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课程第一次作业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6432331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网络课程第一次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计算机网络课程第一次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计算机网络课程第一次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计算机网络课程第一次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计算机网络课程第一次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网络课程第一次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课程第一次作业(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第1次作业答案注:标*的书后有答案,不在此列出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A 2B3B4D5A6A7C8B9B10D11B12D13C14C15B16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1)下层(2)上层2 (1)调幅(2)调频(3)调相3带宽42.048Mbps 5 (1)CSMA/CD(2)冲突捡测62n 7 (1)透明网桥(2)源路选网桥(3)路由选择8 端口结点地址表9直接序列扩频DSSS,红处线IR三、计算题(要写出必要的分析和计算步骤, 本大题共60分)。1-13 面向连接服务与无

2、连接服务各自的特点是什么?答:两者的特点如下表面向连接无连接服务是否连接两个对等实体为进行数据通信而进行的一种结合三个阶段:连接建立,数据传输,连接释放。两个实体之间的通信不需要先建立好一个连接,因此下层有关资源不需要事先进行预定保留。这些资源将在数据传送时动态的分配。三、计算题(要写出必要的分析和计算步骤, 本大题共60分)。1-13 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各自的特点是什么?答:两者的特点如下表面向连接无连接服务是否连接两个对等实体为进行数据通信而进行的一种结合三个阶段:连接建立,数据传输,连接释放。两个实体之间的通信不需要先建立好一个连接,因此下层有关资源不需要事先进行预定保留。这些资源

3、将在数据传送时动态的分配。两端的活跃性从始至终两端都必须同时活跃不需要通信的两个实体同时是活跃的。当发送端的实体正在进行发送时,它才必须是活跃的。这是接收端的实体不一定必须活跃。只有当接收端的实体正在进行接收时,才必须是活跃的。传送灵活性适合在一定期间内要向同一目的地发送许多报文的情况。发送零星报文开销大很多灵活方便比较迅速信息顺序性传送数据的时候是按序传送的不能防止报文的丢失,重复和失序。接收可靠性可靠,发送之前接到接收端的响应不需要接收端做任何响应,因而不可靠。1-14 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协议服务定义协议是控制两个对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协议的语法方面的规则定义了所交换的信息

4、的格式。协议的语义方面的规则定义了发送者或接收者所要完成的操作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见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实现本层协议需要下一层提供的服务区别1下层协议对上层服务透明。下层协议保证能向上一层提供服务2协议是水平的3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4协议必须将所有不利的条件事先都估计到。而不能假定在很顺利的条件下进行通信。1本层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看不到本层的协议2服务是垂直的3服务是由下层对上层通过层间的接口提供的。4并非在同一层内完成的全部功能都成为服务,只有那些能够被高一层看的见的功能才能成为“服务”。联系。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

5、务。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下面一层所提供的服务1-15 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什么?各有什么含义?答: 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成为网络协议。它的三个要素为*1-20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 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1)数据长度为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2)数据长度为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从以上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答:传播时延=发送时延=信道长度(L)=1000km, 传播速率(v)=1) 当数据块长度=, 信道带宽为时 发送时延= 传播时延=2) 当数据块长度=, 信道带宽为时 发送

6、时延= 传播时延=从上面的计算结果可以发现, 当需传送的数据量大且传送速率低时,发送时延占总时延的比例较大; 而当发送数据少, 且传送速率高时, 传播时延在总时延中占较大比例. 且传播时延与数据量和带宽无关.尽与信道长度和电磁波的速率有关.*1-21 假设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媒体长度l 分别为: (1) 10cm (网卡)(2) 100m (局域网) (3) 100km (城域网)(4) 5000km (广域网)试计算当数据率为1Mb/s和10Gb/s时在以上媒体中正在传播的比特数.答:正在传播的比特数=故,将不同的带宽和信道长度代入上面公式, 可知在不同媒体的传播比特数(见下表):媒体

7、长度L数据率d1Mb/s10Gb/s10cm0.00055100m0.55000100km50051035000km250002.51082-01物理层要解决哪些问题?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物理层要解决的是怎样才能在连接开放系统的传输媒体上传输各种数据的比特流。由于现有的计算机网络中物理设备和传输媒体的种类非常繁多,而通信手段也有许多不同方式,因此它的作用是要尽可能地屏蔽掉这些差异,使数据链路层只需考虑如何完成本层的协议和服务,而不必考虑网络具体的传输媒体的不同。 主要特点:在物理连接上的传输方式一般都是串行传输,即一个比特一个比特地按照时间顺序传输。但是,有时也可以采用多个比特的并行传

