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理论总结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6436655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63.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影理论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电影理论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电影理论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电影理论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电影理论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影理论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影理论总结(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巴赞:1, 法国电影理论家、评论家,法国著名电影杂志电影手册创始人之一,被誉为“新浪潮的精神之父”。2, 巴赞主张真实美学,反对唯美主义,他创立了电影写实主义的完整体系。发现并阐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导演的重要价值。他认为,电影的基础是摄影,而摄影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本质上的客观性, 所以提倡按照镜头段落和景深镜头的风格拍摄,贬抑蒙太奇的功能,强调单个镜头自身的含义和表现力,反对利用蒙太奇手法随意分切、编排和组接镜头, 破坏镜头的时空统一性。他的美学思想和基础有两个方面:一是电影本体论体系;二是电影语言史的进化。4,巴赞的主要论著收入论文集电影是什么?,他的电影写实主义理论体系对50年代西方电影创作产

2、生重大影响,是法国新一代电影导演的精神领袖,新浪潮影片正是他理论的实践。长镜头理论:1, 一种与传统的蒙太奇理论相对立的电影美学流派,是一种与唯美主义、技术主义相对立 的写实主义理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代表人物是法国巴赞和德国的克拉考尔。2, 他们强调电影的照相本性和记录功能,贬低情节结构和蒙太奇之类形式的作用, 认为只有在记录和揭示了实际现实的时候,电影才获得自己的生命。3, 巴赞列举了长镜头的三大优点,即保持时空的完整性和可信性、保留生活内涵的暧昧性和丰富性,饱赏多角度看动作的“眼 福”;他抨击蒙太奇是一种人为创造的方法,以考分且、组合,割裂完整的时空,破坏电影 的时空真实和感性真实

3、。4, 长镜头理论是继爱森斯坦之后的别树一帜的电影理论体系, 对当代影视本性、影视新观念等理论问题的建树,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纪实派电影提供了理论基础。简答:巴赞(法国)的长镜头理论1, 长镜头理论是对巴赞提出的“景深镜头理论”的不严密的概括。按照长镜头(镜头一段落)和景深镜头的原则构思拍摄影片,是一种旨在展现完整现实景 象的电影风格和表现手法。即“首先是一种本体论立场,而后才是一种美学立场”。2, 它具体的实践要求是:A. 避免严格限定观众的知觉过程,它是一种潜在的表意形式,注重通过事物的常态和完整 的动作揭示动机。保持透明和多义的真实。B. 长镜头(镜头段落)保证事件的时间进程受到尊重,景

4、深镜头能够让观众看到现实 空间的全貌和事物的实际联系。C. 连续性拍摄的镜头一一段落体现了现代电影的叙事原则,屏弃了戏剧的严格符合因果逻 辑的省略手法,再现现实事物的自然流程,因而更有真实感。3, 巴赞列举了长镜头的三大优点,即保持时空的完整性和可信性、保留生活内涵的暧昧性和丰富性,饱赏多角度看动作的“眼 彳田;长镜头(段落镜头):展现时空连续性的真实感,自然选择性、非限制性,强调镜头内部的 关系,追求自然的联想和隐喻效果。开掘了新的表现手段,提高了对镜头时空结构的自觉性,促成了一种美学风格。4, “长”的含义:镜头的长度(时间长);镜头内部运动(人物等的调度)强调“电影是对 现实最接近的记录

5、方式”。论述:结合具体例子来谈谈巴赞的长镜头美学1, 长镜头理论是对巴赞提出的“景深镜头理论”的不严密的概括。按照长镜头(镜头一段落)和景深镜头的原则构思拍摄影片,是一种旨在展现完整现实景 象的电影风格和表现手法。即“首先是一种本体论立场,而后才是一种美学立场”。他认为影像现实与客观现实有同构性,电影就是不断达到现实的“渐进线”。2, 它具体的实践要求是:A. 避免严格限定观众的知觉过程,它是一种潜在的表意形式,注重通过事物的常态和完整 的动作揭示动机。保持透明和多义的真实。B. 长镜头(镜头段落)保证事件的时间进程受到尊重,景深镜头能够让观众看到现实 空间的全貌和事物的实际联系。C. 连续性

