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4.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word学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6453337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4.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word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4.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word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4.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word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2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4.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word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2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4.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word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4.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word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4.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word学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4.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word学案【学习目标】1. 能利用有关地图、照片、文字等学习资料对沃克环流、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2. 了解并理解,并能简述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可能影响,通过读图并整理数据信息,绘制沃克环流示意图。3通过对比读图,比较分析数据信息,推导出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形成机理,并能适当表达。【重点难点】1. 沃克环流。2. 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形成及其可能影响。【学习过程】高手笔记 沃克环流的形成 沃克环流是海洋大气能量交换型环流。赤道南北两侧的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驱使着低纬的海水由东向西流动,形成了南赤道暖流和北赤道暖流。而表层的海水温度

2、较高,于是在太平洋西部的低纬地区便形成了一个水温较高的“暖水池”。当东部的海水向西流走以后,邻近及下层的海水前来补充,形成补偿流,尤其是上升补偿流,水温偏低,进而东部海区相对形成了“冷水池”。当海水与大气进行热量交换以后,便形成了正常年份的大气环流,即沃克环流。 由于西部海域水温高,气温也高,形成上升气流,因而降水丰沛;而低纬的东太平洋地区则以下沉气流为主,降水较少,致使南美洲的低纬西海岸地区较干旱。名师解惑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剖析:厄尔尼诺现象是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不稳定状态下的结果,显著特征是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海水出现异常的增温现象。受它影响时气候异常的最主要特点是旱变涝、涝变旱

3、。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海面水温低于往年的现象被称为“拉尼娜现象”。由于“拉尼娜现象”正好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所以又被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一般认为是由于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庞大的冷水区域在东太平洋浮出水面后形成的,是大自然修正“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气候失衡的一种方式。“拉尼娜现象”的出现也是全球气候系统异常的一个强信号。这种海洋热状况的异常会对热带大气环流造成很大影响,从而导致全球气候的失常。讲练互动【例题】读图,甲图为“正常年份南太平洋部分海区水温分布图”,乙图为“厄尔尼诺现象年的南太平洋部分海区水温分布图”,分析后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甲 乙(1)据图说明正常年份,澳大利亚东部海域

4、降水多还是少。降水_,海面水温_,原因是_。(2)据图说明正常年份,南美西部海域的洋流成因及类型:类型是_,成因是_。(3)“厄尔尼诺”年中,秘鲁西岸受_(洋流)的影响,海洋表层水温_,可能盛行_气流,出现_等异常天气。(4)中国在“厄尔尼诺”年,一般_干旱,_下游一带多雨;_常出现低温冻害,_减产;南方梅雨期入梅偏迟或_;在“厄尔尼诺”的下一年,_一带多雨,_下游则干旱。解析:本题通过分析南太平洋部分海区正常年份和“厄尔尼诺”年的海水等温线分布状况对沿岸地理环境的影响,转化分析“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沿岸地理环境的影响。 由于温暖的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改变南太平洋海区的海水等温线分布状

5、况,从而形成南太平洋两岸的多雨地带和干旱地带的异常。如秘鲁沿海由原来的年降水量为25125毫米变为高达360毫米,出现洪水泛滥;澳大利亚、印度、非洲等地由原来的多雨变为少雨,出现旱灾。答案:(1)较多 较高 盛行上升气流(2)上升补偿流 近海岸海水被吹离海岸向西运动,深层较冷海水上涌补充形成补偿流(3)赤道逆流 上升 上升 多降水(4)河套 淮河 东北地区 粮食 空梅 河套 淮河绿色通道:“厄尔尼诺”现象是指东太平洋赤道带出现27年周期性的不规律海水升温现象。它不仅是一种海洋现象,而且还是一种气候现象,即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变式训练“厄尔尼诺”现象的

