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协议双倍赔偿怎样计算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642879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协议双倍赔偿怎样计算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劳动协议双倍赔偿怎样计算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劳动协议双倍赔偿怎样计算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劳动协议双倍赔偿怎样计算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劳动协议双倍赔偿怎样计算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协议双倍赔偿怎样计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协议双倍赔偿怎样计算(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劳动协议双倍赔偿怎样计算 篇一:未签署劳动协议该怎样计算双倍工资未签署劳动协议的后果一、双倍工资的计算基数怎样确定依据劳动协议法第八十二条之要求,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出30天不满一年未和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协议的,应该向劳动者每个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规不和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时限劳动协议的,自应该签订无固定时限劳动协议之日起向劳动者每个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劳动协议法仅仅确立了双倍罚则的标准,但并未明确另一倍工资的计算基数。对此有三种看法:第一个看法是双倍工资基数应该根据劳动者应得工资为标正确定,包含多种税费在内;第二种看法认为双倍工资基数以实得工资为标正确定,即,在应得工资基础上扣除多种税费

2、后发到劳动者手里的的“裸体工资”;第三种看法认为双倍工资基数以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为标正确定,不应包含加班工资等。笔者倾向于第一个看法。因为劳动协议法之因此设置未签署劳动协议的双倍罚则,意在强制性要求用人单位必需和劳动者签定书面劳动协议,违反法律要求就要付出对应的代价,这里代价详细表现为,你假如不和这一详细相对人签定劳动协议就要付出两倍的成本,或说,使用一名劳动者的成本相当于两名劳动者。成本包含劳动酬劳和非劳动酬劳,工资是劳动酬劳,如正常劳动时间工资、加班工资、奖金、津贴等等,非劳动酬劳不属于工资,如社会保险费、劳动保护费、福利费、计划生育费等。因为法律要求的是双倍工资,也就是剔除非劳动酬劳

3、之外后的成本,包含全部实发工资和个人税费在内。所以,在剔除非劳动酬劳后的全部工资全部应该作为计算基数。这一分析的合理性就自然排除了第二种看法的存在。至于第三种看法不妨采取特例法排除。假如劳动者在应该支付双倍工资的11个月工作期间,请事假该怎么计算?工伤医疗期怎样计算?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怎样计算?因责任事故扣发工资怎样计算?莫非不按应得工资计算反而按正常劳动时间工资计算?劳动者原来就没有按正常时间提供劳动,你却要按提供正常劳动计算工资,这是哪门子道理?所以,以上特例的任何一条全部能够否定双倍工资不得以劳动者正常劳动时间工资为准,不然,在无条件保护劳动者利益的同时也就侵害了用人单位的利益,这和

4、立法宗旨是相悖的。二、双倍工资计算期间及法律时效未签定劳动协议支付二倍的工资的情形有两种,一是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出30天不满一年未和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协议的,应该向劳动者每个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二是用人单位违反要求不和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时限劳动协议的,自应该签订无固定时限劳动协议之日起向劳动者每个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法律对用人单位不签订书面劳动协议的容忍期限是30天,最长的忍容忍期限是一年。超出30天不签订书面劳动协议的,从第二个月开始后的连续11个月要支付双倍工资;超出一年不签订书面劳动协议的,视为双方已经签订无固定时限劳动协议,而且强制性签定无固定时限劳动协议。前一个情形是一个连续性的整体事

5、件,是法律对于用人单位在一年内不推行义务的处罚,不论是第2个月还是第12个月,其处罚的方法和程度是一样的,所以,应该看作是违法期间的整体事件,不能分割为按月的单项事件。也就是说,只有当整体事件结束后才是法律时效起始时间。只要劳动者在受到一年的侵害结束后,在其后一年的任何时候全部能够随时提起劳动仲裁。后一个情形则不然,对用人单位超出一年后依然不和劳动者签定劳动协议的,不仅视为已经签定了无固定时限劳动协议且责令用人单位立刻签定书面的无固定时限劳动协议,而且,对于拒不更正的依然要处以双倍工资的处罚,不然,就不会做出劳动协议法第14条要求。有些人认为,视为已经签定了无固定时限劳动协议就不应该再做双倍工

6、资的处罚,其了解是错误的,因为,法律即使做了“立刻签定无固定时限劳动协议”的要求,不过,就有部分特殊的用人单位的执迷不悟,该怎么办?法律方法就是让其付出更高的成本和代价。需要强调的两点:一是二倍工资的起算时间是2021年1月31日而不是2月1日,因为法律上的“1个月”是30天;二是“二倍工资”中的另1倍是法律对因用人单位不和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协议的处罚,她和公休日及法定假日的加班工资性质上不一样,所以,不能作为工资对待,应该受法律时效的限制。因为2021年8月9日范某才向劳动仲裁机构主张2021年1月3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的双倍工资,因超出法律时效,法律不应该给支持。假如范某主张用

