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槽设计说明书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6428735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44.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渡槽设计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渡槽设计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渡槽设计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渡槽设计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渡槽设计说明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渡槽设计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渡槽设计说明书(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设计基本资料- 2 -一. 设计题目- 2 -二. 基本资料- 2 -三. 设计原则与要求- 3 -四. 设计内容- 3 -五. 设计成果- 3 -六. 参考书- 3 - 设计说明书- 4 - 一. 渡槽总体布置- 4 -1,槽身长度的确定- 4 -2. 上下游连接形式及其长度- 4 -3. 渡槽支撑形式- 5 -4. 渡槽基础的形式- 5 -二. 渡槽水力计算- 6 -1. 尺寸拟定- 6 -2. 水头损失- 7 -三. 槽身结构计算- 8 -1. 槽身横向结构计算- 8 -2. 槽身纵向结构计算- 11 -3. 配筋计算- 12 -四. 槽身支撑排架与基础的布置- 14 -1. 支撑排

2、架- 14 -2. 基础- 15 -设计基本资料一.设计题目:钢筋混凝土渡槽xx灌区干渠上钢筋混凝土渡槽,矩形槽身设计,支撑排架和基础结构布置。二基本资料1. 地形:十渠跨越xx沟位于干渠桩号6+000处,沟宽约75m,深15m左右。根据地形图和实测渡槽处xx沟横断面如下表;桩号6+0006+0156+0256+0356+0456+0556+0656+0906+100地面高程(m)97.8092.7087.6683.8583.8087.6089.9(97.6f 97.702.干渠水利要素:设计流量Q设=10 ms/s、加大流量Q加=11.5 ms/s,纵坡i=1/5000,糙率n=0.025.

3、渠底宽B=2m,内坡1: 1,填方处堤顶宽2.5m,外坡1:1. 干渠桩号6+000处渠底高程为95.00m。3. 地质:该处为第四纪沉积层,表面为壤土深2米,下层为细砂砾石深度为 10米,再下层为砂壤土。经试验测定,地基允许承载能力(P)=200KN/ m24. 水文气象:实测该处地面在10米高处,三十年一遇10分钟统计平均最大 风速为24m/s。设计洪水位,按二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低于排架顶1m,洪水平均流速为 2m/s,漂浮物重50KN。5. 建筑物等级:按灌区规模,确定渡槽为三级建筑物。6. 材料:钢筋II级3号钢,槽身采用C25混凝土,排架及基础采用C20混凝 土。7. 荷载:1)自

4、重:钢筋混凝土 Y =25 KN/ ms水 Y =10 KN/ ms2)人群荷载:3 KN/ ms3)施工荷载:4 KN/ ms4)基础及其上部填土的平均容重为20 KN/ ms三. 设计原则与要求1. 构件强度及裂缝计算应遵守“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DJ20-78)2. 为了减少应力集中,构件内角处应加补角,但计算可以忽略不计。3. 计算说明书要求内容完全、书写工整。4. 图纸要求布局适当、图面清洁、字体工整。四. 设计内容1. 水力计算:确定渡槽纵坡、过水断面尺寸、水面衔接、水头损失和上下游 链接。2. 对槽身进行纵向、横向结构计算,按照强度、刚度和构件要求配置钢筋。3. 拟定排架

5、及基础尺寸。4. 两岸链接和布置。五. 设计成果1. 计算说明书一份2. 设计图纸一张(A1)总体布置图:纵剖面及平面图一节槽身钢筋布置图:槽身中部、端部剖面,侧墙钢筋布置及底板上、下层 钢筋布置图,并列处钢筋用量明细表。排架和基础尺寸,钢筋布置等。六. 参考书1. 水工建筑物2. 工程力学3. 建筑结构4. 水工钢筋混凝土5. 工程力学与工程结构设计说明书一.渡槽总体布置1, 槽身长度的确定十渠跨越xx沟,位于干渠桩号6+000处。由此表可画出此沟的横剖面图:桩号6+0006+0156+0256+0356+0456+0556+0656+0906+100地面高程(m)97.8092.7087.

6、6683.8583.8087.6089.9097.6 Q设故,符合设计流量的要求V = J = 10l03=0.71m/so A 14.21当Q=10 ms/s,堤顶宽度为2.5m时,查书中表8-5得. = 0.5m则 H = h1 +也 = 3.4m校核加大流量:- A _2 1Q、=一R3i2 = 14.09m3 / s Q 加 n加故,符合加大流量的要求贝U,渠道的深度H=3.4m,水深h =2.9m。 1对于中小型渡槽,进口渐变段长度可取L1大于等于4h(hi为上游渠道水深);出口渐变段长度可取匕大于等于6 h3 (h3为下游渠道水深)。则,L 4h =11.6m 取 L=12m111

