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9古诗三首元日》公开课教案_10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6446870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9古诗三首元日》公开课教案_10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9古诗三首元日》公开课教案_10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9古诗三首元日》公开课教案_10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9古诗三首元日》公开课教案_10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9古诗三首元日》公开课教案_10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9古诗三首元日》公开课教案_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9古诗三首元日》公开课教案_10(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元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诗三首描绘了春节、清明、重 阳节里人们过节时的情境,表现了相关中华传统节日的民间 风俗。元日的作者是宋代诗人王安石,这首诗描写了春节 除旧迎新的景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紧 扣题目,写由春节人们放鞭炮、畅饮美酒热闹欢乐的节日气 氛。“千门万户 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紧接着上两句的 欢乐气氛,用早上的太阳象征无限光明的未来,用“新桃换 旧符”的习俗,表现由万象更新的气象。学情分析:这节课是借用了三年级的一个班,第一次合作,师生之 间较为陌生,考验教师的亲和力和课堂组织教学能力。三年 级

2、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有了一定数量的语 言积累,初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阅读习惯。从思维发展的角 度来看,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 阶段。孩子能收集相关语文学习材料,但面不广,收集材料 较散。平时能积极发言,但公开课上表达欲望和自信心不稳 /Ho设计思路:1. 引导学生诵读是经典诗词教学之根本,诵读是不可替代的融通语言和精神的言语感知活动, “读”是主线,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读准、读通、读出节奏、读出诗韵、读出诗情,层层递进,显象得意。随着对古诗语言逐步深入的品味,随着放飞想象产生的多彩体验,学生的古诗诵读能力渐渐趋于个性化,成熟化。2. 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

3、归纳、积累学习的方法,以培养学生今后独立阅读古诗的能力。“解诗题晓诗音明诗意悟诗情”四个步骤学习,并及时总结。3. 注重情境的创设,注重引导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目标:1. 认识“屠” 、 “苏” 、 “ 曈 ” 3 个生字,会写“旧” 、 “符”2 个生字。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3. 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春节辞旧迎新的景象,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春节的民间风俗。4. 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1. 移情换景,想象画面,了解习俗。2. 读中悟情,读中生情,读中赏诗。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有关春节的资料。设计理念:元日描写新年元日热闹

4、、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王安石抓住放鞭炮、喝屠苏酒、新桃换旧符三件传统习俗来渲染春节祥和欢乐的气氛,精炼、典型、概括力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 ”古诗涵盖面宽,意韵深远,本课设计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大致按照解诗题晓诗音明诗意悟诗情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唱响“读”的主旋律,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在读中悟美,在读中悟情。一、创设情境入情,感受春节欢乐气氛1. 欣赏过年的视频, 初步感受春节的欢乐气氛

5、。 (课件播放春节序曲 ,播放过年时候的包饺子、放鞭炮、吃年夜饭、看春晚、贴春联、拜年等画面)(值得一提的是本人课件的设计: 在红红火火的过年画面中, 加入春节序曲 的欢快音乐, 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带进春节的欢快气氛,在情境的创设中使学生入情。 )2. 这是哪个节日?(春节)你是怎样度过春节的?3. 是啊,春节是一年中最热闹,最喜庆的日子,他的习俗也有很。古往今来,描写春节的古诗多如天上的星星,但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颗便是宋代著名诗人王安石的元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元日,王安石)二、解诗题晓情,明确古诗场景(一)读准题目1. 谁来读一读诗题?( 教师注意倾听并评价) 全班一起来

6、。(读懂题目第一层要求:读准音。先个体后整体,三年级的语基训练既不放松也不刻意。 不放松是因为对方言区的孩子来讲, 正音要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 不刻意是因为不能因技能训练而影响了情感熏陶。 )(二)理解读题1. 能结合预习说说对诗题的理解吗?“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春节。(板书:正月初一,春节)“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出示“元”在字典中的意思,生选择。元始、元旦、元年、纪元这些词语中的“元”都表示开始、第一的意思。2. 理解了诗题,同学们自己再读一遍题目吧!(读懂题目第二层要求: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 理解诗题字面上的总结学古诗的步骤:读懂诗题是学好古诗的第一步。(教学过程中

7、要帮助学生归纳、 积累学习的方法, 以培养学生今后独立阅读古诗的能力。 )三、晓诗音诵情,感受诗韵律美1. 诗中究竟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情景呢?请大家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必要时也可以作批注。2. 指名读:老师看你读得有滋有味,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请其他同学评价。(强调“倾听” ,教师也要专心与学生一起倾听,一起评价。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随时随地培养。 )3. 读出诗的节奏感古人读诗讲究节奏感,七言诗一般都是二二三和四三的节奏。 “爆竹 / 声中 / 一岁除”这是二二三节奏。谁能接着往下读?“爆竹声中”四个字连起来读,变成四三节奏(范读)想读的接着读吧!(初读诗歌的目标十分明确,一是面向

8、全体,提出“认清字形,读准字音”基本要求。二是读出诗的节奏,初步感受诗韵律美。两个目标简单易行,增加读诗学诗的兴味。 )四、明诗意知情,了解诗歌大意1.师:读准了字音,读出了节奏,这还不够,我们还要读出诗的韵味,要想读出诗歌的韵味,那就要先了解诗所表达的内容(相机板书:明诗意。 )下面就请你们再次利用书?不懂的地方可以在旁边打个?号 , 然后和本组的同学共同解决。( 强调“借助注释、字典理解诗句意思” 的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古诗的能力。 读懂诗句是感受古诗描绘的节日气氛、 描述古诗涉及的节日风俗习惯的基础。 课文中对有些字词作了注释, 应放手让学生借助这些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诗句还有