6、影响主要有( )使所经过区域的气温低于多年平均值 向秘鲁沿岸输送大量热量 扰乱了常规海流模式,使气候反常 使全球降水总量异常增多A. B. C. D.解析:厄尔尼诺现象是某些年份秘鲁沿海洋流发生异常,导致海洋生态环境破坏和局部地区天气发生剧烈变化的一种自然现象。它使秘鲁沿岸水温升高,破坏了南太平洋正常的大洋环流,进而打乱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原有规律,形成了严重的气象灾害。答案:B问题探究【问题】“拉尼娜”现象对我国天气的变化有什么影响?导思:在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表层海水比一般年份异常偏低时,被称为“拉尼娜”,语意为圣女,又被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在拉尼娜事件中,赤道中东太平洋信风比常年偏强

7、,海水温度偏低,云量减少,海平面气压比常年偏高;在赤道和西太平洋海域,海水温度比常年偏高,对流活动加强,云量增多,降水偏多,海平面气压偏低。探究:拉尼娜发生期间,由于大气环流以及副热带高压的变化,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明显增强,强劲的夏季风将大量暖湿空气带到内陆,使我国北方地区夏季降水增多。拉尼娜发生期间,西太平洋的赤道暖流温度偏高,使热带风暴能量充足,因而台风发生的次数比常年要多,在我国沿海登陆的台风也要相应增多。【达标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沃克环流在大西洋也有存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相应的沃克环流就会增强拉尼娜现象发生后,相应的沃克环流就会增强拉尼娜造成的自然灾害损失往往要高于厄

8、尔尼诺A BC D2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和下列哪个因素有关()A东北信风带 B沃克环流的改变C季风的影响 D全球变暖近些年,我国海洋渔获量大幅度下降,而捕上来的多为鱼子鱼孙,科学家分析说此种现象除人为原因外,自然原因也有影响。据此完成34题。3出现该现象主要的自然原因是()A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气候异常B海水变浅了C冰川融化D海底火山爆发4实行休渔制度应该选择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读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现象图,完成56题。5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叙述可信的是()A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将增加B秘鲁渔业将喜获丰收C中国可能出现寒冬D印度尼西亚可能出现森林大火6图示时间()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B

9、中国南极长城站出现极昼C尼罗河正值汛期D开普敦温和多雨7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有()使所经过区域的气温多低于年平均值向所经过区域的大气输送大量热量扰乱了常规海流模式,使气候反常使全球降水总量异常增多A BC D以水温上升为特征的海水大范围的增温现象,科学家称之为厄尔尼诺,与此现象相反的现象,科学家称之为拉尼娜。由于这两种现象的影响,1998年7月,长江流域松花江流域洪灾严重。据此回答89题。8厄尔尼诺发生的海区是()A东赤道太平洋海区 B西赤道太平洋海区C东赤道大西洋海区 D西赤道大西洋海区9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A秘鲁沿岸更加干旱B秘鲁渔场上空海鸟增多C印尼热带雨

10、林易发生火灾D澳大利亚东部暴雨成灾二、综合题10读正常年份太平洋部分海区水温分布图和“厄尔尼诺”年南太平洋部分海区水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完成两图中的大气环流(用箭头在线段上标绘)。(2)据图说明正常年份,澳大利亚东部海域降水_(多、少),海面水温_(高、低),请说明原因。(3)“厄尔尼诺”年中,秘鲁西岸海域受_(洋流)的影响,海洋表层水温_,可能盛行_气流,出现_等异常天气现象。(4)简述“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的渔业资源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11读“某大洋洋流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洋流a、b、c、d中,属于风海流的是_。(2)国内A、B、C、D四点中,有世界大型渔场的是_。(3)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与_(字母)处的水温_(升高、降低)有关,该地沿岸气候类型是_,厄尔尼诺现象将使该地的气候异常,出现_的天气。【学习反思】【参考答案】1.C 2.B 3.A4.B 5.D5.A 7.B 8.A9.C10. (1)(2)多高盛行上升气流。(3)赤道逆流升高上升多降水(4)秘鲁西海岸上升流受抑制,鱼类的饵料减少,鱼类减少。11(1)a、c(2)A、D(3)D升高热带沙漠气候多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