8、输方式。2-05奈氏准则与香农公式在数据通信中的意义是什么?比特和波特有何区别?答:奈氏准则指出了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与信道带宽的关系,若码元的传输速率超过了奈氏准则所给出的数值,则出现码元之间的相互干扰,以致在接收端无法正确判定在发送方所发送的码元是1还是0;香农公式指出了:只要信息传输速率低于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就一定可以找到某种方法来实现无差错的传输。比特和波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波特是码元传输的速率单位,它说明每秒传多少个码元。比特是信息量的单位。信息的传输速率“比特/秒”与码元的传输速率“波特”在数量上有一定的关系。若1个码元只携带1bit的信息量,则“比特/秒”和“波特”在数值

9、上是相等的。但若使1个码元携带n比特的信息量,则M波特的码元传输率所对应的信息传输速率为Mn 比特/秒。*2-17 共有4个站进行码分多址CDMA通信。4个站的码片序列为:A:(-1-1-1+1+1-1+1+1) B: (-1-1+1-1+1+1+1-1)C:(-1+1-1+1+1+1-1-1) D: (-1+1-1-1-1-1-1+1-1)现收到这样的码片序列:(-1+1-3+1-1-3+1+1).问哪个站发送数据了?发送数据的站发送的1还是0?2-17解:A站的码片序列A:(-1 -1 -1 +1 +1 -1 +1 +1)B站的码片序列B:(-1 -1 +1 -1 +1 +1 +1 -1)

10、C站的码片序列C:(-1 +1 -1 +1 +1 +1 -1 -1)D站的码片序列D:(-1 +1 -1 -1 -1 -1 +1 -1)总的发送信号的码片序列X:(-1 +1 -3 +1 -1 -3 +1 +1)用A站码片序列与X作规格化内积:AX=1/8Ai Xi=1/8(-1)(-1)+(-1)(+1)+(-1)(-3)+(+1)(+1)+(+1)(-1)+(-1)(-3)+(+1)(+1)+(+1)(+1)=1BX=1/8Bi Xi=1/8(-1)(-1)+(-1)(+1)+(+1)(-3)+(-1)(+1)+(+1)(-1)+(+1)(-3)+(+1)(+1)+(-1)(+1)=-1C

11、X=1/8Ci Xi=1/8(-1)(-1)+(+1)(+1)+(-1)(-3)+(+1)(+1)+(+1)(-1)+(+1)(-3)+(-1)(+1)+(-1)(+1)=0DX=1/8Di Xi=1/8(-1)(-1)+(+1)(+1)+(-1)(-3)+(-1)(+1)+(-1)(-1)+(-1)(-3)+(+1)(+1)+(-1)(+1)=1故A站和D站发送1,B站发送0,C站未发送数据。*3-20 要发送的数据为1101011011。采用CRC的生成多项式是。试求应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问接收

12、端能否发现。答:由循环冗余检验的原理可知,按下图计算,可得余数为1110由上图可知,加在数据后的余数为1110,即传出的数据为11010110111110。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即收到的数据为11010110101110,则由下面的计算可知,该数据不能被10011整除。余数为11。因此可以检查出错误。 若传输时最后两位都变为0,则接到的数据为11010110001110,由下面计算可知,余数为101,因此也不能整除除数P。故可知也可以检测出错误。所以,这两种出现的差错都可以检测出来,但无法知道是那一位出错的。*3-21 一个PPP帧的数据部分(用十六进制写出)是7D 5E FE

13、 27 7D 5D 7D 5D 65 7D 5E.试问真正的数据是什么?(用十六进制写出)?答:当PPP用在异步传输时,采用一种特殊的字符填充法。7E(7D,5E),7D(7D,5D)故,可知,该数据部分为: 7D 5E FE 27 7D 5D 7D 5D 65 7D 5E 7E FE 27 7D 7D 65 7E故,真正的数据是7E FE 27 7D 7D 65 7E。*323 有一比特串0110111111111100用HDLC协议传送。经过零比特填充后,变成怎样的比特串?若接收端收到的HDLC帧的数据部分是0001110111110111110110,问删除发送端加入的0比特后变成怎样的

14、比特串?答:零比特填充的原理是,发送比特串时,若遇到连续5个1时,即在后面插入一个0,接收时,当遇到连续5个1时,就将后面的0删去。故第一个比特串发送时变成:011011111011111000(红色的两个0是添加上去的) 第二个比特串接收时变成:000111011111* 11111*110(“*”代表删除了0的位置)*408 有10个站连接到以太网上。试计算以下三种情况下每一个站所能得到的带宽。(1) 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Mb/s以太网集线器;(2) 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0Mb/s以太网集线器;(3) 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Mb/s以太网交换机;答:使用集线器的以太网在逻辑上仍是一个总线网,各个工作站使用还是CSMA/CD协议,并共享逻辑上的总线。网络中的各个计算机必须竞争对传输媒体的控制,并且在一个特定的时间至多只能有一台计算机能够发送数据。而交换机实质上就是一个多端口的网桥,课件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当主机需要通信时,交换机能同时连通许多对端口,使每对相互通信的主机都能像独占通信媒体那样,进行无碰撞地传输数据。因此(1) 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Mb/s的以太网集线器时,10个站共享10MB/s的带宽。(2) 10个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