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管理研究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6460527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管理研究(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宏观经济管理研究课件 第一讲 宏观经济管理绪论主讲人:中央党校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长茂宏观经济管理理论是研究政府如何对国民经济活动实施有效管理的科学。 一、宏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一)从市场缺陷看宏观管理的必要补充 市场的主要缺陷包括:市场竞争必然导致垄断;市场不能自动平衡经济活动的外部效应;不能保证公共产品的有效供应;不能完全保证交易信息对称;不能保证社会财富合理分配;实现总供求平衡的代价过高。 这些缺陷的存在,使市场经济无法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政府的宏观管理加以弥补和纠正。 (二)从市场经济的结构特点看宏观

2、管理的必要性市场经济作为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客观要求有一个统一的“指挥”来协调整个经济的运行过程。市场经济:分工高度发达,生产过程片面化,企业、行业之间高度依赖,经济危机成为现实。 二、宏观经济管理的局限性 宏观经济管理的局限性表现为“管理失效”,其主要原因在于以下方面: (一)信息对宏观决策的约束 信息不充分和失真,影响宏观决策的准确性。 (二)决策者偏好对决策的影响 决策者或决策者群体的政策偏好,有可能导致政策偏差。 (三)不同利益集团对决策的干扰 利益要求各异的不同利益集团具有的不同的政策影响力,会左右决策过程和结果。 (四)政策“时滞”的存在 任何宏观政策都存在“时滞”,而

3、“时滞”影响宏观管理的效果。 (五)市场主体的“合理预期” 市场主体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合理预期”,会使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四、宏观经济管理必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宏观经济管理应必须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并且为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二)宏观经济管理必须在一定的法规约束下进行,避免权力滥用 (三)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目标必须与公众利益相一致,与公众接受程度相适应(四)宏观政策的制定必须实行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五)政府系统内部各要素必须相互协调(六)宏观管理必须突出重点,抓主要矛盾第二讲 宏观经济管理系统一、政府:宏观管理主体(一)如何理解作为宏观管理主体的政府?1、狭义政府和广义政府狭义政府

4、指国家行政系统;广义政府是既包括国家行政系统,也包括国家立法系统和司法系统的完整的国家体系。作为宏观经济管理主体的政府是广义政府。政府行政系统 立法系统 司法系统2、政府体系的结构政府是一个多部门、多层次、纵横交错的复杂组织体系。(1)政府系统的横向分列结构政府(三大系统)部门 部门 部门 部门 部门(2)政府系统的纵向分层结构中央 省、自治区、市 地市 县市 乡镇3、政府体系的内部协调政府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决定政府宏观管理效率。(1)决策机构与执行机构之间的协调(2)政府各层级之间的协调(3)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二)宏观经济管理的主体为什么是政府?(1)政府是最能代表社会共同利益的

5、公共机构(2)政府掌握最充分的公共权力资源二、政府的角色转换和职能定位(一)政府的角色转换守夜人 全面干预者 经济大危机(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定位及其演进1、作为“守夜人”的职能:三项职能(1)保护社会不受外来侵犯;(2)保护社会上每一个人不受其他人侵害或压迫;(3)保证公共产品的供应。2、作为“全面干预者”的职能:从社会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在经济领域,从市场监管扩展到宏观调控。政府角色转化过程实际上是政府职能扩张和强化的过程,但政府职能扩张和强化是有限度、有规则的,随条件变化而调整。(三)我国政府职能的转换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政府职能随之转变。从“无限责任政府”到“有

6、限责任政府”;从微观干预为主到宏观调控为主。政府职能转变与政府机构改革互为前提,必须结合推进。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任重道远。三、政府经济行为及其经济影响(一)政府的购买和消费行为及其经济影响(二)政府的投资行为及其经济影响四、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和手段 (一)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主要围绕四个基本目标展开。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2、物价稳定。物价稳定是指物价水平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变动。3、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是指没有非自愿失业,或者说是在一定货币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可以得到就业的一种社会就业状况。充分就业与某些失业现象的存在并不矛盾,

7、如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4、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主要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外汇收入和支出的相对平衡。(二)宏观经济管理目标之间的关系1、目标之间的统一性2、目标之间的矛盾性宏观管理的着眼点就是协调四大目标之间的关系,寻找目标之间的均衡点。(三)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手段1、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是国家通过调节经济变量来影响微观经济行为,并使之符合于宏观经济发展目标的一切政策措施的总和。2、法律手段。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立法和司法调节经济活动的强制性措施。3、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是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凭借政权的力量,通过制定和下达指示、命令、规定等,直接干预经济生活的种种措施。宏观管理的过程,也就是各种手

