“民生不见外事”的“闭关”政策。B文章虽是“亭记”,但重点却在“丰乐”二字,作者围绕这两个字,通过写景、议论、记叙,描绘出了当时滁州地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C作者虽然政治上不得意,但仍对朝廷一往情深,这体现了作者博大的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D本文词句平易精美,形式整齐错落,声韵和谐悠扬。体现了,欧阳修婉的平易、亮丽轻柔的散文风格。7.文言文翻译(10分)(1)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3分) (2)事

10、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3分) (3)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4分)三、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鹧鸪天 时谪黄州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现,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8.请简要分析上阕三四两句的景物描写在写法上的特点。(4分)9.“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四、诗句默写(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 ,孤舟一系故园心。(2)谨庠序之教,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_,相逢何必曾相识。(4

1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5)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6)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7) ,水随天去秋无际。(8)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9)今两虎共斗, 。(10)吾所以为此者, 。五、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24分)不断忏悔中的自我救赎摩 罗 我所敬仰的巴金先生与世长辞了,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成长起来的作家中,他陪伴我们的时间最长,这双一直默默注视着我们年轻人的眼睛终于悄悄合上了。 对于这位幸运而又艰难地穿越百年的历史老人的逝世,我们用不着悲伤,也用不着给他戴上过多过高的帽子。重要的是如何评价和继承他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 巴金是一

12、个善良、真诚、单纯、软弱的人,这样的性格特征成就了他的精神特色。深入阐释巴金的精神价值尚需拉开更大的历史距离,但是如下几个基本特征是现在就可以简单描述的。 第一就是羞耻感。中国古人反复感叹人与动物的区别只有那么一丝一毫,这“一丝”就是恻隐之心,这“一毫”就是知耻。有的民族因为意识到族群的甚至人类的卑陋罪恶而生起羞耻之心,于是努力寻求拯救之路,有些生命个体由于认识到自己的卑微、渺小、丑陋而生起羞耻之心,于是不断寻求超越,几乎所有的精神巨人都是这样发展而来的。 巴金刚刚睁眼看世界的时候,对社会的丑陋和人类的卑俗无法接受,作为卑俗人类的一员他环可能不感到羞耻。他的政治抱负、社会理想,他对安那琪主义(

13、通常称无政府主义)的接纳和提倡,他用文学方式对安那琪主义的展现,都是以这样的羞耻感为起点的。世人接受了他的文学作品,对于他的主义和他的精神背景却比较漠视,甚至缺乏起码的理解。 巴金留给我们的第二种精神财富就是提倡讲真话。讲真话是那些精神巨人的基本自律,是他们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要求,从苏格粒底到托尔斯泰、从孔子到鲁迅,许多人毕生都在努力实践着这样的准则。但是,将讲真话作为一个社会主题和精神杰题,不厌其烦地强调了几十年,并且用整个晚年的创作来突显这个主题的人,巴金可能是第一个。巴金对于讲真话重视到这个程度,也跟他的羞耻感有关。在二十世纪后半期特殊的社会政治背景下,他努力维护自己的良知,避免伤害他人

14、,可是严峻的时代让他别无选择,他被迫说了不少假话,有些假话亵渎了自己,有些假话伤害了他人,他的良心和自尊因此深受伤害。提倡说真话既是对他自尊心的挽救和修复,也表明了他将一个民族的历史性格从假话的深渊扭向真话的坦途的宏大心愿。 巴金的这些努力被许多学者当作他晚年的杰要文学成就予以肯定,在另一种纬度上的意义却没有得要到应有的重视和呼应。刚刚驾鹤西去的百岁老人,不知是否可以瞑目。 巴金的第三种精神遗产当是忏悔精神。”文革”结束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在控诉时代的罪恶,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承担责任。这时候巴金站起来了,他说,在这吞噬人性的罪恶大表演中。就有我的一份罪。虽然他不过是出于软弱说了一些假话错话,他也不放过自己。更重要的是,由于过分的善良和软弱,他曾经那么真诚地放弃独立思考的权利和人之为人的尊严。他絮絮叨叨地说:他的妻子病重的时候,他没有从监督改造的境遇中争取看护妻子的权利,让妻子在孤独中寒冷地逝去;在胡风、路翎遭到诬陷和批判的时候,他不但没有仗义执言,反而按照上级的安排著文无中生有地批评他们;他看见批判作家靳以的大字报贴满街头的时候,他知道下一个挨批的,必定是自已,他的思想上没有一点抵触与反抗,反侧回家对著镜子提前练习低头认罪的姿势。在那个特殊境遇中,这些行为都太好理解了,即使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