6、拍摄的镜头段落和演员表演的场面调度,体现了现代电影的叙事原则,摒弃 了戏剧的严格符合因果逻辑的省略手法,再现现实事物的自然流程,因而更有真实感。追 求自然的联想和隐喻效果。长镜头(段落镜头):展现时空连续性的真实感,自然选择性、非限制性,强调镜头内部的 关系,3, “长”的含义:镜头的长度(时间长);镜头内部运动(人物等的调度)强调“电影是对 现实最接近的记录方式”。4, 巴赞列举了长镜头的三大优点,即保持时空的完整性和可信性、保留生活内涵的暧昧性和丰富性,饱赏多角度看动作的“眼 彳田;*、镜头极少而镜头段落极长的风格化影片是长镜头美学的产物。一部常规影片通常有几百个镜头,而作为某些极端的长镜

7、头影片甚至从头到尾只有一个镜头,如希区柯克三,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长镜头美学成为致力于中国电影语言“现代化”的电影 艺术家的重要参照。贡献是开掘了新的表现手段,提高了对镜头时空结构的自觉性,促成了一种美学风格。而把长镜头美学绝对化也是不该的。因为它同样限制了对于现实的重新塑造和对人深层心 理的刻画。长镜头和蒙太奇的比较的优势体现在哪?按照长镜头(镜头一段落)和景深镜头的原则构思拍摄影片,是一种旨在展现完整现实景 象的电影风格和表现手法。A. 避免严格限定观众的知觉过程,它是一种潜在的表意形式,注重通过事物的常态和完整 的动作揭示动机。保持透明和多义的真实。(蒙太奇则是约束了观众自然的

8、知觉过程)B. 长镜头(镜头段落)保证事件的时间进程受到尊重,景深镜头能够让观众看到现实 空间的全貌和事物的实际联系。(而蒙太奇则是一种人为创造的方法,以考分且、组合,割裂完整的时空,破坏电影的时 空真实和感性真实。)C. 连续性拍摄的镜头一一段落体现了现代电影的叙事原则,屏弃了戏剧的严格符合因果逻 辑的省略手法,再现现实事物的自然流程,因而更有真实感。追求自然的联想和隐喻效果。 长镜头(段落镜头):展现时空连续性的真实感,自然选择性、非限制性,强调镜头内部的 关系,对比蒙太奇理论和场面调度理论1)讲故事通过时空分割解释和阐明含义,破坏了感性真实。 记录事件,不作为人解释的时空相对统一,尊重感

9、性的真实时空。2)导演自我表现(叙事性)自我消除(记录性)3)画面人工技巧改造加工 固有的原始力量4)镜头单义,鲜明性,强制性多义,瞬间性,随意性5)观众引导观众选择,被动提示观众选择,主动6)手法综合、借用其他艺术手法,戏剧美学传统利用摄影机独特的记录和揭示功能,反对把其他传统观众运用于电影上,追求没有艺术的 艺术,消灭人为加工痕迹。7)片段组合以短镜头为主,突出前景,孤立运用造型因素 深焦距透镜拍摄长镜头,保持时空连续性和中后景清晰度8)演员忽视演员的独立作用,演员只是服从导演的意图,在某些场合只是构成画面的 一个造型因素。“一部影片的创作是在剪接台上完成的。”强调演员自主作用,强调即兴表

10、演;启用非职业演员。I巴赞的写实主义理论会不会使艺术流于自然主义,会不会导致取消艺术呢?巴赞在反对戏剧化、故事化的同时,提醒人们不要误解写实主义的含义,他指出:电影“最终还是为了使生活本身变成有声有色的场景,为了使生活在电影这面明 镜中看上去象一首待”。这与我们所说的“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在本质上是一个意思。1“电影手册派”丨1, 电影手册派,是指从1955年开始聚集在以巴赞为首的电影手册杂志编辑部周围 的一批青年影评人。其中巴赞的美学思想起着主导作用;电影手册派的新的评价标准是 “作者论”。2, 以特吕弗、戈达尔、里维特、夏布罗尔等为代表的这批影评人后来从影评工作过度到拍 片,成为法国“