9、一些词语没有注释,例如“除” ,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也可以同步查阅字典了解它有哪些注解,然后结合诗句内容选择恰当的解释。 )2. 谁来说说前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后两句诗呢 ?谁能把这四句连起来说说?(出示课件) 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开怀畅饮屠苏酒。千家万户迎来了初升的太阳。人们用新的春联换下旧的春联。(本环节目的在于方法指导,切忌吹毛求疵,要求过严。学生能说出大意就行,学习时间不宜长,应有重感悟,轻理解的诗歌学习意识。学习方式是生生合作交流后指名发言,这样能充分兼顾到每一个个体。 )五、悟诗情动情,析词品读知风俗(一)想象画面,进入诗境1. 同学们,经过努力我们理

10、解了诗的大意。当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读的时候,老师相信我们还会看到诗背后的画,进一步体会到诗背后的情。谁来说说透过每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预设一: “爆竹声中一岁除”我仿佛看到了小孩子们在放鞭炮;听到了“噼噼啪啪”的鞭炮声。 (教师板书:放鞭炮)知道为什么要放爆竹吗?古人燃放爆竹是用来吓跑妖魔鬼怪,以求得新年的安宁。到了宋朝,人们用鞭炮替代了爆竹 , 但仍蕴含着美好的祝福,他们希望新年大吉大利。(课件出示句子: “爆竹声中一岁除。 ” )师:听到鞭炮声,你是什么心情?播放爆竹的视频,联系你们去年过年放鞭炮的情景,说一说那时是什么样的景象?五彩缤纷的烟火升上了天空,像五颜六色的菊花在

11、绽放,到处都飘散着爆竹的硝烟味,到处都洋溢着欢声笑语。置身在这样的情境中,你的心情如何?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这场景吗?生:辞旧迎新万象更新欢天喜地喜气洋洋是啊!一年之始,万象更新,多喜庆啊!再看“除”字。出示“除”在字典中的注解,生选择正确的解释。在清脆的爆竹声中送走的是什么? (生: 一年的不如意。一年的烦恼。苦涩的一年。 )迎来的是什么?(生:充满希望的新年)让一切陈旧的东西在爆竹声中逝去!读从你们的读中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正在放鞭炮,个个脸 上洋溢着笑容,四处响起了鞭炮声,一片热闹的景象。预设二:春风送暖人屠苏。(教师板书:喝屠苏)屠苏酒是什么酒?为什么要喝屠苏酒?据说大年初一早上,全家

12、老小朝东喝此酒,可保一年不 生病。屠苏酒的喝法是由幼至长,不信,有诗句为证“不觉 老将春共至,手把屠苏让少年”。大年初一的早上,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着节日的快 乐,品尝新年的第一口酒, 心里暖暖的。此时,孩子们会说:()年轻人会说:()老年人会说:()。说的真好!把全家人的理想蕴含在酒中。这浓浓的屠苏酒中蕴涵着全家人对新的一年的?(希望,祝福,理想,企盼,希冀)再读这句,有一个字值得我们品味?(暖)说说你体的 理解。预设三:“千门万户瞳瞳日”千家万户迎来了初开的太阳。(教师板书:迎红日)。理解“瞳瞳”。你能用上哪些词形容你现在看到的太阳呢?哪个词描写了这样的太阳?理解“千门万户”。灿烂的阳光

13、照着(指着千门万户),你可以用哪些词来代替它?(千家万户、家家户户、每家每户)哦,我明白了,阳光照进了每一家人的心里,让人感到前途一片光明,充满希望。谁愿意读生这种希望?指名怀着希望之情朗读。男女分组赛读。预设四:“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诗里面有个生字,诗范写。理解桃符和换旧符的意义。这里的“桃”和“符”指的都是“桃符”,结合注释说说桃符是什么?古人换桃符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们一起看看。(课件由示录音小资料:古时候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用两 块桃木板画上两个神像,正月初一早桂在门上,据说可以避邪。人们表达着祈求新年平安、吉祥、好运的愿望。)从这首古诗中,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我仿佛看到了人们再用新的春

14、联换下旧的春联。(教师板书:换春联)你帮家长换过春联吗?当时你有什么想法? 人们的这个举动有什么含义呢?(除旧布新)把你的感受读 由来!“总把新桃换旧符”与第一句前后照应,这里藏着一对近义词 (除换) 老师出上联: 爆竹除一岁。 你能对出下联吗?生:新桃换旧符同学们,新的一年到了,家家户户贴上了红红的春联,挂上了红红的灯笼,人们走家串户,到处洋溢着一片喜庆。同学们,把你们的感受用读表达出来吧!(学生齐读第二句古诗。 )短短的 28 个字在同学们的细细品读下成了一幅幅热闹的画面。相信同学们读了这段资料后,会对这首诗有更深刻的理解。出示:背景资料王安石 : 宋朝政治家、文学家。 20 岁以前随父亲

15、南北各地游历, 了解老百姓的疾苦。 21 岁中进士 ; 当过十年地方官做了很多有利于国家和老百姓的事情。 49 岁时被任命为宰相。 元日这首诗就写于这一年的春节,那时他正在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推行新政。在他心中新的国家政策能改变当时社会积贫积弱的现象,使劳动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实现千门万户 曈曈 日情景。所以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记录宋代的春节民俗,而是表达了他除旧革新的政治思想。读完资料你觉得王安石仅仅是为我们描绘春节的喜庆场面吗?你对那个词哪句诗有了新的理解?让我们带着这份踌躇满志,这份春风得意,带着这美好祝愿再读古诗。暖洋洋的晨光中,响起阵阵喜庆的鞭炮声,这时王安石看着家家户户都贴上了崭新的对联,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忍不住大声吟到: “爆竹 - ” (男生齐读)诗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