8、段配合运用的过程。第三讲 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及其治理主讲人 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员 尹文书一、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一)经济波动1.经济波动的概念经济波动是指经济总量扩张与收缩变动的一种经济运动现象。经济波动经常通过用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化来观测。经济波动中的扩张与收缩就是实际总供给趋向于高于或低于潜在总供给的运行状态。 2.研究经济波动的意义第一,有利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第二,增强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第三,有助于提高企业经济决策的正确性。(二)经济周期 1.经济周期的概念经济周期是指因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爆发而使社会再生产呈现危机、萧条、复杂和高涨的周期性

9、的运动过程。2.经济周期的阶段经济周期表现为危机、萧条、复苏、繁荣四个阶段。3.经济周期波动的类型a.经济周期的长度类型(1)短周期。平均长度为3-4年的周期波动被称为之短波周期,又称之为基钦周期。(2)中周期。长度为9-10年的周期波动为中波周期,也称之为朱格拉周期。(3)长周期。长度为50-60年的周期波动为长波周期,也称之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b.古典周期与增长周期 经济总量绝对水平的波动属于绝对经济周期波动,也称古典周期。经济增长率上升与下降的交替运动属于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周期波动,所以称之为增长周期。 (三)中国的经济周期波动 1.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表现 改革开放前呈高增长、大滑坡、高

10、增长形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呈现扩张、收缩、扩张形态。 2.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点 第一,经济增长率呈现出频繁而大幅度的波动。第二,经济波动总体上看都是短周期波动。第三,既有增长周期,也有古典周期。第四,出现了少有的“宽带现象”。第五,经济运行的周期变化与体制转轨密切相关。 二、经济周期波动的形成机制 (一)经济周期波动的形成因素 1.货币因素 货币因素理论是根据货币信用的波动解释经济周期,其主要观点是:经济周期是一种纯货币现象,经济高涨与衰退、繁荣与萧条的交替都根源于货币。2.投资因素 (1)货币投资过度论。认为投资过度与经济结构失衡的状态之所以反复出现,其原因在于货币因素。 (2)非货币投

11、资过度论。认为经济周期主要产生于资本品生产的变动。 3.加速原理 认为经济扩张的动力来自于消费方面而不是投资方面,经济周期波动的主导因素是消费品需求的变动。 4.技术创新因素 这种理论用技术进步和生产经营中的创新活动来解释经济周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5.消费因素 以消费不足来解释经济周期,最早见诸于19世纪的马尔萨斯。 6.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对于经济周期的分析特点是,强调心理因素对于经济过程的影响力。其实质是一种预期。 7.农业因素 最典型的是杰文斯的“太阳黑子理论”。 (二)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成因 1.农业与经济周期波动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大国,农业对我国

12、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相当明显。农业对于经济波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产品、要素、市场等途径来体现的。 2.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周期投资 在工业化进程中,大规模的投资与经济周期波动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在经济扩张阶段,投资的急剧扩张带动工业生产的急剧扩张。在经济收缩阶段,投资的减少与生产的下降又紧密相联。 3.产业结构与经济周期波动 总量矛盾的深层基础是结构问题,产业结构失衡与调整是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深层原因。 4.经济体制、经济政策与经济周期波动 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也是影响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因素。 5.对外经济关系与经济周期波动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依存度的上升,对外经济关系也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产生直接影响。

13、三、经济周期波动的治理 (一)经济周期波动的危害及其治理 1.经济周期波动的危害性 剧烈的经济周期波动会延缓经济增长速度,有时还可能导致经济的停滞甚至倒退。 2.经济周期波动治理的有效性与局限性 a.政府治理经济周期波动的有效性 西方国家对经济周期波动治理的有效性问题虽存在不同看法,但从总体上看,对于政府干预的有效性还是给予肯定的,只是强调干预的政策和方法不同。 b.政府治理经济周期波动的局限性 第一,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经济决策的差异性。 第二,经济周期治理的政策选择受到可选择空间的限制。 第三,经济政策调节的滞后性。 第四,经济政策调节的内在制约。 (二)经济周期波动治理的政策措施 1.“顺

14、周期”或“逆周期”的治理政策。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运用。 3.周期内常规治理与年度“微调”相结合。第四讲 宏观经济计划一、宏观经济计划的性质和特点(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计划管理的必要性1.计划是管理的基本职能;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并不否定计划管理本身存在的合理性;3.市场缺陷要求计划管理;4.加强计划管理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二)宏观经济计划的性质西方市场经济的管理模式大多为政策主导型。我国则是计划主导型宏观管理模式。在计划主导型的宏观管理模式中, 计划既是宏观管理的基本依据,也是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计划在宏观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导向作用;二是协调功能;三是资源配置作用。(三)宏观经济计划的特点一是宏观性;二是战略性;三是政策性。二、宏观经济计划体系(一)宏观经济计划类型1.经济发展计划、社会发展计划、科学技术发展计划;2.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3.综合计划和专项计划;4.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