7、人单位违反本法要求不和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时限劳动协议,应该自2021年1月1日起每个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的请求是否应该支持呢?笔者认为,这里关键也是仲裁时效的问题,因为2021年1月至7月的双倍工资请求已经超出时效,仲裁委不应该支持,只能支持2021年8月至2021年1月共六个月的双倍工资请求。总而言之: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出30天不满一年未和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协议篇二:劳动赔偿计算劳动赔偿计算公式1、客观条件发生改变双方协商未能达成变更而解除劳动协议、劳动者因病或非因工负伤解除劳动协议、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被解除劳动协议的经济赔偿金计算:经济赔偿金1月工资劳动协议法第40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

8、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额外支付劳动者30天工资后,能够解除劳动协议:(一)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要求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三)劳动协议签订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改变,致使劳动协议无法推行,经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协议内容达成协议的。2、因客观情况发生重大改变、经济性裁员解除劳动协议的经济赔偿金计算:经济赔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3、用人单位违反要求解除或终止劳动协议的赔偿金计算:赔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工作年限超出12年的,按12年计算)2劳动协议法

9、第47条 经济赔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赔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当地区上年度职员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赔偿的标准按职员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赔偿的年限最高不超出十二年。第87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要求解除或终止劳动协议的,应该根据本法第四十七条要求的经济赔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4、用人单位违反要求没有和劳动者签署劳动协议的赔偿金计算:赔偿金月工资25、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协议造成劳动者工伤、医疗待遇

10、损失的赔偿金计算:赔偿金医疗费用25(适应用人单位不签署协议、签署无效协议、侵犯女职员、未成年工健康,造成工伤、医疗待遇损失的)6、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协议造成女职员、未成年工健康损害的赔偿金计算:赔偿金医疗费用25(适应用人单位不签署协议、签署无效协议、侵犯女职员、未成年工健康,造成工健康损害的)7、用人单位逾期给付或不支付赔偿金的经济赔偿金计算:经济赔偿金原经济赔偿金1.5(即增加额外经济赔偿金)8、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协议的赔偿金计算:赔偿金不得超出服务期还未推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培训期间的差旅费用因培训产生的用于该劳动者的其它直接费用(劳动协议法第22条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题培训

11、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能够和该劳动者签订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该根据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出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出服务期还未推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劳动协议法实施条例第16条 劳动协议法第22条第二款要求的培训费用,包含用人单位为了对劳动者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而支付的有凭证的培训费用、培训期间的差旅费用和因培训产生的用于该劳动者的其它直接费用。9、劳动者违反保密条款的赔偿金计算:赔偿金被侵害的经营者损失(或侵权人侵权取得的利润合理的调查费用:适应于被侵害的经营者损失无法计算)(劳动协议法第22条 用

12、人单位和劳动者能够在劳动协议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和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能够在劳动协议或保密协议中和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协议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劳动者经济赔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该根据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10、用人单位招用未解除劳动协议的劳动者,造成原用人单位的损害的赔偿金计算:赔偿金直接经济损失因取得商业秘密给原单位造成的经济损失(被侵害的经营者损失或侵权人侵权取得的利润合理的调查费用)11、用人单位负担连带责任的赔偿金份额的计算:赔偿金赔偿总金额N (70% N 100%)12、劳动者负担连带责任

13、的赔偿金份额的计算:赔偿金赔偿总金额用人单位的赔偿金额经济赔偿金计算及支付指南一、企业什么情况下能够不支付经济赔偿金?解答:根据现行要求,劳动者辞职、私自离职、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协议劳动法第39条解聘和劳动协议终止(地方有特殊要求的除外)等情况下,企业能够不支付经济赔偿金。二、企业什么情况需要支付经济赔偿金?解答:根据现行要求,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协议或根据劳动协议法第36、38、40、41、46条要求解除劳动协议的,用人单位应该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赔偿:三、企业什么情形下需要支付额外经济赔偿金?解答:根据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协议的经济赔偿措施(劳部发(1994)481号)第10条要求:用人单位解除

14、劳动协议后。未按要求给劳动者经济赔偿的,除全额发给经济赔偿金外,还须按该经济赔偿金数额的50%支付额外经济赔偿金。四、经济赔偿金和生活补助费有何区分?解答:劳办发(1995)50号文指出: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要求(劳部发1994246号)所指的“生活补助费”是劳动法第28条所指经济赔偿的详细化,和违反和解除劳动协议的经济赔偿措施(劳部发1994481号)所指的“经济赔偿金”是同一概念。五、经济赔偿金以何为计算基数?解答: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协议的经济赔偿措施(劳部发(1994)481号) 第11条要求:经济赔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是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协议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劳动部有

15、关落实实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第53条、国家统计局有关工资总额组成的要求第4条明确要求,工资包含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助、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国家统计局有关工资总额组成的要求若干详细范围的解释第3条第2项明确要求,补助包含生活补助和住房补助。劳动协议法第47条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协议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劳动协议法实施条例第27条 劳动协议法第47条要求的经济赔偿的月工资根据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含计时工资或计件工资和奖金、津贴和补助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协议解除或终止前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根据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个月的,根据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六、哪些不能列入经济赔偿金基数的范围?解答:劳动者的以下劳动收入不列入经济赔偿金基数的范围:(1)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