7、L2 6h3=17.5m取 L2=18m综上所述:L1=12m,L2=18m,均采用扭面过渡。3 .渡槽支撑形式考虑到该渡槽的荷载较小,其支撑形式采用单排架。4. 渡槽基础的形式采用板梁式条形基础二渡槽水力计算1.尺寸拟定槽身的过水断面尺寸,一般按设计流量设计,按最大流量校核,通过水力学一A 2 1公式(Q =?R3i2 )进行计算。当槽身长度L大于等于(1520) h2 (h2为槽内水深)时,按明渠均匀流公式进行计算。矩形渡槽深宽比一般取0.60.8,超高一般取0.20.6m。初拟时,纵坡一般取1/5001/1500。糙率取0.011.拟定h/b=0.7,i=1/1000,得:b=2.6m,

8、不符合实际要求:拟定h/b=0.8,i=1/700.得:b=2.25m,也不符合实际要求;拟定h/b=0.8,i=1/500,得;b=2.03m,也不符合要求,通过以上的计算得,无论怎么调整数值,都不能满足设计要求,而,一般渡槽的净宽小于等于渠道底宽。2 1 在以上经验数据下,设渡槽净宽b=2m,i=1/700,n=0.011带入Q= R3i2计算nA 2 1 2h 水深 h,Q = R3i2=xn 0.01123x=10进行迭代得:h=1.93m一.、一. A 21 2h同理,将加大流量带入上式Q=R3 i 2=xn 0.011迭代得:h加=2.15m 对设计流量进行校核:b=2m,h=1.

9、93m.q =Ar2,2=业 x实 n 0.01120.6593 x=10.04m3 / s-。设=11.5则,V=实= 10.04=2.6m/sA 3.86满足设计流量的要求对加大流量进行校核取 Ah=0.27 m 时,则,b=2m, h=0.27+1.93=2.2m一 A _ 2 14.4一2Q、= R3i2 =X0.6883 X加 n 0.011满足加大流量的要求2. 水头损失进口段水面降落值:Z =上土 (v2 - v2 )= il01(2.62 - 0.712 )= 0.351m2g02 x 9.8(K1=0.1)槽身段沿程降落值:Z1 = iL = 1/ 700 x 72 = 0.

10、103m出口段水面回升值:11 Z 2 = 3 Z = 3 X 0.351 = 0.117 m渡槽总水面降落值:AZ = Z + 彳-Z2 = 0.351+0.103- 0.117 = 0.337m az所以符合最小水头损失的要求。抬高值:yi=hi-Z-h2.9-0.351-1.93=0.619m进口槽底高程:V1 = V3 + 约=95 + 0.619 = 95.619m出口槽底高程:V 2 =V1 - Z1 = 95.619 - 0.103 = 95.516m降低值:y =h -Z -h =2.9-0.117-1.93=0.853m2322出口渠底商程:V 4 =V 2 y2 = 95.

11、516 - 0.853 = 94.663m渡槽水利计算图最终确定,渡槽的断面尺寸为b=2m, h=2.2m符合要求。三.槽身结构计算1.槽身横向结构计算取槽身长1m计算,拟定截面尺寸如下:可选定:t1620cm a=80100cmc=36cmt2=20 30cmb=40cm拉杆截面为16*16cm具体尺寸见下图:槽身断面图单位:cm由于结构、荷载对称,取一半计算,截面上剪力大部分分布在侧墙上,可视 为一个支撑连杆支持于侧墙底部,忽略侧墙所受的竖向力,可用力矩分配法求解 内力,其计算见图如下:(1).拉杆弯矩的计算: 荷载 q1 =y 水H=10x2.43=24.3KN - mq2 =y 水-H

12、+y混 2x xKN m分配系数:截面惯性矩分别为I = + = = 6.67 x10 - 4 m 4A 1212I = M = 033 = 2.25 x 10-3 m4AB 1212抗弯刚度:KAC3EIACH3 x 6.67 x 10 -4 E243=8.23 x10-4 EKAB叽=Z25 x 10 -3 E = 2.05 x 10 -3 EH1.1日=KAC = 0.29所以:分配系数为:AC Kac+ Kab日 =-AB = 0.71AB RAC + KAB传递系数:CAC=0Cab=-1求固端弯矩及约束力矩,固定状态下,可得各固端弯矩Mf =-坐= -9.6 KNm ac 15Mf = 0CAMf =-竺=12.8KNmAB 3q l2M f =- = -6. KNmBA 6分配系数0.290.71固端弯矩0-9.6-12.8-6.4分配与传递06.515.9-15.9最后杆端弯矩0-3.13.1-22.3最终杆端弯矩为:Mac=-3.1KN - mMab=3.1KN m(2).拉杆拉力的计算取侧墙为脱离体,由EMa=0则N、H+Mac-学=0Mca=0KN mMb-22.3KN mN _ y H2 M y _ 10 x 2.432、=-6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