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6441468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课内阅读。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译:_(2)取之,信然。译:_2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_2. 文言文阅读。王冕孝亲(节选)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注释)韩性:绍兴人,大学者。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

2、古今的儒者。被:披。1根据上下文,解释下面的字。闻:_ 遂:_ 亦:_2这篇文言文叙述了王冕的一件什么事呢?请简要概括。_3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做人要勤奋刻苦B.做人要诚实守信C.做人要孝敬长辈D.做人要顾全大局3.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1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1)与群儿戏于庭(_)(2)众皆弃去 (_)(3)光持石击瓮破之 (_)2翻译下面的句子。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_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1)水迸儿得活。(2)光持石击瓮破之。4根据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司马光的特点,并说说

3、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_4. 阅读理解。孟母诫子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日:“何为中止?”对日:“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注释诵:背诵。缀然:突然中止的样子。喧:遗忘。引:拿来。1这个小古文蕴含的道理是( )A.母亲要教育孩子B.教育孩子要用暴力C.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贯注,不能半途而废2解释加点的字。其母方织(_)以此诫之(_)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_。5. 文言文阅读。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

4、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坐:因为。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1)席而啖菱。 啖:_(2)欲以去热也。 去: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前山后山,何地不有!_(2)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_3北人“强不知以为知”,说说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_4读了短文,你一定会有许多感悟,请用一句名言警句来表达感悟,你认为最合适的一项是()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C.敏而好学,不耻下问。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6.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颜回好学回年二

5、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曰:“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史记)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发尽白,蚤死_(2)今也则亡_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孔子哭之恸_ (2)门人益亲_(3)弟子孰为好学_ (4)不贰过_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迁怒,不贰过。_4颜回好学具体表现在那几个方面?_7.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注释)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滥竽:不会吹竽

6、。充数:凑数。使:让。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为:给,替。说:通“悦”,对感到高兴。廪(ln)食:拿粮食供养他。廪:粮食。食:供养。立:继承王位。好:喜欢。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中“请”的意思是( )A.邀请B.请求C.请示D.请教2根据句子的意思,下列停顿最恰当的一项是( )A.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B.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C.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D.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3“处士逃”最主要的原因是( )A.湣王讨厌南郭处士B.南郭处士犯法逃亡C.湣王不喜欢听吹竽D.南郭处士不会吹竽4“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7、”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写下来。_8. 文言文阅读。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注释)至:等到,直到。操:拿、持。度(d):量好的尺码。1解释下面的字。郑人有欲买履者。欲:_履:_者:_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1)而置之其坐。_(2)至之市。_(3)而忘操之。_(4)反归取之。_(5)何不试之以足?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至之市,而忘操之。_(2)宁信度,无自信也。_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8、)A.做事之前要有充分的准备,不能丢三落四。B.做事要有时间观念,否则就会像郑国人一样失望而归。C.遇到事情要懂得变通,根据情况采取合适的办法。D.要坚持原则,才能把事情做好。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释)求:寻求,寻找。食:吃。子:你。使:派遣,命令。逆:违抗。不信:不诚实,不可靠。然:正确。故:所以。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天帝使我长百兽 长:长官,

9、首领。B.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遂:于是,就。C.兽见之皆走 皆:都。D.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 畏:害怕。2下面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B.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C.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D.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3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A.你跟随在我后面,看各种野兽见了我,有敢不逃跑的。B.你跟随在我后面,看各种野兽见了我,没有敢逃跑的。C.你跟随在我后面,看各种野兽见了我,有敢不逃跑的吗?D.你跟随在我后面,看各种野兽见了我,有没有敢逃跑的?4从这则寓言故

10、事中可概括出的成语是_,常用来比喻_。下列与所概括出的这个成语意思相近的词语是(_)A如虎添翼 B鸡飞狗跳C狗仗人势 D狐朋狗友5你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请谈谈你的看法。_10. 阅读铁杵成针,回答问题。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李白小时候的读书态度任何?(用短文原句回答)_2他在路过一条小溪的时候,遇见了谁?她在干什么?(用短文原句回答)_3李白了解情况后,反应如何?做出了怎样的举动?(用短文原句回答)_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_5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出的一个成语是:_11. 阅读文言文

11、,完成练习。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1翻译下面的句子。(1)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_(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_2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凿壁偷光,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3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_12. 阅读理解。徐孺子赏月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注释:戏:玩耍,嬉戏。邪:疑问词,在这里相当于“啊”。譬如:好比,就好像。瞳子:眼睛的瞳孔。1结合注释,说一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徐孺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