11、新浪潮”电影的主将;从1958年起,他们相继拍出了自己的第一部影片, 对法国“新浪潮”起了形成作用,3, 在“新浪潮”于1961年趋于衰落后,这批人发生了分裂。 特吕弗和夏布罗尔成为了商业片导演,里维特转向实验电影, 而戈达尔走得更彻底,他的影片中的现代派色彩最为浓重。I简答:电影手册派”的特征IL 1951年法国人巴赞与雅克一唐尼尔创办了电影手册杂志,该刊物聚集了一批年轻的批评家,弗朗西斯特吕弗、让一吕克戈达尔、雅克李维 特等,这些人后来成为“新浪潮”的主要导演,他们深受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潮影响,提出“主观的现实主义” 口号, 反对过去影片中的“僵化状态”,强调拍摄具有导演“个人风格”的影

12、片, 又被称为“电影手册派”或“作者电影”。2,他们所拍的影片刻意描绘现代都市人的处境、心理、爱情与性关系, 与传统影片不同之处在于充满了主观性与抒情性。这类影片较强调生活气息,采用实景拍摄,主张即兴创作; 影片大多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表现手法上也比较多变。I摄影机自来水笔I1, 由法国的阿斯特里克在1948年文章新先锋派的诞生一一影笔中提出。2, 他认为电影迅速成为一种思想表达工具,保存时代形象的好方法,电影渐渐成为一种语 言。艺术家掌握了这种语言后,表达自己的思想、抽象的概念就像写随笔、小说一样流畅自然。 让摄影机像笔一样自由可以表达自己个人思想,现代电影已成为一种同书面语言一样精细的思想

13、表达方法。3, 为50年代法国电影手册电影作者论提供了理论基础。作者电影:1, 最早由阿斯特吕克提出的“自来水笔式电影”理论,主张摄影机应该像作家的笔一样, 去自由描写事物,具有作者个性。巴赞学生特吕弗在法国电影的一些倾向首倡“作者 论”。2, 作者政策要求电影像小说、音乐等一样是一个人的作品,电影作家的作品一一卩导演个人的作品。其作者资格条件如下:(1) 在一批影片中体现出导演个性和个人风格特征,把个人的东西带入题材,导演不是一个 执行者。影片应具有某种内在涵义,是后天形成而非先前存在的。电影作者是对电影制作全面控制的人,无导演、编剧的区分。3, 对法国“新浪潮”电影以及各国现代电影产生了重

14、大影响,特吕弗、戈达尔、伯格曼等可 视为作者论的典型代表。4, 作者论的实质:确立了导演在电影制作中的中心地位,导演可以表现出自己的鲜明个性, 并在所有影片中一以贯之。作者电影与类型电影相对,也称艺术片。,巴赞的电影理论:安德烈巴赞的电影现实主义理论体系电影影像本体论电影现实主义理论体系电影起源心理学电影语言进化观(1)电影影像本体论:核心、基本观点:影像客观现实中的被摄物同一。(出处:摄影影像的本体论)电影再现事物原貌 的本性是电影美学的基础。【名词解释:影像本体论】巴赞的电影现实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其核心和基本观点是影像与客观现 实中的被摄物同一。在摄影影像的本体论一文中,巴赞提出,电影再

15、现事物原貌的本性是电影美 学的基础。因为一切艺术都是以人的参与为基础的,唯独在摄影中,我们有了不让人介入的特权。所 以摄影取得的影像具有自然的属性。影像本体论和巴赞的电影起源心理学以及电影语言进化论都有密 切的关系(2)电影起源心理学:核心、基本观点:电影发明的心理依据是再现完整现实的幻想。(出处:完整电影的神话)电影是 人类追求逼真的复现现实的心理的产物,这种心理因素决定了银幕形象的真实感,决定了电影技术的 完善和电影艺术的发展方向:再现一个真实的世界。但电影不可能实现对客观现实的完整摹写,“电 影是现实的渐进线”。(出处:杰作:温别尔托D)【名词解释:木乃伊情结】【名词解释:完整电影】巴赞在完整电影的神话一文中提出的关于电影起源观的电影观念。他认 为电影起源的心理原因是再现完整电影的神话,也就是再现声、色、主体感受一应俱全的外部世界的 幻景。(3)电影语言进化观:核心、基本观点:现实主义是电影语言演化的趋向。巴赞的电影现实主义包括三个方面:表现对象的 真实;时间空间的真实(美学核心);叙事结构的真实。为了实现这些审美理想,巴赞提出了 “长镜 头理论”。【名词解释:电影本性论】关于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