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五篇-2_(2)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6465658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五篇-2_(2)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五篇-2_(2)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五篇-2_(2)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五篇-2_(2)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五篇-2_(2)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五篇-2_(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五篇-2_(2)(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五篇 教学设计方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什么叫解比例,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2、使学生能够应用解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解比例。(板书课题) 二、新课 、自学解比例。 (1)学生自学教材35页的解比例。 (2)学生交流解比例的意义。 (3)教师归纳:

2、(出示课件) 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 2、教学例2。 出示例2。 (1)学生读题,理解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 (2)学生试着解答此题,一名学生演板。 (3)师生共评。 (4)归纳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方法: A设出题目中要求的未知量为; B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 C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教学设计方案篇2 教学要求: 1能学着教材的方法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姓 2按先中间后两边,先里边后封口的笔顺规则练习写字。 3朗读背诵歌谣九九歌 4能仔细观察图画,展开合理想像,运用一段连贯的

3、话复述图意。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习字词句 1导入: 2自读儿歌。 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儿歌。 指名试读,注意读准。 3理解。 (出示小黑板)这首儿歌里讲了哪些姓? 有哪些姓的音相同?哪些姓的音相近? 4指导朗读。 5拓展练习。 小朋友你的姓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回答吗? 你还知道哪些姓不可以这样回答,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6实践。 二、教学第二题:学写铅笔字。 1读题,明确题意。 2掌握笔顺规则。 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小、水、日、国。 按笔顺书空:小、水。 这两个字的笔顺规则是什么? 3指导书写。 三、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题,理解题意。 2简介: 3指导读好停顿。 4练习背诵。 第二课

4、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 一、理解题意。 1指名读题。 2本题要求是什么? 二、看图、听故事 1出示四幅彩图,要求学生仔细看,专心听,认真记。 2教师指着图,有声有色地读述这个故事,共讲三遍。 三、练习讲故事 1教师重点指导练说第一幅图。 2学生自由练说第二、三、四幅图。 3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把四幅图连起来说,师、生给予评点。 四、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或讲给邻居的孩子听。 教学设计方案篇3 第一课时 1、认识9个生字,会写3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会第一节课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3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乌鸦图片。 一、激趣导入

5、1、出示图片问:这是什么?板书乌鸦 学生看图介绍乌鸦外形。 想办法记住这两个字。乌鸟进行区别。 2、板书喝水教学喝,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喝水?根据回答教渴与喝比较。 3、质疑引导学生提有意义的问题。 二、初读感知 1、提出要求: 读准字音,不会读的想办法。 读通句子,不连贯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同桌互读,互相帮助。 3、分节朗读,评价。(学生评) 4、根据反馈教学生字,纠正字音。 5、区别形近字。 石右喝喝办力 三、再读知意 1、读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读第一节,质疑。 3、看图说说,你从哪里看出乌鸦口渴了? 4、到处表演理解并造句。 四、写字 1、看板书记

6、字形。 2、描一描右什么发现。 3、写田字格(生说师板书) 4、展示学生作业,评价后修改。 第二课时 1、学懂课文内容,学习乌鸦遇到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懂课文内背诵课文。 实验器材(小口瓶红线小石子) 一、复习导入 1、猜谜:身穿黑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 2、复习生字。 3、出示课题。 二、读文感悟 1、自己读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2、解疑从课文哪里感悟到? 3、解决知识点: 联系课文,说说乌鸦喝不到水的原因?指导朗读,合课文插图想像乌鸦喝不到水的着急样子。 做实验理解乌鸦喝到水的经过 理解渐渐并仿造说句。

7、看插图想想乌鸦喝水后高兴的心情,指导朗读。 三、总结全文 1、理解乌鸦心情变化的心情 着急高兴着急高兴 2、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课文。 3、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你会夸一夸吗? 4、指导背诵。 四、拓展 如果没有小石子,乌鸦会有什么办法? 教学设计方案篇4 本文讲述的是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本文语言质朴,情节简单,所反映的人们的行为非常高尚。课文另一个突出特点是,通过对一件平常小事,处理却不同寻常的做法的描写,读者在读后内心受到震动和感染,自然而然的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 这是本学期学生接触到的第二篇略读课文,在学

8、习前篇略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完全可以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1、借助拼音,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路人高尚的心。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1课时。 通过学习课文,我要知道:为什么路人赞叹修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一、揭题、解题 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语句读通顺。 2、检查自读效果。 3、交流: 你们读懂了什么?谁能把这个

9、故事说一说? 三、练读、议读、质疑 1、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欣赏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提要求: 把语句读流利; 读你自选的这部分,你想到了什么? 2、议读与质疑: 其他同学对于别人的朗读和发言,给与评价,提出不同的见解。如有疑问也可提出。一点要通过读书、思考、议论去认识。 如选读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这段课文时,要把你对高大、挺拔的橡树的兴趣、爱惜之情读出来,要拿高大的橡树引起筑路工人的关注和爱惜的心理读出来。 议读时要对筑路工人自觉保护橡树的心理有所感悟,意识到砍树容易栽树难的道理。 如选读工程师与工人沉默的部分第46自然段时,要从工程师和工人的神态、动作、言语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工程师要执行自己设

10、计的工程计划,工人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他们在保护橡树上获得了一致。 如选读最后几段课文时,要对公路上弯曲城马蹄形有所认识、有所感悟。重点是读好人们的赞叹,体会保留橡树在人们心中的广泛影响。同时放开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认识由课文引向学生生活,由他律诱发自律。 四、练习地方实例,说说你读后的感想 可启发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寻找有关的实例或资料来说说感想。 教学设计方案篇5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白桦林,是茫茫林海的缩影,没有白桦林就不会有大森林;白桦林是守林人的象征,没有守林人的牺牲,哪会有大森林的安静。文章热情讴歌了守林人经年累月,默默奉献,甘做牺牲的问答精神。 教学目标 1.

11、熟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分析并理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了林业工人的高尚品质。 3.感受作者对护林人深情的赞美,体会林业工人甘愿寂寞、无私奉献的平凡而又伟大、淳朴而又可爱的品质。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板书设计 白桦林的低语 坚守岗位 看林人 无私奉献 默默守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哪位同学见过,你能介绍一下吗?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由学生们的介绍将同学们带入描写白桦林的情景中。同学们讲得好。生长着一片茂密的森林,其中就有茂盛的白桦。 二、揭示课题、审题:课题是白桦林的低语,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桦林吗? 三、学生自学

12、课文 1.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 (1)或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低吟浅唱、絮絮低语、倾诉衷肠。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守林人的默默奉献? (4)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2.老师检查自学效果。 四、学生质疑问难。 五、课内练习: 1.写近义词:纯洁()忽略()激励() 2.写反义词:浮躁()异常()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的。 第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作者来到大兴安岭,认识了淳朴的看林人,并被他们感动的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看林人的高尚品质,是什么样的人或事使白话林低语吟唱呢?这是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二、从大兴安岭回来以后,我一直怀念着你。这里的你指的是谁? 三、我为什么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